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传说“吴公仪力败王芗斋”质疑

 yuanyi 2020-06-25

   前不久,阅《精武》2000年12期的《武林掌故的真实性》一文,文中说:“武术自古多神化……若主人公是自己所喜欢或所亲近的,便将其夸张到神乎其神的程度,而后面,又不免有一己之私――跟着沾点神光,改善生活境况。于是武林中以讹传讹的事,历来极多。”笔者对此颇有同感,由此联想到《武当》2000年第6、7、8等期连载的《吴式太极历代宗师传略》(作者:颜紫元),所宣扬吴式历代宗师的掌故,在某些地方也不够真实。《武当》在后几期发表的于志钧先生之澄清,及万籁声遗著中指出的某些出入,已可看出。至于该文之(二)所述吴公仪力败王芗斋的传说,更是闻所未闻。其真实性如何,也值得怀疑。

武风武术网 http://www.

  对于名震宇内的武术宗师之间,有无比武之事,及谁胜谁负的情况报道,应该严肃审慎,实事求是,绝不能夸大或虚构,以损害他派声誉,拔高自己一派的身价。这种思想从武德看是不可取的,它会损害武林的团结。

  笔者之一(李师融)虽是杨式太极拳传人,但也是大成拳第三代弟子,拜第二代掌门王选杰为师。在1991―1993年间,国内发生一场意拳派与大成拳派的源流论争,笔者也曾积极投身于争论之列。在《精武》1992年第六期发表过《大成拳源流争论焦点之考证》,因此,对王芗斋的生平事迹,及创立大成拳的经过有过研究。从已有史料看,颜先生所宣扬的“吴公仪力败王芗斋”之说不够真实,缺乏可信的证据。

  一个严肃审慎的报道,必须唯证据是依,不能依靠道听途说,人云亦云。什么是可信的证据呢?应是当事人(王芗斋、吴公仪)或有直接见闻者,在当事人生前已发表过的谈话记录或有关文字依据,在这些文字或访问记公之于世后,双方均无异议者为可信。若一方不实,一方有异议者,则不能确认。根据这一甄辨原则,我们先考察王芗斋的生前谈话及有关文字吧!

  王芗斋于1940年在北平《实报》及《河北日报》曾发表过惊动全国以武会友的“庚辰声明”,提出研究武术不分国界,欢迎国内外拳家前来切磋研讨,以期共同提高。声明发表后,《实报》记者曾专访王芗斋,并将谈话纪要发表于报上。内容摘录如下:

  记者问:自前次报纸发表谈话后,轰动一时,度必不乏来访者,其中有无同道者?

  答:承社会之不弃,相顾者确不乏人。而来访者多系就学之士。同道中仅丰台之卢志杰、邵泽*#二君,欲作推手。内行所谓“听听劲”而已。余无其他,更无一人肯做实地之研讨。盖推手一法,仅拳道之一局部,非余所欢迎者也。至于北平之名手专家并无一人肯来见教,实出余意料之外,未悉我同仁何以吝教若是也。余从来所重者为武德,故以礼让为先,然亦有限制,即年老者让,谦和者让,技弱者让。若以余言为欺,请询曾经来访者便知。如卢君初来访问时,略作推手,以为技仅如斯,故不肯降心服气,继而屡次驾临,始知相差甚远,今则一变而为忠实信徒耳。

  问:武术先辈,先生所服膺者有几人?

  答:查拳术先辈,近百余年,舍董海川、车毅斋、郭云琛师尊外,余皆旁技末节而已。但我国地广人众,道中人,余未结识者尚多,不敢妄加评论。

  据以上两段自述,对照颜先生之报道,有若干矛盾之处。颜先生的原文是:

  “三十年代,师祖(吴鉴泉)在上海商务印书馆教拳时,有国术家尤彭熙者,前来挑战。尤连连跌出,认为不可思议。尤研究国术多年,后遇意拳创始人王芗斋,随其学艺。王先生告诉尤,学成意拳可以无敌天下。故想试敌,未料一交手便败,十分沮丧。便问其师何故。王先生说隔日亲去一试。那日,王先生带徒弟尤彭熙前去时,适逢鉴泉长子吴公仪在教拳,鉴泉不在。于是王先生便与公仪搭起手来,想不到也连连跌出。王先生当年在袁世凯府中,曾推倒李派太极创始人李瑞东。未料竟输在公仪手上。据闻以后,王先生即离沪返京。”

  二文相比,矛盾在于:

