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希贵:寻找学校办学质量持续提升的4个关键要素

 穹鹰展翅 2015-07-09


------------------------

2014年10月19日,在第五届全国新学校论坛上,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做了题为《寻找》的主旨报告。除了与参会者分享他自己办学思想逐渐成熟的两条脉络,即保障学生中心的治理结构和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体系之外,李校长还分享了学校办学质量持续提升的4个关键要素——问题的真面目、力量的多触点,资源的锐判断,同道的齐目标。


经过几十年的寻找,在我的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改革的路径似乎慢慢变得清晰,尽管还有很多缺陷。在寻找、探索的道路上,我有很多感悟,在此我简要和大家分享四个寻找。

  • 寻找问题背后的问题

溯源:问题来自何方?

如果一个管理者仅仅靠拍一拍脑袋去找问题,找出来的问题有可能不是真正的问题。我在全国各地遇到很多校长朋友,他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基本上是这两类:一是教师积极性不高怎么办?二是干部执行力不强怎么办?我要说,这两个问题不是教师的问题,也不是干部的问题,一大半是校长的问题,再往上推可能还有体制和机制的问题。

在潍坊做教育局长的时候,我参加过清华大学的一个培训班。有一天在课堂上,我做了一个学员发言的统计。我发现在这个班上第一到第二排有16位学员,结果有14位发言了,和老师对话超过10次的有3人,超过8次的有4人,而且其中有两个还发生了观点交锋。坐在第三排的8个人,只有4个人发言;坐在第四排的8个人,只有两个发言;第五排和第六排没人发言,我是坐在最后一排的。请注意,这个座位是会务安排的,不是自主选择的,如果是自主选择的,我们会认为喜欢坐在前面的往往是思想活跃的。大家会看到,座位的前后确实对发言的状况有重大影响。

回到潍坊,我就到一个学校做实验,让听课的老师做好记录,哪一个学生发言了就画一个圈。结果在一天6节课里,老师提问了那么多次,我发现基本上符合参加清华大学培训课间得出的结果,就是前排每个人发言的次数是3次,后排的是0.82次。但是,当我们把它按照左和右进行统计和平均的时候,我们发现处在右边的2.52次,处在左边的1.07次。这就奇怪了,我们听课的人一直在研究,最后终于发现了这个罪魁祸首,就是投影幕。这个老师始终比划着投影幕说话,没有顾及左边的学生,这就影响到了左边学生发言互动的欲望。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到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准确界定每一个变量

这是我看到的一位校长的总结报告,其中有这么一段:“在初三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我们严格推行了631课堂教学变革(这个631我把它改了,因为大家可能容易对号入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今年中考升入示范高中的比例,比去年提高了17%。”这是我们很常见的归因,但是真的因为教学法的变革使得比例提高了17%吗?我不敢下判断,但这样的归因要慎重。

很多问题其实常常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在高密一中的时候,下午第一节课总是有很多学生迟到。那时老师管理非常严格,但总还是有学生迟到,特别是在学生公寓住宿的学生更容易迟到。后来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原因并不在学生,而是起床的铃声到上课的时间太短了。中间学生们要洗一把脸的时候,洗手间的水龙头太少了,需要排队,那些爱干净的孩子就容易迟到。所以,我们通过增加水龙头杜绝了迟到,而不是靠纪律杜绝了迟到。还有一个,就是学生乱扔馒头。我们老想开大会对学生进行教育,我说不可以,先研究研究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一调查才知道,馒头太大了,吃一个不饱,吃两个吃不了。怎么办?我们把馒头做成两个品种,增加了小的花卷、包子,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在潍坊期间曾对其中50所高中的午休时间做过一个统计。在这50所高中里,平均午休的时间是87分钟,但是最短的是一个小时,而最长的是两个小时。潍坊这个地方经度纬度都差不多,都是高中生,为什么这个学校一个小时、那个学校两个小时?校长们说,没有为什么,我们一直就这样。而且,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现象,越是午休时间长的学校,下午第一节课迟到的学生越多。老师、校长们特别接受不了,我都让你睡两个小时了,你还迟到。后来我们才知道,生理学和心理学告诉我们,如果学生进入深睡期,再把他唤醒就很困难。所以,睡两个小时的学生就进入深睡期了,你再把他叫起来上课,他不仅迟到,下午第一节课还打瞌睡。而且晚上班主任和公寓的老师谈了,一直转到12点,里面还有动静,因为他中午都睡够了。所以,我们必须要调整自己的时间。

