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

 黄帝书苑 2015-07-07

  • 一、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

    (一)第三产业总量扩大,但仍处于不发达状态。1999年东营市第三产业增加值48.84亿元,比1983年建市时增长10.6倍 ,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1倍。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9.45%,比1991年提高10.93个百分点,比1995年提高3.56个百分点但仍明显低于山东省的平均水平。根据《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资料显示,高收入地区第三产业比重为66%,中等收入国家比重为52%,低收入国家比重为35%,而东营市的比重仅为19.45%,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东营的第三产业处于不发达状态,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见表1-1;见图1-1)

    (二)东营市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处于较低水平。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从1991年的54.06:30.91:15.03,调整为1995年的43.33:37.18:19.49,1998年的43.09:35.47:21.44,东营市产业就业结构变化呈现出第一产业递减,而第三产业呈上升趋势,第二产业基本保持平稳,第三产业吸纳了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当前,发达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分别约为2/3、1/2和1/3,东营市1998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21.44%,处于低收入地区的水平。(见表1-2)

    (三)传统行业所占比重较大,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尽管东营市第三产业已呈现“传统行业为主体,门类齐全、各业并举”的势头,但以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等传统第三产业构成三产主体,1999年所占比重高达40.8%。从传统第三产业的近年发展速度看,其发展势头良好。然而,新兴的现代服务业虽然发展较迅速,但除金融保险业以外,其余行业所占比重仍然很小。(见表1-3;1-4;图1-2)

    (四)第三产业的地区发展不平衡。虽然东营的城市化率高于山东省的平均水平,但由于东营主要以胜利油田为支柱,产业单一,城乡结构不合理,能够享受城市服务功能的人口比重过低,制约了第三产业需求的扩大,三产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东营市各县区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1999年东营区、河口区、垦利县、利津县、广饶县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1.03%、29.40%、23.26%、24.55%、33.04%,高低相差27.77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东营区,依靠胜利油田,第三产业比重明显较高。(见图1-3)

    (五)第三产业化程度较低。在黄河三角洲第三产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立核算企业单位附属的后勤服务性企业和福利型、公益型第三产业单位,由于缺乏行业管理,各自为政,拥有较强的科技实力、技术力量和信息优势的往往只为本单位和上级机关提供服务,不能充分面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普遍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大到医院、车队、小到食堂、幼儿园等样样具备,在很大程度上尚未把它作为一个产业,严重阻碍第三产业的正常发展,导致第三产业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低。除商业、餐饮业、服务业、运输业等传统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外,一些行业,如保险、电讯、教育、文化等基本还处于垄断经营,市场化程度偏低。作为传统第三产业载体的商业网点、商品市场,由于缺少规划,发展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致使全地区综合网点多,专业网点少,农贸市场多,工业品和生产资料市场少,且市场规模小、档次低、辐射面窄,为生产服务的程度不高。第三产业滞后还表现在产业层次低,产业的资金、技术、信息含量不高,统一的、开放的社会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很不健全,农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远远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

    (六)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相对滞后,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重复建设现象比较严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与信息化要求差距较大。信息资源的发掘、采集、传输和利用尚处于较低水平,信息化建设规模不大,实用信息少,各类数据库少,应用层次低。石油大学丰富的信息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有关规章、标准有待尽快建立和完善。

     

    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

    黄河三角洲利用本世纪前十年,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力争到2010年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在资源利用、生态良性循环、体制与技术创新、社会发展等方面形成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总体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第三产业有一个新的发展,发挥第三产业在高效生态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加入WTO将为黄河三角洲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入世”后,我国将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领域逐步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开放相关行业给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比较优势,率先开放服务业,吸引国际资本进入,市场运作的丰富经验及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将会随外资渗透到第三产业的各个领域,这将促使金融、保险、运输、房地产、旅游、通讯、商业批发与零售业等得到较快发展。

