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时代品牌命名如何让消费者“垂涎三尺”

 三平斋 2015-07-03

互联网+时代品牌命名如何让消费者“垂涎三尺”

 先知国学 2015-06-04 17:11

互联网下的今天,信息以N次方的速度更新,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压力逐渐增大,对于信息的筛选过程也愈发简单,即:第一印象。那么品牌如何在“眼球经济”的环境中消费者留下难以磨灭的第一印象该呢?

先知认为首要任务:命名。究竟命名有多重要呢?

古语云:“遗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佳名。”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化体现在古代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贵族中,文化底蕴尤其丰富,贯穿吃、穿、住、行的各个方面,就比如说“吃”。民间盛行一种说 法,古时候给皇上上菜时,说“菠菜”,皇上不屑于吃,但如果告诉皇上,此菜名为“红嘴绿鹦哥”,皇上便龙颜大悦,欣然入口。古代宫廷膳食要想让皇上欣然接 受,名字可不能怠慢,要不是有一个听了就让人垂涎三尺的好名字,怎么能登大雅之堂?

在时下众多品牌中,如果想让品牌令消费者“垂涎三尺”必定要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那么品牌命名都有哪些原则呢?先知小编带您一路了解。

一、合法。合法是品牌命名的前提,做到了“合法”,品牌才可以在市场上正常传播。

二、朗朗上口。品牌命名的目的是向消费者发挥它高效的识别功能和传播功能。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好命名不能太高大上。今天,好命名要能愉悦老百姓,能够 自我营销。好命名应该是充满能量的,尤其是正能量,它能够传播温暖,传播幸福。因此,命名要做到简单易懂的同时又不失独特新颖。

三、尊重跨区域文化。即尊重不同地域文化,理解不同地区消费者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潜在市场的文化观念。

四、无歧义。好的命名应该带给消费者好的联想,在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地区文化差异,比如,曾经风靡大陆的“必舒膏”在香港销售却遭遇瓶颈,原因是香港人喜欢搓麻将,谁都不想“输”,而“必舒”与“必输”谐音相同,自然使民众的购买激情降到“冰点”。

五、彰显产品特点。命名是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从命名开始,因此,命名是产品的第一道广告,根据公司特点及发展规划,从产品特征的 角度出发命名,设计可以让消费者一眼就知道这究竟是什么产品的命名,无疑可以加快品牌传播速度。如:商务通。

六、延伸性。先知认为,一个不带任何负面效应且无具体意义的品牌名更利于今后品牌的延伸。命名表现出的仅仅是品牌精神、个性、内涵,而非某一品类,这样,方便品牌在任何产品领域自由发展。如:海尔、索尼。

七、锁定目标群体。取得目标群体的认同是品牌命名的要点。如:旺仔牛奶。消费者通过命名就能清楚的知道,这是一款适合儿童喝的牛奶。

美国营销专家阿尔·里斯在《打造品牌的22条法则》里明确指出:“从长远观点来看,对于一个品牌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名字!”

好的名字,可以唤醒人们心中的美好,产生美丽的联想,因而过目不忘,垂涎三尺。无形之中增加品牌附加值。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试想一下,“青菜炖豆腐”和“珍珠翡翠白玉汤”哪个更能勾起您的食欲呢?

本文属先知中国命名原创,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

互联网+时代品牌命名如何让消费者“垂涎三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