分享

沧浪文化之《孺子歌》初探

 拈花一笑诗词 2015-06-23

    《孺子歌》是先秦时的歌谣,收入《先秦无名诗词全集》。全文如下: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这首歌谣从先秦吟诵至今,历数千年而不衰,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很值得加以探讨。
    一、《孺子歌》的思想内容
    先来看看《史记·屈原列传》中的一段记载:“屈原至于江滨,披鬓,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夫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夫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掘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耳。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蠖乎!渔夫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从司马迁这段记述中,可以看到三点:第一,表现了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风亮节,宁可葬身鱼腹,也不蒙世俗尘埃的高贵品质;第二,渔夫用吟唱《孺子歌》来表达他对三闾大夫的无比崇敬之情;第三,在屈原生活的那个时代,《孺子歌》已在各地广为传唱,显然与其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为人们(特别是儒士)所喜爱有关。
事实上,早在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公元前278年)之前,《孺子歌》就已经广为流传了。比屈原早好几十年的孟子(约公元前390年-约公元前309年,孟子的生卒之年有多种说法,此处采用常见之说)在其著作中就说到《孺子歌》,而且孟子还明确地说孔子(公元前551或550年-前479年)对《孺子歌》的赞赏。孟子原文见于《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离娄(上)》这一章的主旨是讲仁与义,为人讲仁重义,是正派人,是君子,丢掉了仁和义的人,不仅是自甘堕落,也必然为人所不耻。这与《孺子歌》的思想是一致的,这应该是孟子在本章中引用《孺子歌》的原因。
《孺子歌》虽只有短短四句,内容却相当丰富。前两句:“清水”隐喻世道清明,经济发展,社会有序。“缨”:《说文·系部》:“缨,缨冠系也”。即系帽子的带子,亦可转借为帽子。古代戴什么样的帽子,表示不同的社会地位,能够戴有缨的帽子,应地位较高。宋人辛弃疾在《满江红·题冷泉亭》中:“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就是例子。“濯缨”,含意是整理戴好帽子,踏上仕途,治理国家。
    由此可见,前两句意思是,正人君子要心胸豁达,刚直进取,积极向上,明世入仕,为国家社会造福。可以说这两句充满了一种奋进有为的精神。
    后两句,“浊水”隐喻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经济萧疏,民生凋蔽。“濯足”即洗脚。两句连在一起,表明这样的意思:第一,洗去污浊,还清白之身,显示出污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屈原当时正处在那样的环境下,所以他在《渔夫》中说:“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兮?”其实抗拒也是斗争的形式;第二,有离去隐退之意,即所谓昏世则隐,独善其身。
这首歌谣倡导了为人处世的正确理念,彰显了一种积极进取的向上精神。因此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认同、喜爱和推崇。
沧浪之水在哪里
    最早记载沧浪之水出处的古籍是《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嶓冢,又称嶓冢山,简称嶓山,在今甘肃省天水市与礼县之间。这里明确指出沧浪水在嶓冢山之东,但在其东的水系不少,究竟应是在哪一条江(河)呢?
汉代郑玄在给该书作注时说:“沧浪之水,今谓之夏水,即汉之别流”。刘澄之在《永初山水记》中亦称:“夏水,即古谓之沧浪水”。此说简言之,沧浪水,是汉水别流(支流?)。有的学者据此,称沧浪是汉水源头中某一支,亦即是汉水的上游。
另一种说法是沧浪水就是汉水。张衡在《南都赋》中说:“流沧浪而为隍,廓方城而为墉”,李善注引时说:“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则沧浪水即汉水也”。袁了凡在《禹贡图说》中,更直接了当地说:“沧浪,即汉也”。
唐代《括地志》(此书为李泰未贬在京城称魏王时,率领萧德言等人所撰,共550卷,已散佚,今仅存数十残卷)则对沧浪水说得更具体:“(汉)水始出嶓冢山,如沮洳,故曰沮水,东南为瀁水,又为沔水,至汉中为汉水,至均州为沧浪水”。可以作为佐证的是清同治丙寅年版《郧县志·舆地》中的记载:“按《水经》及《水经注》自兴安府(今陕西省安康市——引者)以下,至此皆为《禹贡》之沧浪水”。由此可见,沧浪水是指汉水流经鄂西北的这一段水域,并非所有的汉水都称之为沧浪水。
    另外,《水经注·沔水(下)》中,也从另一个角度提供了证明:“武当县西北四十里汉水中有洲,名沧浪洲”。阎若璩在《四书释地集沧》中说得明白:“武当县西此四十里汉水中有洲,名曰沧浪,汉水流经此,遂名之曰沧浪之水”。据以上引证,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沧浪之水只是汉水流域的一段,即在今湖北十堰市境内的一段汉水。汉水干流全长1577公里,流经十堰市的郧西,郧县、丹江口三县(市),共约216公里,所谓“沧浪之水”就在其中。
    就全国范围而言,还有没有其他水系被称为沧浪之水?笔者掌握的资料有限,仅查到《寰宇记》中有这样一则记载:“湖南常德有南沧山,水曰沧水,东北流至汉寿县西,与浪水合,称之曰沧浪水。” 《寰宇记》是明人所修的方志,又称《寰宇通志》,后被《大明一统志》所收。这一说法,未见其他古籍所提及,应属孤证,因此,本文未予采用。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文不采用的理由,还可以以唐宋的诗词中得到证明,当时《寰宇记》还未问世,但吟诵沧浪之水的诗就已经不少。
唐代诗人邢象玉有《古意》一首,其中云:“心神无俗墨,歌咏有新声。新声是何曲?沧浪之水清”。
唐代诗人钱起有《送华待御谪居》之诗,内称:“崇兰香死玉簪折,志士吞声甘殉节。忠尽不为明主知,悲来莫向时人说,沧浪之水见心清,楚客无辞泪满缨……”。
    宋代诗人晁补之有《感兴五首次韵和李希孝》,其中咏道:“长歌遗世情,沧浪之水清。铄金在众口,折轴由群轻”。
不必一一列举了,沧浪之水在哪里?不是已经豁然了吗?
    这有一个问题需要提及,即沧浪之水与沧浪亭有什么关系?赫赫有名的沧浪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是宋代文人苏舜钦,所营造的一座大型私人花园,内有亭台楼阁,雕梁画栋,长廊蜿蜒,园中有园,曲径通幽,诗情画意,美不胜收,被誉为苏州四大名园之首。如果仅以时间和空间上看,亭与水二者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从《孺子歌》沧浪之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历代文人所赞扬和推崇上看,苏舜钦给自家私人花园,命名为沧浪亭,岂不是有深意在焉!再者,沧浪亭近千年来在中外享有盛名,不也正借助及彰显了沧浪之水的内在魅力吗?

