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南昌大学改称南大,一地鸡毛背后的鸡肉

 昵称26568322 2015-07-07

     

本文为转载


      最近南京大学与南昌大学的校名简称之争甚嚣尘上,飞机上的小报都辟出来专栏报道,所占篇幅几乎与周末证监会救市一般大小,甚至比希腊债务违约地版面都还要大了一点。

       这件事的缘起,是南昌大学所订的自家章程里规定自己的简称是“南大”,并且该章程报送江西省教育厅通过了。事情可巧,江西省隔壁家的江苏省南京市也有个学校简称叫“南大”,南京的“南大”发现南昌的“南大“,顿时有种真假李逵的感觉,于是南京的学生就在本校bbs上面发帖抗议,南京大学校方发现此事之后便开启了维权行动,将事件报送教育部裁定。

       当我最开始看到微博上关于南昌大学自称”南大“一事的报道时,他们让我评论,我是拒绝的。作为一名南京(哪个)大学的学生,并不觉得南昌大学自称南大会对我的母校有太大的影响。一方面,南昌大学与南京大学的交集很少,无论是地域、生源、社会声誉方面都没有太大的重叠,所以南昌人叫自家门口的大学为南大而称呼外省某校为南京大学并不会有太大的实质影响;另一方面,作为常年被称为南京哪个大学的NWUNanjing Which University), 我们自己其实是习惯于自嘲我们的知名度的,如果你在南京大学的校园里抓一个江苏省外的同学,问他高考以前知不知道南京大学是个什么鬼,十个里面有五个会告诉你不知道。南京大学的知名度在同档次院校里应该是最低的,但这并没有妨碍南京大学搞出一流的办学成就和学术成果,毕竟我们的校训就一直在教导我们低调做人的道理: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嘛!

        诚然,南京大学现在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发展也并非是一路坦途,知名度低其实是我们的软肋,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在努力的想要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但是,诚朴立校的南京大学并不想搞个大新闻,也不愿意通过炒作来提高自己一时的知名度,而是宁愿踏踏实实做事,用实实在在的成绩来获得社会的认可。毕竟,我们的梦想是做中国一流的本科教育,而不是做中国最有名的大学。

  

  
 

       可是这一回,南京大学却是被迫卷进了这么一场滑稽戏。

        现在社会各方对这一简称之争有着不同的看法。力挺南昌大学,认为南京大学以大欺小者有之;支持南京大学,认为南昌大学侵权无理者有之;各打五十大板,认为两校无理取闹不务正业者也有之。当我们审视时间的原委与各方的观点的时候,有些客观事实必须厘清,有些关键问题必须讲明。

        第一个事实,就是南昌大学侵权的事实。南京大学早已将”南大“简称注册商标,并且写入南京大学章程,经教育部审批通过。而南昌大学作为后来者,虽经审批通过也只是江西省教育厅审批通过。可以说,无论从事业单位的角度还是从公立教育单位的角度来看,南昌大学都占不到理。这起乌龙事件的责任或许在南昌大学校方领导,或许在教育系统领导,但是无论如何,总不是南京大学侵了南昌大学的权,而是南昌大学侵了南京大学的权。

        第二个事实,就是南京大学并没有以大欺小。从前一个事实来看,错不在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只是行使了正常合理的维权而已。南京大学的校方领导并没有公开谴责,也没有上门强拆,只是知会相关领导部门进行处理。社会上的各路讨论,有两校学生、校友自发发起的,也有媒体自行报道的,各路观点齐全,并无操纵舆论。南京大学只是采用合理合法的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何谈“以大欺小”?面对社会事件,当冲突的双方强弱不均时,人们总会感性地同情弱者而谴责强者,却往往会忽略了道德法理。例如之前的女司机被暴打一事,网民被反复打脸,却依然不长记性,在这次的校名之争中继续暴露出捉鸡的智商,实在是让人无奈。

