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媒体速递丨南京江北新区最新规划出炉!先睹为快!

 jocmin 2015-07-07



  今天上午9点半,南京市规划局举行了江北新区系列规划初步成果公众意见征询展新闻发布会。关于南京江北新区的一系列规划成果正式公开,并征询公众意见。


江北新区城镇空间如何布局?

未来规划人口多少?

公共服务设施有哪些?

区域轨道交通如何发展?

近期有哪些重点建设?

……

想了解这些,

赶紧来看最新官方规划成果!


(以下图片,点击可放大哦!)


江北新区总体规划(2014-2030)


  1、新区概况江北新区总规划范围包括浦口区、六合区及栖霞区八卦洲街道,现辖22个街镇。总面积约2451平方千米,占全市的37%。国务院批复国家级江北新区规划范围为788平方千米,是总体规划确定的主要城市建设区域。

  2、新区职能: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先进产业基地,南京都市圈的北部服务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南京市生态宜居、相对独立的城市副中心。

  3、人口规划:2030年,江北新区总人口约300~350万人,城镇人口约270~315万人,村庄人口约35万,城镇化水平约90%。

  4、用地规划:规划城乡建设用地约446平方千米,其中城镇建设用地约350平方千米,村庄建设用地约96平方千米;江北中心城、副中心城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新城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左右,新市镇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30平方米以内。

  5、生态保护:规划坚持生态优先,严格控制沿老山、绿水湾湿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边界,控制大厂城镇隔离绿地范围及老山—亭子山—长江、长芦—玉带隔离廊道。


  6、城镇空间布局:根据城镇增长边界,按照集中集聚、公交引导开发和多中心布局的原则,形成“一轴、两带、三心、四廊、五组团 ”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1)一轴:指沿江城镇发展轴,由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路支撑和串联,形成的沿江、带形、组团布局的江北城镇密集发展地区;

  (2)两带:分别指外环山水生态带、沿江生态带。外环山水生态带包括山、水及农业生态空间,串联各新市镇和新社区,形成沿江集中城市化地区外围生态保育空间;沿江生态带主要包括滨江生态与休闲空间,形成江北新区生态维护与公共活动空间塑造的重要地区;

  (3)三心:浦口、雄州综合型城市中心大厂生产性服务专业型中心,是按照相对江南独立发展的标准建设的中心区,是辐射苏北、皖北地区的区域生活和生产中心;

  (4)四廊:方山—八卦洲、马汊河—八卦洲、龙王山—八卦洲、老山—三桥四个楔形廊道,是区域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城镇组团的主要增长边界,以及江北保护南京主城环境的清洁空气廊道;

  (5)五组团:桥林、浦口、高新—大厂、雄州、龙袍五个城镇功能组团,是空间相对集中、功能相对完善、职住相对平衡、集中高效发展的城镇集中建设地区。



  7、城镇体系结构:2030年形成“中心城-副中心城-新城-新市镇”的城镇等级体系。

  1.中心城:由浦口、高新—大厂两个组团组成;

  2.副中心城:由雄州组团和长芦产业板块组成;

  3.新城(2个):桥林、龙袍;

  4.新市镇(8个):竹镇、金牛湖、马鞍、横梁、星甸、汤泉、永宁、八卦洲。


  8、城镇职能

  江北中心城是江北新区服务都市圈北部,辐射苏北和皖东、皖北的区域中心。

  六合副中心城是新区向北部、东部周边地区辐射的区域中心和重要的新兴产业基地。

  桥林新城和龙袍新城是南京沿江综合性产业新城。

  八个新市镇以生态式发展模式为主导要求,建设成为各具特色的田园城镇。


  9、公共设施规划:江北新区规划建立“城市中心—城市副中心—地区中心(新城)—社区中心(新市镇)”四级公共服务体系,分级分类服务各自区域,建立服务都市圈北部的网络化中心服务体系。

  市级中心为浦口中心,侧重于区域高端商务、商贸等服务功能;市级副中心为雄州中心,侧重于区域性商贸服务功能;大厂生产服务中心侧重于区域生产性服务和科技研发功能;地区中心和社区中心侧重于便民服务功能。

  按照国家级新区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规划还预留了国际社区、学校、医院等高品质重要设施。



  10、区域交通:依托“三网”,即“环+射”的铁路网、高速公路网、干线公路网,强化江北新区区域辐射力,实现2小时通达长三角中心城市;1小时通达南京都市圈各城市;30分钟通达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依托“三快”,即城市快速路、轨道交通、中运量公交走廊,提升江北新区各组团的凝聚力,实现中心城30分钟完成内通勤出行,1刻钟上快速路,居民步行5分钟可达轨道或公交车站的发展目标。

  规划强调公交引领,形成以轨道交通和中运量新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水上巴士为补充的多层次一体化公共客运交通体系。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分担率40%以上,市级中心区、跨江与重要轴向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70%以上。

  江北新区轨道线网由都市圈轨道和城市轨道组成。规划都市圈轨道线路5条,分别为:宁和城际轨道、宁滁城际轨道南线、宁滁城际轨道北线、宁天城际轨道和宁仪城际轨道。都市圈轨道与城市轨道无缝衔接,车辆实现共轨直通。

