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式太极拳宗师王茂斋先生逝世七十周年祭 2011年 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

 兴安书馆 2015-07-05
尊师道 重传承——吴式太极拳宗师王茂斋先生逝世七十周年祭
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   2011-07-28 17:57:40 作者:关振军 来源:《吴式太极拳》2011-1 文字大小:[][][]
  2010年是吴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王茂斋先生逝世70周年。王茂斋,名有林(1862-1940),山东掖县(今莱州市)大武官村人。少年到北京学徒,有幸被吴式太极拳创始人全佑收为弟子。他是吴式太极拳定型者之一,系北方吴式太极拳掌门人。与全佑之子吴鉴泉共同传播吴式太极拳,史称“南吴北王”。祭奠先辈,不能不重温历史,认清我们的传承。太极拳兴起的年代并无门派之分,统称之为太极功。解放之后,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挖掘传统武术,太极拳才明确分出陈、杨、吴、武、孙五大流派。
  吴式太极拳是从杨式太极拳所传的拳式发展创新的。杨式太极拳原有老架、小架、大架之分,吴式太极拳是在杨式老架和小架拳式的基础上逐步修订、演化而成的。吴式太极拳创始于满人全佑(1834-1902),后又经其徒王有林(字茂斋,1862-1940)与其子吴鉴泉(从汉姓,1870-1942)加以改进修润而形成一个流派,而今传遍全国,传遍世界。其风格是拳架缜密大方,动作细腻轻柔,体态松静自然,推手以柔化为主,变化无穷。以“君子拳”、“长寿拳”闻名于世。于健身、技击都有奇特的功效。
  吴式太极拳发祥于北京,创始人是满人全佑。清同治年间永年杨露禅受聘于端王(载漪)府教拳,并任旗营武术教练。从学者甚多,其中时贝勒之子时绍南和武状元出身的将军岳柱臣等人得太极真传,并正式拜杨露禅为师。旗营护卫中凌山、万春、全佑三人得太极真传。三人各得所长,凌山善发、万春得刚、全佑善柔化。因碍于封建等级观念,三人不能与贝勒子和将军称兄道弟。故杨露禅命三人拜其子杨班侯(1837-1892)为师。杨班侯在家乡时曾从师武禹襄学文学武,善小架,精技击。所以全佑除得杨露禅真传外,又得班侯之真传,从而也得知武式太极之精髓。全佑兼得杨氏父子之所长,其太极功夫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名噪京城。脱离旗营后,先在提督衙门当差,后来设馆于北京东城水磨胡同惠宅前院,名望大盛,人称全三爷。全佑所传的拳架,源于杨露禅所传老架和班侯所传的小架,称太极拳快架。演练时有快有慢,有跳跃发劲,所谓灵有四相,刚柔相济、顿挫相间、快慢相和、前后相连。
  古人云:习武之人贵在志刚而性柔。有智有仁有勇方为刚柔相济,如此乃能进德修业矣。人之性情各有不同,大抵可分刚柔两种。学太极拳者,以性情不同,而所得结果亦异。虽同一师承,其拳之姿势与理论之解释各异。性情属柔者,其性格和顺,其上者心中和而笃敬。故学拳时多务于柔,以其性喜和平多涵养也。
  全佑先生学太极拳之经历,与上述理论完全相符。全佑为人善良,天生性格温和,性情属柔。他对人恭敬,和蔼可亲,生平不轻与人较技,即较技亦必让人三招。全佑能得杨氏太极最精华之柔,正是其天性使然。全佑在教拳过程中,不断发扬其优,逐渐形成了以柔化为主的独特风格。到十九世纪末清光绪中期,全佑的拳路已脱离杨氏拳风,创新出吴式太极拳的雏形。全佑的传人有弟子王有林(茂斋)、郭芬(松林)、夏公甫、常远亭、齐阁臣、英杰臣,及其子爱绅(吴鉴泉)等人。
  王茂斋是全佑选中的第一位入门弟子。王茂斋少时由老家山东到北京谋生,在某砖瓦灰铺学徒。他天性忠厚善良,为人古道热肠,年龄虽小而身材魁梧,常到全佑任教的大宅门送货服务。有幸得遇全佑,全佑喜其品格,选中他为传人,主动收他为徒,十六七岁时便成为全佑的入门弟子,跟随全佑学拳二十多年。
