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师老中医用方杂记

 共同成长888 2015-06-29

跟师老中医用方杂记

 
 


防风通圣

丹栀逍遥散

石斛夜光丸

舒肝和胃丸

疏肝和胃丸

冠心苏合香丸

五子衍宗丸

四神丸

二至丸

二仙汤

木香摈榔

桃红四物汤

增液汤

补骨壮肾汤

丹参

川楝子

郁金

苦参

安神散

血府逐瘀丸

八正散

二陈汤

导赤散

茵陈蒿汤

消毒散

越鞠丸

橘红丸

独活寄生汤

大活络丹

小活络丹

右归丸

左归丸

归脾丸

健脾丸

杞菊地黄丸

明目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

保和丸

 

 

诊断:切脉-观察指甲横沟,中指指端循环,印堂、眼帘、嘴唇周围、眼白颜色,舌上下,耳朵。---边问诊:睡眠情况、大便一日能否一次、小便频数涩痛、夜间口渴否--以肝肾辩证--闻诊--处方。一般一方10剂。

 

补骨壮肾汤:是老中医习惯用药,药味有:杜仲、川断、牛膝、骨补碎、狗脊。简记:杜仲能续牛狗骨

 

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简记:女旱

    学习:同名方约有6首,《医方集解》补养之剂方。组成:女贞子、旱莲草各等分。女贞子冬至时采, 旱莲草夏至时采。中医药学(一级学科);方剂学(二级学科);方剂(三级学科) 。二至丸的功用是补虚损,暖腰膝,壮筋骨,明眼目;补益肝肾,滋阴止血。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主要有增强免疫,降血脂,抗血栓,抗氧化,耐缺氧,护肝及镇静等作用。

 

龙牡汤:生龙骨、生牡蛎。简记龙牡

 

二仙汤:当归、仙茅、仙灵脾、巴戟天、黄柏、知母。

    学习:二仙汤源于《妇产科学》 梁颂名《中医方剂临床手册》。配伍特点是壮阳药与滋阴泻火药同用,以适应阴阳俱虚于下,而又有虚火上炎的复杂症侯。由于方用仙茅、仙灵脾二药为主,故名"二仙汤"。 用于更年期综合征(妇女绝经前诸证,头目昏眩、胸闷心烦、少寐多梦、烘热汗出、焦虑抑郁、腰酸膝软等),高血压病、闭经以及其他慢性病见有肾阴阳两虚、虚火上扰者。

  1.妇女更年期综合症:加苏子、丹参、沉香、白薇;治疗男、女更年期综合症伴有高血压、性功能减退、抑郁头痛、潮热等;

  2.抑郁症:加用菖蒲、夜交藤;懒言少动、表情呆滞者,重用菖蒲、加郁金,心烦不寐者,重用夜交藤,加用酸枣仁;纳呆畏寒者,去黄柏,加用干姜;情绪极度抑郁、难以入眠者,加合欢皮、茯神;

  3.精液异常:合用五子衍宗丸。

  方中仙灵脾又名淫羊藿,为小蘖科植物淫羊藿、心叶淫羊藿或箭叶淫羊藿的茎叶,性味辛甘、温,功能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日华子本草》说它能“治一切冷风劳气,补腰膝,强心力”及“筋骨挛急,四肢不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据药理研究,淫羊藿具有降压、增强机体免疫力、明显降血糖、抗炎等多种作用;能显著减轻蛋清样足肿胀程度,亦能降低组胺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等。

 

丹参:老中医所钟爱之药

 

丹栀逍遥丸: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逍遥散”基础上加丹皮、栀子二药组成。

方药组成为丹皮、栀子、柴胡、芍药、当归、茯苓、白术、甘草,(山石神韵注:四逆散去枳实,当归芍药散去川芎泽泻而合加丹栀,四逆散属柴胡剂治郁,当归芍药散补血祛瘀利水,丹皮凉血祛瘀,栀子去虚烦)用于月经不调、潮热自汗或盗汗等症的治疗。该药用于更年期综合征、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更年期综合征多由肝肾亏虚、阴阳失调所致,临床表现为急躁易怒、心烦失眠、潮热汗出。对此病,西医主张使用激素替代疗法,中医多从滋补肝肾入手,但疗效不甚满意。不少病人用药后出现痞满、两胁胀痛等症状,其原因为此证兼有肝郁化火、气滞不舒之病变。丹栀逍遥丸中丹皮、栀子清热除烦,柴胡疏肝理气,一般使用两周后即可明显见效。巩固治疗一个月后可愈。 