    (二)经济发展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将促进第三产业的增长。随着黄河三角洲经济持续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最终需求及中间需求的结构都将发生新的变化,居民的消费层次上升,市场和社会对服务的需求增加,要求第三产业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现代制造业在黄河三角洲的崛起,将引动人口规模与结构的变化,促进消费类第三产业的增长。同时,配合现代工业化进程,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也将随之发展,最终形成包括消费类与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三)城市化进程加快,将为第三产业发展带来广泛的需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必将促进其城市化的进程,进而加大对城市商业、交通运输、通讯、生活服务业等的需求;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品市场的渐趋饱和,一大批第一、二产业的劳动力被释放出来,城市化进程加快也将导致大量农民的涌入,形成对城市就业的双重压力,而创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主要靠第三产业的发展。

    (四)城市管理社会化,要求第三产业迅速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城市在教育、医疗、疗养、文化、体育等设施方面的发展将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城市居民生活为中心的产业发展和社会化在今后几年极具发展潜力,这也将促进黄河三角洲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五)黄河三角洲第三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环境基础。黄河三角洲中心是环渤海经济区和黄河经济区的结合部,易于发展以京津等大中城市的需求为导向的第三产业。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发展旅游业等方面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黄河三角洲第三产业的发展要结合高效生态经济与第三产业发展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在规模上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以技术创新、体制创新为动力,把握加入WTO的契机,推广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理念和现代管理,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实现服务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黄河三角洲经济的增长。 

    二、指导原则

    (一)分类指导和突出重点。根据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性质、特点及其经营管理、盈利水平等因素,采取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不同的政策导向,加以扶撑引导。结合东营的区位条件、自然人文景观、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经营人才素质等要素,综合第三产业中的行业区域比较优势,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的要求,积极培育具有潜在优势的现代服务。

    (二)以城市和专业市场为载体。东营城区是区域的商业、交通、通信、金融、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等方面的中心,第三产业相对集中;专业市场作为商品交换的场所,其扩展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体现,而专业市场的兴起还会带动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金融业务以及各类中介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从东营的实际出发,通过城市化来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强化中心市区的金融、贸易、信息、中介服务以及生活服务等功能,建设中央商务区。

    (三)坚持产业转换序列的多元化模式。遵循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使第三产业比重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水涨船高”。有些行业以二、三产业同步起飞为契机,缩短三大产业依次推进的过程,加速产业重心的变迁,实现第三产业的总量扩张和比重提高。有些行业可跨越产业更替和转换的梯度序列,以第三产业率先起飞的态势,尤其是以商品市场为起点的第三产业发展,携带整个经济的发展,从而把第三产业的发展定位在较高的起点上。根据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实际和行业发展的特点,分别采取适合各自特点的产业转移顺序,以促进第三产业快速、高效的发展。 

    (四)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第三产业中的一些新兴产业如网络服务业,本身就是高科技发展的产物,电子计算机在第三产业的渗透最为广泛,并产生巨大的影响:拓展了第三产业的服务领域,导致了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提高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带来了高效率和高效益;提供了优质、便捷的服务,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创造了全新的服务方式。黄河三角洲第三产业的发展应坚持“科技兴三产”的基本方针,加大第三产业中的科技含量。近期应加快电子计算机在城市交通通信、商业外贸、金融保险、旅游宾馆、信息管理等领域的应用,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规模、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 

    (五)重视国际服务贸易业务。国际服务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第三产业的对外贸易,它包括服务的出口和进口,涉及国际金融保险服务、通信视听服务、交通运输服务、旅游观光服务、法律服务、会计服务、广告服务、租赁服务等十余项通常项目。当前服务贸易已发展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年均增长速度大大快于货物贸易的年均增长速度。黄河三角洲应借中国加入WTO和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契机,配套开展服务贸易。 