    二、“沧浪之水”与郧阳
    郧阳地处秦巴山区,汉水蜿蜒而过,古籍常以“群山结排,众流环绕”来形容郧阳的地理状况。郧阳人世世代代生活在山水之间,与山水相依为命,自然地就形成了郧阳人亲山爱水的深深情结。
    沧浪之水在郧阳人身旁静静地流淌,对郧阳的民风民俗有着相当的影响。从远古直到现在,千百年来鄂西北山区接纳了来自各方的移民成千累万,并且与外来移民融洽相处,共同开发了这一方土地。究其原因正是郧阳人有着大山一样的宽厚胸怀,有着吸纳涓涓细流的水之特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包容、大气、大度的民风,这种内在的因素起了重大作用。这当然不是一掬沧浪之水可以担当的,但毕竟也包涵了沧浪之水的影响在内。
    《孺子歌》流传以来,为众多士子所喜爱,古往今来的郧阳读书人,更是吟诵着这首歌谣长大,他们受着沧浪文化的薰陶和影响,以君子之心立身处世,因而出现了一大批郧阳籍的爱国志士,如张振武、施洋、杨献珍、何氏三雄等等,他们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埋头工作,奔走呼号,以唤醒民众,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和无比光辉的形象,直到现在仍为人们所景仰,所崇敬,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楷模和英雄。这当然不能全部归功于《孺子歌》,但其歌对他们所产生的潜在而巨大的影响,则是不容抺煞的。
    应该说,我们对《孺子歌》在郧阳的影响,掌握的资料很少,研究和探讨也很不够,只有一些粗浅的认识,这也正是本文名之曰“初探”的原因之一。
    如今,旅游经济已成为政府及方面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许多并无根据的“景点”,如曹操墓所在地等等已被炒得火热。更有甚者一些毫无意义的事件和地方,也煞有介事参与其中,已经有两个县表示愿意拿出数千万来打造西门庆故居。西门庆是文学家所塑造的形象,历史上并无此人,哪有故居呢?而在郧阳境内的沧浪之水,应该是一块响当当的品牌,既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又有亮丽的自然风光,应该建成鄂西北生态旅游圈中一个新的A级景点。最近举行的中共十堰市第四届党代会上,提出五年之内建设汽车之城、旅游之城、生态之城、和谐之城、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总目标,应借此强劲的东风,着力打造沧浪之水景点。
    为此,第一,要加大宣传力度。当务之急要组织人力考察、勘定沧浪之水水域的确切位置不能笼统地说在十堰地区内的汉水中。为此前提是要确定“沧浪洲”的地点,史书上明确记载此洲在均州西北四十里的汉水之中,是否与韩家洲有关?与沧浪山有关?应尽早确定。然后在此基础上在各种场合,利用文学,图片、影视……多种形式加大宣传,使人明确认知沧浪之水所在处,    激发人们对其之关注,并引发对其观光旅游的兴趣。
    第二,要加强景区建设的力度和速度。十堰市虽获得“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域市”的称号,但旅游景区的打造还处于滞后状态,仅有A级景区26处(其中5A级一处。4A级3处,3A级6处,2A级16处)。打造“沧浪之水”景区,定位要高,规划要合理,围绕旅游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的配套要齐全,建成沧浪阁(亭)、亲水长廊、濯缨处、涤足园、远眺台等等,使“沧浪之水”景点,以亮丽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寓教于游,《孺子歌》所颂扬的沧浪精神,也必将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