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遗】被列为'非遗'的上海美食,你吃过几样?

 朋友图书馆2015 2015-07-01

上海本帮菜:

  进入21世纪的今天,本帮菜依然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它既融汇了中华饮食文化中的诸多精华以及饮食习俗上的许多共同特点,又具有江南文化与上海本土文化的地方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本帮菜厨艺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菜肴门类,而是一种能够充分体现江南文化那种柔糯、淳厚、精细等美学风格的艺术珍品。一个多世纪以来,本帮菜凭着自己精湛的厨艺在上海都市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


2015

你知道嘛上本帮菜已经被列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除此之外还有不少食物也榜上有名!还不来看看你吃过哪几样~

米糕:叶榭软糕具有松、软、甜、香、肥五大特点,吃起来松软香甜而不膩。民间有顺口溜曰:“浦南点心三件宝,亭林馒头张泽饺,叶榭软糕刮刮叫”

小绍兴白斩鸡:小绍兴的白斩鸡是众多外地游客来上海吃过后念念不忘的美味。经过六十多年的创业历史,小绍兴已经从当年一个小小的鸡粥摊子发展成为了饮食集团。虽说做法相同的白斩鸡虽说满大街都能吃到,但是说到起源最早味道最正宗的还是要来这里。这里和南翔的馒头店一样,成为外来旅游者的上海美食地标之一。

神仙酒:以多粮配方、固态泥池发酵、自制大曲和续糟混蒸为技术特色的神仙酒,是数百年来几代人不懈努力的成果。作为东南沿海的杰出代表,神仙酒与盐民文化、渔民文化有着天然联姻,具有反映当地农业科技、风土人情的重要价值,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五香豆:老城隍庙五香豆由上海商业奇人郭瀛州首创于三十年代,是人人皆知、家喻户晓的上海著名特色食品。五香豆其选用的“三白蚕豆”为原料,以其粒大、性糯、软硬适中而取胜。经过不断摸索和改革,烧煮的五香豆风味咸中带甜,又香又糯,表面泛起一层盐霜,似冰糖奶油,因而被誉为“城隍庙冰糖奶油五香豆”。

三阳泰糕:'三阳泰”糕点闻名四乡,享誉沪上,广受民众青睐,原因就在于用料精良独特、工艺十分精细、配方应时而变。根据不同的气候、温度,糕点配方有变化,因此糕点始终保持喷香松脆的口味。

梨膏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民间艺人一曲“上海小热昏”把梨膏糖唱红整个上海摊,上海城隍庙梨膏糖名气也越来越响,成了人们喜爱的食疗俱佳的休闲食品。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这一传统名特产的生产大力扶持。一九五六年,三家小铺子合并成一家,正式定名为“上海梨膏糖食品厂”。

涵大隆酱菜:涵大隆酱菜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已有120多年,涵大隆酱菜制作在选料上因地制宜,适时选用当地土产,酱菜制作技艺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涵大隆酱园特色的酱菜制作。涵大隆酱菜制作技艺传承是由中国传统的师徒门派方式传承,精湛的制作技艺吸引众多同行前来学习取经,酱菜技艺传授遍及青浦、金山、奉贤,远至安徽明光。

崇明老白酒:崇明老白酒传统酿制技艺已有700多年历史,崇明老白酒是崇明特产之一。清康熙年间,崇明老白酒已远近闻名,享有声誉,而且品种逐渐增多,尤以“菜花黄”(菜花盛开时酿制)和“十月白”(芦花盛开时酿制)为崇明老白酒之佳品,此酒呈淡黄色,四季可饮。风味独特,甜而微酸,香味醇厚、酒度适中,后劲足,有回味,有“名扬江北三千里,味占江南第一家 ”之美誉。

钱万隆酱油:钱万隆酱油先后出口香港、丹麦、挪威等10多个国家与地区,产品多次荣获“上海市优质产品”及中国第一届食品博览会银奖,南极科考队专用产品等荣誉。1993年,国内贸易部授予钱万隆“中华老字号”称号。100多年来,钱万隆始终在原酱园址生存与发展,传统手工技艺代代相传。传统技艺酿造的“特晒酱油”,采用不含转基因的东北大豆,不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具有独创的产品特色。

绿杨村川扬菜点:绿杨村川扬菜肴和维扬细点制作技艺已有七十多年,是川扬菜点中烹饪技艺的典型代表。川菜自古讲究五味调和,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扬菜讲究原汁原味,擅长调汤,精于造型。

