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痤疮的思辨--山石神韵

 共同成长888 2015-06-29

痤疮的思辨--山石神韵

 
 


美女,靓男,学生脸上出痘,有的叫青春痘,有的叫粉刺,有的叫毛囊炎,是常见现象。临床中有的不严重,并不看为疾病,一般清热药物就可以。有的甚至几年,因为爱美,所以临床中因此而看中医的的确不少。

五味消毒饮

金银花(15克) 野菊花(6克) 蒲公英(6克) 紫花地丁(6克) 紫背天葵子(6克)

  【功用】 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主治】 疔疮初起,发热恶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以及痈疡疖肿,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

  【用法】 水一盅,煎八分,加无灰酒半盅,再滚二三沸时,热服,被盖出汗为度

如热重,可加黄连、连翘之类清泄热毒;血热毒盛,加赤芍、丹皮、生地黄等,以凉血解毒。

黄连解毒汤

 黄连(9克) 黄芩(6克) 黄柏(6克) 栀子(9克)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

便秘者,加大黄以泻下焦实热;吐血、衄血、发斑者,酌加玄参、生地、丹皮以清热凉血;发黄者,加茵陈、大黄,以清热祛湿退黄;疔疮肿毒者,加蒲公英、银花、连翘,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注:另方: 黄连、黄芩、黄柏、山栀、牛蒡子、甘草、防风、荆芥、知母、石膏、桔梗、玄参、木通。

防风通圣

普济消毒饮

黄芩(酒炒15克) 黄连(酒炒15克) 陈皮(去白6克) 甘草(生用6克)玄参(6克)柴胡(6克) 桔梗(6克) 连翘(3克)板蓝根(3克) 马勃(3克)牛蒡子(3克) 薄荷(3克)僵蚕(2克)升麻(2克)

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灼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有力。
若大便秘结者,可加酒大黄以泻热通便;腮腺炎并发睾丸炎者,可加川楝子、龙胆草以泻肝经湿热。

清瘟败毒散

生石膏 生地 犀角 生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

生石膏 生地 犀角 区分大中小剂量,方中综合白虎、犀角地黄、黄连解毒3方加减,合为1方

若斑一出,加大青叶,并少佐升麻1.2~1.5克,引毒外透;大便不通,加生军;大渴不已,加石膏、天花粉;胸膈遏郁,加川连、枳壳、桔梗、瓜蒌霜。

化斑汤

石膏(30克) 知母(12克) 生甘草(10克) 玄参(10克) 犀角【水牛角代】(60克) 白粳米(9克)

  【功用】清气凉血。

  【主治】气血两潘之发斑。发热,或身热夜甚,外透斑疹,色赤,口渴或不渴,脉数等。

  【用法】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滓再煮一盅,夜一服

仙方活命饮

白芷(3克) 贝母(6克) 防风(6克) 赤芍药(6克) 当归尾(6克) 甘草节(6克) 皂角刺(炒,6克) 穿山甲(炙,6克) 天花粉(6克) 乳香(6克) 没药(6克) 金银花(9克) 陈皮(9克)。

治疗:痘兼乳腺病

四妙勇安汤

元参 金银花各90克 当归60克 甘草30克
脱骨疽。症生手足各指,或生指头,或生指节指缝,初生或白色痛极,或如粟米起一黄疱,其皮或如煮熟红枣,黑色不退,久则溃烂,节节脱落,延至手足背腐烂黑陷,痛不可忍。现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张德英教授门诊,观其治疗痤疮从痰火论治:

  案1  仁某,男,25岁,学生,2010年3月12日初诊。痤疮2年,满布于前额和面颊,大如黄豆,红肿,稍痒。舌不知味,口渴,自觉头蒙不清,睡眠不实,大便每日1~2次。舌暗,苔白腻,脉略沉,滑急洪,左关无力,右尺弦。诊为痰火伤肝及肾。处方:清半夏10克,瓜蒌20克,桔梗10克,炒麦芽10克,浙贝母10克,丹皮10克,酒大黄10克,秦皮8克,芦根7克,冬瓜皮6克,败酱草10克,苏子10克,白鲜皮10克,厚朴10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时,痤疮基本痊愈,口已不渴,且已知食味,头蒙减,脉细,沉洪减,苔白腻,根底稍黄。上方减酒大黄、芦根,加藿香8克,茵陈12克,再随症加减,三周而愈。

  按:故脉滑急洪,左关无力,痰已下趋伤及肾,故右尺弦,寐不佳。故用酒大黄泻下,且引上焦火下行;清半夏降浊,瓜蒌、桔梗、苏子化金祛痰。恐化痰凉降之力不足,故配以败酱。秦皮、丹皮、白鲜皮还有以皮达皮之意,同时用秦皮助肝祛痰,冬瓜皮补益肝肾。

