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摶泥堂 [http://289891774.qzone.qq.com]

 tongnu 2015-06-29
 

 

 

◆朱文印的线形线质和书写性线条要求最为接近。这是建筑的基本材料,但建筑不是房子。所以你要体现出你的审美喜好,让这个根本的东西要通过文字(篆法)组合表现出来。对比、强化是最常用的协调手段了。

 

◆朱文印和白文印的章法不尽相同的。主要是对边框的认识和处理。有边白文印其实是复边,它的团聚力量比朱文印的单边要强很多。所以,有边白文印的章法尽可以大胆活泼些。无边白文印的情况刚好相反,因为没有边框的压缩和团聚,它的章法要求是先求稳定,再求变化,而且是稳定大于变化。朱文印的章法是考虑如何改变单边形状来丰富、统一篆法变化,提供一个里外互通,溢出印面的真气流动的效果。当然,朱文印和白文印的最终风格是要统一的,譬如孪生的龙风胎。

 

◆吴让之的强项当然是刀法,神游太古,若无其事的味道,让人很陶醉的。技法分析,他主要用的披削刀法。我们要研究刀刃入石的角度,和刀刃磨荡线条边缘的长度。长度问题是很容易被忽视的细节。短了,线条容易琐碎,长了,又会削减线条娴雅从容的味道。解决的方法是可以参照书篆的节奏,使刀如笔,绞锋、使转、停顿全在刀刃间表现出来。

 

◆劲挺的朱文线条很难在行刀过程中一步就能得到的。先在行刀过程中控制好刀刃入石的角度和力量,做好线陇,留有余地,然后再采取做印方法来处理。这是秘笈啊!

 

◆我也是从浙派入手学习篆刻的。它的程式化很让人陶醉并沉醉,以为那就是篆刻的全部了。篆刻既为艺术,那么,我在哪儿?我的篆刻艺术又在哪儿?作这样的价值判断,并不是否定浙派篆刻,而是警醒自己。一个现代艺术家必需时刻保持清醒啊!篆刻家也应如此!

 

◆我以前曾写过篇《价值判断的判断》,就是想说明这个道理。传到上海那儿,高人发话,赵明很狂啊!当下我们既然投身艺术投身篆刻,我们当然应该有雄心有野心。没这点底气,我们可以完全做其它的营生去了。我们毕竟还得活着啊!在这个修炼的过程当中,我们也应该注意“度”的把握。并且这个“度”的把握的把手还得自己掌握着。譬如,为了上展,为了加入中国书协,咱投稿的时候就不要把有太多个人面貌的作品递上去,而是选择些评委能看得懂的作品,可能还是自己不太满意的作品送上去;再譬如,为了赚些银子,咱也只能委曲些刻些弊词俗语,往“死”里刻,印底子再深一点啊,边款字再多一点啊!当为自己刻的时候则完全是“我的地盘我做主”。请相信,这部分作品才是你将来可能在篆刻史上留下的作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