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听说神秘音乐和本文更搭哦! 三星堆的玉器让人很惊异,完全没有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感觉,仿佛是工业时代的产物,从设计到做工上,都有很强烈的机械制造的影子。比如下面这个玉瑗,知道的是玉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水管零件。仿佛是圆规画的形状,加上这个几乎90度角的环状凸起,更是让人难以想象当时的工艺是怎么做到的。 脑洞大开的想法:我觉得说不定是激光切割。 三星堆中这样造型的玉器还有不少,下图是另一枚。线条和工艺都充满了现代感。 再看下面这两个项链,和去年很流行的建筑风时装非常相配。 颜色沉稳,搭配简洁,尤其是玉管的线条,完全笔直,内部钻孔也几乎笔直,除了切口处因为时间造成的风化外,几乎找不到一点曲线,都是梯形或者平行四边形的直线。你说这是咋回事? 另一个圆片手链,虽然经历几千年才出土,边角锋利的像刚从机床上下来一样,难道古蜀国的人们不知道打磨吗?但从玉管的光滑表面上看,他们肯定是有打磨的工艺的。此处只能理解为:故意的。 脑洞大开的想法:是不是曾经有个工业时代穿越回去了三星堆? 再看下面这两个玉戈,注意第一枚的刀锋,线条之流畅锋利,好像现在的顶级跑车。再看柄上的圆孔,怎么可以这么圆!毫无手工痕迹。第二枚玉戈的刀柄线条,哇,简直是宋画,匀细流畅有张力,这个张力仿佛是能用刀砍断的那种。 脑洞大开的想法:现代美学,其实是恢复远古吗? 玉戈圆孔特写,不能更圆。 下面这些玉璋也很有看头。第一枚这个边缘呈现出的立体V字形,这是现在打多少辅助线也设计不出来的好logo啊。璋柄上的齿状痕迹,亦是一种简单现代的感觉。 这枚玉璋干脆就做成了平行四边形。大道至简。 下面这枚玉璋在柄上的工艺略复杂,出现了象形元素,但仍然有符合工业时代审美的几何形平行线装饰。这些线打的非常细、非常直,非常难以想象是用什么样的尺子打出来的。如果是用线绳拉直弹墨,倒是可以画出这样的直线,但如何刻画的一丝不弯,是一个让人费解的问题。 下面这枚玉璋非常大,是三星堆的镇馆之宝。从线条到花纹到工艺,都代表了古蜀国治玉的最高水平。首先这枚璋非常大,大概有一米多长,其次它非常薄,大概只有几个毫米的厚度,这样大的一个长条形的玉片,在保存中都非常有可能打碎,何况在切割和打磨的过程中呢?柄上的花纹就不用说了,干净利索,简约不简单,我已看醉。 下面这张图代表了它的厚度,厚度你几乎看不到。 这个玉璋更是厉害,非常大,比一架古琴还大一些,你们可以仔细看一下我说的那种直线花纹,好神奇,除了电脑激光雕刻,无法想象是怎么做出来的。脑洞大开想一下:会不会是造物的外星人教给他们的技术? 和所有远古的王朝一样,古蜀国也使用青铜,多作为礼器使用。但是他们的青铜,超越了常规的古朴感,用的上天入地,出神入化,而且有很多很多令人费解的造型。 首先,以下这两个货,就不知道是做啥用的,但都是动物造型,那个鸟,你确定不是马达加斯加穿越过来的金刚鹦鹉吗? 其次有很多神奇的残件。下面这个,说是个风铃,或者挂件,倒是说的过去。 下面这货是个啥?!飞镖吗? 这个就更费解了,脑洞大开,我觉得是某个机器上装按钮的开关残片。但博物馆说这是祭祀用的璧。 这三个青铜戈还正常一点。 这个圆头花朵身子的东东是干啥的?晴天娃娃吗?古蜀国人果然是有生活情趣。 走到此展馆门口时,我是一路“哇”着进去的,这迎面而来的青铜树实在太壮观。见过不少青铜器,实在是没有见过青铜树这种神物。这第一棵树大概是几乎有4米高,人在下面显得很矮小。据说发掘出来时是残件,考古人员把它们拼接起来修复的,古蜀国的人们崇拜鸟,所以青铜树上有很多鸟的形象。