    三、发展目标

    (一)实现第三产业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法制化,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加强,成为黄河三角洲的新经济增长点。政府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对外贸易、企业营销、商品销售、旅游、房地产交易、中介服务、公用服务和社区服务等领域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二) 提高从业人员服务水平,管理步入规范化,服务质量实施标准化、扩大经营规模,力争创出国内外的服务品牌。

    (三)建立起与WTO规则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构建四个体系: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较发达的市场体系、以中介组织为主体的社会服务监督体系、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法规体系,把黄河三角洲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区域性的物流中心和知识服务中心。

    2010年

    ——第三产业增加值267.05亿元,年均递增16.7%,占GDP的22.8%;

    ——三次产业比重为5.5:71.7:22.8;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269.78亿元,年均递增14%;

    ——对外贸易实现46.75亿美元,年均递增33.9%;

    ——旅游业实现收入8亿元,年均递增18%,其中旅游创汇220万美元,年均递增16%,接待国内游客198万人,年均递增17%,接待海外游客1万人,年均递增19%;

    ——区内林木覆盖率达到19%。城市人均绿地达到6平方米以上,城区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中心城实现“森林环抱”的目标。

    第三部分  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行业

    通过运用市场机制和完善多元化的投资机制等有效渠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起与黄河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相适应的现代化服务业体系。其中重点发展有利于改善城市投资软环境,有利于发挥黄河三角洲比较优势的生态旅游业、知识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促进传统第三产业的增长。 

    一、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

    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高尚的并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旅游业。东营具有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按照“统一规划、重点建设、合理开发、有效运营、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对旅游业进行配套改革,形成集旅游、观光、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化旅游体系。通过整体旅游形象的设计和促销活动,提高黄河 三角洲的知名度。突出黄河口、大油田、湿地生态、地矿温泉和兵圣文化等特色,重点发展黄河入海口湿地生态旅游区,中心城区的温泉疗养度假区和以兵圣文化、古齐文化、生态农业为内容的南部观光旅游区等精品路线,同时提高与山东、全国旅游的合作层次,合作规划开发旅游资源,联合设计跨地区的旅游路线,形成共同吸引客源的旅游产品。

    (一)完善布局规划,开发旅游精品。重点发展三大旅游区:一是以黄河为东西轴线,形成黄河入海口自然风光、湿地生态观光、森林度假为主要内容的黄河入海口湿地生态旅游区。把地景、水景和生物景观融为一体。二是在中心城区,形成以城市景观、石油文化、温泉疗养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旅游区,为居民的休闲生活提供条件。三是在东营南部建立以兵圣文化、古齐文化和观光农业为主要内容的观光旅游区,既提高经济效益,又增强人们对生态保护的意识,从而把第一、二、三产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推动东营的发展。

    (二)抓旅游重点项目,培育市场主体。加快生态观光旅游业开发,加大旅游业项目建设和科技含量,溶入现代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旅游设施、策划能力、营销方式、人才配备和素质等方面加大力度,增强竞争力。完善金融、保险、邮电通讯、交通运输、酒店住宿等旅游配套服务。

    (三)塑造旅游形象。重点宣传东营的总体旅游环境,突出黄河三角洲的特色。增加旅游宣传促销的经费投入,编制高质量的旅游宣传册,让人们更好的认识、了解黄河三角洲。充分发挥黄河三角洲自然生态的优势, 抓住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望,独树一帜来吸引旅客。

    (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加快旅游信息系统建设,借助高科技手段,建立旅游电脑资料库,为客户提供城市简介、旅游景点、线路、酒店、票务、旅行社、交通、餐饮、娱乐项目、天气、导游、旅游企业动态信息报价等相关旅游信息,强化旅游网站建设。

