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健品推销花样多 老年人如何防“忽悠”?

 m175 2015-07-05

原标题:老年人如何防“忽悠”?

免费理疗、健康讲座、家访送礼、参观生产基地……保健品推销花样多

免费理疗、健康讲座、家访送礼、参观生产基地、免费养生旅游……时下,专门针对老年人兜售保健品的“隐性”推销活动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夸大功效、虚假宣传骗局,不少老人都曾有过被“忽悠”的经历。面对这些花样百出的营销手段,老年人如何才能辨别保健品宣传的真伪,避免落入消费陷阱?

以小利为诱饵夸大宣传

最近,家住赵庄小区的刘大妈很忙,自从社区里开了一家“中老年健康服务中心”,刘大妈天天去做免费理疗,隔三差五还要到写字楼参加“会议”。

“每做一次就发给一张代金券,我已经领了20多张,集满30张就能换一袋十斤的面粉。”刘大妈喜滋滋地说。而所谓“会议”,其实就是这家服务中心组织的健康讲座。每次开完“会”,销售人员都会给到会的老人发一点小礼品,有时是几个鸡蛋、一瓶油,有时是护膝、袜子、按摩器等。

记者了解到,一些保健品营销公司通过在路边分发小礼品、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取得老年人的家庭住址及电话号码,而后以“免费试用”、“赠送礼品”为诱饵, 吸引老年人参加他们组织的各种活动,在活动现场,销售人员会播放短片或者请来“专家”传授养生知识,宣传某保健品的神奇功效。

在这些机构发放给老年人的宣传单中,记者看到,不少保健食品都打着“生物高科技”的幌子,宣称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人常见病的防治作用显著,且没有副作用,可以长期食用。一些被“治好”的患者还会在活动中现身说法,令许多求医心切的老人心动不已,而当他们犹豫着是否要支付高价购买产品时,销售方不忘及时推出“买N赠一”、“加送礼品”等“让利”、“回馈”活动,把已然“上钩”的老人结结实实套牢。

亲情攻势打动老人心

在保健品销售技巧中,最能迷惑老年人的就是亲情攻势,一些推销员掌握了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渴望有人关怀的心理,大打情感牌,以达到推销保健品的目的。

儿女都在外地工作的王大妈在某理疗店认识了健康专员小芳。听说王大妈老家也是玉田县,小芳热情地和她攀了老乡。接下来的两个月里,小芳经常给王大妈打电话嘘寒问暖,并多次带着“养生书籍”登门看望,对老人的衣食住行尤其上心,这让王大妈心里热乎乎的,渐渐把小芳看成了自己的“孩子”,购买其推荐的保健品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很多销售员都会打‘亲情牌’,先和老年人套近乎,以小辈自居,频繁登门拜访,目的就是为了兜售商品。” 曾经从事多年保健品销售工作的田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的老人也很精明,不能直接上来就推销产品,而是要先和他们唠家常,聊聊老人是哪个单位退休的、有几个孩子、平时有什么喜好,语言中要充满关爱,以此来增进感情。”但在看似随意的聊天中,有两个“核心问题”是必须聊到的:一是老人的经济条件,二是老人身体有什么毛病。那些患有慢性疾病、经济条件良好且耳根软、缺乏主见的老人是销售员的重点“培养对象”,“一个客户一般要经营几个月甚至半年,才会开始买产品。”

小田说,和老人熟悉后,一些保健品推销员还会打“苦情牌”,愁眉苦脸地诉说自己家境困难,一旦没有完成推销任务就会被扣奖金,甚至被公司辞退,老人看到“孩子”不容易,大都心一软,掏钱买产品支持一下。

“三看”“三不信”破解消费陷阱

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保健品,市消协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醒广大市民,特别是中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时要遵循“三看”和“三不信”原则。

一看保健品标志和批准文号。保健食品的外包装上有蓝色草帽样标志,标志下方为批准文号和批准部门。同样,保健器械产品也需要有药械类的批文和标识。消费者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www.sda.gov.cn),查询该产品的批准文号是否存在,是否跟包装盒上的批准文号、产品名称、产品功能一致。

二看产品说明书。消费者应仔细查看产品说明书所标注的保健功能是否与其广告宣传一致,在了解产品的主要成分和适用人群后,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和医生的诊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保健产品,不能盲目服用或试用。

三看外包装上的厂名、厂址、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这些基本信息标注不清的多为假冒伪劣产品。

“三不信”原则,一是不要轻信产品疗效。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用于疾病的治疗。在其广告宣传中,如果出现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含有不科学表示产品保健功能和适用范围、暗示具有疾病治疗作用等内容,均不可信。

二是不要轻信权威推荐。一些非法保健品广告假借国家机关或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为产品的功效做说明,还有一些广告含有所谓“国际认证”、“联合国科技进步奖”等无法证实的内容,宣传用语越“高大上”越不可信。

三是不要轻信优惠促销。保健品价格虚高的问题一直很突出。有业内人士透露,售价动辄成百上千的保健品,其产品成本包括原料、包装加起来不会超过最终售价的20%,远远低于产品后期的广告以及推广投入,有着巨大的利润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