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颐和园的园中之园

 陆安桥1871 2015-06-28

       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原名惠山园,始建于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素有保存最完整的园中园美誉。
       谐趣园位于颐和园内东北角,万寿山的东麓,占地1万平米。谐趣园是一个独立成区、具有南方园林风格的园中之园。清漪园时名叫惠山园”,是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后,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诗句“一亭一径,足谐奇趣”的意思,改名为“谐趣园”。园内共有亭、台、堂、榭十三处,并用百间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桥相沟通。园内东南角有一石桥,桥头石坊上有乾隆题写的“知鱼桥”三字额,是引用了庄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争论而来的。 园中央是一座池塘,环池建有知春亭、引镜、洗秋等大大小小建筑15栋,游廊115间,石桥4座。涵盖了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元素,在颐和园中自成一局。池塘里种满了荷花,每到夏天,荷叶相连,走在岸边,感觉如“饮绿”,这也是池南岸一座水榭的名字。冬天一下雪,池塘屋顶,洁白一片。围着水池转上一圈,真是一步一景,步移景换。
       1860年,谐趣园遭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八年(1892)重建并保留至今。谐趣园的正殿涵远堂,原为皇家来这里钓鱼时休息的便殿。
       新中国成立后,谐趣园虽经修缮,但经历了多年的风雨侵蚀,景区建筑瓦件缺失、部分木构件腐朽,油饰普遍出现褪色、脱落,部分游廊由于地基的冻胀造成木构件歪斜,形成安全隐患。鉴于此,北京市政府决定将其作为重点工程进行抢修。2009年6月,颐和园开始实施谐趣园修缮工程。
       颐和园谐趣园修缮工程历时440天投资1350万元现已竣工,并正式向游客开放。
       涵远堂与知春堂两座殿堂也将开展文化展览。其中知春堂作为清代帝王办理朝政和接见大臣的场所,根据清代陈设档案,恢复为原状陈列展室。 
       修缮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历史信息。按照颐和园的建筑等级,将景区屋面重新恢复为捉节夹垄的布瓦形式,所有具有可以保留的原始瓦件被当作了“宝贝”,继续使用,添配的新瓦件则使用在后坡或不明显处。专家表示,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建筑的历史痕迹,又保留了景区应有的历史沧桑。 
       同时,一批老工艺的使用,唤回了景区的皇家气派。比如涵远堂等古建内檐采用了安徽潜山传统作坊制造的仿乾隆高丽纸,苏州丝绸博物馆生产的仿制宫廷用芝麻纱以及河北香河的绿色团龙万字不到头银印花纸,则延续了清代皇家建筑棚壁糊饰的面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凡有价值的彩画均进行保留,使用软毛刷刷掉彩画表面尘土和蜘蛛网等进行除尘保护,拍照保留历史资料。部分破损无法修复的彩画,被依照档案重新绘制。
       谐趣园位于颐和园的东北角,由于它小巧玲珑,在颐和园中自成一园,是有名的“园中之园”。这座小园是清乾隆时仿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建造,原名惠山园。嘉庆时重修改名“谐趣园”,取 “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之意。
       谐趣园是包括山、水、石、动植物与楼、台、轩、榭等各种建筑物的综合建筑群,融建筑、绘画、雕塑、书法、文学艺术、金石艺术于一体;是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具有景尽意在的特点,因物移情、缘情发趣、令人遐想、使人流连忘返,是园林意境的典范。
       谐趣园为“三分水、二分树、一分屋”,满足功能上及景物上的平衡,全园以水面为中心,以水景为主体,环池布置清朴雅洁的厅、堂、楼、榭、亭、轩等建筑,由曲廊连接,间植垂柳修竹。
       谐趣园达到了“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的上乘境界,楼、台、亭、阁、堂、轩、榭、廊、桥等建筑景观元素罗布期间,山、水、植物、游鱼天然统一。造园时就势叠石为峰,凿岩为涧,引清泉缭绕其中,南面地势低洼,故于此就低凿池,堆土成丘,筑轩榭散落其间,从而形成一个北实南虚、山水相依、清泉幽壑、疏轩朗榭的巧妙布局,园内一堂一轩一楼一斋一亭一桥《一堂(知春堂)、一轩(湛清轩)、一楼(瞩新楼)、一斋(澄爽斋)、一亭(饮绿亭)、一桥(知鱼桥)、一洞(涵光洞)》,加以曲水成径,形成整体园中谐趣八景。
  谐趣园中央是个池塘,夏季满塘荷花,清香袭人。环池八景以三步一回,五步一拆的曲廊连接,错落相间,小巧玲珑,透出宫苑的富丽景象。园中景色各谐奇趣。
  谐趣园园中建筑上有大量的楹联,其中有很多是乾隆亲自题写。

