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材料是否以次充好、工艺是否偷工减料、是否精细,不但决定家具的使用价值,通常也是商家降低生产成本的逐利之处。认清这些猫腻,可以在购买时准确判断家具的真正价值,防止因信息不对称多花冤枉钱甚至被骗。辨材料--- 1同类别红木冒用 同类别的几种红木由于纹理、属性、颜色、密度相似,消费者很难辨别。在价格上,不同材料价格不同,制作成本也不同。商家出于逐利目的,会以价格低的红木冒充价格高的红木。 缅甸花梨近年来以其温润如玉的色泽和高性价比受到众多红木爱好者的宠爱。但在当前不规范的红木家具市场中,非洲花梨、安哥拉紫檀、古夷苏木等木材,常被商家当作缅花冒充使用。消费者一定要堤防注意!不过缅花香气浓郁,购买时可从气味上进行辨别。 2边材以次充好 木材中间深色部分叫做“心材”,而外面围绕着心材生长的发白部分则叫做“白皮”,也称“边材”。根据国家标准《红木》,“红木”的定义为紫檀属、黄檀属、柿属、崖豆属及铁刀木属树种的心材,因此,只有木材心材能称为“红木”,白皮不能叫“红木”。因白皮部分容易被虫子蛀蚀,故红木家具家具不使用白皮制作,但心材价格是白皮的几十倍。 辨别方法:白皮与心材存在明显色差,一般通过上漆来调节颜色。家具的不明显位置如果颜色黑沉或看不出花纹,就需要注意了。可以在强光下仔细辨别,其内在是否有纹理。 辨工艺---1榫卯结构偷工减料 榫卯结构是中国古典家具的精华,不需要一钉一铆,使家具部件牢固地结合起来。但在生产过程中,一些商家为了降低人工和材料使用成本,以铁钉甚至胶水代替。 辨别方法:购买时,要仔细观察部件连接位置是否牢固、紧密,有无打磨表面遮挡铁钉的痕迹。如果使用铁钉,周边木材开裂几率较大。还可以通过吸铁石或金属探测仪器检测。2隐蔽部位“挖补” 红木家具用材讲究完整。由一块完整木料所做的家具,其观赏价值较高。为节省成本,不法商家往往在家具不显眼的位置,利用小料挖补、拼接的方式完成制作。 挖补往往由小料填塞黏结成整料。家具如有磕碰,或材料不平衡,还有木粉腻子挖补办法,即使用木粉和胶水糊在缺口之处,使其外观看起来是完整木料。 辨别方法:挖补并非造假,在一些特殊位置如衣柜、椅子的面板、柜面等使用大面积木料的地方,挖补经常看到。它是鉴别家具用料优劣的方式,消费者可根据挖补面积判断家具的价值。商家通常不会在明显部位挖补,在一些隐蔽部位,例如椅子背板、箱柜内板里,应仔细观察。 3雕刻分优劣 现在市场上的红木家具多为古典家具仿品,器形上多有类似。雕刻作为家具加工装饰的重要一节,决定了红木家具的品相。 目前红木家具的雕刻方式分为机雕和手雕两种。机雕所做产品整齐划一,缺少灵气。有的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往往省去手雕环节,雕刻出来的图案比较死板,产品品质自然下降。 辨别方法:判断家具雕刻工艺是否优秀,需要观察雕刻部分的细枝末节。如果是浮雕,要看与家具本体结构之处。经过手工雕琢的部分,往往圆润自然,与家具浑然一体;如果是透雕,要看线条是否圆润,是否有刀工痕迹,线条内外是否经过打磨,转角、弧线是否自然。 观察整体判断材料优劣--- 同一根木材由于不同位置阳光照射、水分营养不同,颜色、花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同样一根木材,不同层次的部位花纹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鉴别一件家具时,最好观察整体,综合判断材料真假优劣。产地并非唯一条件--- 有些消费者在购买时,喜欢问及木材的出产地,以此判断木材好坏。实际上,木材生产区域根据自然条件决定,产地并非唯一。比如同为老挝所产大红酸枝,老挝南、老挝北的树木木性差距很大。因此,在判断木材真假优劣时,产地信息并不重要。有的商家利用消费者看重产地的心理,“以某某地所产”等信息混淆木材真实信息,造成消费者误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