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来“笑”去 校园马路上,碰到一个男孩子,冲着我甜美而开心的笑。我也还他一笑。 名字本来是问过的,忘了。 问他名字,是因为他出校门的时候没有带校卡,我喊他,他望我一眼却并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我超前走了两步,他才转身走了过来,脸上满是不情愿的神情,彷佛倒像我是犯了不该犯的错。 等他站定,我例行公事般的问问他为什么不出示校卡,他说:“忘了!” “忘带校卡也不是多大的错误,好像不可饶恕似的,没有,不存在这样的问题。问题是,你忘了带校卡却准备直接就混出去,这就很不好了。而且你态度也不是很好。其实偶尔忘记了,也是有的事,关键你背后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反映了很多的问题。譬如,你有没有很好的管理自己的事,有没有这个意识去培养。头天睡觉的时候把第二天早上要带的东西归置好,放在书包或者袋子里,上学的时候一拿就OK。譬如你忘了之后能不能心清气和地给老师讲明情况,解释清楚然后再出去。我们也不是非要把你怎么样,其实就是提醒你要善于管理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你说是不是?”男孩子不住地点头,眼睛里换上了柔和的光,甚至有一丝感动的泪花。 我知道,自己的教育打到他心里去了。这正是我追求的效果。 他今天的甜美而开心的笑,再次印证了我的判断。 我喜欢看到学生甜美而开心的笑。 每次值班的时候,在校门口总能看到出校门的学生对我投来的甜美而开心的笑。这种笑,不带丝毫的功利色彩,不带任何的杂质,不带任何的曲意……它就是从内心里发出来,也能够直达内心的笑。恐怕除了当老师,很难享受到这种甜美而开心的、纯真而无暇的笑的吧? 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深刻而清晰地阐明了教师面对学生时候的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恐惧。正是这种恐惧,让我们自然而然地求助于自然威权,让学生必须置于我们的控制之下并向我们表现一种唯唯诺诺的诚服。而实际上,这种诚服很多时候是虚假的,是学生装出来的。最近,《中国教育报》连篇累牍地报道北京十一中学的教育改革。其中,校长李希贵就讲到了学生装着怕老师的情况,而装着怕老师的教育,是虚假的教育,只会教出虚伪的人。李希贵,我注意已经很久了。教育部在北京十一中学召开了推介会,成为中国新的教育改革的标杆和方向,很不容易。最近网上也在争论,十一中学,能不能复制?其实任何一所学校的改革,岂是能完全复制的?“学我者死,创我者生”就是这个道理。在这所学校里,每一个学生都有校长的电话号码,可以发短信,打电话,和校长交流沟通,校长被学生称为“贵爷”,他丝毫不觉得这是学生对他“忤逆不尊”。李希贵,是一个看到学生甜美开心的微笑就觉得活着有劲的人。 学生甜美开心的微笑,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花园里开放的最鲜艳最芬芳的花朵,谁说不是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