  抑郁症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加大,抑郁病人日渐增多。这类病人常见症状为闷闷不乐,对日常事情丧失兴趣,自感头晕乏力,胃脘不舒,胸闷气短等,甚至坚信自己患了某种疾病,到各医院求医,但各项检查指标均为正常。应用丹栀逍遥丸清心除烦,舒肝解郁,方中当归、白芍有助肝之条达功能,故具有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症状之作用。与抗抑郁剂相比,该方没有依赖性及副作用。 

  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病人常感情绪不畅,并伴有肝区疼痛、面色萎黄、失眠多梦等症,或有轻度肝功异常。中医认为,肝为“刚脏”,性喜柔润。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舒肝理气而不燥;丹皮、栀子清热凉血,且有健脾化湿功能。全方调理气血,舒肝健脾,对肝郁脾虚型乙肝疗效满意。有关研究表明,此方能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降低转氨酶,对试验性肝损伤有保护性作用。 

  以上三病虽病种不同,但同属肝郁脾虚兼有郁热之证,故用舒肝理脾清热法治疗,均能取效。丹栀逍遥丸是在古方基础上加减而成的著名的舒肝理脾常用方剂,可广泛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如治疗乳腺小叶增生,可加丹参、郁金、川芎、夏枯草等;治疗肝脾肿大,加鳖甲、牡蛎、丹参等……只要符合肝郁脾虚、血亏郁热证,应用本方加减,均能收到很好疗效。

 

加味逍遥散-《证治准绳·女科》卷五。

  【组成】当归6 白芍药6 柴胡3 黄芩4.5 干葛6 生地黄4.5 麦门冬2.7 川芎4.5 人参2.7 乌梅2个 甘草1.8

  【主治】产后发热,口干作渴,唇裂生疮。

 

  【来源】《医学入门》卷八。

  【组成】白芍 白术各3 白茯苓 麦门冬 生地各1.8 甘草 桔梗各0.6  地骨皮当归各2.4  山栀仁 黄柏各0.9

  【主治】潮热咳嗽。

  【加减】虚甚者,加山药、破故纸、枸杞子。

 

  【来源】《外科正宗》卷二。

  【组成】白术 茯苓 牡丹皮 白芍 柴胡 陈皮 当归 山栀 贝母 天花粉各2.4克 甘草 红花 羚羊角各1.5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加淡竹叶20片,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主治】鬓疽七日以上,根盘深硬,色紫焮痛者。

 

  【来源】《内科摘要》卷下。

  【异名】八味逍遥散(《医学入门》卷八)、丹栀逍遥散(《中医内科学》)。

  【组成】当归 芍药 茯苓 白术(炒) 柴胡各3克 牡丹皮 山栀(炒) 甘草(炙)各1.5克  

  【主治】肝脾血虚发热,或潮热晡热,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怔忡不宁,或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或肚腹作痛,或小腹重坠,水道涩痛,或肿痛出脓,内热作渴。

 

    【来源】《《仙拈(nian)集》卷三

  【药物组成】当归5钱,白术5钱,白芍1钱,茯苓1钱,麦冬8分,柴胡5分,砂仁5分,甘草5分。

  【处方来源】《仙拈集》卷三。

  【方剂主治】妇女月水不调,发热体倦,头疼口干,脐疼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茵陈蒿汤:出自《伤寒论》。由茵陈蒿六两(12克) 栀子十四枚(9克) 大黄二两(9克)组成。能够泄热,利湿,退黄。适应症临床表现为阳黄身热,面目、周身黄如桔色,小便黄赤短涩,大便不畅(或秘),腹微满,口渴胸闷,烦躁不安,或有头汗出,别处无汗,苔黄腻,脉滑数。是主治湿热发黄的一张卓效方剂。

 

