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建道德评判体系

 书蠹之家315 2015-06-24

        一 道德的界定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在西方古文化中‘道德’(moe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由于人类文明的进程,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地丰富和充实着道德的内容,赋予了道德新的内涵,逐渐地把道德的内涵约定俗成地规定下来,并在人类的历史中延承。当下所说的道德已经不是老子《道德经》里的道德。相对于个体而言,道德是个体的一种品性;相对于群体而言,它是为了人们为维护正常生活秩序,对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或准则。

    我们下面就从道德的内涵上对道德做界定。

    为了准确把握道德的内涵,我们就把道德还原在社会事件上来探讨道德的内涵。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在地震发生时,身为人民灵魂工程师的范美忠,丢掉学生独自逃生。2008年5月22日,范美忠在网上天涯社区上发帖《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临记》一文。文中细致地描述自己在地震时所做的一切以及过后的心路历程。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被网友讥讽为“范跑跑”,并引发一场师德的讨论。范跑跑在大难来临时,不顾及学生的安危独自逃命的行为。人们把他这一行为定性为没有尽到作为人民教师应有的责任,也就是说在职业道德上缺德。

    从这件事上我们提取道德的内涵。首先,道德是对个体行为表达在事件性质的定性。是一种对行为含有良知、天理和责任定性。范跑跑的行为对其职业没有负责任,也违反了为人师表的天理,被定性为缺德。这样我们就可以把道德界定为:规范个体行为表达在事件上含有良知、天理和责任的属性的人格化定性称呼叫道德。而把个体行为的这一属性归为自我品性的一种因子时,那是指人品上的道德;为了人们正常的人性化生活秩序,人们主观地以良知、天理和责任做为人们行为的准则加以规范,叫道德规范。

   综上所述,我们把道德界定为:规范个体行为表达在事件上含有良知、天理和责任的属性的人格化定性称呼叫道德。而把个体行为的这一属性归为自我品性的一种因子时,那是指人品上的道德;为了人们正常的人性化生活秩序,人们主观地以良知、天理和责任做为人们行为的准则加以规范,叫道德规范。

           二   道德能够危而不忘的原因

    道德源于人性。人性是驱动个体行为的一种内因,人性的自私和良知两种因子都驱动个体的行为。在行为中个体的自私因子占据主导而压抑了人性的良知,那么个体的行为很有可能不负责任。为了维护人性化生活秩序的正常运行,社会属性要求每一个社会人都必需具有社会责任的天职,这是天理。这样自私、良知和责任就构成驱动和制约个体行为的因素,三者的平衡状态就要求人们遵守道德规范。当人们的行为用良知战胜自私时,那么他所做出的行为就是道德的行为;而当人的自私战胜良知,而不对社会负责任,那么他的行为就是不道德的行为;当个体维护自我的自私,但不涉及责任但又没有危害到社会和他人时,我们说这种自私行为是本分。

    在人性本能中,人性本能自私的驱动力远远大于人性本能良知的驱动力,而致使人们的行为陷入自私状态。那么道德就很可能被抛弃,为什么道德不会死掉呢?因为人们需要生活在有序的人性化生活秩序中,如若生活秩序混乱,那么人们就无法在生活中获得幸福。也致使人们的精神也会陷入焦虑状态,生活无法得到安稳的秩序。社会的属性决定了人们要遵守道德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这样道德在几经沉沦中,人们迫切要求道德的回归。道德危而不忘。

         三  当下社会的道德状况

    当下的社会风气,物欲横流、贪腐遍地、暴戾之风横行,冷漠与凄凉成了社会的主色调。人们精神麻木,一方面在娱乐致死的中寻求精神安慰;另一方面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无助地挣扎。道德成了流浪的孤儿,遗弃在社会的角落。

    可曾想过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当下的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主导,盛行拜金主义。而社会的运行法则是西方提出的“丛林法则”。丛林法则是大自然赋予丛林动物的生存法则,它以‘生存竞争、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生存模式。而这个法则不适合人类社会,因为人类社会和丛林动物获取能量的方式有本质的区别。丛林动物获取能量唯一的方式是“捕食或被捕食”;人类社会获取能量的方式是“创造、合作互助、分配”能量,而不是“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由于人类社会获取能量的方式和丛林动物获取能量的方式有本质的区别,注定了丛林法则不适合人类社会。

    可当下丛林法则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从国际大环境来说,国家之间的激烈竞争,充满着捕食和被捕食的血腥。大气候影响着小气候,以至于整个人类社会都依照“丛林法则”行事。行走在“捕食和被捕食”的游戏规则里,任何一个个体都无法保证下一时刻自己是否被捕食。无论你是政府的高官还是普通老百姓,都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人们的精神陷入焦虑不安的状态,事事都要长远考虑,以利益为重。在这样的生存状态面前,什么良知、什么情感、什么真诚、什么忠厚、什么人格、什么道德都成了为生存而牺牲殉葬品。在这种状态下谈精神,成了一个愚人节的笑话。丛林法则从底层激发出人性本能的自私、贪婪、暴戾、奴性、凶残、奸诈和好逸恶劳;同时它也激活了人性本能久受压抑的淫欲。于是人类社会发生了人性之灾,社会的各种现象都变异,失去了它原有的本色,应有的本色。

