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山龙泉寺

 艺苑小屋蓉 2015-06-29


2010年07月06日 - 茂香 - 茂香

    说到太山,人们听声总以为是天下五岳之泰山,岂不知山西太原也有一座山叫太山,只不过是音同字不同而以。然而太原这座太山无论从历史,还是从发现的价值,近年来使太山越来越名声大震,越来越受到文物界、考古界、历史界、新闻界和旅游界的关注,吸引了国内以及国际上的眼球,让人叹为观止。


2010年07月06日 - 茂香 - 茂香

    由于太山在唐睿宗李旦景云元年(公元710年)时,开始建了“昊天祠”,故而从那时起太山就成了晋阳古城宗教祭祀区之一。太山“昊天祠”原为道教场所,祠院在金、元两朝毁于火灾。明朝初期在原址重建,改为佛寺,所以改名为“龙泉寺”。寺里的唐碑立于公元771年,佛塔为唐武周时期建(公元690-705年),佛塔的年代说明,在公元710年前太山就有了寺庙存在。难道是先修佛塔,再建道教祠?而当今的发现,在排列年代时应该是先有了佛塔,后才有道教祠。这些年代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还有待于专家们一一剖析。“公元771年是唐代宗大历六年,与太原相关的是前一年,770年(大历五年),彗星出,唐代宗诏命不空行法,令其前往五台山修功德,途中在太原设万人斋,规模宏大。这段时期,各地兴寺翻修盛行,以代宗大历八年的诏令可见,其时佛教大兴,唐碑应是此时所立。这些问题扑朔迷离,加上太山近几年来的重大发现,更是增加了历史学家和考古界对太山的研究兴趣,同时引起了文物部门、新闻界和旅游界的关注,让太山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让我们先领略一下太山和太山“龙泉寺”吧,然而要彻底揭开太山神秘的面纱还有待时日,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就更增加了我们对太山的兴趣。


未解之谜增添了太山龙泉寺的神秘 - 茂香 - 茂香

 

    太山龙泉寺位于太原市晋阳古城遗址西2公里的风峪沟太山之上,山脚下有五代后唐名将李存孝的墓葬。这里的山势突兀峥嵘,古柏苍翠欲滴,将“龙泉寺”深深地裹藏在中间,不是近年来为旅游开发建起的牌楼,一般人路过还真难发现古柏苍翠中的神秘。最为人所动的是那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让人看到的是古晋阳的遗观,身临其境有种飘飘欲仙之感,仿佛回到了1300年前。

    沿着曲曲弯弯的山间小径有一条长而深的山沟,叫风峪沟,从风峪沟走进去,两山夹峙,中有河滩,循滩约行两华里,直到太山脚下。举目了望,山峦起伏,苍翠漫山遍野,溪泉涌流,叮咚作响,环境幽雅,景色秀丽。从已修成的层层台阶迂回而上,在峰峦环抱、松柏掩映之中,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这就来到了龙泉寺。


2010年07月06日 - 茂香 - 茂香

 


2010年07月06日 - 茂香 - 茂香
 
2010年07月06日 - 茂香 - 茂香
 

     龙泉寺寺门口,两棵唐槐冠盖如巨伞,槐下有碑。据记载为公元771年所立唐碑,碑地上部分为3.8米,地下部分为2.2米。地上碑文不清,只能辨出一个“日”字。地下部分曾挖掘,碑下有赑屃。因碑文被唐槐根须缠绕,文管所担心损坏唐槐根系,没有整理碑文,又行回填。据考古专家称,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第三大石碑。此碑非常人所立,佐证了龙泉寺当时的影响非同一般。

 


2010年07月06日 - 茂香 - 茂香

 


2010年07月06日 - 茂香 - 茂香

 


2010年07月06日 - 茂香 - 茂香

 


2010年07月06日 - 茂香 - 茂香

 


2010年07月06日 - 茂香 - 茂香

 


2010年07月06日 - 茂香 - 茂香

 