图片
谐趣园大门 

图片
谐趣园大门 

图片
谐趣园大门 

图片
谐趣园大门

图片
外看瞩新楼为一层

图片
澄爽斋平台上看知春亭、大门

图片
澄爽斋平台上北看瞩新楼

图片
谐趣园
澄爽斋看东南方向 

图片
澄爽斋 

图片
 
谐趣园八景(惠山八景)—— 壹斋“澄爽斋”
 
  澄爽斋位于谐趣园荷池西岸,有白色的汉白玉平台伸入水中,因而是一处观景的好地方。在澄爽斋凭栏东望,满园秀色:清韵的荷塘,一池荷花,华盖似的绿叶随风飘摇;柔韧的垂柳枝抚过水面,掀起丝丝涟漪,搅碎满池荷叶倒影;亭亭荷叶下,清波粼粼,鱼儿欢快地嬉戏畅游,碧藻间闪烁着鳞光。
  壮年时的乾隆也曾在这里细微的体会着谐趣园自然天成的妙趣。他在诗中这样描写道:“斋俯绿琉璃,澄观会莞倪。藻渊潜赤鲤,锦浪泛文鷖。淡月银蟾镜,轻烟丝柳堤。忘怀此小坐,还似对梁溪。”“梁溪”是水名,在无锡。乾隆面对着明净的池水,如烟的绿柳,沉浸在如诗如画的江南一般的美景之中,他忘情感叹的说:“楼南闲馆,俯瞰远碧,流憩之余,神心俱澹。”
  而今,我们以一种淡然的心态,欣赏着谐趣园的山石、叠泉、翠竹、垂柳、潺潺流水,微澜清波,一池荷塘秀色,点染着世界,也点染心灵,心中更生出无限的快意。

       “澄爽斋”对联:芝砌春光,兰池夏气。菊含秋馥,桂映冬荣。

  
图片


图片


图片
谐趣园八景(惠山八景)—— 壹楼“瞩新楼” 

图片
北望瞩新楼

图片
瞩新楼北边

图片
谐趣园 瞩新楼旁竹林雪景

图片
从谐趣园北侧假山处俯瞰瞩新楼

  在澄爽斋的北侧,有一座两层楼,这就是瞩新楼。瞩新楼在清漪园时原名为就云楼,就云楼的名字并非因为它的高度,而是因为它的北侧濒临后湖以及与后湖相连的隐匿在陡峭山石中的玉琴峡的水流。复杂的地势和阴晴风雨的天气变化产生的山岚水雾,使得这座楼有了云雾环绕。乾隆曾有诗云:“抗岭岑栖,朝暮晦明,水面山腰,云气蓬勃,顷刻百变。”故由此而得名,并为其附上了一层仙气。 
  就云楼后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重建,改名瞩新楼,取瞩目一新之意。由于谐趣园园内陆势较低,因此它虽然仅有两层,却给人以巍然的感觉。瞩新楼东西两侧各开一门,有趣的是:东侧门在园内为两层之楼,而西侧门在园外为一层之轩。这是因为谐趣园处于山凹处,宫门外的两侧道路都是山径。瞩新楼的上层柱脚与园外山径地面略平,而下层系就崖际建筑,由西侧轩门进入,可由步梯而下,到下层而进入谐趣园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玉琴峡上的小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瞩新楼南为三亩方塘,一池春水,碧波粼粼;岸柳低拂,绮丽多姿;荷叶团团,随风摇曵;楼北则是一道山涧,奇石嶙峋,山石间架以朱栏板桥,镌“岚沼”二字;一道山涧溪水从桥下流过,涧旁石上刻“玉琴峡”三字,漫步峡边,绿竹紫藤,流泉淙淙,叮呼悦耳,犹如琴韵,有天然林泉之妙趣。