    国家是社会的管理组织,本应以服务社会为天职,而构成国家权力机构的个体陷入“丛林法则”的权力争夺的漩涡,权力成了斗争的武器,而丧失了服务功能。在这样格局状态下的社会已经陷入混乱,社会的怪象横生已经不足为奇。道德沦陷在情理之中。

            四  创建道德评判标准

    当社会的风气已经恶化到危机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时,人们意识到道德的重要性,呼唤道德回归成了人们的心声。可在道德回归过程中,人们把道德的标准定的奇高,高到人们只有用生命才可以换回道德荣誉。人们严格、苛刻地要求道德标准。经过这样高标准筛选,更找不到道德的身影,偶尔有一个以生命为代价而换取的道德荣誉,则成了人们宣扬的典型案例。而那些蕴藏在生活细节的道德行为却被忽视,不认可是道德行为。这样蕴藏在生活中那些缺德行为则不受道德的约束和谴责。高标准的道德实则成了宣判道德死亡的宣判词。这是人们对道德的无知造成的。

    道德蕴藏于生活的小事,蕴藏于生活每一个细节。它朴素到一句言语,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也许你伸手就可以捕捉到道德,也许你一个微笑就蕴藏着道德的内容。它维护着人们的人性化生活秩序,规范着人们的言行。它是人们自愿遵守和履行的责任,它是社会赋予每一个社会人的天职。

    我们根据道德形成的特点重新给道德建立评判标准。

    道德的行为都是负责人的行为,我们就以责任为界定道德的评判标准。凡是负责人的行为都是道德的,相对不负责任的行为都是缺德;自私是道德的天敌,以伤害社会或它人为基础的自私行为都是缺德;不涉及到责任,在没有危害社会或他人的自私行为是本分行为;负责任的行为是道德行为,而由于个人的能力或外界环境因素没有完全尽到责任,那也是人品的道德,只是因为能力而没有尽到责任,不受道德的谴责。

    在这样的标准下,人们的道德行为或缺德行为就很容易辨别。这样的道德融入人们生活,虽处都能发现彰显出道德风气。

 

 

 

。。。。。。。。。。未完待续

   

        一 道德的界定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在西方古文化中‘道德’(moe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由于人类文明的进程,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地丰富和充实着道德的内容,赋予了道德新的内涵,逐渐地把道德的内涵约定俗成地规定下来,并在人类的历史中延承。当下所说的道德已经不是老子《道德经》里的道德。相对于个体而言,道德是个体的一种品性;相对于群体而言,它是为了人们为维护正常生活秩序,对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或准则。

    我们下面就从道德的内涵上对道德做界定。

    为了准确把握道德的内涵,我们就把道德还原在社会事件上来探讨道德的内涵。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在地震发生时,身为人民灵魂工程师的范美忠,丢掉学生独自逃生。2008年5月22日,范美忠在网上天涯社区上发帖《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临记》一文。文中细致地描述自己在地震时所做的一切以及过后的心路历程。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被网友讥讽为“范跑跑”,并引发一场师德的讨论。范跑跑在大难来临时,不顾及学生的安危独自逃命的行为。人们把他这一行为定性为没有尽到作为人民教师应有的责任,也就是说在职业道德上缺德。

    从这件事上我们提取道德的内涵。首先,道德是对个体行为表达在事件性质的定性。是一种对行为含有良知、天理和责任定性。范跑跑的行为对其职业没有负责任,也违反了为人师表的天理,被定性为缺德。这样我们就可以把道德界定为:规范个体行为表达在事件上含有良知、天理和责任的属性的人格化定性称呼叫道德。而把个体行为的这一属性归为自我品性的一种因子时,那是指人品上的道德;为了人们正常的人性化生活秩序,人们主观地以良知、天理和责任做为人们行为的准则加以规范,叫道德规范。

   综上所述,我们把道德界定为:规范个体行为表达在事件上含有良知、天理和责任的属性的人格化定性称呼叫道德。而把个体行为的这一属性归为自我品性的一种因子时,那是指人品上的道德;为了人们正常的人性化生活秩序,人们主观地以良知、天理和责任做为人们行为的准则加以规范,叫道德规范。