2010年07月06日 - 茂香 - 茂香

     太山龙泉寺坐北朝南,殿阁楼台依山势而建,高低参差,层层铺开。山门之外是一大片平地,窑洞式的乐楼台基至今尚存。山门为悬山顶,额曰“山林古刹”,门檐之下的椽柱头上还保留着道家“八卦”痕迹。左右两翼钟、鼓楼为砖木结构,钟楼上的铁钟系1745年(清乾隆十年)补铸,至今完好无损。进入山门便是前院,迎面二层大雄宝殿,面宽五间,进深二间;底层砖砌窑洞,供奉观世音菩萨;上层砖木结构殿堂,原奉佛祖释迦牟尼,殿顶的天棚上悬塑彩绘着二龙戏珠,二龙昂首欲飞,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院中遍植牡丹、芍药、月季等花卉,4隅有4株唐代古槐,逢春夏花开时节,满院清香沁人心脾。前院东北隅古树一旁,有一通高5米、宽1米的大石碑,为711年(唐景云二年)所立,字迹泯灭,已不能辨识,但碑额上雕镌螭首仍存,尚能看出唐代风格。

    龙泉寺后院的平台开阔宽敞,周砌十字花墙低栏,中间并列着3座八角攒尖顶建筑,分别是观音、文殊、普贤3殿,为1538年(明嘉靖十七年)所建。正中观音阁为八角形状,黄色雕花琉璃脊,五彩斗拱,出檐深邃,建筑结构奇巧玲珑;阁中正面靠墙塑释迦牟尼三身佛,阁两侧有四大天王护法神像,其余空处则为立体感极强的人物、殿宇、山水、花草等悬塑;阁中央六角莲花台上端坐着观世音菩萨,两旁十八罗汉面对菩萨,作朝拜状。墙壁上悬塑着各路神仙会聚海波之上,其构思独具匠心。观音阁两侧为文殊、普贤二殿,分别有文殊骑青狮、普贤乘白象泥塑。
太山龙泉寺观音阁


2010年07月06日 - 茂香 - 茂香

 


2010年07月06日 - 茂香 - 茂香

 


2010年07月06日 - 茂香 - 茂香

 


2010年07月06日 - 茂香 - 茂香

   太山龙泉寺观音阁之北山坡上有一“莲花宝洞”,俗称“皇姑洞”、“崔姑姑洞”,相传唐代某丞相之女不愿入宫为妃,削青丝入空门住在此洞;另一说是有崔姓女子,随父亲做官居住在晋阳,因婚姻不幸看破红尘,出家为尼居住在太山莲花洞中。莲花洞之北更高处有一巨石,状若卧虎,巨石中间有天然小洞,传为寺院高僧静坐养心之处。龙泉寺东数十步有龙泉洞,洞上建有龙王庙,清洌甘甜的泉水自洞中流出,此即传说中人们发现的泉眼,每逢天旱,人们便在此处祈祷龙王普降甘霖。

  龙泉寺自八十年代开始,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进行修葺,并照原样油饰彩绘。经过油饰彩绘的龙泉寺,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才让我们看到今天这番模样。

    然而在整个修葺的过程中,新的发现让人惊讶,这些重新露面的文物令专家都甚感惊叹。由于关于文物的专业性太强,我从兴趣出发,只有借助于当时的相关记载,重述神秘发现的过程:


2010年07月06日 - 茂香 - 茂香

 


2010年07月06日 - 茂香 - 茂香

 


2010年07月06日 - 茂香 - 茂香

 


2010年07月06日 - 茂香 - 茂香
 
2010年07月06日 - 茂香 - 茂香

 


2010年07月06日 - 茂香 - 茂香

  


2010年07月06日 - 茂香 - 茂香

 


2010年07月06日 - 茂香 - 茂香

 

    2008年5月8日,是文殊菩萨的圣诞日。也就是在这天,太山龙泉寺发现了一个令考古界啧啧称奇的六角地宫,地宫内瘗埋着五重棺椁密存的舍利子。

  6月12日上午10时30分,“古城之谜——晋阳古城宗教祭祀区太山龙泉寺建筑基址考古发掘”在太原电视台现场直播,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与高度关注。

  从龙泉寺地宫内散落的木椁片、石函以及在晋祠博物馆中层层拨开的镏金铜椁银椁,直至最后登场的金棺,通过电视屏幕展现在观众面前。让普通市民以全新的视角感受考古的神秘和兴奋,在山西,这还是第一次。网络上,现实中,越来越多的人在谈论着金棺的秘密。

