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庐山雾中行

 华林图书馆302 2015-07-06

 
 
        庐山云雾,天下闻名。初上庐山,便在雾中行。
        1991年8月,我应岐黄中医书法研究会的邀请参加《全国首届中医书法及中医文化学术研讨会》,从江西九江乘车上庐山。车在山间盘旋,路沿山势蜿蜒。城市的炎热、喧嚣,统统被甩在车后,迎接我们的是:满山的绿,清凉的风,还有那守在半山腰,频频招手的白云。我闭上眼睛,任由身体随着车子摇晃、颠簸,嗅着混杂一点汽油味的山野气息,进入半梦半醒状态,猛一睁眼,发现四周已被云雾包围,恍惚是浮在云海之上了。原来,那半山上的云,已成了弥漫的雾。到底哪儿是云,哪儿是雾,谁也分不清了。
        一路就这么穿云破雾到了庐山。住宿处在半山坡,小溪在旁边潺潺流过。傍着小溪,有一条石阶小径通往山下。周围苍翠的松林,笼着轻柔的白纱。里面隐隐地隆隆作响,似有仙人在作法,远远听来,像是有大雨倾盆一般。于是我好奇地走入松林,雾气罩在身上,湿湿的,偶尔有几滴水珠从树上落下,却分明没有下雨。以前听过“松涛”这个词,指松树被风吹动时所发出的像波涛一样的声音。在此亲身体验,原来不仅是“形似”,也是“声似”。如果说,溪流“哗哗”声有如“小弦切切如私语”,那么,这雾罩松涛隆隆声真是“大弦嘈嘈如急雨”了。就像是一支“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山之交响曲,鸣奏在人的心灵深处。
        庐山雾有声,古时候就有记载,其成因至今尚不明。当游人耳贴树木,便可听得“呼呼”、“哗哗”的声响。有种说法是认为“风作鬼”,使雾中水汽在树叶间激荡出声。可我感受了雾的抚摸,却并没有觉得有风的吹拂。这耐人寻味的自然之谜更为庐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是对庐山云雾变幻莫测的一种赞美。 庐山雾著称于世,不仅因为四季常有,扑朔迷离,更由于它形态万千,瞬息万变。雾起时,那蓝天、绿树、红房顶、青石壁,全都朦朦胧胧,半遮半露,犹如画家信手涂抹出的斑斑色块,又像梦境中随意组合的点点断片。奇峰秀岭一时变得虚无飘渺,若有若无。真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谓。而雾散后,天高气爽,阳光明媚,群山傲然挺立。牯岭上,白色的铁皮屋顶银光闪耀。山谷下,阡百交通,良田美宅,尽收眼底。身处望江亭,更可见天际间横着一线苍茫水色,那便是长江了。
        庐山雾,四季常有。远看像灰褐色的,间夹着白色的云团,近到身旁,却尽是雾气,像一层薄纱似的罩住大地,轻盈盈的,浓郁郁的,以至近在咫尺可不见人面。雾中游庐山,别有一番风味。若是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时候,雾天更为多见。那时,云掩雾罩的庐山又该有怎样的神韵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