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正确看待经济结构调整

 haosunzhe 2015-07-05

/巴曙松


需求管理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同时国家长期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也在于供给管理和供给结构调整的成效,即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尽早成为支柱产业,放松产业准入的管制,激发市场的获利,使得民间资本可以有更为广泛的投资空间,从而在持续发展中掌握主动权和制高点。

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关键,产业结构调整是满足后续国内需求增长的基础。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国产业结构需要防止出现的问题是第一产业不稳,第二产业不强,第三产业不足。目前中国主要的加工制造行业有不少行业的加工制造能力占到了世界第一,但中国目前的加工制造业还是以传统产业为主,并且过度对外依赖。中国服务业的带动作用没有完全发挥。从趋势上看,预计这些产业的调整会更为快速,包括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通过现有产能的整合并购提高竞争水平以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服务业资源消耗少,能够带动就业较多的产业。当前就业问题被提到一个比以前更高的高度,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结构性短缺。就业重点第一是要抓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服务的现代服务业,比如软件开发、服务外包文化产业,这些行业可以吸收中高端人才介入。同时,许多服务业的准入门槛过高,制约了民间资本的进入。下一步如何降低准入门槛,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政策动向。

从国际金融危机演变的历史看,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往往进入技术创新的密集期,各国将在这方面激烈竞争,抢占新的制高点。从国内看,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的基点,预计会有一系列重大具体配套政策落实,如关于科技成果怎样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科技和经济的结合;如建一批有特色的产业基地。在综合评估中国现有的竞争能力以及已经出台的政策趋势看,新能源汽车和三网融合等是有条件取得突破的。

除了一般的需求和供给管理,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辅助性措施,政策层在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同时,将更加强调对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从基础层面促进经济结构调整顺利进行。资源价格改革预计会继续深化。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方面是从主要依靠低价格的要素投入转向依靠企业创新、管理能力及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即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将继续推进,资源性价格要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和环境的成本,根据已经采取的改革经验推测,未来将继续采取渐进式、稳妥的方式推进。

从政策配套角度看,为了顺利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明确提出通过统筹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来激发中国内在需求的活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在工业化初期,公共资源过于集中地配置在城市,促进了大城市的发展,同时也使得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日益严重。在本轮经济危机后,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均等化配置的要求不断增强。从政策角度看,在后续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政策层面将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和资源的均等化配置,未来包括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等公共资源配置将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相应的行业有可能因此获得长足发展。(完)

文章来源:《大家》(原文题目为:《我这样看需求管理》,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本篇编辑:张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