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藤森照信的「野蛮前卫建筑」上

 真友书屋 2015-06-28

一位专研建筑史、饱览古今建筑的学者,如果自己来盖房子,究竟会设计出什么样的建筑?

日本建筑史学家藤森照信一炮而红的处女作 -「神长官守矢史料馆」


四十四岁之前,藤森教授是专攻近代建筑史和生产技术史的著名学者,只不过,他是个非常另类的学者。藤森认为,历史不是记载在书中的死知识,历史是活的、在我们生活周围比比皆是,所以他提倡「路上观察学」,鼓励市民关注自己生活的环境,仔细观察身边习以为常的事物。



独树一帜的「野蛮前卫风」

一个偶然的机缘,使藤森教授跨越了建筑史学者的框架,跻身建筑家之列。

他的家乡 - 长野县诹访,打算盖一座藏馆来保存并展示诹访大社笔头神官历代掌管的守矢家史料,藤森义不容辞的接下了这项任务。没想到,1991年「神长官守矢史料馆」一落成,就被提名日本建筑设计界最高荣誉「建筑学会作品奖」的入选名单。

当时评审团认为,身为建筑史学家与评论家,藤森照信应该来担任评审而不是跳上舞台参与竞赛。大家都以为这只是他一时技痒之作,没想到他玩真的,从此一头栽入建筑创作的世界。

「神长官守矢史料馆」正面:(像不像日本战国时期全副盔甲的武士?)


四根巨木恣意穿檐而出,在钢筋混泥土的架构下,外墙饰以粗犷的泥作和手工剥离木板,屋顶舖的是当地盛产的铁平石屋瓦。馆内和外观一样质朴,墙面以着色灰泥溷合稻梗涂装,屋内的五金构件也是手工锻造的。

如此充满「手作」原始风味,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一栋二十世纪末的建筑。

以现代工法覆盖上自然素材或植物的呈现方式,从此成为藤森建筑的一大特征。身为建筑史学家,他彷彿绕了一圈回来告诉我们:能够和自然融为一体,才是二十一世纪最前卫的建筑。

乍看这栋建筑时,许多人立刻被屋前那四根贯穿屋檐的立木所吸引,好奇那是否代表了什么特殊意义。藤森的回答很妙,他说:「在画设计图的时候,不小心线画出去了,这样反而产生了活力。我想着那就这么做吧!」

原始人盖屋,应该也是这样充满随机的乐趣吧!


植物之家

踏出建筑创作的第一步后,接下来藤森以自宅为实验品,尝试在屋脊背上种草。

这种把草种在屋顶上的建筑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时生活在寒带的人类为求保暖,都是挖穴为屋,然后在上面搭建茅草屋顶,再覆土植草以保温。这种建筑型态仍留存至今,主要分布在欧洲乡间与日本的东北地区,日本人称之为「芝栋」。

虽然柯布西耶在1920年代提出的近代建筑五原则中,屋顶花园就是其中之一,但自然植物在现代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几乎被追求几何与抽象美学的建筑师所忽略。藤森认为,建筑与植物之间的生态与美学关係,是当代建筑设计上不可避免的议题,因此他把自然植物引进建筑之中,不断尝试各种可能性。

1995年先是在自宅「浦公英之家」屋顶植满即将灭种的日本原生种浦公英。

(据说屋顶因而经常漏水)

1997年「韭菜之家」在大面斜屋顶嵌满韭菜钵,近看有如人体皮肤上的毛发。


这项荣获「日本艺术大赏」的作品,外观看似不怎么起眼。

内部空间却出乎意料的宽敞,开口位置也很有趣。

室内一角以最原始的材料,表达出前卫的空间观。


1998年「一棵松之家」把象征长寿的松树高高种在屋顶上,像旗帜般神气地迎风而立。



原始材质 vs 前卫空间

在这个前卫科技引领风骚的时代,史学家出身的藤森却另辟蹊径,将粗犷的上古「绳文时代」文化融入建筑之中,以最原始的木、土、石、植物等自然元素,揉合最现代的空间观念,创造出古今难辨、既蛮荒又前卫的超现实空间。

1998年的「秋野不矩美术馆」让他继处女作「神长官守矢史料馆」之后,有机会做更进一步的实验,使这项理念更为成熟。

美术馆位于静冈县滨松市一处绿意环绕的山丘上。


由入口看过去,整栋美术馆像是建在平面上,从另一头看才发现,原来背面是高高架在斜坡上,整面外墙饰以当地盛产的天龙杉。


内部仍是一贯原木樑柱结构,墙面涂装的灰泥混合着天然米糠和稻谷。


充满朴拙感的内部空间,既原始又现代。

各种质材纹理的实验,随处可见。


2000年,熊本县立农业大学的学生宿舍,又为他赢得「日本建筑学会作品奖」殊荣

正门入口处穿檐而出的巨木,似乎成了他的招牌标签。


一根根原木就这么树立在教室中间,这......................应该说是太前卫还是太野蛮?

走道很有日本古建筑的调。

住在这种学生宿舍,也真是幸福了吧。


2007年的「烧杉之家」,他尝试以火烤方式把木料熏黑,既可以防虫防腐,又可以自然上色为建物增添立体感。



作者:空间迷。米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