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 几苇渡 到武夷山,看《印象大红袍》似乎也成为了“标准”之一,虽然门票不便宜。 《印象大红袍》是张艺谋、王潮歌、樊越的《印象》系列之一,继“刘三姐、丽江、西湖、海南岛”后的第五个作品,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展示中国茶文化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借茶说山、说文化、说生活。 2010年1月,《印象大红袍》首映与观众见面,四年之后的2014年又再次大幅升级改版。 演出舞台在武夷山茶博园西南角、崇阳溪东侧河岸,占地面积约为 11.2 亩,总投资近 2 亿元。表演区域由环绕在旋转观众席周围的“仿古民居区、高地区、沙洲地区与河道区”等组成,1988个观众在不经意间融入到360度的视觉盛宴中。 观看《印象大红袍》演出在夜幕之中,灯光成为舞台的主旋律,各个场景特色鲜明。斗茶的仙人、大王与玉女峰的爱情传说,举子丁显的“大红袍故事”、梦回大唐的盛装宫女、采茶劳作的茶人、现代制茶品茶生活,透过人物表演、场景色彩、动人的音乐,席天幕地的大自然气息,融会为一体。 推荐大家到武夷山的时候去看看!遗憾的是,网上没有找到具体的场景介绍资料,只能回忆个大概了。 唯一一组看的比较明白的,就是"丁显"与“大红袍传说”的。 一般的故事版本是这样的: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名。状元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 演出中有所改动,老和尚变成了村中茶人。 演出开场第一幕的“仙人斗茶”也印象很深,可能是刚刚开始演出,注意力都集中到这里,两位在台上频频起舞的仙人,似乎在品拼茶道。最精彩的一幕是一位仙人在竹林中飞舞。 采茶制茶的场景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梯田茶山中,上百位青年男女,用竹篾笆翻转起舞,诉说他们的辛勤劳作。 注:与其他《印象》系列一样,演出中的95%以上的演员都是当地村民。 梦回大唐、锦衣夜行,是演出中一幕华丽的场景,多个角度的古楼上,数十位唐装的女子,表演着不同环节的茶道。沐浴更衣那一幕,与唐装的融会,是极美的。 “撑船”也是出现较多的场景,长长的竹篙,撑动了舞台,一幕幕的场景故事展现给观众。 ...... 结束语:近些年去了两次武夷山,非常喜欢这里,因为山水、因为茶。茶是一种中华传统文化,采茶、制茶、品茶、论茶,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更是人们自我思考的的一种方式。尽情山水、古琴香茗之后,一晚视听盛宴,也是一种享受——致《印象大红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