        “瞩新楼”内对联:万年藤绕宜春花,百福香生避暑宫
 
图片
谐趣园 竹林雪景

图片
谐趣园 竹林雪景

图片 
   瞩新楼的楼前不远处有一片小竹林,回廊正好顺势绕林而过,竹林东为涵远堂,竹林的北面就是涵光洞。
 
图片

图片
谐趣园八景(惠山八景)—— 壹洞“涵光洞”

       走过竹林就到了“涵远堂”房后。
       远处是“涵远堂”房后到“湛清轩”的梯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谐趣园“涵远堂”

  谐趣园水池北部正中建筑面阔5间,名涵远堂,堂前湖畔有一石码头。涵远堂是谐趣园的正殿,是慈禧来谐趣园钓鱼、游玩休息的地方。现殿内辟作古物陈列室,不对外开放,据说殿内装修木雕及其精美雅致,在颐和园内属上乘之作。这座建筑是园内变化较大的一座,乾隆仿无锡惠山寄畅园修建惠山园(清漪园时谐趣园原名)时,此为三间敞轩,赐名为“墨妙轩”,轩中专门置放三希堂续摹石刻。乾隆曾有诗自夸道:“点缀亭台学惠山,胜它墨妙萃斯间。”乾隆是一个博学风雅的皇帝,除了诗歌以外,他对书法和绘画也很精通,他不仅自己能写能画,而且是一位高超的书画鉴赏家。他多方收集得到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三件书法珍品,如获至宝,尤为喜爱,将其珍藏在养心殿西暖阁内。此三贴因被乾隆帝称为“三希”, 故其所藏之室亦命名为《三希堂》。三希堂也因所藏“均属上品”而闻名于世。嘉庆十六年大修时墨妙轩改轩为堂,慈禧重建时易名为涵远堂。原轩内续摹的三希堂石刻移到北海,法帖诸石移至宜芸馆。由于这座建筑位于园中水池北岸的正中位置,因而轩改为堂后,使整个小园的风格发生了变化,涵远堂也成为谐趣园内的中心建筑,一副富丽堂皇的皇家气派,令原来的江南自然典雅风景的韵味消失殆尽。而涵远堂门前的楹联:“西岭烟霞生袖底,东洲云海落樽前。”更是以极度夸张的手法,彰显了皇家不可一世、唯我独尊的气势。

     “涵远堂”对联:西岭烟霞生袖底,东洲云海落樽前。
 
图片 

图片
涵远堂西侧回廊,西面连接瞩新楼,东面连接湛清轩。
 
 
图片
 
图片 
这是去湛清轩的台阶走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颐和园——谐趣园“湛清轩”

  湛清轩位于圆明园的澄心堂东北小岛上,是三开间敞厅,在双合盛老板私家宅院中的嘉庆御笔“翠潋”,原属绮春园湛清轩一景北部水城关刻石。湛清轩在1860年的那次毁坏并不大,直到40年后的1900年才毁于战乱。
 图片 
图片
湛清轩台阶下的路可以直接穿过回廊到湖边,回廊左面就是“兰亭”

图片
兰亭

图片
 
兰亭

 
图片
 兰亭后面的山涧

图片
 谐趣园八景(惠山八景)—— 壹 径“寻诗径”“兰亭”
 
兰亭 内有乾隆为寻诗径立的御碑。

图片
兰亭东 
 
图片
谐趣园——圆亭“小有天”

图片 
谐趣园——圆亭“小有天” 

图片
 回廊上的亭子,连接兰亭到知春堂的回廊。
 
图片
廊亭北面的小路就是通往湛清轩门前,我倒觉得这应该是“寻诗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知春堂西南假山小品

图片

图片
谐趣八景(惠山八景)——壹堂“知春堂”