  (1)王芗斋是重武德之人,以让为本,不主动向他人挑战。颜先生说,王芗斋与徒一起去挑战,不符芗斋之本性。据史料,王芗斋与李瑞东的比武,是出于无奈之举。当时李瑞东在名义上是总统府的保镖兼武术教习,在袁世凯心目中,当代之武术高手,除李瑞东外,还有一位少壮派武术高手王芗斋,欲看看二人之比武,以换换自己的娱乐口胃。便宴请二人赴宴。袁世凯和王李二人见面后,寒暄几句,便当众叫二人当场比武以助兴。二人均不愿做这种伤感情之事。由于袁世凯再三催促,不好推托,只好作一下推手比赛,“听听劲”而已。二人推手十分精采,正欲罢休,不料袁世凯喊:“你俩必须见高低上下。”无法收场。二人均为武林名手,谁也不甘示弱,各运内功,难分难解,李瑞东变换手法,用大捋绝招,王芗斋稍一疏忽,右手和小臂被抓住,李瑞东后撤一步,双手往回一捋,王芗斋感到确实厉害,赶忙一跟步,趁势往前一发力。李毕竟年事已高,站立不稳,跌于地上。王抢步上前,连忙扶起。袁世凯哈哈大笑说:“还是王先生武技超群。”王深感不是滋味,当众说:“李先生功夫比我强,这次是李先生让我一招。推手不是真正比武,我打算下月和李先生在吉祥戏院重新比武,诸位有兴趣,请按时光临。”第二天,芗斋亲到李先生家看望,表示歉意,要求李先生当众把自己打倒,以挽回上次李先生的面子。李先生执意不肯这样做,但拗不过芗斋再三请求,只好答允。但不久,李先生因病逝世,比武之事作罢。王先生对此深感对不起李老拳师。后嘱咐弟子们,日后若遇打“太极五星捶”者,应让步。

  可见,芗斋之武德高尚,绝非争强好胜之辈。因此,主动找吴鉴泉挑战,是不符实际的。

  (2)若按颜先生所说,三十年代时已败于吴公仪之手,那么,1940年,王芗斋为何公开发布“庚辰声明”,与国内外高手比武。从其胆识与自信心可以看出,是未遇敌手的心理状态。若真的无能力敌吴公仪,何来此举声明,不怕招天下人耻笑吗?又在声明发表之后,吴鉴泉父子都不应邀赴京比试。吴公仪当时尚未成名,若当国人之众,一举挫败王芗斋,岂不名震全国。如此大好机会,不去比武,说明颜先生所述没有依据。

  (3)从1954年吴公仪赴香港时,与香港的鹤拳高手陈克夫立下生死状,于澳门比武,二人以和局告终。陈克夫是香港一个小地方的高手, 名望不高,与全国闻名的李瑞东、王芗斋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在武林中,声望之高低与武功的大小,是同步发展的,是虚假不得的。吴公仪与陈克夫的比武,并未显出像颜先生所宣扬的功力。由此推断,力败王芗斋之说,缺乏依据。

  又从王芗斋对太极拳的评价看,没有很高的评价,这与败于吴公仪之说,不相符合。

  王芗斋在1940年答北平《实报》记者的访问说:

  记者问:社会常云“形意”、“八卦”、“太极”、“通背”为内家,未知其派别如何?

  答:(上略)太极拳嫡传宗匠,当推少侯、澄甫杨氏昆仲。此亦余之老友也。故知该拳确有几种力学含义,得其要者,百不得一,即或能之,亦非具体 ,因基础体认功夫早经销亡,故身之下部,无理力之可言……至于练法,这一拳,那一掌,左一腿,右一脚,说来可怜亦可笑。对于应敌,如遇高手则勿论,则对方不是紧滞呆板者,纵令该拳名手,则也无所施其技矣。流弊所及,大有成为棋谱势之“太极拳”。近二十年来,习此拳者多是是非莫辨,即或能辨亦不能行。至于一般学者,大都以耳代目,故将该拳葬送而破产,是可惜耳……余对太极拳敢云知之深,不觉言之切,知我罪我,唯高明者有以谅之。

  记者问:世人常云有杨露禅者其学如何?

  答:露禅先生,亦为拳学先辈,工太极,今多学之。余据各方面观察而论,露翁仅得此道之一部分,即明王宗岳亦非通家。(下略)

  王芗斋对太极拳的看法,及对杨露禅的评价,未必尽对。但其观点如此,不应是败于太极拳的后辈吴公仪之手。

  王芗斋之太极拳,是与友人杨少侯切磋交流而得,吴公仪的太极拳除得其父之传外,亦得杨少侯之传。据《武林》1996年第一期卢柏棠之《记吴公仪老师》所述:“公仪老师的拳艺多传自杨少侯。先前,公仪随父学艺常受斥责,父要求甚苛,饱受皮肉之苦……为此非常苦恼,曾有放弃学拳离家出走的念头,此事为隔邻杨少侯知道,乃唤公仪过府,执手向他解释推手的作用……并亲和公仪推手,加以点化。公仪初聆教诲,稍明所以,兴味大增,对少侯大叔产生亲切感,从此经常过府去亲近少侯大叔,执礼甚恭。少侯认为孺子可教,传他一套太极拳但吩咐公仪勿告知鉴泉。”由此看来,王芗斋与杨少侯为平辈的老友,彼此之功力甚为了解,王芗斋对太极拳的评价及其与少侯的关系看,其功力不在杨少侯之下。而吴公仪实际上是杨少侯的弟子。王芗斋对吴公仪的功力水平,也会从杨少侯处了解到的。用不着亲带弟子去与吴公仪交手。由此看来,颜先生所言,是缺乏依据的。

  王芗斋为人是实事求是的,对武功比自己为高的人,是永志不忘的。他在一二十年代周游大江南北,寻访高人,确实遇到过比自己为高的拳家。据他在四十年代对弟子所述,值得敬服的名家,仅有湖南衡阳的解铁夫,福建的方怡庄,辽宁铁岭的吴翼?三人,未见提到吴公仪之名。

  以上看法是否适当,特提出商榷。望颜先生有更多的实据(不是传说),以证实自己的所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