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州老仓山,别样的西洋风情

 七彩年华 2015-06-25

上面蓝色字 订阅!!

福州别记微信号FZBJ88

简介:每天送上有趣、有用、有态度的本地资讯

联系小编:WSSDS99(私人微信)

烟台山,简称仓山,又称藤山。旧时的烟台山还有个好听的别名,叫做“梅坞”。

鸦片战争后,福州被定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仓山最先成为列强抢滩登陆福州的桥头堡。一时间,各式西洋建筑在烟台山星罗棋布,不到9平方公里区域内,先后有17个外国领事馆、百余座洋行、8座教堂、3家教会医院、11所教会学校和无数座洋人公馆。仓山也因此有了“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

仓前全景

别有韵味的老仓山小巷

● 泛船浦天主教堂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朝阳路新民街54号,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重建,占地8 40 0平方米,建筑面积1253.7平方米,为哥特式建筑。主堂北端,建有20多米高的钟楼,楼顶竖立近3米高的十字架。昔时钟楼报时声扬十余里,号称“江南第一大堂”,其至今仍为福建最大的天主教堂,为福建省、福州市天主教总堂。

● 石厝教堂

石厝教堂位于乐群路,清咸丰十年(1860年)由英国圣公会创办,原名安日间会,坐北朝南,青石砌成,占地600平方米,仿哥特式建筑,屋顶原有一钟楼也称“约翰堂”,又为当时外国人在仓山聚会场所,有国际教堂之称。1992年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美国领事馆

位于仓山区麦园路25号,是一座圆形廊柱、拱式门楣、浮雕纹饰建筑。原建筑面积共2076.68平方米,为双层砖石结构西式楼房,现为福建省卫生监督所使用。

俄国领事馆:1865年10月俄国首任副领事德理到任,于1866年在今公园路39号建造领事馆。领事官邸系砖木结构、表面刷灰的欧式楼房,楼内一向设门、二向开窗,窗上部为拱形,木框玻璃并安铁栅。在官邸斜对面,有一座面向东南的两层砖木结构的白色洋楼,系领事办公楼,现已拆,盖教学楼。领事馆建筑占地290平方米,保护范围的建筑物外延15米,总面积2410.58平方米。1911年该馆舍卖给圣公会三一书院作校舍,现为福州外语学校使用

● 桥南社(独立厅)

位于梅坞顶,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中国同盟会福建支会在此正式成立,公开名称为“桥南救火去毒益闻社”,实为福建省辛亥革命秘密总机关。1912年4月孙中山先生来闽在此发表演说,并亲书“独立厅”3字制成横匾。该建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乐群楼

位于仓山区乐群路,曾是福州最早的洋人俱乐部。乐群楼建于1854年,1859年落成。由位于仓前山的各国领事馆集资兴建而成(主要是英国),为各国领事及商人聚会娱乐的场所。二战福州沦陷期间,乐群楼曾被日军占用作慰安所。1950年代,洋人被驱逐出境后,乐群楼被改建作民宅,由于年代久远,外观受到严重破损。

● 思万楼

位于仓山区公园路39号,福州外国语学校内,是由红砖砌成的塔式建筑。思万楼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建成,是外国语学校的前身——三一学校部分校友为纪念第一任校长、英国传教士万拔文兴建的。“思万楼”为塔式建筑,高三层,立面造型呈中世纪罗马特色。

鹤龄英华书院:1881年(清光绪七年),在麦利和等人倡议下,美以美会得到信徒张鹤龄(南安人)的办学捐款1万美元(条件是学校必须开设英语课),购买了仓山乐群路1号有利银行行址面积14674平方米的土地,建造了新校舍建筑群(鹤龄楼、美志楼、礼堂和钟楼),建立福州大学。光绪十六年改名鹤龄英华书院。同年2月书院正式开学。

林森公馆:在福州仓山程埔头的七星巷,一片新盖的小区前,有一栋三层的老式西洋建筑,孤零零地立在巷边,和新小区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是刚升级为省文物保护单位的林森公馆。
林森是辛亥革命的元勋,担任国民政府主席12年之久。孙中山病逝,林森任南京中山陵总监修,他还主持修建了黄花岗烈士陵园,然而这座公馆却不是林森本人修建的。林森为官清廉,虽然当了“元首”,仍很清贫,当时的建设部长才专门为他建了这座公馆。

园的主人叶见元,是原福建国际红十字会筹建期主任,和孙中山深交甚密,曾请孙中山来此住过。叶见元不仅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甚至把梦园作为革命同志的联络据点,并在梦园出版过宣传革命的刊物。

林徽因唯一一次回福州就是居住在可园。

1932年,许省庵先生组织修建了忠庐,占地面积1400多平方米。许先生从日本留学归来,曾跟随福州电力大佬刘永业、刘洪业做事。许家家族庞大,人口众多,这栋大宅院便代代相传,至今还是为数不多的私人宅邸之一。

颖庐:建于清末,原有产权人:黄省三,黄省三为民国初期上海邮政系统高级职员,后调往山西、云南任邮政署长。

此为私人住宅——清河庐:建于1927年,原主人为福州茶厂厂长陈廷炳、叶木兰夫妇(作为茶业公会的成员,陈廷炳还曾与其他人一起出资,建造了仓山影剧院。

脩庐:是冰心堂哥谢卫霖的房产。“脩”通“修”,高、长的意思,可引申为遥远、美好之意。是一座联排别墅式公寓,曾经居住过许多名人,如陈伯流,他曾任上海金城银行、香港金城银行经理、华侨大学校董、福州十邑同乡会名誉会长等职。另外,原清末帝师陈宝琛侄子陈博鲜在此居住,随后民国政府主席林森的过继孙子在此居住至今。

吉庐位于巷下路23号,西式门楼,主体建筑为广式排楼。.

陈庐:1948年,由商人屠一道建成,原名“麦园”。屠一道是福州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1913年生于江苏常州,1932年入闽经商。1934年在福州成家立业。尔后十数年成为福建省医药业巨头,并涉猎木材、粮食等行业。解放初,屠一道先生将自己所有产业捐献给人民政府,并担任福州市第二、三届人民代表,第六届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会员。 1952年转卖福清华侨周清,1957年周清赴印尼,再次易手,更名为“陈庐”,现主人为长乐商人。

白鸽楼:是福州市仓山区的一座近代建筑,位于公园西路2号。前身为塔亭医院附属护士学校,20世紀建于30-40年代。1949年后,白鸽楼转为供销社大楼,又转为福州市第二医院高級医师及管理人员宿舍,使用至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