  在众弟子中,王茂斋年龄最长,比全佑之子吴鉴泉大八九岁。入门后王茂斋用功最甚,人一己十,练得功夫扎实、身手非凡。传说有一次,一个拳脚功夫不错的地痞混混,滋事生非,见王茂斋和善能欺,话不投机,不容分说,提腿就照王茂斋心窝一脚,在场的众人以为要出大事了,这脚踢中,王茂斋不死亦伤,都吓得愣了神。哪知王茂斋稳稳站在原地,那泼皮飞出一丈多远,仰面摔在地上,爬不起来。他恶人先告状,让同伙叫来警察,说王茂斋把他打坏了。众人作证是泼皮踢了王的胸口。警察一看,王茂斋身穿的白绸子小褂前襟上清清楚楚地留下了那泼皮的鞋印,最后训了那帮泼皮一顿了事。人们这才知道王茂斋太极功夫了得,已到了应物自然的境界。某习武者云:“有人说‘太极拳浑身是手’、‘全身无处不太极’,我不大相信。今日见王先生功夫,方知此说决非空谈,乃实实在在确有其事,真是大开眼界。”
  民国时人钟鹏年评价王茂斋:“王君茂斋者,今之振奇人也,精斯技,得广平杨班侯之高足全君保亭之真传。先生固直造张三丰之室者也。王君天性醇笃,重然诺,有古侠士风。年越六十精神焕发,少年多不及,是不惟擅技击之长,而深合延年养生之道也。”
  又云:“王茂斋老先生,性质朴实,造艺精纯,更能博通内外诸家,其太极功夫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凡有志愿就学者,不吝珠玉,倾心教而授之。得其传者有彭广义等数十人。”
  1902年全佑逝世。此后,王茂斋在北京执掌门庭三十八年之久。他对吴式太极拳的发展有十大功绩。
  1、开设“同盛福”砖瓦店,以商养武,做为发展吴式太极拳的经济支柱。王茂斋不仅练武有成,经营商业也获得成功。他离开学徒的店铺,自己在北京东四北钱粮胡同开设一座“同盛福”建材商店,诚信经营大获成功,以所得资金支持太极拳的发展。
  辛亥革命成功,原来在清庭担任大内卫士的吴鉴泉失去生活来源,王茂斋给吴鉴泉办折子(类似今天的信用卡),供应他全家生活,使他有精力继续研习太极拳。同门之中,不论哪个生活有了困难,他都无条件帮助,只要说一声“师大爷,我有点过不去”,他立即慷慨解囊。当时人们说他是京师的大侠。而“同盛福”成为吴式太极拳教学的重要场所。
  2、与吴鉴泉一起,共同定型吴式太极拳。全佑逝世后,王茂斋同师弟吴鉴泉、郭松亭三人,花费十余年功夫,同心合力,刻苦切磋,研究技艺,整理拳理,对全佑快架加以改造修润,去掉跳跃发劲等高难动作,使之成为架式小巧细致,在舒展中求紧凑,在紧凑中又舒展大方,柔和规矩的拳架。民国之后,许禹生在北平开办武术教学机构——北平体育研究社(后改名北平体育研究所),吴鉴泉、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应聘教太极拳。为适应时代之需要,杨澄甫教学进行改革,对杨露禅、杨健侯所传的拳架子改编成现代流行的杨式太极拳,也称新架或杨式大架。原来的拳架称“老架”。而杨少侯坚持班侯所传的小架不改,只教小架。吴鉴泉教授改造后之拳架,当时大家称吴鉴泉先生所教的拳架为吴式小架或太极拳中架。至此吴式太极拳基本定型。
  3、竭力推荐吴鉴泉南下,把吴式太极拳传到大江之南。1928年,国府南迁,太极拳名家杨澄甫等相继南下。上海各界民众推举商会会长王晓籁等人为代表,到北平商会邀请王茂斋南下传授太极拳,王茂斋以生意不能脱身为由,竭力推荐师弟吴鉴泉代为南行,到上海执教。自此,吴式太极拳在南方衍盛,上海、杭州、长沙,吴式太极拳盛行。
  4、1929年,中华民国在杭州举行全国游艺大会,王茂斋应聘担任评判委员会委员。这是武术界极高的荣誉,显示了王茂斋在武林的地位。
  5、1929年主持编写了《太极功同门录》,为太极拳界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献。
  6、1933年支持弟子彭仁轩编著《太极拳详解》一书出版发行。这是北方吴式太极拳第一本专著,为研究太极拳留下了文字、图画的历史资料。
  7、1933年参与推动成立北平太庙太极拳研究会,应邀主持教学,使这一组织成为北平太极拳爱好者之家,高手云集,使吴式太极拳广泛传播,得到极大发展。 而吴鉴泉在南方传拳,1933年在上海成立鉴泉拳社。至此吴式太极拳南北遥相呼应,史称“南吴北王”。