  在谐趣园知鱼桥以东的高台上坐落着一座殿堂,坐东朝西,背山面水,五楹带廊,前有月台,月台两侧均有宽敞的台阶上下,台阶以汉白玉护栏,镂空雕刻,极为精致,这座殿堂就是“知春堂”。

  乾隆修清漪园时,仿无锡寄畅园的嘉树堂修造了这座惠山园的主体建筑,时称“载时堂”。

    “知春堂”对联:七宝栏杆千岁石,十州烟景四时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谐趣园八景(惠山八景)—— 壹 桥“知鱼桥”

  谐趣园小小的水面竟然有八座长短不一、造型有别的桥,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知鱼桥”。出饮绿亭不远就是知鱼桥,小桥斜向切过东南角水面,通向知春堂,一座精巧的石牌坊阻止了小桥的直率,增加了园内的变化。坊上“知鱼桥”三字点明了主题,横额上镌刻着乾隆咏知鱼桥的御制诗。牌坊立柱的东西两侧均刻有对联,分别是:“廻翔凫雁心含喜,新茁苹蒲意总闲。”“月波潋滟金为色,风濑琤琮石有声。”
  知鱼桥是一座汉白玉的石桥,贴近水面,宛如漂浮于碧水之上,低矮的栏杆,人坐于其上,可观看群鱼嬉戏游动之悠闲姿态,这使人立即联想到庄子与惠子富有哲理的机辩: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倏鱼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知鱼桥”对联:月波潋滟金为色,月濑峥琮石有声。
 
图片
 
图片 
这是知春堂到澹碧的走廊,这部分走廊一面是墙且是弧形的墙上有窗。
 
图片
澹碧 

图片
澹碧 
 
       “澹碧”对联:窗间树色连山净,户外岚光带水浮。
 
图片

图片
由“澹碧”到“饮绿”走回廊,由“知鱼桥”到“饮绿”走石子路。
 
图片 
饮绿亭 

图片
饮绿、
洗秋 

图片 
谐趣园八景(惠山八景)—— 壹 亭“饮绿亭”

  面对着涵远堂,在园内水池的南岸有一座水榭,凌建水上,名为“饮绿”。饮绿亭原名水乐亭,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观水赏水的好地方。水亭伸入池中的一角,正对着玉琴峡泠泠的流水,此情此景曾经给乾隆带来不仅仅是美景美目的享受,而是更悠远的渗透心灵的音乐之美。
  饮绿亭也是谐趣园观荷的最佳之处,每逢夏季,只见垂柳如翠,枝条拂青;阳光直投水面,恰如金蛇戏水,赤鲤击波;再看那水面浮萍,如明镜上镶嵌着几片翡翠;荷苞恰如琥珀依红,着实可爱;轻风拂来,荷花时隐时现,靓影婆娑。置身园中,如痴如醉,乐而忘返。

       “饮绿”对联:云移溪树侵书晃,风送岩泉润墨池。

  由“饮绿”到“洗秋”距离虽短也有漂亮的回廊连接。

图片
 “洗秋”对联:宫徽山川金镜里,丹青云日玉壶中

图片
 
洗秋
 
图片
谐趣园——最美的景观就是“饮绿”和“洗秋”


图片

图片
 
图片
南望引镜、知春亭、园门

图片
谐趣园西南处望知春亭、引镜和园门 

图片
引镜、知春亭背后 

图片 
西南处 北望知春亭及园门

图片
“知春亭”连接“引镜”的曲廊

图片
知春亭连接园门之曲廊

图片
“引镜”东边石桥。此处无廊。

图片
引镜旁的小桥

图片
引镜夏景

图片
引镜 

图片
“引镜”对联:茭花晓映雕栏日,莲叶香涵玉沼波。引镜的对联为乾隆所题。

 
图片
从东边桥上看引镜、知春亭。这儿是谐趣园唯一无回廊处。
 

图片 
谐趣园——“知春亭”
 
图片
谐趣园宫墙上的一道瓶型小门,位于澄爽斋的房后。
 
 
图片
位于湛清轩北边山上的一道小门 
 
图片
假山
 

图片
假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