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吴元军123 2015-07-03
    一、小学语文课堂的语言技巧
  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令人心旷神怡;就像欣赏一首名曲,久久余音在耳。这就是教学语言在课堂中所体现的价值。在新课改下,我们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且大量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但不能据此削弱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相反,以往小学语文教师简单、贫乏的语言在新课改下,显得很不适应。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娴熟、精当地掌握小学语文课堂的语言艺术。这些高超的教学语言往往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牢。如:我在讲《葡萄沟》这一课时,开头我用这样一段话引入:我们伟大的祖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宝岛台湾的日月潭风光秀丽迷人,令人神往;桂林的山清水秀堪称天下第一;杭州西湖美景令人赞不绝口,流连忘返,可谓人间天堂。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游览瓜果遍地飘香的葡萄沟。话音一落,课堂上就“乱”起来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我点燃了。这样,学生才会在语文课堂中人人听下去、想下去、说出来,写出来。同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要体现生活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教学要体现生活化”。教师通过创设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思考、发现、探究、创造,真正参与到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中,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特色与新课程的理念。如:我在教《笋芽儿》一课时,先问:同学们喜欢吃竹笋吗?然后带领全班同学去学校东边操场的竹林里观察竹笋。有一名学生告诉我:“竹笋的妈妈是竹子,她长得高保护着竹笋,就像妈妈保护我一样。”另一名学生摸了摸竹笋告诉我:“竹笋外边包裹着很硬很硬的壳,特别扎手,吃到竹笋可真不容易。”还有一位学生说:“竹笋很坚强,可了不得,它不但要冲破地面还要努力脱掉身上的硬壳。”还有学生……这样,我打破了以往的课堂常规,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生活,通过实践,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这种形式学生学起来感到既轻松又愉快。
  三、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和教学语言的恰当使用配合,创造出师生情感、兴趣、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旨在激起学生满腔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的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当然比一板一眼、一本正经的课堂氛围要好得多。这样,有利于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我在教一年级学生以“夸家乡”写话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今年暑假,我家要来一位远房亲戚,他跟你们一样,也上一年级。我想让他在我们这里过一个愉快的假期。谁能帮我出个金点子?没想到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自然就产生了学习动机,纷纷动脑筋帮我解决这一问题,有学生说:“家乡的武侯墓旅游风景区很有名,带他去那儿玩。”还有一学生说:“家乡的茶叶很有名,送他回家时带点土特产。”还有……这时,我趁机点拨。这样,对于一年级学生写话难、无话写的问题,在愉悦的氛围中迎刃而解了。
  四、增加师生互动生成新知识的份量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接受的知识大体有三个方面:一方面,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中提供的知识,由教师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是教师个人的知识;其次,是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的比例将不断增大。过去,基础教育课程有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教材教参、统一的标准,统一进行考试。全国同年级同学科的课堂教学如出一辙,这种机械化的教学活动,教师只能依赖于教科书及参考书,较多地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与此相反,新课程对教学的影响力也明显地加大。如:师生共同制作、收集、整理,分角色朗读等。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新问题将主载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