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访谈 | 古洁若教授谈痛风

 渐近故乡时 2015-07-04


痛风是风湿免疫科引起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随着我国饮食结构的调整,其发病率逐年升高,是近年来全民关注的话题。

来源:中山三院gz_zssy)

  

痛风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问题一:什么原因导致患者出现痛风?


  古洁若教授:痛风是代谢性的关节炎,以及代谢性的全身性疾病,痛风的发作往往是有一定诱因的,比如说喝酒、吵架、疲劳出差、失眠或者一些生活上的其他应变情况。


  问题二:痛风一般有哪些临床表现?容易与哪些疾病相混淆?


  古洁若教授:很多痛风病人往往都因头痛这个很典型的症状来看医生,痛风有三大特征。


  首先,痛风的发作往往都是有一定诱因的。


  其次,病人多数是在夜间突然发作,瞬间产生关节红肿,热痛,而且疼痛的程度比较重,因此一般病人都会选择找医生来看或者自行服用止痛药。


  第三,除了症状之外,由于急性期过后病人的规范治疗、后期跟踪、控制疾病的概念现在还不是很普及,因此,目前我们除了对关节炎的认识之外,还要关注后期控制。


  对于痛风病人来说,真正危及到生活、工作尤其是影响到寿命的,其实并不是关节炎的发作,而是主要内脏器官的受损。


  经过统计,如果痛风病人有五年左右的时间未进行合理的后期控制,50%的病人会受累到肾脏,肾功能不好是痛风病人若干年后主要的致死原因,而肾脏则是缩短寿命的主要影响器官。


  所以,关节炎尽管疼起来是很要命但是很好治,并不是危及到痛风病人的主要原因。

 

痛风的易发人群


  问题一:哪些人是痛风的风险人群?


  古教授:今年广东省即将成立一个健康管理学会下的风湿专会,首先要呼吁把体检当中查出高尿酸趋势的人群管理跟踪起来,这是预防治疗改善疾病的第一关。


  很多病人患高尿酸很多年,不是所有患高尿酸血症的病人都会发生关节炎,高尿酸血症病人真正伴有急性发作关节痛的只占30%左右。单纯高尿酸血症的病人,除了有一部分是由其他的疾病继发的外,相当一部分还是原发性的,如由饮食过度引起。


  每天人体的尿酸参与了很多生理过程,每天750毫克的尿酸日用量或产生量是人体生理需要的。尿酸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来源多了,肝功能合成的功能不合适,或者是小便排出有问题。整个代谢的三个环节:来源-加工-排出,任何一个环节有问题都有可能使尿酸高。


  过去十年我院的日常体检中都有尿酸的检测,但是我们这几年关注了体检科的一些人群,没人去跟踪尿酸高的病人。


  问题二:痛风的好发年龄只局限在中老年吗?


  古教授:过去认为痛风病人多数在老年人当中,但近两三年,通过广东地区的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我院日间体检人群、风湿科专科的门诊病人来看,痛风患者的年龄越来越年轻。


  我们近年做过的一个统计表明,我院风湿免疫科门诊的痛风病人里,高峰的年龄段是在30-45岁,占了所有痛风病人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甚至达到五分之二,这个比例真的与以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在这里强调,痛风已经是一种高发疾病,我们广东地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者,在体检人群所占比例高达20%左右甚至以上。

 

痛风的治疗


  问题一:痛风的治疗急性期与间歇期或慢性期是不一样的,在急性期痛风患者一般如何处理?


  古教授:急性期的病人主要的症状表现就是急性关节炎发作,还有红肿,热痛、功能障碍,这种情况下,就要了解病人过去治疗痛风的背景。


  如果过去治疗很系统,在发作近期都有规范服用降尿酸的药,那么原则上我们可以继续用降尿酸的药,再加上强效的消炎镇痛药来缓解急性发作关节痛,但是对于在发作之前没有服用降尿酸药的病人,我们不主张在急性发作期增加加降尿酸的药,这种情况下,使用消炎镇痛药控制一到两周,等关节炎发作稳定下来再重新加降尿酸的药。


  问题二:在慢性管理期痛风患者应如何治疗?


  古教授:在慢性管理方面,分为两大类型,临床医学上根据机制的不同,把痛风分为肝源性和肾源性两种,两种类型用药有所差异。


  比如病因主要是肝脏因素的病人,我们会考虑用抑制肝酶,减少尿酸合成的药来控制尿酸。病因主要是肾脏因素的病人,那么我们用一些促尿酸排泄的药。如果两种因素都有,我们会联合用药。


  医生会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来决定,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需要调控尿酸的来源。高尿酸的原因是嘌呤来源过多,其中有15%的病人是由于食物里面嘌呤过度,有75%-85%的病人是由于高脂血症、高血糖等代谢原因引起。


  问题三:在治疗中,有些痛风患者会寻求一些中药偏方,对此专家如何看待?


  古教授:我认为偏方也有一定的道理,但要看是什么样的偏方。一些中成药的说明书中已经写明,国家允许在协助一些适应症的治疗时使用中成药,其中部分中成药有降尿酸甚至减少关节炎发作的药效,但从我们西医的角度来讲,我们没有进行过前瞻和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结论性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