  8、支持弟子杨禹廷进行教拳改革,使吴式太极拳动作规范化标准化。至今,北方吴式门人皆以杨禹廷编著《太极拳动作解说》为范本学拳。
  9、打破“隔辈不教拳”的旧习,精心培养出太极拳技击实战家王培生。王培生为国争光,为太极拳正名而获得“独步当代第一人”之美称。
  10、传拳育人,功照千秋。
  王茂斋在北京教拳长达半个多世纪,跟他学过拳的越千人,弟子一百多人。比较知名的弟子有彭仁轩、刘光斗、赵铁庵、杨禹廷、李子固、修丕勋、朱家和、王子英、王厉生、陈子和、李文杰、张继之、文朗清、董焕堂等人,在武术、太极拳理论研究中成绩突出而知名国内外。解放之后,他们中很多人都成了新中国太极拳运动的骨干。其弟子杨禹廷、王子英、曹幼甫、王厉生、修丕勋等是全国知名的武术家。
  再传弟子几百人,比较出名的有刘晚苍、赵安祥、王有为、王培生(八段)、李秉慈(八段)、李经梧、柳恩久(七段)、徐裕才(七段)、王辉朴、孔庆乐(七段)等多人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武术家。
  三传弟子数千人遍布祖国各地,以及美、日、韩、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他们广泛传播吴式太极拳。他们之中数十人在武术比赛,教练、裁判、科研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成绩而编入《中华武典》、《中国当代武术家辞典》等大型辞书。其中张全亮、张耀忠、周世勤、王举兴、周之华获中国武术八段;马长勋、李树峻、张永明、李红东、赵浩业、徐汉元、于沛寰、张霞、陈湘陵、姜秀云、马金龙、马雷、刘玉兰、马桂英、梁秀珍、梅墨生等十六人获中国武术七段;另外,刘峻骧、高壮飞、关振军、单颖等人在武术、太极拳理论研究中取得突出成绩。
  由于王茂斋严守对老师的承诺,一心要推出师弟吴鉴泉,对自己不作宣传,造成历史上对王茂斋记述的资料很少,以致于武术界对他不甚了解。
  2009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编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中的《吴式太极拳》一书,第一章“吴式太极拳概述”,第一节“吴式太极拳的历史沿革”中,竟然出现违背历史事实的词句,将王茂斋说成吴鉴泉的弟子。(其原文是:“吴鉴泉的弟子王有林(字茂斋)及其传人在北京设教,……”)此书面世,吴式太极拳门人发现此错误,即公推北京市武协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名誉会长李秉慈先生向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提出严肃交涉。《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主编康戈武先生经认真核审,承认该书写错了,表示予以改正,并电话约定要登门致歉。2009年12月29日,高等教育出版社领导率该书的责任编辑曹京华专程到李秉慈先生家中道歉,表示负荆请罪,请求吴式太极拳门人的谅解,并商定了改正的办法。2010年元月该书改正了错误,恢复正确的提法:“全佑的弟子王有林(字茂斋)及其传人在北京设教,……为吴式太极拳在祖国南北各地的传播,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奉献。”
  王茂斋和吴鉴泉两位师兄弟对吴式太极拳的发展作出了绝顶的贡献,他们都是太极宗师。他们的丰功伟绩永存人间,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尊崇与敬仰,值得我们永久怀念。
  今天,我以此文祭奠先辈,表明我辈尊师道重传承之精神,我们决心继承发扬前辈创造的优秀的文化遗产,把太极文化永久传播下去。
              2010年11月
最新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