     二、配套发展知识服务业

    知识服务服务业是为现代化制造业提供服务的新兴服务业,指应用某些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门知识,按照客户的要求,为其在某一领域提供特殊服务的行业。其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都很高,是未来将获得巨大发展的行业。应鼓励和扶植各种咨询、评估、会计、审计、法律、工程设计、广告和市场研究等中介服务机构,为黄河三角洲的投资者提供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与咨询、投资咨询、技术转让、资产评估、信息服务、法律服务、产权交易、外贸代理等多项业务。

    (一)改革管理体制。进一步明晰行政管理与行业协会管理的相互关系、职责分工、具体内涵,形成行业管理为主体、自律管理为基础、行政管理机构宏观管理和社会职能部门监督管理保障的管理体制。减少行政机关管理职能,逐步扩大律师等协会的管理职能,增强协会的服务功能,让后者在执业资格、考试规则,执业道德教育、违纪查处、建立信息档案、建立专项检查制度、建立执业赔付和执业保险制度等方面发挥作用。

    (二)改革中介机构体制,完善监管机制。在会计师、审计师等行业推行“无限责任”制度;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划清营利性中介机构与非营利性中介机构的界限,试行民间“非营利性组织”管理办法。依法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认真贯彻《会计法》、《律师法》、《会计师条例》、《律师条例》、《评估师条例》等法规,形成比较完善的中介专业服务法律体系。

    (三)进一步开拓中介服务。着眼国际国内市场,为企业兼并、资产重组、境外融资、市场拓展、引进跨国公司、国际反倾销、国际融资、知识产权、国际贸易关系,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等经济社会活动提供服务。

    (四)鼓励知识服务机构建立国际业务联系,为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服务。制定扶持知识服务机构发展政策,允许知识服务机构在一定时期,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创收免征营业税。

    三、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以物流运输和物流信息平台为依托,充分发挥黄河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功能,形成以公路货柜运输、商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业,将黄河三角洲与青岛物流中心城市有机连接,提高东营产品输往国内外市场的物流效率,并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和物流网络,提高本地区企业的生产效率。近期强化物流为生产服务的指导思想,拓展产品与技术市场空间,增强企业市场应变能力,降低营运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中长期看,利用物流业全面促进商品的流通,带动传统商业的发展,促进物流为消费服务,为黄河三角洲的居民提供高效、快捷的生活环境。

    (一)为制造业创造一个高效的物流基础。对物流产业群的骨干企业实行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外贸运输与加工工业;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企业,给予适当的优惠,使其获得合理的回报; 对经营公司围绕物流业开办的服务项目予以支持。同时逐步放开物流运输和物流信息服务市场,吸引外资参与投资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允许外商开展各种类型的物流服务,并鼓励东营市物流企业开拓国际物流业务。

    (二)加大专业批发市场重组力度。实行优惠政策,鼓励投资建设重点批发市场,充分利用东营市传统商贸流通的地位,改造传统的商业流通体制;充分利用东营市在汽车配件、农副产品等方面的优势,大力推进各种生活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建设,在城市规划中的新建和利用原建筑改造的批发市场,实行优惠;巩固和提高农产品、海鲜批发市场。

    (三)加快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建设。立足于市场需求,重点抓好货运枢纽型和配送中心型物流园区建设,依托物流园区组建产品等配送中心;积极引进国际商贸和物流代理企业,鼓励国内外连锁销售商、生产或代理商开展物流商贸活动;集中合理布局仓储设施,提高仓库利用率,推进仓储网络化、产业化、社会化的进程。

    (四)大力发展货物代理业。以现有商贸代理制为基础,积极引进国内外从事商贸代理业的物流代理企业,不断开拓物流网络和市场空间,推动物流业组织形式和营运流程创新。

    (五)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和网络交易。利用物流商品信息网络,加大电子商务市场建设步伐,发展电子商务工具,推动电子商务活动在更广、更深的领域内应用,组建现货交易网络市场,提高物流商贸活动及组织方式的现代化水平。