神树的下部悬着一条龙,龙的头朝下,尾在上,夭矫多姿。 青铜树上的这只鸟也很有一种自傲的神气。一共有9只鸟,被称作太阳神鸟。 但是在青铜树上,又出现了一只手!手指很修长,长到夸张变形,但又有指甲,手背上还有花纹,感觉好神秘。 第二棵青铜树感觉相对简约,不像树了,更像一个架子。不出所料,这个树上也站了9只鸟。二号大神树的一旁,同样有一条蜿蜒盘桓的龙,神树与神龙的一体形象,使神树显示出非常神秘和厉害的感觉。 让我觉得奇异的,是这些树枝上套着的“环”,很有一种机器零件的感觉。 树的底座上靠着人,这个底座做的也是蛮精细的,不过后面还有更加精细的。 第三棵青铜树更加漂亮。它叫做摇钱青铜树。因为上面有很多铜钱的形象。这棵树同样是非常高大,可以跟人影高度做对比。 树顶上是一只凤。这种摇钱青铜树并不是祈求财富用的,而是陪葬用的,这棵树如此秀美,应是陪葬一位贵妇所用。 这些铜钱的顶部都带有触须,看起来更像是孔雀的羽毛,非常精致华丽。 树枝的顶部还是有鸟羽的形象,古蜀国人一定非常崇拜鸟,为啥呢? 下面还有一些非常精细的青铜树残件。 这又是一只鸟,非常漂亮,形象塑造完全是抽象的,但这种抽象的造型,任凭现代美术如何超越也白搭。每一根线条,每一个弧度和位置,都让人啧啧称叹。头顶的三根鸟羽,平行不失变化,尾部的鸟羽,夸张、简约、又能高度提炼物象,而且富有神秘色彩。难为他怎么想的呀! 下面这只残件,把人的形象和鸟结合在了一起,长出了华美的翅膀,看来古蜀国的人非常想飞翔,他们是不是见过有人飞? 下面是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青铜树底座,这个底座目测大概直径15公分吧,但是花纹细腻到难以置信的程度! 这是整体的图片,可以见到密密麻麻的花纹。 再看中距离图片,花纹非常清晰精致,整体呈v字形波浪延展。 再看微距图片,花纹的边缘似乎都有一个斜度,这中雕刻方法在高古玉中也存在,叫做“一面坡法”,当然青铜器不是雕刻的,而是用模和范浇筑的,那么在雕刻模、范的花纹时,古蜀国人应该使用了这种方法。 又是一只傲娇的大嘴鸟儿,有没有懂生物的同学告诉我这是哪种鸟啊?身上的花纹依然很抽象。 你说三星堆造型抽象吧,可是你看这个树枝的残件,人家写实的能力也是很强的呀! 为何要造青铜神树,现在大家的理解大概都和祭祀或者陪葬有关。在三星堆附近一个非常相似的遗址金沙遗址中,人们发现了用象牙祭祀的地方附近,有巨大的乌木,乌木是树木在河流淤泥中缺氧变化而成的,那么祭祀地点附近,一定是有巨大的树木。 而这几棵青铜神树,原型大概是“扶桑树”和“建木”,而“扶桑树”、“建木”的原型很可能是上古时代的“社”树。 后世把“社”等同于土地,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但上古时代的“社”,却具有更为广大的意义,人们在社坛上从事测天、祭祀天地神灵以及求雨、祈农等政治及宗教活动,这是一个沟通天人的极其神圣的场所。“社”一般建立在坛上或者山丘之上,这样的坛就称为“社坛”。 “社坛”的中心往往是一棵树,如《论语》里面就讲到:“社,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就是夏商周分别以松树、柏树、栗树为中心建立社坛。 古代在建邦立国之初,必首先建社,社的象征,就是一棵树或几棵树或一片丛林。作为社的标志的树,往往硕大无比。 想要与上天交流的情结,想要飞翔的情结,在古中国也有。但古蜀国的人对此似乎特别非常之感兴趣,他们为何如此想要通天呢? 今天暂时到这里,古蜀国三星堆的文化还有三分之二,下次我继续脑洞大开地与大家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