四神丸方:由《普济本事方》的二神丸与五味子散两方组合而成。二神丸(破故纸120克(炒香)肉豆蔻60克(生)能补脾肾,涩肠止泻;五味子散(五味子60克(拣) 吴茱萸15克(细粒,绿色者) )可温中涩肠。今合二为一,温补固涩之之功益家,固有“四神”之名。现常用于慢性腹泻,肠结核等属脾肾虚寒的久泻、五更泄泻、腹痛不思饮食、食不消化,腰酸肢冷等。

    四神故纸吴茱萸,肉蔻除油五味具。

  大枣生姜同煎合,五更肾泄最相宜。

  (1)五味子散:单用五味子、吴茱萸。治同。

  (2)二神丸:单用破故纸、肉豆蔻。治同。

  (3)四神丸:除五味子、吴茱萸、加茴香、木香,姜枣煮丸。治同。

  煎服法:姜煮枣丸。

 

防风通圣丸:出于金代名医刘完素《宣明论方》,具有清热解毒、解表通里的作用,传统用于治疗头痛、发热畏冷、咽喉疼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疮痈初起的便秘发热等症。现代临床上把防风通圣丸又进行一些引申应用。治疗神经痛、支气管哮喘、细菌性痢疾、多发性疮肿、副鼻窦炎、皮肤病、尿路感染等,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由防风、麻黄、芥穗、薄荷、大黄、芒硝、滑石、生栀子、黄芩、连翘、生石膏、桔梗、川芎、白芍、当归、白术、甘草等17味药物组成。

 

石斛夜光丸 :同名方约有2首,现选《瑞竹堂方》“夜光丸”。

    组成:天门冬(去心,焙)、麦门冬(去心,焙)、生地黄(怀州道地)、熟地黄(怀州道地)、新罗参(去芦)、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以上各一两,枸杞子(拣净)、牛膝(酒浸,别捣)、金钗石斛(酒浸,焙干,另捣)、草决明(炒)、杏仁(去皮尖,炒)、甘菊(拣净)、菟丝子(酒浸,焙干,另捣)、羚羊角(镑)各七钱半,肉苁上除另捣外,同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盐汤亦可。蓉(酒浸,焙干,另捣)、五味子(炒)、防风(去芦)、甘草(炙赤色,剉)、沙苑蒺藜(炒)、黄连(去须)、枳壳(去瓤,麸炒)、川芎、生乌犀(镑)、青葙子各半两。

中医药学(一级学科);方剂学(二级学科);方剂(三级学科)
本方由25味药组成。用于肝肾两亏,阴虚火旺

 

舒肝和胃丸

  香附(醋制)45g,白芍45g,佛手150g,木香45g,郁金45g,白术(炒)60g,陈皮75g,柴胡15g,广藿香30g,炙甘草15g,莱菔子45g,槟榔(炒焦)45g,乌药45g。

 

柴胡疏肝散 :《景岳全书》卷五十六。

  【组成】陈皮(醋炒) 柴胡各6克 川芎 枳壳(麸炒) 芍药各4.5克 甘草(炙)1.5克香附4.5克  

  方歌:柴胡疏肝芍药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滞,胁肋疼痛自能除。

加减柴胡疏肝散 :

  【处方】柴胡、川芎、枳实、香附、陈皮、厚朴(各10g)、白芍、半夏(各6g)、甘草(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300毫升,早晚各服1次。

  易激动,失眠,健忘加夜交藤15g,酸枣仁20g,珍珠母25g;便秘加大麻仁15g,腹泻加附子、诃子、苍术各10g;恶心呕吐加姜汁、竹茹各20g,旋覆花(包)、藿香各10g;纳差加焦三仙各10g;腹痛甚加延胡索、郁金各10g;脾胃虚弱加党参、山药、白术各12g;脾湿困中加白扁豆、薏苡仁各20g。

 

五味消毒饮 (山石神韵注:老中医只用银花、菊花、公英,而不用紫花地丁和紫背天葵子)

  【出处】 《医宗金鉴

  【组成】 金银花(15克) 野菊花(6克) 蒲公英(6克) 紫花地丁(6克) 紫背天葵子(6克)

  【功用】 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主治】 疔疮初起,发热恶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以及痈疡疖肿,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

