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词牌道典故之杨白花

 昵称T50u3 2015-06-27

说词牌道典故之杨白花

诗词歌赋网 http://www./mingju/ 

作者 胡太后

  生于(约484卒于528)北朝北魏世宗孝文帝华嫔,安定泾原人(在今甘肃省镇原县境内)。肃宗宣武帝践位,尊为太后。临朝听政。太后性聪悟多才艺,手笔决断,亲理万机。后因杀孝明帝,为大臣尔朱荣所逼,溺死。

 

杨白花

  题注:北魏杂歌谣辞旧题。胡太后自作曲史载其曾钟情于手下大将杨华,杨惧祸出走。太后乃作诗令宫女歌之,歌声凄怨。《梁书》中载:杨华,武都仇池人。少勇有力,容貌雄伟。魏胡太后逼通之,华惧及祸,乃率其部曲降梁。胡太后追思之,不能自己,为作《杨白华歌》,使宫人连臂踏足歌之,声甚凄惋。《南史》云:杨华本名白花,奔梁后名华,魏名将杨大眼之子。

 

  胡太后《杨白花》: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

  春风一夜入闺闼①,杨花飘零落南家。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②

  春去秋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赏析:

  本词作者虽贵为太后,能临朝听政权倾一时,亦算得上女中豪杰,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女强人,却也一如常人,亦不乏七情六欲,这首《杨白花》正是表现出了这位铁腕女强人的沉重的情故感。所写亦不外乎闺情别绪之辞、离愁思春,悲伤怀人之作。观其词,亦应为杨白花率部降梁后胡太后追思怀人之作。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阳春二、三月,正是草长莺飞、万物复苏、愁之际。眼见那杨树、柳枝、繁花怒放,从而惹得思妇愁怨陡起。但见那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零落南家。”“闺闼即闺中小门,亦指太后寝宫,那春风和着春的气息、树花之味道夜入太后寝宫。但却只是春的气息,及树花的味道,而那令人思念的杨花(杨白花)却飞过宫殿而落入了南家(南朝的梁国)。是惋惜?或是后悔抑或是自责吧!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即然人已去不复再见,但情思正浓的太后仍是恋恋不舍那份思念,而那浓郁的思念又使得太后浑身乏力,但为所思之人她还是含情出户俯拾起杨花,睹物思人,不禁泪满胸襟。这几句其情之真率,令人掩卷而悲。春去秋来双燕子,愿街杨花入窠里人已去、思念已成往事。于是太后只得遐想出美好的未来。祝愿哪春去秋来之燕,衔得杨花入窠中。言外之意是不论杨花入谁家窠中,都希望他能得以温暖,得以安定。这种凄惋、这种茫然不可知,不可明状的情感无处排遣,而只能在宫人不断的连臂踏歌之中定格于凄惋,而泪沾臆了。同时诗人以燕子双双、衔花入窠为喻,寄托和意中之人永相斯守的愿望。

  这首诗运作于诗人巧妙构思之中,以人、物同名这一契机,以物喻人,以借杨花而思杨华的修辞手段,用简洁的语言,道出了一个女人应有的愁思。身为太后,在政治生涯上是富有的,尤其是她聪悟多才,又能临朝听政,亲理万机。然而做为一个女人,尤其是太后,其感情生涯上应是拮据的,皇宫的嫔妃制度下,即便身为宠妃,其情感上也是空虚的。故读此诗,首先要将观注点放在一个普通女人身上,而不是太后。

       《杨白花》作为乐府杂曲歌辞古题相传之法,即始于胡太后之手,后遂为世人延袭为乐府母题,吟咏不息。而这份宝贵的遗产也就在这一畸形的情态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乃至保留下来,从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