     四、发展优化传统的第三产业

    为了尽快改变黄河三角洲第三产业发展落后的局面,需要抓住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积极争取率先开放第三产业领域,利用外资和现代制造业大发展所带来的人口增加时机,加快对现有商业基础的改造提升和规模的壮大。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金融保险业和社区服务业等。

    (一)商贸流通业

    继续发展占东营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的商贸流通业,逐步推进商贸流通网络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商品营销和流通现代化,推广新型经营方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依托城区和重点乡镇,适应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和生产生活社会化、市场化、多样化的趋势,坚持内贸外贸结合、零售批发结合,构造各种经济成份和经营方式并存、功能完备的商贸流通网络

    1、发展现代经营业态。发展与现代物流业相适应的新型批发业,通过改组现有零散的专业小商品批发市场,建成有区域性影响、专业化经营大型批发市场。在中心城区和重点乡镇形成一批有特色、有辐射力的商业区、中心市场,提升百货大楼等大型市场、骨干商场的规模优势。扶持发展连锁经营、配送中心、代理制等流通方式,积极发展特色超市、仓储式商店等经营形式,规范发展旧货、拍卖、租赁等行业,合理配置便民商店。

    2、优化营商环境。商业规划与城市功能布局相协调,市、区两级政府适当对商业旺区改造和物流基地建设投入资金,创造良好的经营基础条件和购物环境。理顺商业行业管理体制,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完善商业法规,规范商业行为,创造竞争有序的商业环境。建立与完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行业内的自律作用和沟通政府与企业桥梁作用。整合现代金融、信息、运输等资源,为现代商业服务。

    3、试点推进电子商务在商业的运用。提高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商业经营管理上应用水平、应用范围和规模,加快网络系统的建设,尽快增加各种辅助功能,突破传统商业生产、批发、零售营销模式,逐步推进商贸流通网络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商品营销和流通现代化,增强商业的市场辐射能力。

    (二)金融保险业

         金融保险业应进一步向生产和环保领域渗透,壮大服务功能,金融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业务信息处理电子网络化,保险业建立起多层次的保险体系。增强金融服务业的辐射力和集散能力。增强服务业活力和效益,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具有高效服务功能、具有防范和处理金融风险能力的金融保险体系。

    1、鼓励设立金融机构配合外企扩发展,积极争取外资银行机构在东营设立分支机构,继续争取国内未在东营设立分支机构的银行到东营设立分支机构或代办处。发挥银行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同时利用银行的资源帮助企业搞好资本运营,推动企业资产重组和股票上市等方面的作用。强化保险公司和保险基金的服务功能,建立多层次的保险体系,加快保险业务向多元化发展。规范资产资信评估、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2、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结合东营目前金融风险的化解工作,建立科学的风险监控系统和现代监控手段,完善金融机构内部资产风险管理机制,降低不良资产存量,防止不良资产的增加。在开放竞争中保持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3、推进金融服务电子化与网络化。加强金融业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业务信息处理电子网络化,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4、在金融业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业务交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适当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同业拆借市场,使资金活起来、动起来。积极参与沪深资本市场和跨系统、跨地区、大范围、多层次的短期货币市场,为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融资服务。

    (三)社区服务业

    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组织,形成社区服务网络,加快社区服务由福利型向经营型转变。积极引导高层次合理消费,促进大众文化、全民健身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鼓励支持城市绿化养护、环卫保洁、车辆看管等,逐步实现社区化、规范化、产业化,加强社区服务业设施和网点建设,在中心城居民密集区,建立社区服务公司。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兴办社区服务业,尽快实现市场化、专业化、网络化。

    1、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社区建设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全社区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思路,向社区“放权、转权、还权”,理顺条块关系,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形成以街道为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主体管理体制。

    2、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将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交给社区,行使社区管理、服务、教育、监督、协调职能,发挥社区在社会救助、老龄服务、社会治安、环境卫生、劳动就业、计划生育、婚姻家庭等方面的作用。