           二   道德能够危而不忘的原因

    道德源于人性。人性是驱动个体行为的一种内因,人性的自私和良知两种因子都驱动个体的行为。在行为中个体的自私因子占据主导而压抑了人性的良知,那么个体的行为很有可能不负责任。为了维护人性化生活秩序的正常运行,社会属性要求每一个社会人都必需具有社会责任的天职,这是天理。这样自私、良知和责任就构成驱动和制约个体行为的因素,三者的平衡状态就要求人们遵守道德规范。当人们的行为用良知战胜自私时,那么他所做出的行为就是道德的行为;而当人的自私战胜良知,而不对社会负责任,那么他的行为就是不道德的行为;当个体维护自我的自私,但不涉及责任但又没有危害到社会和他人时,我们说这种自私行为是本分。

    在人性本能中,人性本能自私的驱动力远远大于人性本能良知的驱动力,而致使人们的行为陷入自私状态。那么道德就很可能被抛弃,为什么道德不会死掉呢?因为人们需要生活在有序的人性化生活秩序中,如若生活秩序混乱,那么人们就无法在生活中获得幸福。也致使人们的精神也会陷入焦虑状态,生活无法得到安稳的秩序。社会的属性决定了人们要遵守道德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这样道德在几经沉沦中,人们迫切要求道德的回归。道德危而不忘。

         三  当下社会的道德状况

    当下的社会风气,物欲横流、贪腐遍地、暴戾之风横行,冷漠与凄凉成了社会的主色调。人们精神麻木,一方面在娱乐致死的中寻求精神安慰;另一方面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无助地挣扎。道德成了流浪的孤儿,遗弃在社会的角落。

    可曾想过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当下的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主导,盛行拜金主义。而社会的运行法则是西方提出的“丛林法则”。丛林法则是大自然赋予丛林动物的生存法则,它以‘生存竞争、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生存模式。而这个法则不适合人类社会,因为人类社会和丛林动物获取能量的方式有本质的区别。丛林动物获取能量唯一的方式是“捕食或被捕食”;人类社会获取能量的方式是“创造、合作互助、分配”能量,而不是“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由于人类社会获取能量的方式和丛林动物获取能量的方式有本质的区别,注定了丛林法则不适合人类社会。

    可当下丛林法则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从国际大环境来说,国家之间的激烈竞争,充满着捕食和被捕食的血腥。大气候影响着小气候,以至于整个人类社会都依照“丛林法则”行事。行走在“捕食和被捕食”的游戏规则里,任何一个个体都无法保证下一时刻自己是否被捕食。无论你是政府的高官还是普通老百姓,都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人们的精神陷入焦虑不安的状态,事事都要长远考虑,以利益为重。在这样的生存状态面前,什么良知、什么情感、什么真诚、什么忠厚、什么人格、什么道德都成了为生存而牺牲殉葬品。在这种状态下谈精神,成了一个愚人节的笑话。丛林法则从底层激发出人性本能的自私、贪婪、暴戾、奴性、凶残、奸诈和好逸恶劳;同时它也激活了人性本能久受压抑的淫欲。于是人类社会发生了人性之灾,社会的各种现象都变异,失去了它原有的本色,应有的本色。

    国家是社会的管理组织,本应以服务社会为天职,而构成国家权力机构的个体陷入“丛林法则”的权力争夺的漩涡,权力成了斗争的武器,而丧失了服务功能。在这样格局状态下的社会已经陷入混乱,社会的怪象横生已经不足为奇。道德沦陷在情理之中。

            四  创建道德评判标准

    当社会的风气已经恶化到危机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时,人们意识到道德的重要性,呼唤道德回归成了人们的心声。可在道德回归过程中,人们把道德的标准定的奇高,高到人们只有用生命才可以换回道德荣誉。人们严格、苛刻地要求道德标准。经过这样高标准筛选,更找不到道德的身影,偶尔有一个以生命为代价而换取的道德荣誉,则成了人们宣扬的典型案例。而那些蕴藏在生活细节的道德行为却被忽视,不认可是道德行为。这样蕴藏在生活中那些缺德行为则不受道德的约束和谴责。高标准的道德实则成了宣判道德死亡的宣判词。这是人们对道德的无知造成的。

    道德蕴藏于生活的小事,蕴藏于生活每一个细节。它朴素到一句言语,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也许你伸手就可以捕捉到道德,也许你一个微笑就蕴藏着道德的内容。它维护着人们的人性化生活秩序,规范着人们的言行。它是人们自愿遵守和履行的责任,它是社会赋予每一个社会人的天职。

    我们根据道德形成的特点重新给道德建立评判标准。

    道德的行为都是负责人的行为,我们就以责任为界定道德的评判标准。凡是负责人的行为都是道德的,相对不负责任的行为都是缺德;自私是道德的天敌,以伤害社会或它人为基础的自私行为都是缺德;不涉及到责任,在没有危害社会或他人的自私行为是本分行为;负责任的行为是道德行为,而由于个人的能力或外界环境因素没有完全尽到责任,那也是人品的道德,只是因为能力而没有尽到责任,不受道德的谴责。

    在这样的标准下,人们的道德行为或缺德行为就很容易辨别。这样的道德融入人们生活,虽处都能发现彰显出道德风气。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