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晋州jinzhou 2015-06-23



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万全庆1 胡达鋆2

1.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杭州 310009

2.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 443003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封闭治疗,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的Levine 腕管综合征问卷评分及末端运动潜伏期(DML)、感觉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电位波幅(SNAP)等电生理参数,并进行Kelly疗效评定,最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evine 腕管综合征问卷评分,DML、SCV、SNAP等电生理参数经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evine 腕管综合征问卷评分,DML、SCV等电生理参数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AP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经Kelly疗效评定,治疗组优10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对照组优7例,良9例,可6例,差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优于局部封闭治疗的临床疗效,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针刀疗;临床观察


腕管综合征(CTS)又名正中神经卡压综合征,属于“累积性创伤失调症”,是周围神经受压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1]笔者自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期间采用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与局部封闭治疗进行对照观察,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收集6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均符合《骨科疾病诊断标准》[2]中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及美国电生理诊断协会公布的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电生理诊断标准[3]

重度腕管综合征建议外科手术治疗。

随机分为两组。本试验脱落1例,予以剔除,共59例患者。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组别

例数

年龄

病程

治疗组

30

12

18

41.00±12.74

5.89±6.22

对照组

29

10

19

41.55±12.96

5.43±8.21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采用针刀治疗:患者卧位或坐位,患手平放于治疗台上,掌心向上,腕关节下垫枕垫,使腕关节呈背屈位。在远侧腕横纹桡侧腕屈肌腱的内侧缘定一进针点,用皮肤记号笔做好标记。常规消毒、局麻。以进针点为中心常规消毒皮肤,医者戴消毒手套,用带消毒手套的左手拇指尖按压在进针点的皮肤上,注入局麻药液。取4号无菌小针刀,避开正中神经,刀口线与肌腱走向平行,使针体和腕平面成90°角进针,深度约5mm,然后使针体和腕平面成15°角将腕横韧带切开2-5mm,于此同时,将针刀沿腕屈肌腱的内侧缘向中间平推数下,以剥离腕屈肌腱和腕横韧带的粘连,解除正中神经卡压,针下有松动感时即出针。出针后压迫针孔1-2min止血,术者握住患手,旋转和过屈过伸腕关节数次以彻底松解。予创口贴敷贴伤口,忌水洗2d防止感染。1周治疗1次,3次为1疗程。


2.2对照组:

采用局部封闭治疗:患者体位同治疗组,在远侧腕横纹桡侧腕屈肌腱的内侧缘定一进针点,避开正中神经,进针处皮肤常规消毒,医者戴消毒手套,将针快速刺入皮下,然后将针与皮肤约成15°-20°角缓慢进针至腕管内,回抽无血及指端无触电麻木感后,缓慢注入封闭药液。快速拔针后,压迫针孔1-2min止血,予创口贴敷贴伤口,忌水洗2d防止感染。1周治疗1次,3次为1疗程。


3 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采用Kelly[4]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症状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良:症状明显缓解或偶有症状。可:仍有部分症状。差:症状同前或加重。


3.2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Levine 腕管综合征问卷评分[5]。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进行电生理检测,测定参数包括正中神经末端运动潜伏期(DML)、感觉传导速度(SCV)及感觉神经电位波幅(SNAP)。


3.3统计分析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治疗结果

3.4.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evine 腕管综合征问卷评分,DML、SCV、SNAP等电生理参数经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evine 腕管综合征问卷评分,DML、SCV等电生理参数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AP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4.2两组患者治疗后经Kelly疗效评定,治疗组优10例,良16例,可3例,差1例;对照组优7例,良9例,可6例,差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的比较

观察指标

治疗组

对照组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Levine评分

3.96±0.57

1.58±0.64★

4.07±0.55

2.44±0.85★▲

DML比较

4.71±0.41

3.48±0.34★

4.69±0.32

3.73±0.51★▲

SCV比较

41.13±4.24

48.96±5.44★

40.25±4.51

46.18±3.37★▲

SNAP比较

9.21±2.58

11.33±2.76★

9.55±1.89

10.88±2.97★◆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组比较,▲P<0.05;与治疗组比较,◆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Kelly评定分级

治疗组

30

10

16

3

1

对照组

29

7

9

6

7

注:经Mann-Whitney检验,Z=﹣2.141,P<0.05。


4 讨论

腕管内压力增大、腕管容积减小、腕管内容物增多等病因导致正中神经卡压,腕管内压力增高,持续的刺激和压迫正中神经,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


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主要是通过针刀的切割、疏通、剥离的方式,松解腕横韧带、肌肉等组织,减少粘连,扩大腕管内容量,从而使腕管内的正中神经减除压迫,改善腕管内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强血供,使腕部恢复动态平衡,症状得以改善。


针刀施术于病变部位,符合祖国医学“通则不痛”的病理机制转归,气血疏通则麻木疼痛自除,功能得到恢复。针刀治疗一方面松解变性的软组织,减少对神经末梢的不良刺激,另一方面直接破坏异常敏感的神经感受器,阻断疼痛反射弧,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也就说明针刀治疗后松解的局部也会再次的出现疤痕及粘连,但不会再出现相应的症状及临床表现,减少了病症的复发率。针刀治疗具有损伤小无瘢痕、疗程短、安全简便易行、疗效巩固、不易复发等优点,费用低廉,易被患者接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卓大宏.康复治疗处方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3.

[2]李峰,冯建书,聂喜增,等.骨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442.

[3]Kimura J. Electrodiagnosis in diseases of nerve and muscl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2nd ed. Philadelphia: Davis FA, 1989:288-304.

[4]Kelly CP, Pulistetti D, Jamieson AM. Early experience with endoscopic carpal tunnel release[J]. J Hand surgery Br,1994,19(1):l8-21.

[5]陆廷仁.骨科康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2.


【小编提示】如果以上文章您觉得对您或者他人有所帮助,请轻轻动动您的手指收藏或者转发给更多的朋友,本文是原作者辛辛苦苦的杰作,希望您喜欢,也希望针刀同仁有好的文章投稿给我们《中国针刀》编辑委员会,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