    3、促进社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按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完善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制度,构建全市社区服务网络,丰富社区服务内容,拓宽就业渠道。制定相应政策和法规,鼓励街道、经济组织、个人投资与经营社区服务,在财税、用地、用房、经费、收费价格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用价格调控、改革收费制度等方式使社区服务实体有一定的赢利空间,引导物业管理公司加大对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及活动的投入,促进社区服务向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五、构筑现代信息服务平台

    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信息服务业务交叉和服务企业的发展,形成竞争开放的信息服务市场格局。

    (一)整合信息业务平台。以建成信息高速公路为目标,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电信、有线电视,油田通讯骨干传输网络,建设以光纤为主的宽带计算机城域网,实现音频、视频数字信息的综合传输,建成全市统一的宽带区域信息网络。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数字化交流为重点,加快专业性、综合性数据库建设。利用国际互联网和全市统一网络平台,开发和传输增值信息,通过网站和网页发布提供信息服务。通过实施电子商务工程,发挥信息经济和社会效益,开辟新经济形式和渠道。加快信息产业规划和政策制定,促进信息产业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信息服务,实现信息咨询业的社会化、商品化。

    (二)大力发展电讯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信息咨询业。利用宽带网络拉入平台,为用户提供多媒体业务。建设宽带移动通信网,提高通讯接通率。拓展工程咨询、技术咨询、系统集成、计算机软件服务、电子信息交换等网络服务、因特网接入、国际联机检索、商品价格信息等咨询业。

    六、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努力营造各种所有制形式企业公平竞争的外贸环境,培养熟悉WTO规则外经贸人才队伍,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实施科技兴贸、市场多元化、“走出去”战略。

    (一)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外贸体制。逐步改变现有企业的经营方式与国际接轨。适应我国加入 WTO的需要,培养一批熟悉世贸规则,精通外贸业务的人才队伍,强化东营外贸战略、规划、对策的研究以及分析、预测、调研等职能。

    (二)构建国际营销网络。建立起按国际惯例动作的产品国际营销网络,使东营能更贴近海外市场。利用东营近日本、韩国的有利地理位置,进一步拓展外销市场。

    (三)推行科技兴贸战略。重视科技的应用,积极引进高新技术新项目,推动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和付加值的提高。

    第四部分 政策措施

    一、体制创新

    (一)以市场为导向,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打破部门和行业垄断,放宽市场准入,形成公平竞争、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符合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的市场体系。

    (二)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加快建立现代化制度的步伐,通过资产重组、并购、产权交易等,组建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三)改革投融资体制,形成企业自主投资、银行独立审贷、政府产业引导的格局,逐步取消一切限制民间投资的规定,实现国有资产从一般竞争性服务领域的战略性退出。

    (四)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第三产业。允许个体、民营企业进入第三产业领域投资经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发展股份制的服务企业。

    (五)在企业开办、上市融资等方面,对民营企业实行与其它所有制形式企业同等待退。进一步改善投资软环境,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五)成立“东营市第三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第三产业发展策略及具体政策措施研究,及时提出对策建议。 

    二、健全法规

    (一)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按照国家对金融政策、关税政策、贸易政策、外事政策、外资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投融资政策等各项政策的调整,积极向中央和省申请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实验权,率先理顺各项政策、法规。

    (二)健全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加强商标权、名誉权等知识产权方面的执法,解决服务领域超国民待遇和非国民待遇问题,以及政策透明度不高、市场准入程度较低等一些不符合WT0规则的做法。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营造健全的法律环境和宽松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重视第三产业执法工作。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职能,提高办事效率,依法行政、依法监督。建立良好的法制环境和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

    (四)按照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健全第三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统计核算。

    (五)进一步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加强政府与企业的联系,做好第三产业行业发展的指导和服务。

    三、开放带动

    (一)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将黄河三角洲列为“入世”后服务业开放先行区和重点城市,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对外开放,适应WT0规则,实施外贸、旅游,专业服务等服务业“引进来.”、“走出去”战略。

