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山古牌坊(3)

 博书润雅 2015-06-24

佛山古牌坊(3)

  

 

  “升平人瑞”牌坊在市区祖庙路孔庙花园内,原位于城区省元巷梁氏祠堂内,清初时为庠生梁持璞建。梁氏一生追逐功名而屡不第,为人宽厚和善,乐施与,卒时一百零七岁,按清代惯例奉旨立此牌坊。1960年开辟祖庙公园时迁建于孔庙之东侧,1981年再迁建至孔庙北侧现址,因旧龙凤板已失,遂将正反面题额改为“古洛芝兰’,和“季华留芳”。该坊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石牌坊,石材有花岗岩和灰沉积岩两种,通面宽4.05米。楼为歇山顶,各楼檐下均为石雕方斗或如意斗拱,额枋、驼墩及雀替等构件上,均以高浮雕、园雕或透雕等手法,刻划着各种龙凤、雀鸟、博古和花卉等多式多样的纹饰,构思巧妙,雕工精致,使牌坊于素雅中不乏其姿彩,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今已成为孔庙花园的主要景点。

 
 
仁寿坊 (始建于明,重建于清)
  仁寿坊在三水河口镇红城乡察院街北端。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重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90)。坊为四柱三间冲天式结构,花岗岩石砌筑。各门楣嵌有石碑,正中书“仁寿坊”三字,两旁侧门上端石碑刻有简单记事:“万历四十二年甲寅仲春谷旦,广东口口承宣布政使司,加十级,纪录十次乔为百岁冠带李开立。光绪十五年口房裔孙重建。”阳面从右至左,阴面从左至右的文字完全相同,明万历四十二年,知县闵之闻,经本县父老、名流推荐,选出当时已故百岁老人李开,上报广东省藩台,臬台两司批准,由乡绅里老捐资建坊。 

  于是年旧历三月开工,九月落成。李开之名还同时刻上省城的“百岁坊”。其时“仁寿坊”三字,是广东布改使乔某所书,闵之闻曾为之作“李开仁寿坊记”。后原坊塌毁,李开后人于光绪十五年重建。
  李开,字兆启,三水县洲边人,生于明嘉靖年间。一生淡薄功名,闲居乡里,家道富裕。生平养恬守朴,乐善好施,对贫穷无力婚娶、殡葬者,均乐于帮助。遇到灾年,常又带头赈济灾民。死时实为九十八岁,依时俗,称其为百岁老人。 
 
 
“节孝流芳”牌坊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

  “节孝流芳”牌坊在市区祖庙路祖庙大院庆真楼旁,原在顺德县龙江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为旌表尹廖氏节孝所建,龙凤板额题“节孝流芳”,故称。清朝沿历代惯例,凡妇女丧夫后守节至终,即可由皇帝赐建贞节牌坊。该牌坊于1972年由博物馆征集,1990年建于现址。为歇山顶四柱三间三楼式石牌坊,石材有花岗岩和灰沉积岩两种,通面宽7.96米。各楼檐下的斗拱以至额枋、雀替等构件均为灰沉积岩,其上有高浮雕及园雕的多种图案纹饰,尤其是所刻划的众多故事人物,其中有“琴棋书画”、“八仙”及历史故事等多套,精巧细腻,匠心独运,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该牌坊高大俊伟,气魄不凡,作为祖庙的配套文物古迹,使二者更相介益彰。
 
 
青云门 明成化十五年(1479)建

  青云门在高明明城小学内,建于明成化十五年(1479),青云门为石砌四柱三间坊式建筑,通面宽5.88米,两侧矮柱高3.48米,中间两柱高3.85米,柱直径0.33米,青云门正中刻有“青云” (楷书),是黉宫建筑组成部份。当时黉宫是培养科举官宦人才,黉宫建置后,在明代增建和修葺十四次,到明未清初毁于兵乱,清代顺治八年(1651)重建,重建后又修葺四次。民国期间在这里办高等小学和初级中学,1940年8月,日本飞机轰炸明城,黉宫内部分建筑被炸毁,]948年,黉宫又遭火灾,一直以来,又由于受自然和人为的损坏,黉宫已不存在。现在,只剩下大成殿白基和青云门。青云门是现存较好古建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