 

普济消毒饮 《东垣试效方》

    黄芩(15克)黄连(15克) 陈皮(6克) 甘草(6克) 玄参(6克) 柴胡(6克) 桔梗(6克) 连翘(3克) 板蓝根(3克)马勃(3克) 牛蒡子(3克)薄荷(3克) 僵蚕(2克) 升麻(2克)

方歌: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此方先。

趣记:普及消毒, 芩恋皮草选柴根,敲板骂牛不产生。

  主治: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本方常用于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属风热邪毒为患者。)

 

化斑汤:出自清代吴瑭(鞠通)所著《温病条辨》卷一,是在《伤寒论》白虎汤的基础上加清营凉血之品而成。

石膏(30克)知母(12克)生甘草(10克)玄参(10克)犀角【水牛角代】(60克)白粳米(9克)  

  【主治】气血两潘之发斑。发热,或身热夜甚,外透斑疹,色赤,口渴或不渴,脉数等。

 

   化斑汤药方(2)《张氏医通》卷十五

黑参6克 鼠粘子3克柴胡2.4克荆芥防风各1.8克连翘2.1克木通2.4克枳壳2.1克蝉蜕1.5克生甘草1.2克灯心20茎淡竹叶15片

  【功用】化斑透疹。

  【主治】痘与斑夹出者。

 

 方剂名称: 独活寄生汤

 独活三钱(9g)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茯苓 肉桂心 防风 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二钱(各6g)   用法:分三服,

   主治: 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加味五金汤:

〔组成〕金钱草30克海金砂15克鸡内金10克金铃子 10克 川郁金 10克玉米须 15克。

〔主治〕肝胆结石,尿路结石,以及肝炎、胆囊炎、肾炎、肾孟肾炎、膀肌炎等。

〔加减〕肝胆结石加6克、朴硝6克;大便不通加元明粉12克(后入);尿路结石加石苇12克、猫须草12克;有绞痛者加元胡10克、生3克,以缓解疼痛。

 

少腹逐瘀汤

  [药品成分]:当归、蒲黄、五灵脂、赤芍、小茴香、延胡索、没药、川芎、肉桂、炮姜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卷上。

  【组成】当归生地各9克 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 赤芍各6克柴胡3克 甘草3克桔梗4.5克 川芎4.5克牛膝10克

    主要适应病症神经精神系统病症: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综合征、脑外伤后遗症、脑水肿、脑血管病、癫痫、脑囊虫、脑积水脑动脉硬化、眩晕、麻痹震颤、精神分裂症等。

  心血管系统病症:如冠心病心绞痛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无脉症、血栓性静脉炎等。

  消化系统病症:如溃疡病、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呕吐、呃逆等。

  妇产科病症:如原发性痛经、流产后腰痛或出血、产后身痛、月经失调、不孕症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等。

 

 

左归丸: 《景岳全书

  【组成】 大怀熟地(240克) 山药(炒,120克) 枸杞(120克) 山茱萸(120克) 川牛膝(酒洗蒸熟,90克) 鹿角胶(敲碎,炒珠,120克) 龟板胶(切碎,炒珠,120克) 菟丝子(制,120克)

  【趣味记忆法】山地六兽(“六兽”即狗:枸杞,牛:牛膝,鹿:鹿角胶,龟:龟板,兔:菟丝子,猪:山茱萸)。

  【方诀】 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

  【主治】 真阴不足证。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本方常用于老年性痴呆更年期综合征、老年骨质疏松症闭经、月经量少等属于肾阴不足,精髓亏虚者。)

 
右归丸:《景岳全书》 
熟地黄240 山药120 山茱萸(酒炙)90 枸杞子120 菟丝子120 鹿角胶120 杜仲(盐炒)120 肉桂60 当归9 0附子(炮附片)60
  本方由10味药组成。方中以附子、肉桂、鹿角胶为君药,温补肾阳,填精补髓。臣以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山药滋阴益肾,养肝补脾。佐以菟丝子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杜仲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当归补血养肝。诸药配合,共奏温补肾阳,填精止遗之功。
 
