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稚柳《高山松茂图》(香港苏富比2005拍品)

 阴山工作室 2015-06-29


谢稚柳《高山松茂图》(香港苏富比2005拍品)

谢稚柳 高山松茂 立轴 设色纸本 香港苏富比2005春拍成交价908万港元


【作品鉴赏】

谢稚柳1910年出生于常州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仁湛、伯父仁卿皆举秀才,表伯钱名山为著名的江南大儒。稚柳两岁时父亲与伯父猝然故世,钱名山承担起照顾谢氏遗孤的责任,玉岑、稚柳先后入寄园从其学,大谢还成为钱的女婿。谢稚柳在长达五年的求学过程中迷恋上了书画,精通此道的钱名山对其亦点拨良多,谢稚柳迷上被他称为“奇僻调”的陈老莲画,亦是从观赏钱名山的藏画开始。是时先于稚柳离开寄园的玉岑因与寒之友画会的一批书画家相唱和而结识了郑午昌、钱唐铁、张善子、张大千、徐悲鸿等一批活跃于画坛的名手,自己在诗书、授课之余也兼习书画,而以儒雅趣高为尚,属典型意义上的文人画。本受钱名山以画为乐之熏染的谢稚柳在其兄的影响下步入画坛,虽并未像玉岑那样纯粹将绘画视作余事,但毕生作画以诗意词境为尚,以及晚年书法集问世执意易其名为《书集》等等事例,皆充分证明了“文”与“雅”而并非仅仅是“法”,乃是贯穿他绘画艺术的另一条主线。晚年的谢稚柳将钱名山手书“真放本精微,绚烂归平淡”的对联一直张于壮暮堂壁,并且写下“儒家一脉士人画,心力虚抛四十年”的诗句,既是他对自己艺术生涯的概括,亦是对自己艺术理想的坦陈。这一艺术理想的形成,不可不谓与谢玉岑与钱名山有直接的联系。
谢稚柳的山水画主要是学北宋人。北宋包括五代末期在山水画史上乃是大师辈出、标程百代的时代。北宋山水画流派众多,李成、范宽、董源等皆是开一代风气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作家。除了荆关山水画因无可信画本传世而未曾师学(近年来由《溪岸图》引发的大讨论,令董巨的山水画派亦呈扑朔迷离之相),谢稚柳对五代北宋山水画的研习,具有一种一网打尽的气度。
  早在1927年,谢稚柳于南京见到传为巨然的《秋山问道图》,就对之进行了临摹,自1936年正式研习山水画后,他又临摹过范宽《溪山行旅图》、燕文贵《溪风图》等名迹,约于1945年前后他对李成、郭熙派的山水画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50年代则对当时被归于董源名下的江南画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对五代北宋山水画的广泛深入研究,至1940年代中期,他的山水画开始“大进”。“大进”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通过较长一段时间对五代北宋山水画的研究和学习,谢稚柳的山水画已呈现出淳厚的北宋气息;其二是在对北宋山水画的研究比较中,谢氏不断有选择地融汇并重新组合北宋各家山水画的元素,逐渐开始形成其独特的个人画风。
在《董其昌所谓的“文人画”和“南北宗”》一文中,谢稚柳理直气壮地对某些正统文人画观念发难了。这一难,正难在以出身、身份论品第的文人画批评史的关节点上,换言之,就是试图以绘画本身而非文人、诗人身份的标准来品评绘画。这其实是一个并不复杂的道理,因为恐怕没人会相信,北大、复旦的文科教授以及诗人、学者才是今天最好的画家,但在文人阶级主宰画史、垄断批评话语权的时代,这几乎就是合理的现实,并且流风延衍,至今不绝。唯其如此,谢稚柳才会以“艺术性”易士大夫身份,不但力矫文人画、匠人画的分宗之弊,并且还开一时风气但却因出身“江海微贱”遭罢黜的北宋名家燕文贵以应有的画史地位……需要说明的是,他这种不迷信和盲从前人的实事就是的气度,是需要深厚的学识底蕴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充分的自信心为保障和前提,而拥有这份自信与底蕴,从根本上来说,乃取决于他长期优游唐宋古画“江海”的经历与贯通古今画学的涵养。


【作品资料】

作者 谢稚柳   尺寸 164×83cm
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绘画 创作年代 1960年作
估价 HKD  600,000-800,000
成交价
  • RMB  9,624,800
  • HKD  9,080,000
  • USD  1,164,103
  • EUR  908,000
专场 中国书画 拍卖时间 2005-05-01
拍卖公司 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已开通官网 拍卖会 2005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谢稚柳《高山松茂图》(香港苏富比2005拍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