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巧取作文切入点

 sdlcdcj 2015-07-09

作者:糖醋大排

陈波  新读写          全国写作名师指导中心群(273444694)

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选准切入点。就像一只苹果竖着切与横着切看到的是不同的图案,如果找到一个最佳的角度切入,就会看到一颗美丽的星星。写作也如此,切入点巧,文章就会绚丽多姿、精彩纷呈。

 一、大题小作,从“小”切入 话题作文往往比较宽泛,开放性强,限制少,可写的人、事、物、理很多。面对这类话题,最好的办法是“化大为小”,从“小”处切入,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小方面,表达独到的见解。如话题作文“和谐”,可写的层面很多,要尽可能收缩到一个“小”层面,或写班级的和谐,或述母子的和谐,甚至让笔墨更集中,专写沟通迈出了和谐的第一步,使主题更鲜明。 话题的限制少,给人的思考空间大。但我们必须通过细化话题,即缩小入题的范围和角度,化多为少,化大为小,化粗为细,宽题窄做,最终确定文意的取向。否则,切入口径过大,主题就难以收拢。如以“父辈”为话题,就可以在前面加修饰语,在后面加中心词,也可以前后同时加,这样话题范围就缩小了。如:艰难的父辈、辉煌的父辈、父辈的悲伤、父辈的期望等。话题缩小了,思路容易集中,避免在材料、立意等方面与别人的文章雷同。如深圳中考作文“楼”,可写楼的历史、我家的新楼房、登楼、望楼兴叹、宿舍楼里的故事等,这样,思路就迅速打开了。 只有“以小见大”,才能避免信马由缰、言不及义,才有利于写出个性和特点。

 二、虚题实作,从“实”切入 有时话题是虚拟的,这时可以化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把抽象的话题转变为对某具体问题的议论。 例如以“变化”为话题作文,你若准备写家乡的变化,是写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如写精神上的,是写社会风气的变化,还是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如果把“变化”这个大而“虚”的话题“实”化到一件小事,可以奶奶穿鞋为切入点,通过奶奶衣着观念的变化,反映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又像《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是一虚拟的话题,也要从“实”切入。有位考生从一个呱呱落地的婴儿移植爱因斯坦的记忆可能成为一位世界级伟人写起,表面上看来是个奇迹,但他认为人生是一种过程,要亲身体会真实的人生,而移植记忆只能重复别人的看法。再联系实际,得出结论:成功要靠奋斗,移植记忆是荒谬的。以实驳虚,是一个虚题实作的范例。

 三、实题虚作,从“情”切入 有些作文题是很实的,比如,成都市中考作文“学会理解”,四川中考作文“战胜自我”,这些作文一般都规定“把你的经历、思考或感悟写出来”,很注重“我”的感悟和体验。要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搜寻出一段独特的经历,或者是自己思考过、感悟过的事情上,把从现实生活中积累到的客观的、本色的原始材料,加进主观的感受,有独特的领悟和体验,这样就能打动阅卷老师了。 如《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一文,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揭示道理: “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荆棘过后,面前会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那挫折必是滋润花的养分,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养分滋润的花迟早也会枯萎。” 这样的切入在思维上给人全新的感觉,富有哲理,论述深刻,这就是好文章的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