桂附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是完全两种不同的中药,两者的成分不同,请特别注意黑体部分:   桂附地黄丸的成分为:肉桂、附子(制)、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辅料为蜂蜜。  金匮肾气丸的成分为: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辅料为蜂蜜。
   与古方“济生肾气丸”较接近些。而今方济生肾气丸质量标准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处方主要是在桂附地黄丸的基础上倍用茯苓、同时加入牛膝、车前子两味药组成。与今方金匮肾气丸比较,今方济生肾气丸用熟地而不用生地,用肉桂而不用桂枝,车前子不经过盐炙,而且各味药的剂量组成有显著不同,而与古方济生肾气丸比较,在药味炮制及剂量上差异更大。
 
归脾丸: 现代经验方
党参80g 白术(炒) 160g 炙黄芪80g 炙甘草40g 茯苓160g 远志(制) 160g 酸枣仁(炒) 80g 龙眼肉 160g当归160g 木香 40g 大枣(去核) 40g
    【功能与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健脾丸: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中
 【药方组成】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方解】方中涌党参、白术补益脾胃以资运化;山楂、麦芽消食化滞;陈皮、枳实理气和胃。诸药合用,补脾益胃,理气运滞,对于脾虚食积证极为适用。
 
保和丸 :同名方约有17首,现选《丹溪心法》卷三积聚痞块方。中医药学(一级学科);方剂学(二级学科);方剂(三级学科)
【组成】山楂六两(180g)神曲二两(60g)半夏茯苓各三两(各90g)陈皮连翘莱菔子各—两(各30g) 【功用】消食和胃。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异名:参术饮
    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
辩证要点:脾胃气虚症状外,以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
 
越鞠丸 :同名方约有4首,现选《丹溪心法》卷三方附:芎术丸(原书同卷)、越曲丸(《松崖医径》卷下)

    组成:苍术、香附、川芎、神曲、栀子各等分。上为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

中医药学(一级学科);方剂学(二级学科);方剂(三级学科)

      朱震亨《百度百科》:朱氏创立了越鞠丸以统治六郁,方中用香附治气,川芎治血,栀子清火,苍术治痰湿,神曲治食,而其中香附又为主要。

    山石神韵注:越鞠,古名川芎

 

橘红丸:【处方】化橘红75g 陈皮 50g 半夏 (制) 37.5g 茯苓 50g 甘草 25g桔梗37.5g 苦杏仁50g 紫苏子 (炒)37.5g 紫菀37.5g 款冬花25g瓜蒌皮50g 浙贝母50g 地黄 50g 麦冬 50g 石膏 50g

 

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熟地一两(30g)肉桂一钱,去皮,研粉(3g)麻黄五分(2g)鹿角胶三钱(9g)白芥子二钱(6g)姜炭五分(2g)生甘草一钱(3g)

    〖用法〗以上八味共为细末,开水送服一钱(3g),日二次。临床效果胜过水煎服。

    〖方歌〗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仙方活命饮:出自《校注妇人良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的功效。

  主要成份为:白芷(3克) 贝母(6克) 防风(6克) 赤芍药(6克) 当归尾(6克) 甘草节(6克) 皂角刺(炒,6克) 穿山甲(炙,6克) 天花粉(6克) 乳香(6克) 没药(6克) 金银花(9克) 陈皮(9克)。本方主治疮疡肿毒初起而属阳证者。现代常化裁运用于脓疱疮、疖肿、蜂窝阻织炎、乳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属于热毒实证者。

方歌:仙方活命君银花,归芍乳没陈皂甲,防芷贝粉甘酒煎,阳症痈疡内消法

方诀: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穿山甲,贝母花粉兼乳没,草芍皂剌酒煎佳。

 

龙胆泻肝丸:《 医方集解》

  龙胆120g 柴胡120g 黄芩60g 栀子(炒)60g 泽泻120g 木通60g车前子(盐炒)60g 当归(酒炒)60g 地黄120g 炙甘草60g

 

