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克拍《东方不败》惹怒金庸

 Nauer的图书馆 2015-07-01

12月28日,香港著名编剧张炭受邀来连,参加了在春田·城志书屋举行的“城市·电影·武侠梦”主题艺术沙龙,并与不少影迷进行了互动。本报记者在沙龙开始之前,于张炭下榻的酒店专访了张炭,他夸奖大连有山有海,建筑也很美,明年有计划来此拍一部公安题材的警匪剧。采访中,他不仅对香港电影的前途和武侠片的未来发表看法,还曝出不少当年经典港片的幕后趣闻轶事。

 

张炭其人

1966年8月24日生于香港,香港著名电影编剧。1995年之后,他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内陆,现居北京。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毕业,长期活跃在香港主流电影创作的第一线,主要电影编剧作品有:《正红旗下》、《一刀倾城》、《黄飞鸿2男儿当自强》、《黄飞鸿3狮王争霸》、《龙跨四海之致命情人》、《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新龙门客栈》、《铁猴子》、《圣战风云》、《白蛇传说》、 《不二神探》等。

张炭为人豪爽,跟著名武侠小说家温瑞安是拜把子兄弟,他排行老五。温瑞安《江湖闲话》中的人物张炭名字就是来自于他。

港片已死?NO!华语电影是未来趋势 期待新一代导演崛起

21世纪以来合拍片渐成主流,许多香港导演北上发展。由于审查制度的限制,文化背景的不同,令这番磨合经历了相当长的时期,包括陈可辛在内的不少导演早就发出了“港片已死”的感叹。

自1998年开始定居内陆的张炭,早先不懂普通话,来到内陆参与拍剧令他的普通话很有长进,后与陈凯歌等导演合作时沟通已不成问题。虽然如今他说的还是一口“港普”,但如同语言的融汇一样,他认为电影也需要融合,“以后将不分香港电影、台湾电影,我们都变成一个名词——华语电影。”

张炭说,自从经历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黄金时期后,香港电影已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我们曾制作了一些很出色的电影,因为工业的发达和繁荣,聚集了台前幕后的很多精英。后来我们进入内陆,带着之前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开始了双方人与资源的结合。从大一点的角度来说,如今我们都是华语电影。不要太悲观地看这件事情,港片没有死,但不可能重现那个黄金时代,因为整个制作环境生态已经改变了。”对于港片近年力求回归“港味”,张炭笑称:“没有什么才会提倡什么,因为失去了,所以大家才努力寻找这种回忆。我认为地道港片仍有它的生存空间,但不会成为主流。”

在张炭看来,华语电影的未来要靠新导演,因为老一代的导演没法放下自己以前的技巧,“一个习惯持续了几十年,叫他忽然改变,也是强人所难。比如陈木胜的《扫毒》,他是试图往前走一点,但最后又回到了《英雄本色》,我能理解这种状态,包括徐克也是,虽然从《龙门飞甲》到《狄仁杰》看得出他技术的进步,但创作上总难以重现当年的兴奋感。”他说,现今华语电影从票房上看很繁荣,但创意上却没有前进,这是一个阵痛阶段,未来要看新人的努力。“香港有《寒战》两位导演梁乐民和陆剑青、《风暴》导演袁锦麟等,而内陆的曹保平、丁晟、杨庆等都是不错的导演,很期待他们未来的作品。”

武侠长存?YES!武侠梦在每个人的心中

本次张炭参与的活动主题是“城市·电影·武侠梦”,而他算了算,自己写过的现代戏居然不超过五部,几乎清一色是古装武侠。而他留了一部大胡子,也是为了有机会扮古人,“新版《鹿鼎记》今年拍,邀请我去演一个角色,从7月份才开始留起来,结果又不找我了,后来又有一部戏说明年找我演,也需要胡子,就没剪。哎,其实还是不甘寂寞,总想从幕后到幕前玩玩!”

