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西方议会里的华裔面孔

 昵称22346171 2015-07-01

【编者按】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英国2015年大选中,11位华裔候选人创下华裔参选人数新高,引起华人世界的高度关注。事实上,以勤奋实干著称的海外华人群体,还有另一个显著特征,即遇到困难常常选择默默承受,很少发出声音表达诉求。随着海外新移民的增加,以及对自身权益要求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华裔面孔出现在西方国家的政治舞台,他们选择代表华裔乃至亚裔群体,发出争取选民权益的声音。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上议员王国忠:参政必须有远大抱负

  “参政的最重要前提是,你必须有政治理念和远大抱负,并靠这些理念和抱负去凝聚选民对你的认同,赢得他们对你的信心和支持,而不是单靠华人面孔,去争取‘华人选华人’的虚浮支持”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徐海静发自堪培拉
2014年8月底的一天,正值冬季的悉尼下着雨,气温只有不到10摄氏度。悉尼唐人街,一位五十岁左右、身材健硕的华人将满满一桶冰块及冰水从自己头顶浇下,完成了当年最流行的“冰桶挑战”,唤起人们对“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关注。
    在悉尼、在新南威尔士州、甚至在整个澳大利亚范围内,这位勇敢接受冰桶挑战的华人都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不仅因为他热心公益事业,活跃于华人社区,更因为他在澳大利亚的政坛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他就是新南威尔士州上议员王国忠。王国忠出生于香港,1979年在香港读完高中后前往澳大利亚留学,从此便留在了这片南方大陆。
   
弃医从政勇敢发声
    留澳华人倾向于成为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士,靠努力学习,凭本事安身立命。王国忠也不例外,他在澳大利亚首先读的就是医科。如果不是波林·汉森的出现,也许王国忠就会成为澳大利亚众多华人医生中的一位。
    1997年,汉森组建以反对亚洲移民为主要诉求的“单一民族党”,其反亚言论严重地影响了澳大利亚所有亚裔移民的正常生活。包括原本两耳不闻政治事的王国忠在内的整个在澳华人群体,突然被放置在一个十字路口:是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还是任由别人对你进行攻击?
    王国忠选择了前者。他参加了主要以少数民族移民为背景的反对汉森“单一民族党”的团结党,代表该党参选宝活市议会2000年的选举,并一举当选宝活市议员,从此一只脚踏入政坛。
    之所以说是“一只脚”踏入政坛,是因为市议员、甚至市长都是义务的,是在本职工作之余从事的服务工作。宝活是一个华人居民较多的地区,在担任宝活市议员期间,王国忠经常和选民打交道,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大多数非英语背景移民都不懂得如何去争取自己的权益。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他对政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15年从政经历诉求未变
    华人就属于不愿意发声,或者不知道怎么发声的群体。怎么才能让华人社区发出最大声音呢?2003年,王国忠曾经代表团结党参选新州上议员,但由于制度设计原因,尽管他赢得了数目可观的选票,却还是没能当选,这也使得他意识到,只靠具有单一诉求(比如反对歧视)的小党,是无法达成他的政治抱负的。也就是说,必须走进有全面的、完整的、专业的诉求并能真正左右政局的主流大党。
    2007年,在一位工党资深议员的邀请下,王国忠成为工党的一员。没多久,他被安排进入州议会的州长办公室,做起了州长的幕僚——政策顾问,而且先后服务过两位州长。王国忠说,在这段时间里,他在政治上变得更加成熟,对主流大党的了解也更加深刻。
    后来,工党在2011年的选举中失利,他便进入工党新州总部工作。在此期间,他对澳大利亚政党的运作有了更加直接的了解和认识。2013年,他终于在工党的支持下走进议会,成为新州上议院唯一的华裔上议员。2015年,他又被任命为新州反对党领袖的影子助理厅长。
    对于华人参政,王国忠说,华人参政不仅仅是送一个或几个华人代表进入议会那么简单,而应该具有更宏大的意义。“我推崇的华人参政应该是这样的——在澳生活的华人应该关注政治,而且要更紧密团结在一起,运用我们手中的选票,形成一种强大的声音去倡议,让澳洲的主流政党能够重视我们的声音,接受我们的诉求,并改变他们的政策。”
   
重视培养下一代华人参政意识
    王国忠很重视培养下一代的参政意识。为此,他创办了澳大利亚未来领袖研习所,并将于今年6月举办“2015第二届澳大利亚青年领袖论坛”,旨在帮助华人青年一代了解澳大利亚的政治体系,培养未来澳政坛上的华人生力军。
    王国忠忠告那些有志于参政的华人,不能为了做议员、给自己镀金才参政,这样不会走多远,也不会长久。“我认为,参政的最重要前提是,你必须有政治理念和远大抱负,并靠这些理念和抱负去凝聚选民对你的认同,赢得他们对你的信心和支持,而不是单靠华人面孔,去争取‘华人选华人’的虚浮支持。”
    “如果政治好比是一件华丽的衣服,你是想当一个穿衣服的人——服装模特,还是一个做衣服的人——服装设计师?服装模特的职业生命是短暂的,而服装设计师的生涯则是长久的。我的理想是,当一个做衣服的人,把政治这件衣服做成人人皆宜也穿得舒服的设计者。”