苏合香丸:同名方约有9首,现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一切气方。

    组成:白术、青木香、乌犀屑(用代用品)、香附子(炒去毛)、朱砂(研,水飞)、诃黎勒(煨,去皮)、白檀香、安息香(别为末,用无灰酒一升熬膏)、沉香、麝香(研)、丁香、荜茇各二两,龙脑(研)、苏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内各一两,薰陆香(别研)一两。上为细末,入研药匀,用安息香膏并炼白蜜和剂,每服旋丸如梧桐子大。早朝取井华水,温冷任意,化服四丸。老人,小儿可服一丸。温酒化服亦得,并空心服之。用蜡纸裹一丸如弹子大,绯绢袋盛,当心带之,一切邪神不敢近。

中医药学(一级学科);方剂学(二级学科);方剂(三级学科)

 

冠心苏合丸:是用于冠心病急救的一种中成药,适用于心绞痛、胸闷憋气等症,特别对缓解心绞痛发作具有佳效。苏合香50g,冰片105g,乳香(制)105g,檀香210g,青木香210g。

八正散: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为车前子、 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入灯心。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常用于湿热淋证。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方。组成:黄芪四两(生),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地龙一钱(去土),川芎一钱,桃仁一钱,红花一钱。水煎服。黄芪初用一二两,以后渐加至四两。至微效时,日服两剂,两剂服至五六日,每日仍服一剂。

应用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方剂学(二级学科);方剂(三级学科) 
    方歌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山石神韵注:补阳还五汤可以简记:重用黄芪加桃红四物汤,只不过川芎不变,地黄变地龙,当归变归尾。传统理解补气行血祛瘀,不仅仅治疗半身不遂偏瘫,也治疗胃疼,头疼,麻痹、眼疾,骨伤,只要判断有淤血,日久气虚,不可下者,都有机会使用。和桂枝茯苓丸、抵挡汤、桃红四物汤、少腹逐瘀汤、血府逐瘀汤、大黄蛰虫丸、鳖甲煎等都属于祛瘀的方剂。以下是百度网摘:

1 脑血管病后遗症

  石某,男,55岁。  患者因脑血栓住院抢救治疗后,右侧肢体瘫痪不用。语言謇涩,胸闷不适,喉间痰声漉漉,伴关节肿痛,舌苔薄腻边有紫斑,脉弦滑。此乃气虚不能运行血液,痰瘀阻于脉络,拟补阳还五汤合开窍化痰。  黄芪60g,当归5g,赤芍10g,红花5g,桃仁6g,川芎8g。  地龙10g,牛膝10g,川菖6g,胆星10g,丹参15g。  经上药加减进治30剂,下肢已恢复功能,能亲自步行至门诊治疗。上肢虽能活动,但持物仍欠自如,言语也已正常。  按:中风后遗,有虚有实,本例患者形体较丰腴,胸闷生痰,但因病情危重抢救,元气已损,因而辨证气虚痰瘀阻络成立,故在益气活血之中配以化痰开窍通络,改善局部循环,恢复血液流动及血管壁弹性,使偏废之肢体恢复较快。本方运用时应注意黄芪之用量大而当归轻。

2 麻痹性震颤

  何某,男,70岁。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诊时四肢麻木,震颤不止,虽能站立,但不能开步,上肢抖动致不能持物。伴眩晕,神倦,气短懒言,心烦,夜卧不安。舌红少苔边紫,脉弦细。证属气虚血瘀,风动络阻,治当益气活血化瘀定振,拟补阳还五汤加育阴祛风。  黄芪50g,赤芍10g,当归6g,红花6g,桃仁6g,川芎6g。  地龙10g,蜈蚣2条,枣仁10g,石斛15g,钩藤20g,僵蚕10g。  上药服15剂,震颤大减,已能步履,上肢持物也渐正常。  按:麻痹性震颤也属中医“中风”范围。《证治准绳》谓:“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本病其本气虚血瘀,其标在肝。气虚血阻,肝阴失养,脑海失养,颤振作矣。故用益气活血平肝熄风而获效。