  发掘时,地宫墓道两侧均为彩色壁画,由于氧化,不几日,壁画脱落,只余下些许剥落的颜色。地宫门口左右两尊守门力士,嘴唇鲜红,经久不变。根据地宫规格,佛塔应该有10米高,考古挖掘后,并没有发现佛塔的其他残存部分。“石椁为沙石质,长方形,长约58厘米,宽约46厘米,高约28厘米,遍刻供养人姓名。木椁四周镶嵌佛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及铺首衔环等鎏金铜饰。鎏金铜棺长约21厘米,宽约10.5厘米,高约13厘米,坐在雕琢精美鎏金铜质须弥座上,四周与木椁同样镶嵌佛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及铺首衔环等饰品,棺首饰门两侧立有两尊菩萨。银棺长约13厘米,宽约6厘米,高约7厘米,镶嵌着很多宝石。银棺内安放着素面金棺,用一条红色绸带系捆,打有蝴蝶结,非常精美。”太山文管所书记陈志根介绍了棺椁的规格。他补充说:“脱落下来的铜片装饰与敦煌321窟的乘龙仙人图案相似,这样的图案在考古发掘中很鲜见。陕西临潼庆山寺塔基地宫,建造于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所瘗埋的金棺银椁非常华美,银椁椁前档刻出门形,门扉上贴有两身鎏金菩萨,这个图案在龙泉寺出土的镏金铜椁上也有体现,铜椁上有门,门侧有跪着的菩萨。这些都是龙泉寺金棺的特别之处。”

  这次龙泉寺的地宫金棺让人很容易和1987年陕西省扶风法门寺的地宫佛舍利联想在一起,法门寺放有释迦牟尼指骨舍利的盛器算来有8重棺椁,释迦牟尼指骨舍利只此一枚。

  石、木、铜、银、金五重棺椁,在全国现有发掘中已属罕见。考古学者们猜测,可能在金椁里套有水晶棺或者玉棺,也有可能舍利子置放于玻璃或者玛瑙瓶中。如此一来,龙泉寺地宫舍利子就是六重棺椁。而规格越高,表明舍利子的主人越尊贵。究竟是哪位高僧得到了如此厚待?专家们遍寻史料,竟没有找到关于太山佛塔舍利子的任何记载自唐代盛行银椁金棺瘗埋佛骨舍利以来,宋辽时期一改唐风,只在舍利塔地宫中安放小型塔、幢,用以瘗藏舍利。有学者提出,龙泉寺的舍利子稍迟于发现年代最早的甘肃泾川大云寺塔基瘗埋的金棺银椁几年,大云寺舍利子埋于唐武则天延载元年公元694年,如此重大事件,史料却无记载,疑为舍利子下葬时,朝野变动,舍利子可能是被转移或另藏于此。“2003年,我有幸在阳城县唐代古刹海会寺看到西安临潼庆山寺的佛塔地宫中出土的12颗稀世珍宝——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子。它们形状各异,很细小,灰白色,为三舍利(骨舍利、指骨舍利、碎身舍利)中的碎身舍利。”6月29日,一位太原僧人来到龙泉寺,瞻仰出土舍利之处。他说,他最期望文物部门能尽快出台保护金棺舍利的措施,能直播舍利真容,让更多的人目睹舍利子,沐浴吉祥光辉。

  龙泉寺原为道教场所,建于唐睿宗李旦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名昊天祠,祠院在金、元两朝毁于火灾。明朝初期在原址重建,改为佛寺。寺里的唐碑立于公元771年,佛塔为唐武周时期建(公元690-705年),而在地宫中发现的开元通宝,又出现一个时间段为公元713-741年。佛塔的年代说明,在公元710年前就有寺庙存在,难道是先修佛塔,再建道教祠?而开元通宝的出现,又一次排列年代为先有塔,再葬舍利子。这些年代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还有待于专家们一一剖析。“公元771年是唐代宗大历六年,与太原相关的是前一年,770年(大历五年),彗星出,唐代宗诏命不空行法,令其前往五台山修功德,途中在太原设万人斋,规模宏大。这段时期,各地兴寺翻修盛行,以代宗大历八年的诏令可见,他说,天下所有的寺院包括道观,僧尼道士不够7人的要度满7人。”唐史学者唐晋在博客中引经据典。其时,佛教大兴。唐碑是否是当时所立,需要专家翔实论证。