 

加拿大联邦国会议员黄陈小萍:让选民慢慢熟悉我
  许多加拿大尚未担任公职但谋求参选的政治人士都会采取这种扎根社区、“让选民慢慢熟悉我”的自我“推销”路线。这是一种看似累且见效慢、但“很扎实”的“笨办法”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陶短房发自温哥华
如今在加拿大,尤其在华裔聚居的大温哥华、大多伦多等地,在三级(联邦、省、市镇)选举中,华裔参政、参选已司空见惯。笔者的朋友中也有好几位或曾经“试水”参选、或充当过华裔候选人竞选团队的核心成员。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仅接触过几次的一位华裔政治家、联邦保守党籍的黄陈小萍女士。
   
“或许能帮得上忙”的人
    记得第一次跟黄陈小萍接触是在2007年夏天,那时笔者刚定居加拿大不久,住在华裔人口比例全北美最高的大温都会区所属城镇列治文市。当事笔者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搞了个义务向当地出生的华人孩子普及中华文化知识的“中华文化学校”,由于某些复杂的原因,接下来的新学年教学场地难以为继,可学生报名已经结束。“抓瞎”之际,一个前届学生的家长突然打来电话,说“有个人或许能帮得上忙”。
    这个“或许能帮得上忙”的人正是黄陈小萍女士,那时她已公开宣布将参选列治文选区联邦国会议员,对手是连续胜选4次的另一位港裔华人政客、近日因与程慕阳的特殊关系受到舆论关注的陈卓愉。
    约定的某工作日下午,笔者来到列治文公共图书馆,在一间活动室见到了黄陈女士。她是香港人(1947年出生于香港,上世纪80年代赴加拿大),普通话自然带有粤语口音,但较其他“港胞”标准得多。对于我们的尝试,她表示很支持,答应帮忙联系几家社区中心,看能否解决场地,并鼓励我们“不要怕难”,说自己家境并不好,当年做教师,后来在加拿大发展,都碰上过很多困难,“往前走总会有办法”。
    后来,她果然帮忙联系了几家社区活动中心,并在另一个城镇找到一间隔周可用一次的教室,我们又托他人找到另一间教室,这样单双周轮换,总算撑过了接下来的一个学年。
   
争取选民不遗余力
    谈罢我们的事,她便邀请我旁听“恰好”马上就要进行的联邦保守党政纲推介活动,推介活动的参与者除了黄陈女士和那位认识的义工朋友,还有十多位大陆新移民,其中大多已认识黄陈女士,不少人私下交谈时称“接受过她的社区服务帮助”。
    义工朋友告诉我,加拿大联邦籍选举,未入籍但持“枫叶卡”的合法移民虽无权投票,但联邦级政党可吸收这些非公民党员,他们可以在党内选候选人时投票,而且未来入籍后就有选举权,因此许多政治家都很注重争取这些“未来公民”。
    不过,那些新移民朋友对加拿大政治生活有些陌生,只有一位当场填表入党,其他都表示“回去想想”。黄陈女士在谈话中多次提到联邦保守党为“人头税”道歉(人头税是加拿大曾实行的针对华裔的歧视性政策,始于1885年,结束于1947年,直至2006年6月22日才由联邦保守党籍总理哈珀公开向华人社区道歉),并将之作为宣传自己和联邦保守党的头号“卖点”。
   
寄明信片至今“一定会有回音的”
    事实上,许多加拿大尚未担任公职但谋求参选的政治人士都会采取这种扎根社区、“让选民慢慢熟悉我”的自我“推销”路线。黄陈女士在一次活动中坦承,她也曾像某些华裔候选人那样“空降”到陌生选区参选,结果“输得很惨”,最终还是选择了这种看似累且见效慢、但“很扎实”的“笨办法”。
  2008年大选前,当时华人“老侨”大多支持联邦自由党,都认为联邦自由党的候选人陈卓愉肯定能当选,而我和一位媒体朋友则认为黄陈女士“有可能赢”,理由很简单——陈卓愉当选后很少回社区,而黄陈女士则几乎每周都在选区里活动。不久,联邦选举开锣,黄陈女士果然大爆冷门,以不小的优势将“大热”陈卓愉“封杀出局”。
    联邦议员是要去首都渥太华“上班”的,因此能见到黄陈女士的机会就少了许多。尽管如此,每年我都能在信箱收到“联邦国会议员黄陈小萍办公室”寄来的明信片,一般都是国会休会、她返回选区前寄的,通知选民自己在选区时的工作时间表,以方便选民找她办事。那位媒体朋友介绍说,这种做法是许多老资格议员的常态,但不是每个人都如此。
    她在2011年不仅连任,而且就任联邦退休事务部长,成为加拿大历史上首位华裔女性阁员。虽然她的工作更加繁忙,但列治文的朋友称,每年仍能收到“联邦国会议员黄陈小萍办公室”写有其在选区工作时间表的明信片,照着明信片所写工作时间约谈,是一定会有回音的。

