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摶泥堂 [http://289891774.qzone.qq.com]

 tongnu 2015-06-29
         为赶时间,恕我不一一细注。依我看,有些作品极好,非特我刻不出,便“大家”们也无能为。如要投稿,我以为不特“新作品”,另两展也可尝试,完全应该有自信心。缺憾是难为其大,而在展览上或许会被忽略,展览的评委我想未必比我更懂。这也没办法,有些印章无法放大。还有个注意的问题,有的印章最好附边款,说明一些文字篆法的出处,以免被自以为懂文字的评委莫明其妙地涮下去。请再努力。

◆徐正廉匆匆 1995年2月16日(信札)

 

 来信及印作读过。对于你近年来的进步非常欣慰,印作不断有新意,并已形成自己的风格。在线条方面,看出您的探求。上海徐正廉的印线条质感不错,自然爽劲之中有柔和感。刘石开的印线条最近变化很大,但不为人理解。

 金文是您入印文字的基本素材(当然包括金文时代的玺印文字、陶文等),也成就了您的基本特点。我意见非章法特别需要时,尽量少用冷僻字,异体字,以利于为人所解读。仅供参考。

◆李刚田 1995年2月19日(信札)

 

 从全部作品看(包括以前的作品),我反对别人的“美术化倾向”,但我倒建议你可以有点“美术化倾向”。因为你的作品太古典,太旧气,这是长处,也可能是短处。因为我们现在要的是创作,并不绝对需要汉印古玺,要的只是汉印古玺的气息和感觉。所以,不古不今,不新不旧的中间道路可能倒是可取的。不知此建议还有几分合理否?

◆徐正廉匆匆 1995年4月22日(信札)

 

 印法古玺印是条广阔的路子,古玺印中所表现出的美与现代艺术有一种契合。目前篆刻界能刻好古玺印的很少,我自己也刻不好,您选古玺印的路子,很可贵。您的玺印的水平我认为比书法要好。您对于古文字熟悉,用字的路子就宽。寄来的印中有些非常好,如“华质相半”、“东晋”、“公孙大娘”、“寿玺”、“丁二仲”、“王绩”、“残阳如血”等等。古玺印是条充满生机的路子,也是条险路。变化过分会失之于野,故要多思考,把握创作火候。另外汉印的基础也要打好,把汉印之静与古玺印之动结合,走出一条个性的路子。

◆李刚田 1995年5月4日(信札)

 

 您的印取法古玺,创作思想有深度,难在处理好几个关系,即创作中古玺与汉印结合的关系,线条的流动与印章的安静的关系,气势与内在韵味的关系。难矣哉!您所刻的有许多好印,不再一一评述。

◆李刚田 1995年7月29日(信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