  规划城市轨道线路7条,形成市级中心三线以上换乘、市级副中心两线衔接、地区(新城)中心有一线相连的总体布局,分别为:轨道交通3号线、4号线、10号线、11号线、13号线、14号线15号线




南京江北新区近期建设规划(2015-2020年)


  1、功能定位:将江北新区建设成为更具创新影响力、更具产业竞争力、更具生态人文魅力的国家新区,功能定位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长江中下游航运中心、区域智能制造中心。


  2、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三大两新”空间发展战略,分别为大红、大紫、大绿、新港口新制造战略。

  大红战略依托江北中心区,培育商务金融、文化创意、健康医疗等功能,提升区域服务能级;

  大紫战略依托南京高新区,重点建设“一谷一园”,培育科技创新中心和知识创新中心;

  大绿战略充分挖掘利用老山天然的自然资源,合理开发打造江北生态绿心;

  新港口战略依托西坝港,重点完善疏港交通体系,构建江北新区公铁水联运枢纽,与龙潭港合理分工构建南京长江航运中心;

  新制造战略立足桥林新城,按照产城融合理念,重点打造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3、空间布局:规划形成“一主一副三区”的空间结构:

  一主即江北中心城,一副即六合副中心城市,三区即西坝园区、长芦园区和桥林新城三个产业板块。



  4、综合交通规划:提出五个方面的发展战略,分别为构建长江上的国际航运中心,打造轨道引领的国家级新区,建设规划需求引导的道路网系统,建设多模式一体化枢纽新区,创建因地制宜的慢行先导区。


  5、生态可持续规划:倡导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提出生态红线管控、生态格局优化、防洪排涝与海绵城市、大气与水土环境改善、生态空间管控等策略。



  6、现代基础设施规划:按照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四大目标,对供水、电力、燃气、供热、通信、雨水、污水、环卫、地下空间利用、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进行系统规划。



  7、城市风貌规划:以“金陵气韵、时代风范、本土情怀”为城市风貌总体定位,提出了构建整体山水格局、风貌体验系统和建筑风貌管控体系三大策略及实施建议。



  8、近期发展规模和用地布局:规划2020年江北新区常住人口225-245万人,城镇人口170-190万人,城镇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按照战略导向、集约发展、对接平台、衔接专项的原则,确定近期城镇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用地供给。



  9、近期重点地区:包括高新创新板块、三桥创新板块、桥林制造板块、江北中心板块、六合中心板块、老山休闲板块、西坝港口板块7个重点地区。




  10、近期支撑体系规划:对综合交通、生态保护、市政公用设施、城市风貌、住房和保障房、公共服务、历史文化保护、绿地系统等方面进行近期支撑系统规划。



  11、近期重点行动:从体制整合、优才倍增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从人口规模、保障房、工业更新、强度分区、高度分区、特色意图区等方面提出了控规单元核心控制要素;梳理了近期建设项目库和土地储备计划。


江北新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一、规划总体目标:

  全方式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35~40%;

  不含步行方式公交分担率45%;

  机动化出行公共交通占比超过60%;

  公共交通出行轨道交通占比超过60%;

  跨江全方式轨道交通出行占比超过55%。


  二、规划网络总体情况

  本次规划推荐方案共设12条线路,其中7条城市轨道,5条城际轨道,线网总长约为220公里;其中城市轨道总长为156公里,车站总数为112座,其中21座为换乘车站。





  三、本轮江北线网规划主要调整优化内容

  1、加密纵贯线:增加15号线,11号线北延。

  2、增加过江线:13号线西延,进入江北核心区。

  3、优化枢纽线:北延4号线,西延3号线,增加15号线和宁滁南线进北站。

  4、强化中心区:中心区11、15、4、13形成两横两纵网络。


江北新区高快速路专项规划




  江北新区要求构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包括城市高快速路系统,实现江北新区与其他城市、江北与江南、新区内各个组团的快速交通联系。

  本次规划形成了“半环七射”的高速公路网布局,高速公路网规模达到191.0km,其中绕越高速形成南京主城高速公路环,有效疏解城市过境交通,宁盐高速、宁通高速等七条放射性高速公路加强了江北对外交通联系。



  在城市快速路网方面,规划对兴浦路、滨江大道(化工园段、南钢段)、定向河路(老山段)、灵岩大道、桥林大道等线路进行了详细的论证研究,规划形成了“四纵十二横”的快速路网布局,快速路网规模达到365.4km,路网密度为0.51km/km2。



  在跨江交通联系方面,共规划形成了11条高快速路跨江通道,其中高速公路跨江通道2条,快速路跨江通道9条,跨江通道平均间距达到5-6km,江南江北的交通联系将更加便捷。


浦口中心区城市设计概要


区位图


  江北新区核心区占地约16平方公里,北至老山风景区、南临长江滨水岸线、西以七里河为界,向东可延伸至浦口火车站地区,将融合商业商务,文化休闲,健康医疗和生态宜居等多种功能,成为引领南京江北新区发展的活力积聚区和多功能示范区。