  案2  常某,女,21岁,学生,2009年12曰4日初诊。痤疮1年,满布于面部,大如黄豆,且已化脓。大便1~2天1次,无其他不适。舌尖红,苔白,脉滑弦,左关滑而无力尺弱。诊为痰火盛,伤肝,水亏。处方:清半夏10克,藿香8克,连翘8克,蒲公英8克,浙贝母10克,败酱草10克,黄芩10克,大黄8克,瓜蒌20克,桔梗10克,丹皮10克,白鲜皮10克,冬瓜皮6克,苏子10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

  再诊时痤疮已减半,后以祛痰火为主,随症加减3周而愈。

----------

魏文浩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

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专治杨梅毒疮。生苡仁甘淡渗利,寒可清热,上清肺中之热,祛痰排脓以清肃肺气;下利阳明之湿,消痈散结。白花蛇舌草性寒,归胃、大肠、小肠经,善清阳明经之毒邪,利湿排毒。

  王某,男,26岁,2001年4月23日初诊。面部痤疮已7年,每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而加重,迭用中西药口服或外用,无明显疗效。刻诊:颜面可见散在油脂样丘疹,大小不等,有脓点,大的红肿疼痛,挤则溢出脓性分泌物,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偏红,苔黄厚,脉弦数。证属阳明湿热,上壅头面。治宜清阳明湿热,解毒消肿。处方:土茯苓40克,生苡仁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大黄15克,黄连12克,生地30克,升麻10克,粉丹皮10克,赤芍15克,蒲公英50克。上方加减共服21剂,痤疮已愈。嘱其多食清淡食物、水果;忌食油腻、鱼虾、各种肉食。1年后随访未复发。

----

山石神韵悟:

疹痘是首先是毒,银花解毒最不可缺,其次连翘,菊花,蒲公英

清热意思很明显:黄芩,黄连,黄柏,栀子

排毒首先考虑大便,大便数日一行,便干最为常见,大黄,知母,瓜蒌仁

大便日2次,软甚至溏泻,或正常,当考虑痰湿,半夏,陈皮,瓜蒌,贝母,茯苓,苏子,藿香,酒大黄

在皮肤,桑白皮,连翘,白鲜皮,丹皮,蝉蜕,陈皮

从小便排毒,生意米,赤茯苓,车前子 ,冬瓜皮

从微循环排毒,丹皮,赤芍,桃仁

透表,牛蒡子,升麻

兼有咽喉肿,桔梗,马勃,大青叶

有浓,薏米,败酱草,当归,赤小豆

痒,蝉蜕,苦参,石菖蒲

发热,石膏,

 

内服药和放血治疗最好

 

-----------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

   历代文献中推崇的枇杷清肺饮只适用于Ⅰ度痤疮,但因Ⅰ度痤疮就医的患者比例极小,故其用武之地很少。Ⅰ度痤疮患者更多会自行选购一些外用的药物和化妆品。此期不应以控制出油为治疗目的,因为皮肤的油腻状态是身体整体状况的局部反映,以外用药物控制出油,只会导致越控越油的局面出现。如果有方便选购的枇杷清肺饮中成药出现,将是Ⅰ度痤疮患者的福音。

  Ⅱ度痤疮笔者多用温酒送服防风通圣丸治疗,或者以五味消毒饮酒水各半煎服,以药后微汗得效最捷。历代文献中提到的外用药颠倒散对于局部炎性痤疮疗效非凡,可以根据局部皮损干湿状态不同选用香油调、茶水调、酒调、醋调等。可惜如今市面上买不到颠倒散的成药。

  Ⅲ度痤疮笔者多以桂枝茯苓丸与保和丸配合服用,舌脉无明显热象可用温酒送服。桂枝茯苓丸以桂枝名方,药性偏温,如果没有对于痤疮阴证的清晰认识,医者怕不敢用此方。阳证易治阴证难,Ⅲ度与Ⅳ度痤疮均为阴证,医者与患者要达成共识,治疗须有耐心和定力,不可急于求成,否则欲速则不达。

  Ⅳ度痤疮与体质关系更密切。针对皮损笔者多采用赵炳南全虫方、仙方活命饮、大黄虫丸等加减,而针对体质则只能圆机活法,因其为阴证,故无论如何辨治,当不忘温通。笔者7年前曾治疗一20岁女性,痤疮反复数年,阳证之状已无,诊时面部远观无皮损,然以手触之却如老树之皮,弹性全无。其人口干而不能饮,饮则立溲,舌脉无热象,以肾气丸及五苓散方为主治疗,4月而愈,下焦气化及面部弹性均恢复。数年后随访,身体健康,皮损未再发作。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