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雨鸡鸣:扯一把“杯酒释兵权”的淡

 ZYS556 2015-06-23

本文作者:风雨鸡鸣 来源于公众号:风雨鸡鸣


一把“杯酒释兵权”的淡



说起大猛人赵匡胤,连我八十五岁的奶奶都知道,还能说上一段。不过,她是年青时候看戏看的。


我第一次知道老赵,是因为一首诗词课文,现在记不全啦,只记得诗里头有“风流”、“风骚”啥的,多少是有点损他的意思。后来长大点,边读边忘地看了些历史书,也就多知道了点关于他的鸡毛事儿。说实话,纵观中国几百个皇帝,俺还真就独独稀罕这个老赵。如果他现在过来找我,我一定请他吃好丽友,和他做好基友。不过晚上就别来了,怪瘆人滴!

可惜老赵死的不明不白,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迷(疑被他弟弟赵光义用斧子劈死了),但这也给后来靠摇笔杆子吃饭的小中老编们留下了丰富的想像空间和创作素材。但,中国的各种导儿们热衷于“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白白糟蹋了这悬疑剧好题材,愣是不给人家老赵含笑九泉的机会,你说气人不,亲。


虽说这老赵死的窝囊,但人家活着时候可是牛逼过。“黄袍加身”当上了一把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而一统天下。但最让后世史家称道的,还要数他那体现君子之风和政治智慧的“杯酒释兵权”。

你先泡杯茶,咱扯着蛋慢慢聊。


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中国的大混乱时代“五代十国”正式开锣,到了赵匡胤这茬正好是五代中的最后一代后周时期,形势比人强,时势造英雄,好时候坏时候都让老赵赶上了。


记得小时候,听有个叫什么芳的人在评书里说到老赵,有一折我记忆犹新。大致情节是年青的小赵去瓜地里吃瓜没钱给,把齐眉棍押瓜地里了,后经看瓜老头批评教育,痛改前非,终成霸业。为啥俺记得这么清尼,是因为这一折是俺憋着尿听完的。那时候文化生活单调无比,听个评书像过年似的,舍不得放过收音机里吐出来的任何一声屁响。到现在俺还一直怀疑这尿频尿急的毛病和这个叫什么芳的有点关系。因为这一折评书,我对老赵年青时的印象一直是“和俺一样的穷屌丝”,直到后来才发现上发受骗,人家爷爷的爷爷就是幽都县(今天的北京市)的县长,越往下一代走当的官越大,到他爹这辈已经干到首都卫戍区司令了,标准的官N代呀!要不说现在得开文艺座谈会号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呢,单一的文化传播渠道不仅会产生错误文化造就大批脑残,它所形成的文化饥渴还可能给人造成生理上的毛病哩!


烧锐,说跑偏了,接着说正事儿。


老赵是搞军事起家的,提拔的速度很快,基本可以归类于火箭似干部。之所以如此,是得益于他跟对了人------郭威。小伙伴们可能看这名觉得眼生,这郭威是哪路大神捺?各位票们先莫着急,相信你们对“黄袍加身”的故事不会陌生吧,而这个叫郭威的才是妥妥的“黄袍加身”专利所有人。小赵在陈桥驿演的那出苦情戏,老郭早在九年前就唱过了,还唱倒了一个旧王朝,唱出了一个红太阳。他就是后周的开国领袖,史称后周太祖。


周太祖是个好人,特别是对农民挺有感情,在位的时候发了不少轻徭薄赋的红头文件,祖国形势不是小好而是大好。可惜了的,他只当了三年皇帝就嗝屁了,留下个百废俱兴的后周,让老赵捡了个便宜。


老赵造反的那一夜是出了名的顺利,除了后周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不识时务地想表现下大无畏的革命气节外,其他都抢着要去给老赵开城门,所以他拿下开封城几乎是兵不血刃。这种和平的政权取得方式,对老赵今后的执政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突出的表现为“能用和平方式解决的问题,绝不轻易使用暴力”。当然,那个不识时务的韩通也被更想图表现的军校王彦升一刀剁了。这也印证了那句话,no zuo no die


为了祖国的统一,老赵南征北战(此处省略一万字)……

城楼上插上了“宋”字旗,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赵太祖穿上了新衣服,住上了新房子,但却天天做噩梦,并且老梦到他的老领导周太祖骂他忘恩负义,要扑过来撕他,吓得他天天点着蜡睡。吓醒了之后他就琢磨,自己一不留神就由殿前都点检(相当于中央警卫局局长)直接当上了皇帝,这幸福来得也太突然了!为啥这好事儿就冲着他来劲,全然不顾其他人的感受尼?原因就在于他手里有兵!皇帝这个职业权力大、风险高,并且不能出现半点失败,否则项上人头就得“古德拜”!于是老赵日览群书,夜观天象,得出了一个结论:枪杆子里出政权!


既然明白了政权来源途径,那让咱自己人掌握枪杆子不就完事了吗?老赵的这个想法一冒出来,他自己都把自己佩服得想对着镜子磕头,分分钟作出了人事调整:殿前都点检镇宁军节度使慕容延钊罢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罢为成德节度使,撤销殿前都点检职务不再设置,由他的好基友石守信接替韩令坤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

So easy,妈妈再也不会担心我的小命啦!


当老赵为自己的智商骄傲不已的时候,他手下有叫赵普的大臣发了言:陛下认为让你的好基友来看家护院就没事了?这种想法太“图样图森破”!即便是好基友不会对不住你,但如果他们手下的那些哥们贪图宝贵哪天拍个《黄袍加身》第3季,你的好基友们是加呀,是加呀,还是加呀?


老赵这下彻底明白了,靠人是靠不住的,信任解决不了“睡个安稳觉”问题,关键在于制度建设。于是,枢密院得以建立,长官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主管调动全国军队,分掌军政大权。枢密院与三衙统领各有所司。三衙虽然掌握禁军,但却无调兵和发兵的权力。枢密院有发兵、调兵之权,而不能直接掌握军队。让领兵的归领兵,调兵的归调兵,各自独立,相互制衡,确保不出岔子。


制度定好了,可这一帮子好基友怎么办尼?总不能一把火烧了庆功楼吧,那是朱和尚干滴事儿,咱老赵是实在人,不能那样干。干脆给他们一些政治待遇,多分点房子整点地,再多发点美女,让他们回家玩去吧。齐活!


就这样,一场可能引发大宋朝局动荡,掀起江湖血雨腥风的重大政治改革,被老赵几杯酒就给解决了。从此,史书上多了一位大气智慧的君王,少了一批良弓走狗的冤魂。我不得不说,老赵这活儿干得实在是忒漂亮了。


赵太祖之所以活儿好,除了他自身具有的人格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对人性心理的研究十分准确,对利益平衡的拿捏十分到位。就被解除兵权的好基友们而言:他们虽然失去了手中的实权,但他们由此得到了政治人物的最高目标---幸福地安度晚年。他们信任老赵不会要他们的命,所以也不会以命相搏,为政治改革设置障碍;他们也相信老赵会兑现他的承诺,给的政治待遇不会低,现金美女不会少,如此也就没必要再去自己找不痛快了!


(转载请注明作者风雨鸡鸣及公众号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