3 蛋白尿

  吴某,女,30岁。  患者慢性肾炎史,水肿、蛋白尿反复难愈,而转中医治疗。诊时见下肢浮肿,眩晕,神倦,气短乏力,口淡,身酸,小便少而浊,舌淡苔薄边微紫,脉细数,尿常规检查见蛋白+++,管型细胞++,证属气虚精衰,运化失职,治当补气活血,益精利水,拟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30g,当归6g,白芍10g,地龙10g,红花5g,桃仁5g。  川芎6g,女贞15g,苡米20g,猪苓15g,茯苓10g,泽泻10g 丹参15g。  上药加减进治一个月,水肿尽消,尿检蛋白、管型已正常。终以金匮肾气丸固本,随访一年未复发。  按:慢性肾炎是欠病入络,肾气衰微,瘀血阻滞,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因而患者长期蛋白难以消退,以微循环障碍理论指导,运用补阳还五汤一面大量补气,增强细胞免疫和增加抗体形成。而活血化瘀则能改变血流粘滞度,疏通肾毛细血管,抑制肾炎发展,因而蛋白尿就能控制。

4 眩晕(颈椎病)

  沈某,男,75岁。  患者因颈椎病退行性病变而眩晕反复难愈。就诊时见眩晕如坐舟车,上肢麻痛,时有失眠,神疲,恶心,生痰,舌苔薄边有瘀紫,气虚血瘀而使脉络受阻,清阳不升,拟补阳还五汤加味:  黄芪30g,赤芍10g,当归6g,红花5g,桃仁5g,川芎6g。  地龙10g,天麻5g,法夏10g,葛根10g。  上药加减服用20剂,眩晕未见发作。  按:“无虚不能作眩”,颈椎退行性病变之眩晕多发于老年者,兰时肾气衰,脉道不畅,血液不能上奉于脑,致脑失濡养而成眩。故用补阳还五汤益诸脏之气,活一身之血,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而收满意疗效。

5 声带结节

  林某,女,25岁。  患者从事声乐工作,每当歌唱频繁时即声音嘶哑,经多方治疗未见显效。声音嘶哑时轻时重,咽干口燥,伴眩晕,身酸,偶有生痰,月事不调,舌淡少苔,脉弦细。经省某医院检查确诊为声带结节,中医诊为气虚血瘀,脉络不利,上结咽喉,治宜益气活血,化瘀利咽。  黄芪30g,当归6g,赤芍10g,丹参15g,地龙10g,桃仁6g。  红花5g,麦冬10g,千张纸10g,桔梗10g,僵蚕10g,甘草5g。  上药治疗半个月,声音正常,并能登台演唱,未见嘶哑出现。  按:素体虚弱,长期高歌,暗耗气血,血液运行不利,脉络血瘀,治疗当用益气化瘀,通络散结,余悟补阳还五汤可治中风之失语,故也可用于结节性之声嘶。果获效。  临床上难治之证,总是患病时间长,缠绵难愈,势必久而耗气,气虚则血瘀,因而应用补阳还五汤,药证相符而获效。但使用本方时应注意辨证准确,如属病实则非本方所宜。

 

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组成〗 熟地一两(30g)肉桂一钱,去皮,研粉(3g)麻黄五分(2g)鹿角胶三钱(9g)白芥子二钱(6g)姜炭五分(2g)生甘草一钱(3g)

〖用法〗以上八味共为细末,开水送服一钱(3g),日二次。临床效果胜过水煎服。

方歌〗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主治〗阴疽。漫肿无头,皮色不变,痠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或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属于阴寒证者。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山石神韵注:重用熟地黄,鹿角胶,重在滋阴,麻黄桂枝或肉桂很少温阳为次,白芥子祛寒痰。

 