弄清真正的风险

在潍坊教育局期间,我希望少开会、少管理,所以有一个工作月报,让整个教育局机关的情况有一个互相通气,特别是有一个电话管理的功能。电话管理不是为了节约电话费,一个教育局不缺电话费。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电话费的管理来引发思考。我们发现,在某一个月里,有一个科室的平均电话费最高。教师教育科,一个两个人的科室比其他科室都高,这就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我们开始剖析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于是排查了这个月教师教育科的所有电话。一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电话都打向了同样的外地电话。总共492次通话,拨向同一个号码315次,在总共520.06元的电话费里,有403.18是打向同一个人。我们通过悄悄的访谈终于知道了,一个小伙子恋爱了。这是我们特别希望看到的事,但是我们从这个电话费里发现了风险,真正的风险不是花了电话费,而是这种谈恋爱的方式。每天打十几个电话给这个女朋友,什么样的女朋友有这种耐心?不黄了才怪呢?

在学校里,我们一直喜欢说的是,我们的升学率已经99%了,但是我们现在调查的是那1%的学生去哪儿了?这是我们正在研究的一个项目。我们的体育运动会有47%的学生报了项目、参加了比赛,那53%的学生,他们的身体素质状况、各项指标是什么情况?他们有没有喜欢的项目?

确定内在真实的逻辑

在我们的生活里有很多这样的逻辑:一个著名的保险公司要打造学习型团队,于是就在总部大楼里设置大量的阅览室,购置了大量的图书。可保险公司的员工在哪里?全都在外面拉保险,谁坐在保险公司总部里,谁不是下岗了吗?

2009年,我特别敬佩的魏书生老师请我去作报告。回来在火车站,我们排队上车。候车室就开了一个检票口,却有三个人维持秩序。因为车马上就来了,大家都很着急,都想往前走。如果他们都去检票,谁还挤?

我在美国访问期间,曾请一部分小学生谈他们最喜欢的一堂课是什么样的。这是我从中选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对什么是好课的分析,就是不断变化、有趣、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才是学生喜欢的好课。但是,我们如果不按照这些去改造我们的课程,而是按我们拍脑袋拍出的教学模式去改,那就有很大的问题。


  • 寻找力量

寻找力量是管理者重要的任务。为什么?只靠自己的力量来做好我们的事,那是不可能的。

力量来自市场。高密四中的食堂改革就是靠找力量。那时候我已经感觉到了,单靠我们管理的力量永远也改造不好食堂。我担任校长之后就把食堂的4间房子一分为二,把仓库取消,每一个食堂两间房子,通过市场的力量来竞争。结果,竞争了一段时间,这两家食堂就商量起来了。后来我就又想了一个办法,从社会上引进了一些个体户来卖饭,他们就商量不起来了。后来我知道,必须三家,两家容易商量起来。就跟美国的谷歌和微软两家公司一样,他们会商量降低员工的工资。所以,必须靠市场的力量来解决学校的问题。

力量来自于成长的渴望。2001年,我到潍坊市担任教育局长,那时候还没有并校,整个潍坊市有3000多家学校。这是我在临朐看到的一所山村小学。我给它拍了一张照片,回来后又请了一个美术老师照着照片画了一幅画,然后把它挂在了局长办公会的会议室。这是我们考虑潍坊教育决策的起点。

力量来自“党政兴奋点”。怎样增加教育的投入?靠教育系统的干部能够做成吗?我们必须借助别人的力量。这些力量在哪里?首先在组织部,所以我和组织部长一次次探讨研究,我走到哪个地方总是会碰到这种好心的领导。组织部就和教育局下发了一个文件,每年要对县市区教育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纳入对县市区党政一把手的年度政绩考核。这个东西挺管用。每年在人代会开幕那一天的党报公布各个县市区的检查结果,而且公布完了还不算,我专门再写一个报告,各县市区按考核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3个等次报告市委组织部和市委书记。

力量来自人性的需要。在十一学校建校60周年的活动上,我们把老师们推到了媒体上,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都出现在了这些重要的媒体上。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被尊重的基本需求。

