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电业10年没出过一个新品牌

 家电圈观察 2020-07-01

在看似繁荣与热闹的中国家电产业,最近10年来都没有出现一个令人“耳熟能详”的新品牌。这到底是中国家电产业高度集中,容不下新品牌;还是大量家电新人短视和投机,根本等不到“养鸡生蛋”那一天?

青汀||撰稿

10年来没有出现过一个让人骄傲的家电新品牌。对于中国家电人来说,到底应该是悲哀,还是偷着乐?

在最近两年来,小米、乐视等互联网公司密集发声,对外宣布“进军家电行业”计划背后,是最近10年以来,中国家电产业没有出现一家优秀的新品牌。除了大量已经死亡的老品牌被重新租赁后恢复。就是大量家电企业宁愿做ODM、OEM也不愿意投入资源打造自主品牌。

不少家电人说的直接:在当前的商业环境和市场环境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新品牌的塑造和培养太浪费,根本等不起。不如借鸡孵蛋来的简单和直接。万一做不好也不会有压力。

家电品牌成长黄金期过去了?

那么对于当前的家电行业和家电企业来说,能否可以借着互联网公司的东风,改变当前家电行业大品牌独大的竞争格局?同样带有互联网背景的新品牌,又能否从未来的家电市场分一杯羹?这成为众多家电企业和经销商关注的话题。

中国家电产业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处于高速增长时期,那个时期的家电品牌并不少,知名的有海尔、格力、海信、长虹、春兰、容声、熊猫等。这一时期家电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非常高,平均利润水平在10%以上。

不过从90年代末期开始,家电市场开始进入成熟期,利润空间逐渐狭小,这源于家电品牌开始增多,大量欧美、韩国等外资品牌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国产品牌数量也开始增加,中国家电行业也经历了一轮轮的兼并重组,一些大的家电产业集团开始出现。

这一时期的知名品牌包括海尔、长虹、美的、格力、海信、创维、康佳、TCL、康佳等国产品牌,松下、索尼、三星、惠而浦、日立等外资品牌。

不过最近10年时间里,中国家电行业一直未出现新的大品牌。无论是海尔、美的、格力,还是长虹、海信、TCL,甚至是志高、格兰仕,都是拥有至少20年以上的企业发展史。同样包括奥马等新势力,也都拥有超过10年以上的品牌发展史。却没有看到一家在最近10年的家电市场成长起来的优秀新品牌。

在传统经济时代,家电制造业的运营模式大多是重资产运营,也就是要有坚实的研发设备、生产设备,这就无形中抬高了新进入者的门槛。另一方面,现有家电品牌数量较多,频繁的价格战让传统家电的利润不断降低,反而让中国家电品牌的集中度不断提高。

有数据显示,在空调领域,前6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80%以上,冰箱前6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也接近70%。彩电、洗衣机等领域也多是如此。大企业开始越来越多的占据市场最大的那一块蛋糕。

互联网会带来家电品牌新局?

当前互联网的新拐点,让电器开始触网,家电产品纷纷朝着互联网化、智能化转型。这一趋势开始打破原有品牌的竞争格局,具有互联网背景的企业开始计划进入家电领域,最先开始变革的是黒电产品,乐视牌、小米牌电视、手机开始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近来有消息称,小米可能会推出空调产品。

照此趋势,我们相信中国原有的家电品牌竞争格局也有可能会出现变动。但让人感到无望的是,这一轮的变局者并非传统家电企业,而是新兴的互联网企业。他们较传统家电企业的最大优势,就是拥有更为强大而多元的资本背景,可以允许他们在家电行业进行战略性的亏损。同时,他们通过产品打造品牌口碑和影响力的方式,也有别于传统家电企业“广告轰炸烧钱做品牌”的套路。

与传统经济时代不同的是,互联网企业的运营模式是轻资产,企业只要有用户和品牌就可以进入一个新的领域,生产、营销和售后等环节都可以外包,这降低了新品牌进入的门槛。但这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核心环节全部外包是否可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毕竟不论功能多么强大,产品品质都是用户对产品最核心、最基本的需求,而服务也是保证用户最佳体验必不可少的环节。新品牌进入容易,但要存活下来并且发展壮大没有自己的生产团队、营销团队和服务团队是否可以也将是困扰各个新品牌的关键问题。

就家电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当前市场的确需要带有互联网背景的新品牌来激活用户潜在购物需求。然而谁能成为第一个还要看其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这包括其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快速反应能力,及满足用户之间可相互交流沟通愿望的能力。

====

家电圈(cheaa007):中国家电业覆盖面最广、内容最专业、观点最鲜明的价值分享平台。期待吐槽分享!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