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所不知道的日本机器人战略

 真友书屋 2015-06-24

 

文/朱瑞祥

机器人是男人的浪漫。

这一浪漫,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了童年对哆啦A梦式玩伴的意淫。

最近一则新闻,阿里巴巴战略投资软银收购的一家专注于机器人业务的公司SBRH,拥有情感的机器人Pepper即将量产。民意仍一如既往地向着跟在日本人屁股后赚钱没骨气的天平一方倾斜,这却让我联想到孙正义不久前的一段“妄语”。

记得孙正义是在某个演讲中论述“日本应该如何扭转经济颓势、让日本经济竞争力在2050年前成为世界第一”,孙正义认为“生产性x劳动人口=竞争力”,而中、美、印制造业从业数量分别在:7000万、1000万、1000万,加之中、印平均月薪只有7万日元、3万日元。而日本平均月薪水平为25万日元。

在生产性和劳动人口方面,日本均处劣势。而解决这一问题的药方就是:大力发展机器人。日本若能导入3000万台可24小时工作(3倍于正常人)的产业机器人,就相当于增加了9000万制造业劳动人口,而支付给每台机器人的“平均月薪”仅为1.7万日元这就很好的一举两得地解决了生产性和劳动人口的劣势,并在2050年前成为全世界最具竞争力国家。

当然前提是,只有日本导入了产业机器人。

日本一直对机器人情有独钟,在机器人领域也已经有了大量的技术储备。

原因很简单,日本是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因为二战,日本人口锐减,战后日本发展繁殖,也就有了那次“婴儿潮”,而当年的那些婴儿,现在已经步入老年。

因而人力资源的匮乏,导致自动化、智能化成为了日本企业发展的重头戏,产业机器人便孕育而生。

( 工业机器人密度前十国家)

基于制造工人与机器人比例的算法,即每万名工人拥有多少台制造机器人来看。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密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0倍,也比第二名的新加坡多出一倍。而中国在这排名中找不到位置。

机器人对于未来人类社会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不仅会导致再一次全球资源、财富、权力的重构,同时也将带领人类走向人工智能的彼岸。回溯几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趋势,经济的增长由对国土面积、自然资源等外延禀赋的依赖,猛烈地转向了对智力资源、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等内涵禀赋的青睐。也就是说,国家经济竞争力的这个综合排名中,国土面积、人口数量、自然资源等要素的权重在不断变小,而智力资源、人口质量、教育素质、社会制度等软性要素的权重逐渐增大。机器人的发展,尤其使得人口的规模数量的作用相对下降,而人口质量的作用愈加凸显。国家政治竞争力也会随之增强,毕竟政治和经济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机器人的研究并不局限于“产业工人”层面,而护理与医疗类机器人替代劳动强度极强的医护人员的应用、机器人替代战场上的士兵的应用,在未来都会营造一副不可思议的想象空间。怪不得比尔盖茨会说,让他现在重新创业的话,他会选择机器人。美国是机器人的诞生地,早在1962年美国就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而真正的机器人王国是日本。根据全球工业机器人品牌top10品牌中,就有5家来自日本,它们是:发那科(FANUC)、那智不二越、川崎机器人、日本安川、三菱。

至于中国,工业机器人基本靠进口,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受限于以下方面:

●国家在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不清晰,意识不强烈;

●无统一标准,低水平重复研究;

●基础技术体系的普及、共享及高端技术的研究不够;

●无大规模集成商,自动化成本很高

●产、学、研分家

在“互联网+”一片大热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提出了制造业朝着智能制造的主攻方向走,对未来机器人的中国制造带来了些许温暖,但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万国杂牌军、机器人使用密度低以及中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现状,同时机器人研究这种反馈周期长、产业链集成难度大的特点也为企业发展机器人技术设置了障碍。

至于日本是否真的能在2050重回国家竞争力全球第一,当然无法确知。但相较于日本作为机器人战略重量级选手,我国现在却连种子选手的席位似乎都没有领到。而浮躁永远是我们的软肋,似乎只有公职、白领、互联网才是这个国度的浪漫,因为他们高大上,他们来钱快。而机器人不是,至少现在不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