  江北新区核心区包括了中央商务/社交区、浦口历史文化区国际健康服务社区等三大发展组团。

  中央商务/社交区以越江轨道线路的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错落的标志性建筑和滨水休闲风光带,塑造出独树一帜的滨江CBD;

  浦口历史文化区充分尊重承载着丰厚文化和城市记忆的历史建筑与街道景观,并植入创意、文化展示等崭新的使用功能,配合延伸的地铁线路的可达性提升,传承地方文化,激发区域活力;

  国际健康服务社区则以医疗、疗养、康复等产业为导向,融合商业、生活等多样功能,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社区。




  核心区建设强度疏密有致,既囊括了以中央商务区为代表的密集开发,也在毗邻历史保护区及老山风景区的地区规划了较低强度的建设。为贯彻公共交通优先的发展理念,地铁站点周边将采用较高的建设强度。




  规划结合长江、“青龙”绿带、七里河、定向河、老山等一系列自然资源,创造出丰富的景观特色与空间体验,从而构成覆盖了整个核心区的慢行系统,提供市民休憩娱乐的优质场所。其中,滨水休闲带将由以湿地景观为特色的自然河岸公园、引入较多公共功能的绿江公园和彰显浦口站文化传承的历史公园等三大板块构成。



  为了更好地体现可持续原则,规划就通风、日照、热舒适度等方面开展了专门研究,并以分析成果校核城市形态和规划框架。此外,“海绵城市”理念贯穿了城市设计的整个过程,体现在地形处理、“青龙”绿带景观设计、堤岸断面设计、街道断面等多个方面。


雄州中心区城市设计概要


  雄州中心区位于江北新区北部,直线距离浦口中心区、新街口约30公里,通过沪陕高速-长江二桥、江北大道-长江大桥、轨道宁天城际线-3号线或规划中的14号线与主城相连。

  中心区东邻金沙公路(原名机场东路),北接雄州东路,南抵雍庭园大道(原名雍六高速),西侧主要以滁河为界,规划面积约3.6平方公里。

  中心区总体功能定位为服务于六合和周边区域,以发展商业商务、娱乐休闲、文化旅游功能为主的副城级中心。规划新建商业商务总量约50万㎡,与原有的六合老城商业中心及刚建成的文化中心共同担负城市中心职能。



  规划充分利用紧邻的滁河景观带及相距中心区约3.5公里的灵岩山打造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特点”的现代城市新中心。其空间特点主要通过四大特色区重点塑造。


  1、山水城市客厅——左手见山、右手望水:通过一个紧邻滁河的步行商业广场组织大型商业休闲设施,其他商业商务建筑以此为核心环绕布置。广场周边建筑底层设置敞廊,上层做退台处理,作为空中休闲场所,并通过架空廊道相连。地下空间直接与地铁站相通,并设置下沉广场以改善地下空间环境。广场空间丰富,联系便捷,功能多元,活动多样,向东看得见山,向西望得见水,必将成为公众交往的城市客厅。因此地有张果老的传说,故名“果老滩”城市客厅。


  2、棠邑休闲水街——棠邑古韵、水岸新风:充分利用滁河防洪大堤内侧的现状水面,建设以六合地道餐饮和棠邑文化为特色的休闲水街,力争成为吸引周边游客的特色景点。一层交通以小船为主,二层设置架于水面、略高于防洪大堤的步行长廊,连接各休闲建筑。长廊局部放大,作为露天休闲场所。二层观堤外的滁河,一层赏堤内的棠水,为公众提供多样的亲水体验。


  3、观山文化街区——青山入城、文化绿洲:在城市客厅与灵岩山之间控制一条宽约60-80米的观山视线通廊。通廊内的建筑限高10米,功能以书店、茶室、会所、俱乐部、工作室、工艺品店为主。在二层设置横跨三个街区的空中长廊,从城市客厅可以一直悠闲地看着美丽的灵岩山走到规划区的东南角。街区的地面层规划为雨水花园,种植花草,甚至果蔬,成为镶嵌在闹市中的一块生态自留地。


  4、小火车生活长廊——慢行生活、时光之旅:保留现状国内最长的运煤专线,改造成特色慢速观光小火车,沿线结合基层社区中心设置车站和生活服务设施,建筑高度控制小于12米,建筑功能鼓励突出火车主题,如火车主题餐厅、火车主题旅馆。整理小火车线附近的现状河道,与小火车线、低层服务建筑一起成为贯穿在高层居住区的开敞空间廊道、景观廊道、通风廊道和生活服务特色廊道。

  在形态设计上,规划设置一定规则控制各分区建设,如核心区鼓励100米为主,地标建筑150米以上;住宅区60米为主,限高80米;特色街区12米以下。整体形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疏密相间、高低错落,并重点控制从灵岩山和周边的快速路上看中心的天际线效果。

  另外,规划还探索了在目前城市建设环境下的新区中心建设路径,并大力倡导小街区、密路网模式海绵城市、生态城市、智慧城市技术的应用落实。

  未来的雄州中心区将成为一个功能完善、坏境优美、充满活力、具有特色的新一代城市中心典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