  佛塔后的道教建筑

  龙泉寺在什么时期弘扬佛教,什么时期转为弘扬道教,还是为佛道并存的寺院?至今谜团重重。就连佛塔之下也藏有蹊跷,从镏金铜棺的饰纹看,处处透着道教的玄机——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当然也不乏佛教的影像——须弥座、栏楯、菩萨。

  唐晋认为:“椁的设计固然有它的时代因素,但是否是供养者混淆视听呢?如果是,又是出于什么样的政治因素,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令人费解。更耐人寻味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扬州地区发掘的几座唐代墓穴考古记录,均为砖室,呈弧形、腰鼓形,与六边形形制接近,墓室内都发现了开元通宝。” 龙泉寺变迁扑朔迷离,出土金棺的龙泉寺有着怎样的背景,才会在佛塔下的地宫里发现高规格瘗埋的舍利子?唐代佛塔后多为佛殿建筑,于是,考古人员围绕地宫周围开始发掘,希望能发现其他文物以破解谜底。

  果然,在地宫北面,又陆续清理出面阔较小的三进屋和一处佛龛。堂内发现了一通石碑,为光绪二十二年所立,称此处为昊天上帝庙。“昊天上帝庙”显然是传道之所,这通碑说明了在清代,龙泉寺是道教的属地。关于石碑立在庙内,一位郭姓考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早在天龙山童子庙里发掘时,就在室内发现乾隆、嘉庆年间的石碑,因为倚山而建和平地建筑不一样,平地建筑一般分几处院进,比如前后殿,而在昊天上帝庙后没有发现其他建筑,后面就是原山体。

  庙遗址后有一块大青石,有半个房间大小。考古人员推断,或许因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导致了昊天上帝庙的坍塌。该庙建筑之前,佛塔身后的山体又是怎样的形态呢?会不会因年代久远,唐代寺庙又多为木质建筑,唐寺庙损坏风化,遭遇山体滑坡后,又被随后的清代建筑所覆盖呢?

  更有热心人士提出:“现在塔基后即是台阶,台阶上为清代建筑遗存,可不可以认为,在与塔基平行的地方,远则几十米的地方,深土下掩埋着唐代庙宇呢?”
 发掘仍在继续,谜团无法释解。一旦种种疑问围绕龙泉寺得解,金棺舍利的历史价值则非同小可。

  岁月中的湮没留存

  太山龙泉寺位于太原市西南20公里处。“现在龙泉寺的规模不及唐代的三分之一。”陈志根说。根据文管所的一些勘测数据,可以认定这个结论。原来清静的太山,如今游人不断,礼拜者有之,探秘者有之。

  1940年12月,日本人水野清一和日比野丈夫来到了太山,随后著书《山西古迹志》。书中提到曾发现的一北朝石笠,“石块方42厘米,状如屋顶,中央有圆孔,四面雕有门楼,四角雕有角楼状图形。”遗憾的是,太山文管所并没有找到这件重要文物,工作人员说,不排除被盗走的可能。

  《山西古迹志》记载的另一件“大方广华严经之幢”(公元888年),书中载明当年“虽然经幢上部已经缺失,但残高仍有一米左右。经幢上的石笠雕着丰盈的莲花,下面的方趺上雕着羽翼反转的怪兽。幢身为八角形,高64厘米,显得比较短矮一些。”1996年时,已只余幢身。在山上一偏僻所在,太山文管所艰难觅回。

太山文管所设立于1996年,1999年,文管所对寺内文物进行了维修整理,水野清一旅游札记记载中的几座灰塔已有几座无存。因山上古树参天,丛林茂密,文管人员并没有对整座太山进行过勘查,一年冬季,文管所三位工作人员在山上又发现了两座元代的灰塔(僧人主持的埋葬处)。太山有无其他神秘所在,期待揭秘。

  太山的观音堂后,有一长两米的巨石,中空,外形似老虎,故名老虎洞。洞内有雕刻彩饰遗存,能辨认的只余祥云图案。老虎洞周围,散落有唐代砖瓦,据此,考古专家们推断出老虎洞在唐代时期可能是一个佛殿建筑群落的一部分。

    【未解之谜】

    棺椁属于哪位佛家?

    尽管金椁已经呈现在世人面前,但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仍待专家继续探究。

谜之一:金椁内藏何物?