    (二)吸引外资投资服务业,降低对外商规模、注册资金的要求,放宽对其业务品种、对象、持股比例和经营地域的限制,如开展人民币业务,在A股市场上市,经营国内财产保险业务,成立独资外贸公司,经营国内贸易等。

    (三)鼓励企业到境外资本市场融资,扩大会计办事务所、法律服务机构、评估机构、咨询机构等知识型中介机构的国际合作,引进国际旅行社、国际物业管理公司、国际广告公司。

    (四)在对内开放方面,加紧向私人企业,民营企业放开进出口经营权,争取率先进一步开放电信服务、公用服务等垄断性强的服务领域入抓住西部大开发有利时机,加强与珠三角地区的协调,拓展服务市场。 

    四、推进电子商务

    (一)跟踪现代第三产业发展方向,用先进技术武装服务业,推进服务业现代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健全电子商务法规、标准体系的法制环境,建立先进、合理.、安全、低成本、高效率的电子商务软、硬件和综合服务的技术环境。支持企业开展B—B和B—C业务,暂不对电子商务征收超过常规商务活动的税费,发挥出电子商务方便快捷与交易成本低的特点。

    (三)加强电子商务领域国际、国内协调与合作,加强宣传推广。同时,紧盯现代技术发展方向,稳步推进,防止资源浪费。

        五、强化现代服务意识

    (一)强化全社会诚信观念,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大力整肃社会信用秩序,完善和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产关系、信用关系和契约关系,建立社会信用、企业信誉、个人信誉,提升国际公信度。

    (二)树立分工合作、合法竞争的市场观念,倡导开拓进取、自主创业主创业、敢冒风险的创新精神。

    (三)更新经营理念,规范经营行为,导入先进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模式,强化以质量求发展、以信誉求生存的风险意识。规范服务流程,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兑现服务承诺,提高企业信誉度,努力创建全国一流服务企业。

    (四)推行“一站式”服务、“微笑”服务、树立“一切为了顾客”、“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五)以用户为中心,不断推出创新业务,满足消费者越来越高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强竞争力。

     六、培育现代服务业人才

    (一)加快石油大学建设,针对现代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增加相应学科和专业,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合作,重视在职培训,培养、引进经营管理人才、网络技术人才。

    (二)建立起以市场原则为基础的用人机制,完善人才激励、竞争、保障机制,为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七、加快市场培育

    (一)根据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扩大市场规模,细化市场体系,使要素的获得和产品的销售都能通过市场以尽可能低的交易成本得到解决。

    (二)政府要从积极建立和完善各类市场入手,逐步引入竞争机制,努力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在培育市场过程中探索制定各种市场法规,按照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初步建立起宏观调控指导下的市场运作机制。

    (三)进一步完善市场建设,改变单一封闭的市场流通体制,实施“繁荣零售、重组批发、优化环境、开拓市场”的发展战略,积极放宽市场准入,构建多种业态、多元投资主体的商贸企业格局,形成国有、集体、个体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开放型流通体制,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体制和经营机制,使东营市逐步成为区域性的商业贸易中心。

    (四)以土地使用权拍卖为基础,培育房地产市场,将城市规划、房地产权、房地产市场管理调控等职能统一管理,完善房地产服务体系。同时开放建筑市场,推行和深化施工招标制度,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五)与劳动人事制度、用工制度、工资制度、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相适应,逐步形成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多层次、开放型、区域性劳动力市场格局。

    (六)初步建立技术市场体系,建立科技成果交易中心、无形资产评估事务所、技术合同仲裁委员会以及知识产权审判庭等中介机构,形成集交易、中介、评估、信息咨询、专利代理、仲裁和审判为一体的一条龙技术市场体系,为技术供求双方创造一个公平交易、平等竞争、渠道顺畅的良好的市场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