“武侠离我们从来不遥远,它一直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张炭说,之所以那些年的港式武侠片倍受欢迎,只因武侠是一种极具浪漫情怀的东西,而经典如《新龙门客栈》、《黄飞鸿》之所以历经20年仍百看不厌,就是因为虽然技术在变时代在变,但人性不变,无论什么年代,你都能在那些侠客的内心世界找到共鸣,因此武侠不仅会长存下去,而且能做到历久常新。

提及港产武侠的辉煌,张炭认为主要因素是商业,“以商业为第一,必须取悦观众才能赚到钱,所以导演和编剧首先想的是好看和好玩。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跟着徐克导演,他对编剧非常有要求,我除了关在房间里写剧本,也要到现场去跟演员和摄影师沟通,包括美术造型、动作设计等,必须全方位接触电影的制作。”剧本写完之后,在拍摄过程中不断修改,天马行空的徐克甚至到了配音阶段还在不断改对白,导致演员口型都对不上,令制作人员大为头疼。

同道中人谁最赞?王家卫!《一代宗师》高度前无古人

在香港,张炭只有一个导演没合作过,就是王家卫。“如果跟他三五年搞一个剧本,我就饿死了。”他开玩笑说。实际上,张炭一直非常欣赏王家卫,“王家卫自己也是编剧,他的电影我都要看好多遍,买完DVD再买蓝光碟来收藏。王家卫不是在用电影讲故事,他根本是用电影在写诗,他是个诗人,那些佳句就足以影响你。他的电影赢的不是票房,是时间。时间越久,会得到越多的肯定。”

身为擅长写武侠的编剧,张炭尤为赞赏《一代宗师》。“看片兴奋到不得了!《一代宗师》已经不是‘武侠’,而是‘武道’。这是第一部电影真正意义上将武术进入到‘道’的层面,描绘武林中的世界观,之前没人做过,以后一段时间也很难有人达到这种高度。”

“武侠文化是华人文化中的特色,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去改变什么,而是去不断丰富它。当年《新龙门客栈》拍的是家国情怀,如今《叶问》讲述一个人的生平。小有小的玩法,大有大的做法。同样拍叶问,王家卫可以还原一个时代,而叶伟信则用一个镜头来表现,当叶问打完十个日本人走在回家路上,日本军车呼啸而过,他让到路边,茫然甚至有些卑微。别说你不能改变一个时代,你连改变自己的命运都不可能,这也很赞。所以你说两部电影谁比谁厉害?其实没有可比性,只是各有特色,对功夫武侠电影来说,这是多了两部佳作。”

写剧本曾得罪谁?金庸!《东方不败》导致《神雕侠侣》没拍成

虽然力赞王家卫的电影风格,但张炭始终认为,香港导演中最有武侠情怀的还是徐克。“徐克最看重的是‘好玩’,非常在意观众看电影的情绪,他会在后期制作时观察剪辑师和配音员的反应,因为他们相当于第一批观众。”

正因徐克热爱“旧瓶装新酒”,才有了《倩女幽魂》、《青蛇》、《新龙门客栈》等佳作。但是,1992年的《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因为过于颠覆,让金庸对徐克和张炭的改编大为不满,“如果这部电影失败了,证明我们乱改不成功,金庸先生还不会那么生气,可这部电影居然大卖,金庸先生更加恼火了。”

次年,徐克计划将《神雕侠侣》改编成电影,且打算拍摄三部,“我们剧本都写好了,仍然邀请刘德华出演杨过。结果呢,金庸坚决不见徐克,也不肯卖《神雕》改编权,后来徐克太太施南生约了金庸,还是谈不下来。”张炭回忆说,其实徐克非常喜爱《神雕侠侣》,认定它是一部武侠爱情小说,应该拍成非常浪漫的古装爱情电影。“其实我原来在香港也写武侠小说的,后来经由温瑞安介绍认识了金庸先生,不过《东方不败》之后就再没见过了。”

自曝趣事(栏头)

徐克为《齐天大圣》养猴子

上世纪90年代,徐克特别想拍《齐天大圣》,剧本改了十多稿。最疯狂的是,徐老怪在非洲竟然为此养了几只猴子,甚至一度想以真正的猴子来代替人演部分戏份。“后来猴子都养死了,戏也没拍成,他为此很内疚。”张炭说,由于投资和技术等种种原因,《齐天大圣》一直都没有拍,但这终究是徐克的一个很大的心结。

写剧本太投入爱上张曼玉

《新龙门客栈》在剧本创作时期,徐克告诫张炭,要想写好必须要投入,要爱上自己写的女主角才行。于是张炭照做,结果真爱上了“金镶玉”,后来张曼玉在台湾拿了影后,张炭却一直处在痛苦的单恋之中。徐克问他这么做是否效果很好,张炭哭诉:“效果是好了,可后果很严重!为什么你只管效果,不管后果?”他足足花了半年时间才从单恋中抽身,从此尽量不写女主角,只写男主角,“我没有喜欢同性的倾向,写男主角总没问题吧。”

当日沙龙现场布置有《新龙门客栈》的海报,张炭开玩笑说:“你看,刚才又让我看到张曼玉,一想起都心疼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