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欲得安身处,寒山可长保·台州晚报

 窗前有树905 2015-07-07
 
欲得安身处,寒山可长保


  独立书评

  推荐项楚的《寒山诗注》

  胡明刚

  天台人,现居北京,从事文化工作。主要出版有《蛤蟆居随笔》、《北漂者心声》、《天台茶》、《天台行旅》等书,散文《江南蓑衣》曾被选入高中语文阅读教材和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欲得安身处,寒山可长保。微风吹幽松,近听声逾好”,心态好,心境好,自然与自然世界融合在一起,所有的烦恼没有了。“十年归不得,忘却来时道。”读寒山诗,一个感觉,就是心安是归处。寒山行吟,就是两个字,心,安。“寒山可长保”这句寒山诗,最适合我的心境了。

  寒山诗,在中国白话诗歌史上是一面旗帜,寒山与拾得丰干隐居于天台寒石山,穿行于国清寺一路唱游,兴之所至,将诗句题于松间石上,后人得之结集印行。他们都是底层人士,无所羁绊,归隐山水,创作自由,三教圆融,山水隐逸,世俗讽喻,咏史明志,有本真,有灵性,更有智慧让人反复回味,在雅俗之中,透出一道道玄秘之光,当我们居住在天台山国清寺和寒岩明岩侧畔,在农家草舍细细品读时,感到了一番和美的风味。

  我在天台山村最早读的是国清寺印行的寒山诗,它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部文学诗集。三十多年前,我拍初中毕业照兼游国清寺,看见法物流通处里的那本《寒山诗》,就花了五毛钱买了下来,真可谓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蜗居在山居破屋里,我时常翻开这木版影印繁体直排的没有标点符号的书,每天啃一首,一个假期下来,竟能背出许多来,读寒山诗很愉悦,很平和,就像一个老人与我对话一样,至少能让我在清苦贫寒中得到安慰。尽管我家里遭到许多变故,读了寒山诗,我就心里平静,挺过来了。寒山诗影响了我的思维,让我觉得文学的别样价值。

  到天台城里工作之后。最初那本的寒山诗被翻烂了,没了影踪。我一直买了十几本寒山诗,都被人借走,一去不复返,我离开家乡北上,多想找本寒山诗看看,天台国清宾馆的陈国元心有灵犀,送给我这本《寒山诗注》,用天台近水解了我北京远方之渴。这本《寒山诗注》陈国元一直在读,当课本一样,朝夕面对的,我真有点横刀夺爱了。

  《寒山诗注》大厚本,精装,形如砖块,一千多页,五号繁体字竖排得密密麻麻,选注者项楚先生是花了很大心血的,书中原诗校勘注解,三位一体,注释细致全面,每句话,每个词,每个字,每个音韵,每个典故,每个出处,以及评说等等,除了寒山诗独有的诗歌和音律之美外,还可以学到许多文学之外的知识,比如文史方面的,自然的,还有方言民俗等方面的考证,选注者给我们呈示更多更有趣的东西。

  比如寒山诗中的天台方言。第一首: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这个“继日”,原来是天台话,今天的意思,“急急如律令”,本是道家的话,现在也成为民间口语了。还有“渠笑我在后,我笑渠在前”。这个“渠”音“该”,本是“他”的意思,是天台话,也就落实了。寒山诗用普通话读,别扭,用天台话读,合适,比如“重岩我卜居”这首,就很明显。所以,读《寒山诗注》,不像一般学术书那样机械呆板佶屈聱牙掉书袋之嫌,而相当有趣的。

  《寒山诗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