 

英国史上首位华裔下议院议员麦大粒:励志“英国梦”的典型
  华裔候选人能获得党内提名青睐,一方面要靠其个人努力及党内活跃度,另一方面,其参政之路也的确不可与华裔少数民族身份完全撇开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刘佳发自伦敦 依据5月上旬的2015年英国大选结果,5月18日,新一届威斯敏斯特议会的工作就此拉开序幕。
 在新老英国国会议员中,有两张东亚面孔格外引人注意。一位便是英国史上第三位受封贵族、2010年被任命为上议院议员的保守党政治家韦鸣恩男爵。另一位就是首次踏入英国最高立法机关、新当选的英国史上首位华裔下议院议员艾伦·麦(中文名麦大粒)。
 
16岁入党,党龄长达15年
   
  上世纪60年代,麦的父母移民英国,在约克郡经营一家中餐外卖店谋生。根据麦早前公开言论及其个人网站的资料,他出生于英国一对来自中国广东农村的华人家庭。麦在约克郡出生,小时候居住在店铺楼上,常帮父母打理生意。谈及往事,麦说,他的从商经历始于10岁。
  在约克当地的公立学校读书期间,凭借优异的考试成绩,家境不宽裕的麦获得了由撒切尔夫人推动设立的专门资助来自贫困家庭优秀学生的奖学金,进入约克郡著名的私立学校圣彼得中学就读。
  麦在个人竞选网站上说,这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麦成了家里第一位大学生,进入剑桥大学攻读法律学士。之后,他在牛津大学获得法律与商业硕士学位,期间还获得牛津领导力奖的亚军。
  顶级学府毕业后,麦进入伦敦金融城一家国际律师事务所工作。他还担任多家企业的投资人和非执行董事,其中包括一家科技创新公司,为像他父母的外卖店一样的独立店铺提供网上销售服务。
  这样的个人履历的确算得上是一个励志“英国梦”的典型故事。
 虽然只有31岁,但麦早在16岁时就加入保守党,党龄长达15年,参政经验可谓丰富。谈到从政原因,他曾对媒体说:“我喜欢政治,因为我喜欢与人打交道,倾听他们说话。”
 麦还是慈善组织魔术早餐(Magic Breakfast)的主席兼董事。魔术早餐为饿着肚子上学的学生提供免费、健康的早餐。麦不知疲倦地宣传这个慈善组织、为它募集资金,并亲自动手每天早上为他当地一所小学内的25个孩子准备早餐,他说因为他也有小时候饿肚子上学的经历。经过麦的努力,这一组织为英国250所小学超过1.7万名贫困学生提供早餐。2012年,因为在魔术早餐中的出色工作,麦被推举为伦敦奥运会火炬手。
  麦自称父母是他最大灵感的来源,在竞选中经常提到父母在英国打拼的历史。“他们(我的父母)听说在英国只要努力工作并遵守规则,就可以过上好的生活,他们真的这样做了。在做过服务员、厨房搬运工、酒吧招待后,我的父亲和母亲一道在约克开了一家小店铺,并经营了20多年,”麦在文章中说。
 最终,代表保守党在汉普郡哈文特选区参选的麦,获得该地区13920张选票,以31.1%的多数票成功获选成为英国史上首位直接选举产生的华裔国会议员。

对华裔身份影响“淡化处理”