十一学校没有了行政班之后,教育和管理的支点在哪里?我们有过程评价。有些校长和局长在很多场合都会问我一个问题:如果让你重新做教育局长,你会在一个县域内推行选课走班吗?首先,我不太同意其中的“推行”,而且我也认为选课走班这种教学模式这不是局长去做的事情。局长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最近我收到潍坊市政府和潍坊市委的一个文件,我知道这都是教育局干的。在文件里会发现他们做的事是什么。给学校创造空间、给教育加大投入、给教师待遇和荣誉,包括班主任费的提高,这些事都在文件上进行了突破。把这些做了,还怕校长没有积极性吗?所以,你不要去推行,你要做的是协商。在潍坊我们与各个学校的关系叫做协商式管理。你今年的目标是什么?经过督导室和学校的协商达成了一个目标。市直学校、单位如果用统一的标准,不可能做到客观,几年不变的标准也不可能激发活力。所以,有了协商式管理,就有了个性化督导。

力量来自于参与感。我们十一学校有多少项目就会有多少领导者,每一个项目都会产生一批教师领袖。为什么?因为力量来自于参与感。所以,任何事情要成功,必须让其中的主体参与。

我的小孙女刚刚两岁,在一岁多的时候,她特别不愿意换尿不湿,所以每一次换总是哭。后来我发现我爱人特别懂教育,需要换尿布的时候就跟小孙女进行协商,她说:“你需要换尿布了,你能不能给奶奶去找一块尿布呢?”小朋友非常高兴,就去找尿布,之后就给她奶奶,非常高兴地把尿布换上了。因为,她参与了这个换尿布的过程,她有成就感。



  • 寻找资源

寻找资源需要挖地三尺。我在高密四中教语文的时候没有书,图书馆的书都不能看,我就把过去一批喜欢文学的老朋友订的《人民文学》、《散文月刊》、《小说月报》等过期杂志拿到了学校。我又遇到一个在供销社里当副主任的高中同学,向他要了一些装农药的箱子,用来当书箱,来增加学生的阅读。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拉了一车沙子放在一条道路上,筑成“沙道”,玩沙子反而成了学生最喜欢的课程。

我到瑞典去看学校,发现一所学校的校长办公室同时也是一个接待室,而且还是学校图书馆里专门负责装工具书的藏书室。所以,老师、学生要借工具书都得上校长办公室。校长说,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加我和老师、学生接触的机会。

这是美国牛津市教育局局长的办公室,结果成了各个学校都想争取的资源,大家都想把自己学校学生的作品挂到这个局长的办公室,因为学生会得到鼓励。当然,我们能把学生创造的一些作品挂到总书记的办公室里,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大家可以去争取。

集约利用。山东教育代表团在驻英国教育参赞的陪同下去参观一个小学,我们一到这个小学,接待人员说:对不起,我们现在还没有地方坐,图书馆本来是接待客人的地方,但是现在学生在用着,于是就在楼梯口接待了我们这个高规格的代表团。参观了一下学校后,说现在行了,学生下课了,让我们到会议室去坐一会儿。然后马上又说又不行了,你们得离开。

这个餐厅的桌子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它有轮子,吃完饭马上推到边上就成了一个区域活动的场所。

合理配置。前两天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张照片,说1945年上海贫困家庭靠吃阳澄湖大闸蟹度日。过去我的老家也是在海边,是昌邑一个叫下营港的地方。我曾追问我爷爷:我们为什么到了高密?他说:你不知道,我们祖先在码头上真是吃够了螃蟹,那个蟹像小猫一样大,天天吃,吃得浑身浮肿。所以,资源就看在什么条件下、在谁的手上。

我们怎样把看上去不是资源的资源变成资源?2004年,有一个城市说要建全国最大的火车站,问起对最大火车站的描述是什么?回答说候车室能同时容纳两万人。我就笑了,他们光想把旅客留在候车室里,候车室大是火车站大的标志码?火车站大的标志我想有几个:一是站台多,二是路经的火车多,旅客来了能马上上车,马上走,这才是大的火车站。然而,我们不去建站台、不去增加火车次数,而是想着去建候车室。