枫泾丁蹄作为传统食品猪蹄膀,丁蹄的好味道来自那锅百年老汤,当初配方经过不断改进,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它是循环而行,每天烧时不断加入新的调料,使之永保原汁原味。后来在烧丁蹄时加入野味,如黄禾雀、野鸭等,使丁蹄越来越好吃。但丁蹄的出现是以冷食为主,当然可热吃。这是与其他地方蹄膀吃法不同之处。丁蹄后来走向世界,据《枫泾小志》载,宣统二年(1910年)获南洋权业会褒奖银牌,又相继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德国莱比锡博览会金质奖章,及费城、芝加哥等地的奖状奖章,先后于20多个国家地区参加博览。

凯司令蛋糕:凯司令是上海西点业中著名的老字号企业,其蛋糕制作技艺已有近八十年的历史,是西点制作中手工技艺的典型代表,其制作工艺经过选料、配料、搅拌、烘焙、制坯、制作奶油膏、糕坯分层、抹坯、裱花、写字、装饰等多道工序。奶油裱花蛋糕获中商部优质产品称号,1993年和2006年被商业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凯司令食品有限公司目前已是上海西点业中硕果仅存的老字号企业。其传统的蛋糕制作技艺及其文化内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需切实加以保护、传承及弘扬。

南翔小笼馒头:南翔小笼是南翔镇传统名产,起始于清代同治(1871年),一百多年来,南翔小笼产地主要分布在嘉定区南翔镇,后来扩展到嘉定全区及上海豫园老城隍庙等地。现在南翔镇饭店几乎家家供应南翔小笼,豫园的南翔馒头店制作的小笼馒头,是老城隍庙的传统特色点心,皮薄不穿、透明光亮、卤多味鲜,与姜丝、香醋同食,滋味极佳。不同季节,又在纯鲜肉馅心裹添时鲜佳肴,如初春加嫩笋,春夏加虾仁,秋冬加蟹粉,食之别有一番风味。


鼎丰腐乳:鼎丰乳腐在上海奉贤已有近150年的历史,在上海市的酿造行业中历史最为悠久,其鼎丰商标贝评为中华老字号。1979年起,鼎丰乳腐连续被评为上海市局优产品,1983年精制玫瑰乳腐获国家银质奖,1987年9月精致玫瑰、红方、糟方、霉香、小玫瑰乳腐均获商业部优质产品奖,1988年精制玫瑰乳腐有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质奖。

真如羊肉:真如羊肉是闻名苏浙沪的传统风味小吃,有白切、红烧两种,成名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盛时一条老街竟有30多家羊肉馆。 1987年,白切羊肉被评为“上海市局级优质产品”,1988年10月,被国家商业部评为“商业部系统优质产品”。2007年真如羊肉入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上海黄酒:枫泾黄酒是以糯米为原料,经曲种二次发酵而成液体饮料,而枫泾是吴越古镇,这酒既吸取了浙江绍酒精华,又保存江苏甜白酒工艺;当初民间传说,分别代表江浙二种风味的二家生产作坊,因为生意上对手,成为冤家。二家人从不往来,他们的儿女因爱产生感情,共同吸收二家制酒秘诀,取长补短,最后,酿出如今名扬四海的“上海老酒”。

高桥松饼:高桥松饼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已成为上海名牌产品,其制作经验被著入《全国食品科技制作方案》一书。1983年被评为上海市优质产品。1985年被国家商业部评为全国食品优质产品,并被列入《中国传统食品大全》分册《上海传统食品》。也被称为“沪郊百宝”之一,曾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食品周报》、科技杂志等报刊和上海电视台多次作过介绍和报道。

功德林素菜:功德林素食起源与寺庙,后发展到社会。功德林是上海第一家社会素菜馆。主要特点是用料精细、制作考究、手工艺术、品种繁多、素菜荤烧、形态逼真、色象味象、以假乱真。

王家沙本帮点心:王家沙点心店初创于1945年,迄今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王家沙点心坚持以上海点心为本,又结合江南点心风味变化出新,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自成一格。王家沙点心用料讲究、制作精细,风味独特,如“小笼馒头大王”之称的蟹粉小笼,选用大闸蟹为原料,每天现拆蟹粉,用老母鸡熬制的高汤拌制而成,皮薄馅鲜,汤汁香浓。“汤团大王”的蟹粉汤团堪称一绝,外糯内鲜,汤汁饱满。“八宝饭大王”的王家沙八宝饭更是糯香可口。

杏花楼广式月饼:自初兴起至今,中秋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在中国从未间断。杏花楼制作的广式月饼以其独特的特色,外型美观、色泽金黄、油水充足、皮薄馅丰、松软可口。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其具有很高的民俗文化价值内涵,因此被上海市宣布为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