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保祖师庙(下篇)

 pengxq书斋 2015-06-26

国保祖师庙(下篇)

(2013-02-20 09:36:17)

   据《祖师庙重修大门金口口口口天将东墙》碑记载祖师庙于清康熙五年(西元1666年),曾进行大规模修缮,此后在大清雍正元年(西元1723)由河南府知府刘天爵等增修,雍正十一年、清乾隆八年改名为真武庙、清嘉庆十八年由知府齐鲲等参与修缮;

国保祖师庙(下篇)
院内碑刻.

国保祖师庙(下篇)
大殿檐下的一溜门墩石.

国保祖师庙(下篇)
墩石上的雕刻.
国保祖师庙(下篇)
铁炮,不知是那里移过来的。

国保祖师庙(下篇)
   民国时期(1927-1930)马玉祥驻军洛阳,曾驻军祖师庙,大力破除迷信,许多神像被砸毁,后又做私学。此后祖师庙规模逐减,多数房屋被废弃或拆毁。

国保祖师庙(下篇)
  祖师庙中最重要的建筑就是这座建于元末明初的大殿了,祖师庙大殿单檐歇山式,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内左右暖阁各1间(现存东暖阁),琉璃瓦覆盖,顶部正脊两端有陶塑龙吻,脊背饰龙、荷花彩陶浮雕,殿顶四角戗背上塑四神。
国保祖师庙(下篇)
檐下.
国保祖师庙(下篇)

道德真源.
国保祖师庙(下篇)

飞檐起翘.国保祖师庙(下篇)
大殿内景

国保祖师庙(下篇)
殿内塑有一座高约2.4米的老子像,这尊雕像面容丰满,体态潇洒,服饰飘逸,两侧立有童子。

国保祖师庙(下篇)
   大殿四周的墙壁上绘制有壁画,主要描绘了老子的一生,包括老子出生、拜师、在洛阳担任守藏史、著《道德经》、西出函谷关等经历。
国保祖师庙(下篇)
大殿梁架.

国保祖师庙(下篇)
转角后尾.

国保祖师庙(下篇)

国保祖师庙(下篇)

国保祖师庙(下篇)
    现存祖师庙大殿建筑应早于明万历、嘉靖时期的周公庙的定鼎堂与安国寺大殿、府城隍威灵殿、关林、(府文庙大殿未见内部结构)等,可以说是洛阳市区内目前最古老的单体木构建筑了,同样也是保存最好的一座。

国保祖师庙(下篇)
东暖阁(第三展厅)藏有一幅重要的碑拓。
国保祖师庙(下篇)

下图为《修真武庙碑记》碑拓,2011年,洛阳文物部门在清理老城祖师庙大殿东配殿时,发现了一块清嘉庆年间的石碑。这块石碑宽约0.8米,长约1.95米,一角缺失,碑首刻着“修真武庙碑记”。据碑文记载,当时的河南府知府带领乡民在真武庙求雨,后来又对真武庙进行了修缮。根据碑文内容判断,老城祖师庙在清嘉庆年间的名字确为“真武庙”,与清嘉庆《洛阳县志》卷二十二“伽蓝记-道观附”记载相吻合。
              国保祖师庙(下篇)
    此石碑立于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当时正值河南大旱,河南府知府齐鲲带领众乡亲来到这座真武庙求雨,没过多久,天降及时雨,齐鲲特别高兴。当时,他看到真武庙破败不堪,决定对其进行修整。工程完工后,他立下石碑,并亲自撰文“修真武庙碑记”。

    立碑的这位河南府知府——齐鲲,侯官县齐安乡(今福州市郊区盖山镇齐安村)人,清嘉庆六年(西元1801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奉命充册封琉球正使,清廉刚正、不辱使命。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任河南府知府(洛阳)。

    根据清代沈复所作《记事珠》的文章记载,嘉庆十三年,清王朝颁旨册封琉球国王。此年2月18日,正使齐鲲(太史)、副使费锡章(侍御官)、学者沈复(太史司笔砚)等出京。同年闰5月2日,他们从福建出发,分乘2船一同前往琉球国。

    他任琉球正使时,按照惯例,担任此官的人可携带本国特产从事贸易活动,谋求私利,齐鲲知道后却严词拒绝;在琉球时,该国国王不仅设宴款待他,还向他赠送厚礼,也被他婉言谢绝;同时,为了减轻琉球的经济负担,他还提前3个月回国。

              国保祖师庙(下篇)
附:如今祖师庙周边地区已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开发,真正复原祖师庙建筑群已无可能。下图为新建的“洛阳第一奇葩建筑”安喜门,城墙内住人、开窗、确实够雷人!离祖师庙不远原为金元洛阳城的北门安喜门遗址,金元两代的洛阳城原是土墙,明洪武六年(西元1373年)改为砖墙后毁于战火,如今在此遗址之上修建这一奇葩建筑,可以说是对城门遗址的最大破坏。

国保祖师庙(下篇)
让人汗颜!

国保祖师庙(下篇)

国保祖师庙(下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