2004年,我到某国家级课改实验区示范学校去督导,发现该校为了迎接督导评估,做了21个不锈钢宣传牌匾却订不起《教师报》;有造型各异的豪华沙发和阅览桌,但整个阅览室里只有100多本书;十几亩地的校园有一个100多平米的校史展室,但校园里仅有的三个篮球架都是成人的,学生够不着。每一个人一定要懂得自己不需要什么。

发挥优势。农村学校我看过很多,但是非常遗憾,还没有发现一个充分利用农村优势的学校。农村学校有很多优势,其实有一个优势特别容易做,就是校园面积、校外空的地方会比较宽敞,能不能充分利用这个场所把体育项目多样化?爬树的爬树、轮滑的轮滑、跳绳的跳绳。其实,体育是最好的教育课程,对一个学生的学习、成长、完善人格的形成都有非常大的帮助。但是很遗憾,很多农村学校都不用这个优势,反而把学生集中起来定期教育、定期搞各种学生很烦的活动。只要把体育课程丰富化了,其他教育基本上不用搞多少,这个孩子将来就会不得了。

冲破束缚。我在很多地方推厦门大学的爬树课,但是我遇到的周边所有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说,出了问题怎么办?我想,我们就从这个地方开始,他会出什么问题?有可能从树上掉下来,那我们就借鉴攀岩的模式,借鉴蜘蛛人爬玻璃的方式,上面掉一根绳子挂在树杈上。还有什么问题?可能有些皮也擦了,就早早地找一些药,找一些秘方尽量不留疤痕就行了。

改换思路。十一学校学生选体育课最多的是羽毛球课。开始的时候,体育老师和学校很纠结,发现把整个学校空的面积全部建羽毛球馆也满足不了。学生为什么会喜欢羽毛球?因为羽毛球课门槛低,水平低的、水平高的都可以打,不影响自尊心,没有什么挑战。但是,我们的体育课仅仅是这样吗?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增加羽毛球的场地,而是反过来看这件事,想想我们怎么让学生参加有挑战的体育课,比如参加攀岩、棒球、橄榄球,等等。



  • 寻找同道

有好多同行一直在问我一个问题,你们在进行这场课程改革的时候,是怎么给老师“洗脑”的?我一听就害怕,你怎么能给别人洗脑呢?你需要这个脑袋的智慧、你需要一群人的脑袋迸发出各种火花,你怎么能够去洗到这些东西?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奢望统一思想,即使表面上看上去思想统一。我们需要做的是统一目标。



在各个地方的卫生间里都喜欢挂着这样的标志:“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这种统一思想的口号实在是太多了,五花八门。但是,我非常高兴地看到北京国际饭店的卫生间没有任何统一思想的招贴,人家只做了一件事,给所有的男生确定目标,就是在小便池的下方设计了一个小苍蝇。大家都认为是真的,每一个人都特别特别努力。这时候还需要去统一思想吗?

在十一学校这场改革里,我们没有统一思想,我们行动纲要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愿景,就是让大家都知道,当有一天我们到达那个地方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风景,我们会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民族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是我们每一个终生从事教育的人的梦想。我们必须要把个人的目标和学校的目标相统一、相关联,帮助每一个关键人物找到清晰的个人目标,和而不同。

马云说得好:“不能统一人的思想,但可以统一人的目标。”“千万不要相信你能统一人的思想,那是不可能的。”“30%的人永远不可能相信你,不要让你的同事为你干活,而让他们为我们的共同目标干活。”“团结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要比团结在一个人周围容易得多。”

刚刚6个月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老师一般都会做这种训练,让孩子倒立看这个世界,这也是让孩子特别开心的一件事。一个1岁的孩子,她特别喜欢倒立着从两腿间去观察这个世界,于是乎她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风景。这就是还没有被异化的孩子的天性,他们总是希望从不同的视角、换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去寻找未知。

但是,这是很难的一件事,当他慢慢长大了,他会知道,当按照传统的习惯仅仅着眼于眼前的时候,会看到鲜花,会看到美妙的风景。但是,当你稍微稍微有点思考、你稍微稍微有点奋发、稍微稍微有点追求的时候,也正是你痛苦的时候,因为你会看到若干若干个问题。但是,你没法回避它,你必须去解决它,所以你要不停地去寻找,不停地去努力,为了将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根据李希贵校长在第五届全国新学校论坛上所做主旨报告的录音整理而成)

VIA:李希贵 新学校研究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