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阳老子纪念馆——祖师庙(国保档案/河南篇)

 无愧我心 2022-02-20

洛阳老子纪念馆——祖师庙(国保档案/河南篇)

在十三朝古都洛阳的老城区北大街,有一所千年古庙,是元末明初为纪念道教鼻祖老子而建,名叫祖师庙。2006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后来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相传,春秋时期的老子曾在东周洛邑生活多年,并担任过守藏史。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在函谷关著成《道德经》后西去。可以说老子与洛阳渊源甚深。因而洛阳除了老城这座祖师庙外,在明清时期为纪念老子先后又建了七八座祖师庙。不过唯一保存下来的,仅剩老城区这一处了。

据史载,初建时的祖师庙地盘很大,规模恢弘,庙内殿宇楼阁比比皆是,有戏楼、大门、照壁,还有前后殿。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几经战乱破坏,那些初期建筑早已废毁。如今的祖师庙仅剩的一座大殿,一座前殿,一个东配殿等建筑,还是清代雍正元年由河南知府刘天爵所修建,清乾隆年间进行过维修。该建筑群对研究明清时期道教建筑布局具有重要价值,其中尤为特出的要数大殿,其顶部的梁架结构,不仅结构复杂,而且一些梁架还呈现奇特的弯曲结构,属典型的元代风格,这种结构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实属珍贵。

近年来,洛阳市为了展示老子在河洛地区的史迹和老子文化对后世的影响,对老城祖师庙又进行过一次大规模修缮,将其开辟成老子主题博物馆。在修缮过程中,在庙里发现多块石碑,如今这些石碑竖立在大殿西侧。据石碑内容考证,该祖师庙在清代嘉庆年间曾改名为真武庙,供奉古代神话中的北方大神玄武大帝,因避清圣祖玄烨讳,改为真武大帝。有块碑还引出了齐鲲任河南府知府时的一段佳话。清嘉庆十七年,齐鲲调任河南府知府,在洛阳期间,他革除摊派车马的弊政,并刻碑警示。次年,洛阳大旱,他亲自到民间视察,收缴官吏贪污所得分发给百姓。

走进修缮后的大殿,先入眼帘的是一尊高达两米多的老子雕像。面容丰满,体态潇洒,服饰飘逸的老子,身旁站立着两名“童子”。殿周墙壁上有描绘老子一生经历的壁画,其内容包括老子出生、拜师、任守望藏史、著《道德经》、出函谷关等等。

大殿前有对联曰:“立教开宗紫气东来三万里;著书传道函谷初度五千言。”联中“立教开宗”直接点明了老子在中国道教史上的祖师地位;“紫气东来”是个典故,出自汉.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著书传道”是指老子撰写出道教经典《道德经》;“函谷初度”是说老子留下《道德经》后,骑着青牛出函谷而去,不知所终。此对联用典故和传闻,言简意赅,概括了老子非同寻常的一生。

参观老子纪念馆,可以了解老子哲学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无论是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道生万物的哲学体系;还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神秘主义认识论。对如今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但俺记得刻骨铭心的是那“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即自然”。所以当碰到一些困难的时候,总会想起老子的“无为”思想,或许顺其自然自然而然便会好些。但事后心里又总在揣摩着,这老子的“无为”思想怎么有点像鲁迅笔下的“阿Q”精神呢?

附:旅游信息

交通方便,西侧有“北大街玄武门大街口”公交站,有多路公交车在此停靠。

附近景点:东南侧有“新洛阳报旧址纪念馆”、“洛阳老子故宅”、“铜驼暮雨”景观;南侧有“真不同博物馆”、鼓楼、洛邑古城、国保“河南府文庙”等;西侧有建安门;北侧有“凤凰山纪念园”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