        第三个事实,就是南京大学完全配得上这个简称。南京大学与南昌大学孰优孰劣我在此并不想赘述,以免被人认为我在瞧不起南昌大学。我想,即使是南昌大学的同学应该对两校实力的差距也没有异议。两校的历史沿革也没必要重复,肇始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的南京大学几经变迁,民国时称国立中央大学,是当之无愧的民国第一学府,而南昌大学的前身是1940年成立的国立中正大学,不但成立晚名头弱,当时地位也不一样。有人说“国民党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和国立中正大学谁又多贵一分呢?” 我在这里可以回答你:“这还用问?” 当然,我也有看到有类似于“南昌大学也是211有本事你去考啊”这种言论,真是应了一句老话叫做“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队友”,请持有这种观点的朋友关闭本文并且拉黑我,你的逻辑已经碎成了渣渣再也救不起来了,奉劝您以后还是不要参与公共事件的讨论安心在家跳广场舞,您这种“一粉顶十黑”的人就不要总是出来给己方添堵了,乖。

        第四个事实,就是南京大学的维权并没有禁止私下的称呼。纵观南京大学的官方维权,并没有提及不允许南昌大学的学生称本校为南大,也没有禁止当地老百姓成南昌大学为南大。有些南昌大学的同学声称南京大学强迫大家改口是恃强凌弱滑稽无礼,对此我只能说各位有些反应过度,甚至是受迫害妄想症了。事实上,即使南昌乃至江西全省人民都认为南大是南昌大学,对南京大学来说也没关系,因为本来就没多少人知道南京大学嘛!我们又不是演员也不混娱乐圈,私底下怎么称呼都可以的。但是私下可以,官方不行,就好比你下载一部小电影私下传阅这属于个人行为,但是如果放在网盘上供人下载的话警察叔叔就要来找你了。

        在陈述完事实之后,还有个关键的问题要讲清楚。那就是作为一个大学,到底有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名字大动干戈。

 

       很多人的观点是,大学只要好好培养人才搞搞科研就可以了,没必要纠结于简称这种细枝末节的东西。持有这种观点的同学你出来,你只要好好念书认真赚钱就好了,我给你们所有人改名叫二狗子好不好?一所学校的简称,应该是和名字一样,都属于这所学校无形资产的一部分,是学校形象的一部分。保护学校的无形资产,保护学校的公共形象,是学校行政领导的责任和工作。从这个角度讲,南京大学的领导采取合理手段维权正是其对工作、对学校认真负责的表现。反观南昌大学的领导,在选取简称的时候不够审慎,造成乌龙,给两校带来不良的影响,不得不说是一种失职,至少是不够认真。当然,学校的形象并不完全是一个名字而已,最主要的还在于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不断进取。在这一点上,很多网友一叶障目,两眼只看到媒体报道的冰山一角,看不到两校在简称之外的各种努力,看不到两校在办学和科研上取得的成果,盲目指责两校不务正业,其实是对两校的冤枉和误会。

        当我们祖国在南海岛屿问题上与东南亚诸国寸土必争的时候,每个中国人都称赞国家的强大,当外国主播发表辱华言论贬低祖国时,每个中国人都义愤填膺。现在,祖国缩小到了母校,母校的权益受到侵害,名誉遭到贬低,我们南京大学的学子是不是有必要站出来维护我们的母校呢?

        谢谢大家。

 --------------------------------------------

以下为打脸时间。

        有位唐霜 的南昌大学校友在其微信公众号发表了一篇题为《你为南大,我也为南大,何故你要笑我?》的文章,其姿势水平实在堪忧,因此在这里认真回答这位同学:我并没有笑南昌大学,我只是在笑你。

       在其文章里,共有如下论点:

        1. 论血统,孰轻孰重未可知。

        在唐同学自己贴的南昌大学历史沿革中,南昌大学始于1940年的国立中正大学,建国后改名为南昌大学;而南京大学始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后来几易其名,民国时期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28年),建国后改为南京大学。

        唐同学说:”国民党时期,“国立中央大学”和“国立中正大学”,谁又多贵一分呢?新中国,南京作为旧政府首都,而南昌作为革命火种起源地,同以城市命名,谁又多贵一分呢?所以,血统论是谈不通的。“ 

        这句话的逻辑错误在于强加因果。对比国民党时期的两校,当时位于当时首都的中央大学作为民国第一学府,自然比套用蒋中正之名且年轻了三十余年的后辈大学要”贵“那么一点,而对比新中国的两校,拿南京和南昌说事儿,论文化底蕴,六朝古都的南京放眼全中国也不输几个城市,论抗战贡献,额,这都哪跟哪儿啊?我们不是在讨论大学么?我完全没有搞清楚唐同学的两个反问句是参考了什么样的标准,最后的这个”所以“也不知道是如何得出的因果。

        2. 当地一贯认可,改称呼显得滑稽。

        这个小标题就不能改为”论认可,乱改称呼显滑稽“吗?高考作文不过关啊同学!

