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财新传媒与高铁的恩恩怨怨

 東泰山人 2015-06-27

财新传媒与高铁的恩恩怨怨
高铁见闻   2015-06-27 08:31  

20150627083231

很多人都喜欢推演假设,如,假如中国高铁没有后来的发展路线大转折、走引进消化吸收的道路,而是按照秦沈客专、“中华之星”的道路向前发展,今天会怎样?我想中国应该还是会有自己的高速铁路,但肯定不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其次,走引进消化吸收的道路,是不是一定能够成功?我想也未必,走引进消化吸收道路的产业,在国内有很多活生生的先例,汽车行业就是一个代表;如果一定要局限在高铁这个行业,世界上也有很多经验,如西班牙、如韩国、如中国台湾,真正通过技术引进获得高速铁路核心技术的国家凤毛麟角。无论如何,历史难以假设,而只能用事实来证明。走另外一条道路未必不成功,但它也只是一个假设;而中国高铁今天发展的成就至少也证明当初选择的“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道路是成功的。

但时间往前推10年,甚至5年都很少有人会这么认为,更多的人则是抱着一种质疑的态度,如财新传媒《新世纪》周刊在2011年—2012年间曾经连续用十多个封面报道质疑中国高铁发展,如《高铁国产化幻影》等,认为中国高铁是一个失败的案例,根本没有获得任何核心技术,认为铁道部是一个政企合一的失败样本;甚至还有一些捕风捉影的文章,如《铁道部引进高铁技术耗资900亿为韩国5倍》,引用他人话语,认为中国在2004年—2006年期间引进高铁技术花费了900亿元,而实际情况是2004年—2006年铁道部共采购动车组280列,共计花费553亿元,而这笔费用只有23亿作为技术引进费用支付给了西门子、阿尔斯通与日本企业,其他都成为了南北车集团的销售收入;而在《危险的关系》一文中,他们甚至采用小说笔法写道:“2011年2月的一天,六朝古都南京的老牌五星级酒店丁山宾馆,来了一群执行特别任务的警务人员。他们当天接到了北京交代下来的任务,带走了下榻此地的一名半秃的中年男子——当时房间内还有两名提供特殊服务的女性……”而事实刘志军是被从位于复兴路10号院的铁道部大院中被带走了,财新传媒只好又2012年第32期《新世纪》周刊中刊登致歉声明;在《奢侈动车》一文中,他们又声称“动车组上一个自动洗面器7.24万元,一个感应水阀1.28万元,一个卫生间纸巾盒1125元……”这就更假得没谱,用一堆极其吓人而又经不起推敲的数字,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而车辆企业又有口难言,因为要完全澄清自己就要公布自己的价格体系,但是这对一个商业企业而言,显然是致命的。其实,在这篇报道里面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错误,能轻松戳穿他们的谎言,为什么零配件都是天价,而整列动车组的价格却只是国外企业价格的一半?难道南北车两大集团整天去采购天价配件,生产动车组后再低价倾销,就是为了整天从自己的腰包里面掏钱来填平这个大窟窿?那南北车每年几十个亿的利润从何而来?

其实,时间是最好的法官,我们现在回过头来再看财新传媒体这些文章,它们都成了一些笑话。

本文节选自高铁见闻所著《高铁风云录》第五章

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