  不过,在就任首位华裔下议院议员前后,麦接受几家媒体采访时都“淡化”了自己华裔身份与其参选的联系以及影响。他认为自己的成功当选更多是个人因素,与华裔背景并无多少关系。当记者问到他成为首名华裔下议院议员对华人社区有何感言时,他表示,他首先应该是代表哈文特的选民。
 但在英国政坛,各种出类拔萃的行业精英绝不在少数,熟悉英国政治的各位难免不惑:保守党为何将哈文特这个蓝营(保守党代表色为蓝色)的“安全席位”交给了一个刚过三十的80后年轻人。真的和他的“少数民族背景”没有关系?
  其实,华裔议员候选人在这次五月大选中颇受注目,总共有11名华裔代表参选国会议员,包括保守党5名、工党2名、自由民主党3名,还有1位代表绿党的候选人,创下了英国历届华人少数民族参选史之最。
  11人中,除了出生于英国本土的华裔移民后代,还有两位保守党参选人,分别是在威尔士南部小镇亚伯拉昂和曼彻斯特参选的29岁的何易和34岁的王鑫,是出生在中国大陆成年后移居英国的“移一代”英国华人。 
  笔者曾在2014年英国欧洲议会大选期间追踪随访整个大选过程。事实上,很多选民选的是“党”,而不是代表自己中意党派的候选人。大多数选民甚至在竞选前与自己地区的代表素未谋面。即使是铁杆“党粉”,有的也甚至连自己选的党代表的名字都没弄清楚。
  某种程度上,在保守党传统强势选区,只要能被提名为该区候选人,不出太大意外基本都能顺利过关。因此,除了个人努力及其在党内的活跃度,党内提名青睐与华裔少数民族身份,都是推动华裔参政的重要因素。

 

英国地方选区保守党候选人黄精明:竞选是项“力气活”
  从参选材料准备到实地挨家挨户向选民派发宣传资料,各地区发表演技、参与公开辩论等一系列活动,竞选也是一项非常耗精力与体力的“力气活”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刘佳发自伦敦
今年早些时候,笔者在英国议会与《纸牌屋》作者、曾任撒切尔夫人幕僚长、现任英国上议院议员的迈克尔·道布斯的一次会面时,巧遇后来代表利物浦河边选区参选的保守党候选人黄精明。道布斯很肯定黄精明的能力与参政热情,更是把黄精明盛赞为保守党的“明日之星”。
   
从政纯属“被动”
  在道布斯看来,随着华裔移民的不断增加,英国的华人少数民族人口也相应在提高。“华裔英国人也应该有能代表他们利益的华裔议员。”他告诉记者。英国2011年的人口调查数据显示,在英格兰及威尔士地区的华裔人数为43万人,约占总人口的0.7%,是英国总人口中排名第四的亚裔少数民族。
  在英国议会中,不乏印度裔、巴基斯坦裔英国人凭借自己少数民族身份成功被选举为下议院议员的案例。很多时候在一些少数民族聚集的区域,政党为吸引少数民族选民的选票甚至有意安排提携具有相关背景的候选人出任该区参选代表,或是邀请资历高的华裔专业人士从政。
  就在本次大选的前一夜,在作竞选最后冲刺的黄精明与记者进行了一次电话访谈。
  1983年出生在英国的黄精明更愿意把自己比作“移民2.5代”。父亲是新加坡华人,母亲是成长在荷兰的印尼华人。因为父亲工作调动,少年时期曾在多国生活学习。
  在几十分钟的采访中,黄精明提到华人在英国的现状时,提得最多的就是华裔家庭最注重的教育及敬业。他也承认自己的职业选择受家庭的影响很深,尤其是父亲对工作的认真敬业精神。
  大学选择了学习法律的他,毕业后成为一名职业律师。
  他的从政纯属“被动”。因四年前的一个偶然机会,他结识了长期投身社会工作的上议院议员韦鸣恩。后者邀请黄精明到上议院担任他的政治顾问。之后,他又受邀担任英国保守党“华人之友”董事,还担任英国国会中英关系尤其是经贸关系的特别顾问,致力于推动中英双边交往。

把微博微信作为竞选工具
  为了更好地联系当地华人圈,向华裔英国人介绍保守党,黄精明先是自己开通了微博,之后还协助保守党伦敦市长鲍里斯开通了他的官方微博,之后还帮鲍里斯作更新维护。
  “现在日常联系,除了电话、邮件、微博,我还常用微信。”他向记者介绍竞选传播工具时说道。
  黄精明透露称,他平时的本职与参政工作基本是一半一半安排。除了政治工作,他还是英国一家律所的合伙人并从事创业工作。
  但竞选期间,他每天四分之三左右的时间都花在了竞选事务。除了三餐及睡眠,以及内部会议、日常邮件回复等,每天大部分时间基本都在外备选。
  从参选材料准备到实地挨家挨户向选民派发宣传资料,各地区发表演讲、参与公开辩论等一系列活动,竞选也是一项非常耗精力与体力的“力气活”。
  “我参选的地区,过去十年来都是工党占有绝对优势,是工党的‘安全区’。保守党该区获胜的概率比较低,但我还是想尽全力向选民展示我们(保守党)的政策,以及对他们未来生活的影响。”
  虽然最终落选未能代表利物浦出任国会议员,但黄精明表示自己的从政之路仍将继续。
  “我希望作为代表,为我们选区的所有居民争取更多更好的利益。英国的华裔人口在不断增加,我也希望能够代表华人争取在英国工作生活的利益。”他表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