        关于私下简称的问题,前文已经说过了,下面直接说逻辑。

        唐同学说:如果我们假设,官方推行“南大”的简称,那才可谓顺应民心,无需功夫,便可满地丰收。所以说,官方推行的“昌大”简称,实际上跟民意不符,而“南大”则是大家约定熟成的叫法。

        越南和菲律宾一直声称南海XX岛是他们的领土,是不是应该顺从他们的民意?江苏省的民意调查显示,南大就应该属于南京大学,是不是应该顺从江苏省的民意呢?民意可以使侵权变得合法吗?

        3. 南昌大学格局已今非昔比,称“南大”可自勉奋进

        唐同学说:南昌大学这十来年自称“昌大”,有种忍辱负重的感觉。一方面,自己的实力确实不如南京大学,而且南开大学、南通大学也可称为“南大”,为了避免沾光的嫌疑,莫名其妙的称了“昌大”,也实属无奈;另一方面,在社会各界都认可“南大”的简称的情况下,依然推行“昌大”的称法,要忍受巨大的心理压力,2011年搞90周年校庆,省里的领导讲话时也称“南大”,学校这些年为了避免自称南大带来的麻烦,已经很低调了,反过来说,这也是一种胸怀和性格。

        首先,南开大学简称是南开,南通大学叫通大,虽然有些地方会简称南开为南大,但是人家南开大学没有把南大写进章程里啊!

        第二,学校因为怕麻烦而低调,请问显示了什么样的胸怀和性格?您这么黑自己母校真的好吗?

        唐同学又说:这个时候勇敢的自称“南大”,不仅能够向南京大学等南字打头的各个高校学习,而且也是决心并列其中一较高下的表现,这种办学自信来自这些年来学校积累下来的资源和成就,敢称南大,是从忍辱负重到重装上阵的华丽转身。

        唐同学还说:不进则退,倘若一个学校在教与学以外的事情上心胸狭窄,也只能说它开始堕落了,斤斤计较了,没有个性了。

        额,不好意思,您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怎么看怎么是在黑自己母校啊。。。这么明显的双重标准不合适吧?

        4. 行政主管部门仅作认定,无权指摘

        唐同学说:但是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存在一个级别的问题,于是不少人有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你看,我们的主管部门比你高了不止一个级别耶~”,这嘴脸怎么那么丑,“你看,我坑里的屎是部长拉的,你坑里的屎是厅长拉的,我的屎比你的屎要牛逼哦~”,真恶心。更恶心的是,有些人竟然寄希望部长过来命令厅长:因为我的屎叫屎,所以你的屎不能叫屎!

       这段话写的真是其心可诛。

        另外,给唐同学普及一下知识。公文中的简称,并不仅仅是为了方便阅读,在中国,任何机关单位的简称都是有规定的,普通人称呼一所学校可以随意称呼,你非得把北大称为清华把清华成为北大,只要你不怕被骂傻X就可以随你开心,但是在官方语境中,称呼是不可以随便改的。而且,南京大学并没有规定人们私下里对学校的称呼!

        5. 公立教育在公立教育面前谈商标很搞笑

        唐同学说:我想说的就两点:①公立学校还是不是事业单位,还是不是社会公共事业的组成部分,难道真的已经完全产业化了吗,沦为商业附属品了吗,相互之间信任荡然无存了吗?②阿里注册了“双十一”相关的商标,其他电商大不了不用呗,还不是照样双十一,大家还不是买买买,剁剁剁,该怎样,还怎样。

       我想说的也只有两点:(1)学校注册商标和完全产业化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注册商标是对自己无形资产的保护,使信任荡然无存的恰恰是一些学校有意无意的侵权行为。(2)阿里注册双十一商标之后,并没有限制普通人去京东苏宁购物,但是京东苏宁不得再使用相关文案,事实上他们也确实没有在使用,因此从这个例子上看,贵校还是得好好学习下京东苏宁的守法精神。

        唐同学的最后一句话:有网友提了一个超级牛逼的建议,把章程中的“简称”改为“俗称”,“俗称‘南大’”,气死你,哈哈~

        我只想说,在章程里面搞个“俗称”,这是真想把自己母校弄成一个笑话啊。。。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878131f60102vl57.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