一贯煎 :出《续名医类案》卷十八方。 

应用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方剂学(二级学科);方剂(三级学科)
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三钱(各9克),生地黄六钱至一两五钱(18-30克),枸杞子三钱至六钱(9-18克),川楝子一钱半(4.5克)合制而成。
常用剂量为:北沙参20克,麦门冬10克,生地黄 15克,当归8克,枸杞子15克,川楝子12克。
1、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属阴虚者,对肝脓疡恢复期也有较好的效果。酌加白芍 15克,丹参12克,生黄芪10克,每日1剂,连服1~3个月
2、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属阴虚者有一定疗效。加乌梅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甘草6克,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2~3个月为1疗程。凡经一贯煎调治的萎缩性胃炎疗效较巩固。
3、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此类病症大多属阴虚,以一贯煎加白芍15克,茯苓12克,百合15克,小麦10克,大枣3枚,疗效颇为理想。 4、中心性视网膜炎:用一贯煎加密蒙花12克,白芍15克,草决明12克,郁金10克,水煎服,连服1~2个月。一般服10~15剂后视力开始上升。 5、肿瘤放疗后阴道干涩症:妇女宫颈癌、阴道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出现阴道干涩、疼痛等症,可用一贯煎加枣皮12克,白花蛇舌草 20克,半枝莲15克,丹参15克,水煎服,连服15~30剂,往往可见显效。对其它肿瘤放射治疗后出现的口干舌燥、心烦失眠、食欲缺乏等阴虚表现,亦有较好的疗效。  此外,一贯煎加减还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神经官能症、肺结核、性功能减退等。
【歌诀】一贯煎中生地黄,沙参归杞麦冬藏,少佐川楝泄肝气,肝肾阴虚胁痛尝。 
山石神韵注:沙地冬,略同玄地冬,即增液。当归养血柔肝,枸杞子状肾阳,川楝子疏肝气。

 

药引子:牛膝引下  桔梗咽喉  独活走下  羌活走上 桂枝走上 姜黄走上  干姜温上附子温下吴茱萸温胃 知母凉胃 丁香温胃 白薇治虚汗丹参疏肝区牡蛎鳖甲软脾 苍耳子辛夷走鼻木蝴蝶走嗓子桑叶密蒙花走眼 川芎走头 桂枝走心枸杞子入肾银华连翘公英菊花解毒白及之胃痛乌药治少腹痛 葛根走项背 瓜蒌走胸 半夏祛痰降气 陈皮理气厚朴星期枳实破坚除积槟榔驱虫除积 木瓜走下 大量当归润下 大量肉蓉蓉润下 

 

五味子合剂
组成:五味子10克、酸枣仁10克、山药10克、当归10克、桂圆肉(去核)7个。
 
方解:此方取五味子酸敛益肾以止晕,用酸枣仁养心宁神以镇静。当归养血,山药健脾,古云“无痰不作眩”,脾土一健,脾气旺而可以制阻成痰之化源。桂圆益脾兼养心,是为使药。全方配合,颇具古风。
加减运用:除有外邪或肠胃积食者不宜用之外,基本上无其他禁忌或严格的辨证论治要求,如头痛严重者,加石决明、钩藤。伴有高血压者,加代赭石、罗布麻。正气虚弱者,加黄芪。畏光畏声严重者,加朱茯苓。泛恶作呕者,加姜半夏、姜竹茹。便闭者,加草决明、火麻仁。痰浊严重者,加天竺黄、青礞石。
 

又按:本病近年来中医治疗眩晕多从祛痰利湿着手。而本方乃遵张景岳“无虚不作眩”之说,从“补”人手,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方中山药补脾益气;当归、桂圆肉补血活血;枣仁养心安神,古人有“心气通于耳”之说,故能治耳胀、耳鸣;五味子有调节神经功能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本方用药不多,口感好,病人容易接受,也可将本方制成粉剂冲服,或制成蜜丸服用。

泽牡天麻六君汤

【方名】泽牡天麻六君汤
【处方】泽泻(50g)、生牡蛎(30g)、党参(15g)、茯苓(15g)、白术(20g)、炙甘草(4g)、半夏(12g)、陈皮(10g)、石菖蒲(5g)、钩藤(20g)天麻(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6剂为1疗程。
【适用病症】用于耳源性眩晕、高血压头晕。
【按】方中六君子健脾祛湿化痰,重用泽泻以加大祛湿力量;生牡蛎、天麻、钩藤以平肝熄风潜阳,加以菖蒲化浊通窍。诸药共奏化痰健脾、平肝熄风之效。此方特点在于泽泻、牡蛎用量大,在实践中并未见不良副作用

山石神韵注:本方含

泽泻汤:泽泻 白术 重用泽泻

四君子: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二陈汤:半夏 陈皮 茯苓 甘草

六君子汤:半夏 陈皮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牡蛎泽泻散:牡蛎 泽泻 栝蒌根 蜀漆 商陆根 海藻苦葶苈

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生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

           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定志丸:石菖蒲 远志 茯苓 甘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