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人为何从不崇尚“龟兔赛跑”

 唯二之选 2015-06-25


转载自《素质教育在美国——留美博士眼中的中美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黄全愈


约在1992年底,当我第一次读到理查德-斯卡利著的美国儿童读物《小兔子之书》时,我小小地吃了一惊。因为在书的末尾,我读到了与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完全相反的内容:“乌龟总以为它们能在赛跑中击败兔子……但他们不可能做得到。”

当时我问儿子:“乌龟能在赛跑中击败兔子吗?”他不假思索且毫不犹豫地答道:“当然能啦,因为兔子太骄傲自满了!”时隔六年,我再问儿子:“乌龟和兔子谁跑得快?”他不耐烦地说:“乌龟怎么可能与兔子赛跑嘛!”

后来,我趁给国内打电话的机会,问过五六个孩子。没有一个不说乌龟跑得快,因为兔子骄傲自满。

“龟兔赛跑”的故事在国内是家喻户晓的。中国的教育工作者更愿意孩子们从这个故事中学到其深刻的含义和哲学道理。美国的教育工作者却更注重要孩子们去学到兔子要比乌龟跑得快得多的科学知识。

美国的不少机械,例如割草机,在其档次变速的示意标志上,用两个箭头分别指着两个标志:一端是乌龟,另一端是兔子。这种国际通用的图示,明白无误地表明:乌龟标志着慢速,兔子标志着快速。捷兔骄傲自满,是一种寓言的想象,没有必然性,但兔子比乌龟跑得快却是科学常识。笨龟勤奋不懈,是一个童话的假想,没有规律性,但乌龟根本无法与兔子赛跑却是不争的科学事实。

当美国孩子只知道兔子比乌龟跑得快的最简单的科学常识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已理解“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的深刻哲学道理;但当我们的孩子长大了还想不通“兔子并不必然骄傲”的道理,并忽略兔子必然比乌龟跑得快的最简单的科学常识,就显得“幼稚”了。

兔子比乌龟跑得快,这是不变的科学常识,但“先进必定自满,落后必然奋发”的判断,却是值得质疑的。

孩子们只有认识到知识的永恒性,才会具备批判性思维,才会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才能突破人伦关系,做到“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荐稿、广告合作:

QQ:1397791685

邮箱:bkwz@vip.126.com

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QQ:1397791685或电话021-24175736




现在成为报刊文摘会员,立享价值125元电子报及38元实物礼品免费包邮到家。

详情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