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壁鸠鲁学派的治疗哲学:如何安享宁静的生活

 优雅a 2015-06-29
伊壁鸠鲁学派的治疗哲学:如何安享宁静的生活
2014年08月18日 07:5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8月18日第635期 作者:戎雪枫 王克喜 

  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使希腊城邦的独立遭到破坏,共和政体遭到瓦解。此时,人们对战争和死亡的恐惧替代了人生的希望,整个社会弥漫在消极、悲观的氛围中,生命的目的由对善和真、对幸福的追求转为对个人灵魂安宁的关注,哲学关怀的重点也由对形而上学的追求转变为对医治大众灵魂疾病的哲学治疗方式的探求。在此时代背景下,伊壁鸠鲁主义哲学应运而生。

  重视哲学对人们灵魂的抚慰

  伊壁鸠鲁认为,正如同医学可以治疗人的机体疾病那样,哲学能够通过医治人的灵魂,治疗主体的内心疾苦和焦虑,从而实现快乐和幸福。因此,伊壁鸠鲁主义哲学是治疗哲学,关注的是哲学的疗愈功能。在关系到人类的希望、信念问题上,亚里士多德也曾经使用医学来比喻伦理学的哲学进路,但他的实践哲学理念使其在关键时刻抛弃了这个比喻,以致他否定了哲学的“医学”特点。伊壁鸠鲁告诫人们要祛除内心对神灵和死亡的错误认识,教导人们努力追求快乐,尽力为人们不安的内心提供哲学治疗。然而可惜的是,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家才开始注意并运用伊壁鸠鲁主义哲学从宗教批判的角度来探求自由和幸福。正如詹姆斯·尼古拉斯所评论的那样,“唯有哲学才能够净化人们的灵魂,让人们的心灵摆脱那些虚幻的欲望,使人们能够摆脱恐惧而幸福地生活,使之能够为了那些自然而天生就好的东西去生活。”

  对伊壁鸠鲁学派来说,哲学的使命“是一种思想的治疗,哲人必须细心照料生病的灵魂,教导人们如何感受并保持快乐”。伊壁鸠鲁的治疗哲学是要祛除世俗社会已然附加到人们心灵中的一些诸如对神灵和死亡的恐惧等的错误观念,通过剥除历史上所形成的累积在人们灵魂中的哲学的、文化的错误价值体系或者信念网络,使之恢复到“不动心”的原初宁静状态。所以,伊壁鸠鲁主义的治疗哲学可称为“减法治疗哲学”。他不同于心理治疗,也不同于其他的哲学。

  伊壁鸠鲁主义哲学把快乐作为最高的善和最终目的,所以人们习惯上把伊壁鸠鲁主义哲学称为“快乐主义”哲学。与其哲学立场相对立的斯多亚学派、怀疑主义学派以及某些后世哲学家甚至伦理学家则对伊壁鸠鲁学派的理论进行了猛烈攻击,将它们贴上低级庸俗的“享乐主义”或者“纵欲主义”的标签。

  但在伊壁鸠鲁学派看来,人们对物欲的无限追求,对权势和财富的无止境追求,严重地冲击着人们原初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使得人们在精神层面上日渐空虚,从而造成了苦闷、痛苦等灵魂的烦扰。

  伊壁鸠鲁学派对心灵困扰的治疗

  以伊壁鸠鲁为代表的快乐主义治疗哲学反对为理论而理论的希腊古典哲学传统,认为:“正如医学如果不能祛除人们身体的病患那样,如果哲学不能治愈人们灵魂的疾苦也就没有任何益处。”

  哲学的治疗性是希腊化时期伊壁鸠鲁学派、斯多亚学派和怀疑主义学派哲学的共同特征。伊壁鸠鲁学派治疗哲学的终极目标乃是追求快乐,认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端,也是幸福生活的目的,快乐是天生的以及首要的好。人们所有的追求都开始于快乐,最终又回到快乐”,快乐即幸福,追求快乐即追求幸福。斯多亚学派则强调德性至上,而怀疑主义学派却抛弃了生活的道德层面。

  以塞克斯都·恩披里克为代表的怀疑论者完全把人生的价值归结于生活,将道德等同于生活。他们反理论的哲学态度是号召一种生活,而不是去追求生活得更好的人生目标。而伊壁鸠鲁学派认为智慧和德性对于人来说是幸福生活必不可少的要素,幸福生活除了生活层次还要有道德的要求,人若想生活得更好,除了要求生活的需求必须满足之外还要符合道德的要求。古希腊伦理学的最高追求是幸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把快乐和幸福对立起来,认为有德性的生活和快乐的生活是不同的,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并没有把快乐、幸福与人的感官相联系。昔勒尼学派则把快乐看作是身体享乐,把身体享乐当作最高的快乐和最大的幸福。而伊壁鸠鲁学派提倡一种简单的生活,并认为快乐有利于人,快乐就是幸福,就是至善。伊壁鸠鲁提出实现快乐的两条途径,即理性方式和道德行为方式。

  错误的观念干扰了人们心灵的宁静,造成心灵的恐惧。哲学探究的终极目标是获得“理性知识”,哲学治疗就是用理性去探究人类自身和外部世界,形成正确的观念以取代错误的观念,从而消除内心的烦扰,获得心灵的宁静。在伊壁鸠鲁学派看来,只有以感觉和感受为基础才能形成正确的观念,错误的观念形成于理性认识阶段。理性使人达成内心知足、心灵安宁。伊壁鸠鲁学派还试图通过建立良好的友谊、维系良好的亲情关系来避免不必要的纷争,以治疗人们对自身安全方面的内心烦恼。

  伊壁鸠鲁学派哲学并没有过分夸大感官享受,也没有过分强调理性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功能。伊壁鸠鲁主义学派对社会大众所宣扬的哲学是要获得一种在满足基本欲求基础上的灵魂安宁,是一种淡泊名利的处世哲学,是一种自然、中庸的幸福观。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

责任编辑:崔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