    在开棺仪式上,由于金椁外绑有丝绸,所以考古工作者并未将其开启。虽然专家预测里面有可能是舍利子,但究竟是佛骨(指佛祖舍利),还是影骨(指仿制品,这是古人为保护佛骨的良苦用心)?此外,存放舍利子的椁棺又是什么材质,是玉瓶还是琉璃瓶,或者是其他材质。

谜之二:被供养人是谁?

    虽然考古人员在石函上发现了供养人的名字,石函却对被供养人只字未提,所以这座棺椁属于哪位佛家,到目前为止还无从得知。

谜之三:是否是皇家寺院?

    武则天时期,是唐朝佛教文化的鼎盛时期,作为并州人,她多次来山西祭拜。古书记载,武则天曾到离龙泉寺不远的童子寺拜神。虽然史书上并未记载龙泉寺的相关内容,但龙泉寺塔基址下棺椁的规格很高,仅次于法门寺,龙泉寺与皇家究竟有何联系,有待考证。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法门寺因舍利子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子。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当地政府在1987年重修宝塔时发现地宫,并从中出土了2499件大唐国宝重器,其中佛祖真身指骨舍利也重回人间。地宫内出土的稀世珍宝,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庆山寺】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在1985年通过考古挖掘,发现了庆山遗址的舍利塔基下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地宫,出土了一批包括青石雕释迦如来舍利宝帐、银椁金棺、盛唐壁画等110多件珍贵的佛教文物。其中,在金椁中,发现了两个分别高4.5厘米和2厘米的绿色玻璃瓶,瓶内装有小米粒大小的释迦牟尼佛舍利子。

  这些太山寻觅神奇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因为它经过了1300多年漫长的历史变迁。随着我们今天对历史文化重视程度的提高,相信总有一天会彻底揭开太山神奇的面纱,向世人展示我华夏古老文明的灿烂辉煌。

    说到这里本来应该落笔了,但我还觉意犹未尽,还应该让朋友们知道一些有关太山的知识,让大家来到太山的时候玩得更开心。

   太山红叶,确是太原一景,每逢霜秋,观赏太山红叶,在这山峦环抱的凹腰里,一株株松柏像一座座用翡翠雕塑的尖塔,巍然挺立在悬崖峭壁上。满山遍野,呈现着一片明晰鲜绿的颜色。而那红叶在松柏之间,恰似绿草地铺上赤红的地毯;那红叶又似一团团红霞降落山间;那些零散的红叶,像一棵棵鲜红夺目的玛瑙镶嵌其间,大自然构图的美妙,恰似一个巧于设计的画家,精心绘制的美景。看来杜牧之"霜叶红于二月花"并非夸饰之词。

    沿着太山山门继续西行,没多远就是千年古兵营——店头村;登到太山之顶北望就看到了太原蒙山大佛。这些都是值得一游的千年历史景点,都记载着三晋历史的沧桑与曾经的繁荣辉煌。

  【李存孝】(?~894年),代州飞狐人(今河北涞源),本姓安,名敬思。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将,武艺天下无双,勇力绝人。史书记载“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李克用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他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的地位相当于《说唐》中的李元霸,天下无敌。野史中曾说李存孝引领十八骑攻取了长安,虽说是夸张之词,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连第二名的王彦章在他手下都走不了几合。李存孝是晋王李克用麾下的一员骁将,也是李克用众多的“义儿”中的一个,因排行十三,故称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一个。古人言“王不过霸,将不过李!”霸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羽,将指的就是李存孝。

   李存孝的历史背景是,强大的唐朝巨人在安史之乱后元气大伤,最后终于在藩镇之乱和黄巢民变的联合打击下轰然倒地,再也没有站起来。在它的尸体上,五个短命王朝相继建立起来,又相继都很快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在这个时期,名将能臣都不多,偏偏猛将倒不少,翘楚者有:打虎李存孝、铁枪王彦章。其实后唐庄宗李存勖颇有李世民之风,把作战当成游戏,多次亲自出战遇险,都没有受伤,武艺应该不错;后唐明宗李嗣源在对契丹作战时曾经单骑三次突阵,斩杀一名契丹酋长;周德威有三次单挑获胜、斩一将、擒二将的记录;李存孝多次先登陷阵,都可以称得上是猛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