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中的语音诊疗

 月月0821 2015-06-26
1.乐音
现代音乐理论认为:“乐音是物体(多为乐器)震动状态规则的音;《说文解字》音字的解中说道:“丝竹金石匏革土木音也”。因此,这里的音就是指乐音。
2.《黄帝内经》中的乐器
在《黄帝内经》中提到了几种乐器,如:《素问. 玉机真藏论》说:“如按琴瑟弦”;《素问. 阳明脉解》说:“钟鼓不为动,闻木音而惊何也?”
3.《黄帝内经》中的标准音和标准器
最原始的乐音标准音的确定方法是以脏腑经络的共振来确定的。在《灵枢. 经别》中说:“余闻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时五味五位也;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者也。”这里是说五音、六律这些标准音都是与人的脏腑经络相对应的,或者说是以正常人的脏腑经络感传来确定的。当然在发明乐器之初也曾用声音来做标准,如《管子. 五行》说:“审核其声,修十二钟。”但是以上这些方法都有个体差异存在,特别是在病理情况下更为突出。所以当乐器发明以后人们便更推崇用乐器作为标准器,如:“竹管律”、“铜管律”、“均钟”和“编钟”等。
4.《黄帝内经》中的乐谱
《黄帝内经》中存有中国最早的乐谱形式,这就是只有五个音的“五音谱”和有二十五个音的“二十五音谱”。“二十五音谱”是五弦琴的乐谱,其中可以明确定位某音在第几弦和第几个音位;其中的指法只介绍了和弦一种,即现代的撮法。
5.五音
五音是中国正统的音乐源头,它影响了中国音乐几千年。五音是乐音,是在乐器发明以后才被发现的。因为这五个音与五声一样可以诱发出相应脏腑经络的感传,故使用了五声的具体名称。即:宫、商、角、徵、羽。《黄帝内经》中的音乐疗法使用的正是五音体系,其基本观点是五音与五脏相连系。五音是最早的标准音。
6.六律
六律是五音之外的另一组标准音,它的特征是与六腑和六阳经相连系。六律的具体名称没有流传下来,我们认为与五钟的名称相关。即《管子. 五行》中的青钟、赤钟、黄钟、景钟和黑钟。五钟加上大钟即成为六律的标准器。
7.古十二律
《黄帝内经》中没有提到古十二律的名称,但有两处提到六律与十二经脉相合。如:在《灵枢. 经别》中说:“六律建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者,此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者也。”;在《灵枢. 九针论》中亦说:“六者律也,律者调阴阳四时而和十二经脉”。从以上可知六律与十二经脉和五脏六腑有密切的联系,这里隐含了五音和大音(或称太音)与后者的关系。这十二个能与十二经脉相连系的乐音,根据其与经脉的联系性质可分成六阳律(与六阳经相连系)和六阴律(与六阴经相连系)。从乐音的经络感传实验中可知六阳律和六阴律是两个八度的乐音组,为了区别一个八度的十二律我们称其为古十二律。
8.十二律
《黄帝内经》中也没有提到十二律的名称,但记有“律吕”、“姑洗”、“林钟”和“黄钟”等相关十二律的内容。十二律的经络感传实验发现:除与十二经有关外,尚与奇经八脉和一些大络脉相关。
9.二十五音
《黄帝内经》中有两个流派的二十五音,都是琴属乐器的乐音。其一是《灵枢》中的二十五音,其在古琴上的排列名称如下:
上徵 大羽 大宫 右商 大角
上羽 左宫 钛商 钛角 右徵
上宫 左商 判角 判徵 众羽
上商 左角 质徵 桎羽 加宫
上角 少徵 少羽 少宫 少角
其中五个上音是古琴的散音(上是散的通假字),四个少音是五弦上的音(少与小相同,指最细的弦),三个大音加一个右商(右是大的笔误)是一弦上的音(大指最粗的弦),三个左音是除上音外左侧的音,右徵,众羽(众是右的笔误)和加宫(加也是右的笔误)排在右侧,判音两个排在第三弦的第三列和第四列(判是一半的意思,指第三弦),钛音两个排在第二弦第三和第四列(钛是连颈的手铐),桎羽和质徵(质是桎的通假字)排在第四弦的第三列和第四列(桎是限制足的刑具)。整理误字后的排列如下:
上徵 大羽 大宫 大商 大角
上羽 左宫 钛商 钛角 右徵
上宫 左商 判角 判徵 右羽
上商 左角 桎徵 桎羽 右宫
上角 少徵 少羽 少宫 少角
试奏二十五音后,可以诱发出与《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基本相同的经络感传结果。
其二是《素问》中的二十五音,其在古琴上的排列名称如下:
少徵 上羽 判宫 正商 太角
少羽 上宫 判商 正角 太徵
少宫 上商 判角 正徵 太羽
少商 上角 判徵 正羽 太宫
少角 上徵 判羽 正宫 太商
其中“少”于小同义,是指古琴的尾侧的散音;“上”古篆文是两画,这里指第二列音;“判”是半的意思,指第三列音;“正”古篆文是四画,这里指第四列音;“太”与大同义,是指琴体宽大一侧的第五列音。两种流派的排法都把散音的五个乐音统一命名,因为这五个音只能使五脏及经络共振,不能分成上下左右四部分;其余的二十个音可以使五腑及经络的上下左右分开共振。
10.单音疗法
《黄帝内经》中没有提到具体的单音疗法,但是根据某音与某经的对应关系可以用某音治疗相应脏腑及经脉阳气的虚症。
11.双音疗法
《黄帝内经》中有两处记载了古琴的双音疗法。其中《灵枢. 五音五味》的头三段中,以第二段为正确;而第一和第二段比较混乱。根据其基本意图是用两个同经不同位(同名经络的上下左右位置)的乐音进行和弦,进而能加强其中一条经络共振效果的分析,我们进行了和弦的排列组合,统过实验和指法优化现已基本完成了原文的复原工作。另一处的双音疗法在《素问. 五常政大伦》中。实验中发现双音疗法的共振效果明显增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