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玉书有关门球技战术的论述

 张口笑 2015-07-09

关于门球技战术的论述

作者:赵玉书


谈谈赛前熟悉场地


    熟悉场地是比赛获胜的重要条件之一,即使技战术水平再高的球队,初来乍到一块完全生疏的场地上打球,也会感到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所以,每逢大赛许多参赛队都会提前一、两天甚至更长时间出发,抓紧赛前机会熟悉比赛场地。
    过去,沙土场地比较多。但由于修建时场地基础部分用料、施工等环节不够严格正规,所以绝大多数场地平整度较差,加之表层铺撒的沙土区别较大,若不提前熟悉,将很难适应。但沙土场地有其自身特点,那就是用肉眼很容易看出高低起伏的坡度变化。那时的熟悉场地,很多人都是蹲在场地的四个角侧头观察,心里便大致有了数,再在重点区域试打上几杆,看看自球的运行轨迹也就差不多了。
    目前,人造草坪场地逐渐增多,还有带棚遮阳或完全封闭的室内场馆。由于从场地基础建设到铺装草坪都需要较高的费用,所以工程质量明显提高,建好的场地表面看上去都比较平整。
    再好的门球场地(无论沙土场地、草坪场地),没有也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平整。所以,赛前熟悉场地这一道工序是不可忽视、不能省略的。就人造草坪场地而言,应当怎样熟悉、熟悉那些内容呢?
    第一、 摸清场地重点区域的坡度变化及对球路的影响
    ㈠、不同方位进门球瞄准点的修正、锁定
    1、 从开球区击球进场,除正常力度沿跑道运行外,重点是轻(浅)进一门和调位后自球直抵一门后一线诸点的测试。见(图一):
 
    2、 球进二、三门 —— 门前8米左右正中位,偏左、偏右位和21、31占位球斜过门时的特殊要求。见(图二):
 
    ㈡、中、远距离击、闪制位测试
    1、 正常力度进场球,占据二门1号位的测试。见(图三):
 
    2、 沿边线(角对角)击、闪制位测试。见(图四):
 
    ㈢、尴尬球(中远距离擦攻不到位,尔后向边轻粘强攻)的攻击路线测试。见(图五):
 
    第二、 了解场地摩擦阻力情况
    一般新铺装的草坪场地,打起球来会感觉很费劲儿。往往比平时加一倍的力量击打,球还是很难到位。而使用了一、两年以上的场地(重点是那种注砂型、塑料草丝的),遇上炎热干燥天气,又会产生每打一杆球都会感到“揪心”—— 唯恐出界的心理压力。因为随着地区(南、北方)、季节和保养程度的变化,草坪场地的摩擦阻力也在随时改变。如果事先不熟悉,必然会屡屡出现“不到位”或“冲出界”的现象。
    第三、 摸清草丝的导向性
    人造草坪经进料、储备、编织、包装、捆扎、存放、装卸、运输……等多道工序,加之温度、湿度的变化影响,刚刚打开包装、铺设完毕时,本应直立向上的草丝会向着某个方向严重倾倒,其恢复期一般在1—3个月左右甚至更长。正因为我们用肉眼看到的只是一片绿,而看不到也看不出草丝的明显倾倒,所以球体在上面的运行轨迹就会出现明显的“弧型线”。 比如:草丝向右侧倾倒时,自球若位于二门前正中线上,要想击球过门的瞄准点就有可能应当锁定在里门柱里侧2—3个球的位置上。否侧,正瞄正击,自球的运行轨迹就会画一个大的“弧型线”最终擦外门柱外侧而过甚至滑出界外。见(图六):
 
    第四、 闪击踩球的稳固度
    有些草坪,特别是那种注沙型塑料草丝的场地,使用一年半载后,草丝就已被基本磨平。室外气温稍一偏高、特别是炎热干燥天气,闪击时就会出现踩不住、放不住球的现象。遇此情况,最好的办法只有“放弃闪带”、“就近闪出”,否则反复改踩改放或勉强操作,极易发生闪击犯规。解决的办法:一是在踩球的方式方法上做些改进;再就是赛前或场次间歇时间往场地上少许喷水。


劝君多练几种球


    近年来,随着门球技战术水平的普遍提高,特别是观看大型比赛、记录多届球王争霸赛重要场次的比赛实况并制作复盘资料,使我深感:任何一位门球爱好者,不下一番苦功,没有相当的功底,要想在未来的门球赛场上争雄称霸,绝非易事!
    如今,门球界能人辈出,高手如云。这些年来给我个人印象比较深刻的如:徐卫国的稳重,老练,谦和,认真;杨 栋的含蓄,柔韧,周密,连贯;唐心辉的激情,投入,灵活,果敢;郭 博的机智,细腻,坚韧,潇洒……等等,都从不同角度彰显了不同地区、各个流派的独特风格和特色。
    如今的赛场,一球决胜负、一杆定乾坤的现象屡见不鲜。但这一球一杆确都难度比较大,要求比较高。其特点是:边 —— 目标球贴边靠角;远 —— 距离多在8米以上甚至更远;孤 —— 多为孤立的单球目标。这些都对参赛者的技术和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我建议有志勇攀高峰者不妨多练练如下几种球:
    第一、 直攻类
    ㈠、进一门后拔钉子,再斜过二门利用接应球继续扩大战果。见(图一)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C26.tmp.png
    ㈡、斜过二门后,强攻三门1号位距边线20─30厘米的占位球或一杆冲过三门再杀回马枪,打掉门周对方球。见(图二):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C46.tmp.png
    ㈢、轻进一门,远攻三门前不到位的孤球或距离4/3腰、四角2米左右的孤球、错位球。见(图三):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C66.tmp.png
    ㈣、轻进一门,强攻三门1号位距离边线20─30厘米的孤球、错位球或距离1/3腰10--20厘米的目标。见(图四):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C77.tmp.png
    ㈤、进一门后,采取顶撞换位或侧挤留球的打法除掉对方在二门1、0、2号位的守门球。见(图五):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C88.tmp.png
    ㈥、攻击10米以上不同方位、角度对方靠近边角的孤立(关键)球,或与其同归于尽。
    ㈦、进一门并冲过二门后,远攻三门前1、2米距边线约50厘米左右或靠近4/3腰、四角距边1米左右的孤球、错位球。见(图六):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C98.tmp.png
    ㈧、斜过三门后,强攻对方在二门前后或跑道远位点的接应球。见(图七):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CA9.tmp.png
    ㈨、尴尬境地的继续强攻 ——无论从何处发起擦边攻击,自球一旦落位不理想,处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距离靠近边线的目标球5、6米甚至7、8米,“欲攻不利、欲退不忍”时,继续强攻。见(图八):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CC9.tmp.png
    第二、 擦攻类
    ㈠、进一门后利用远位接应球杀回马枪,擦攻打掉对方在一门后的近位接应球 。见(图九):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CDA.tmp.png
    ㈡、进一门后,擦击远位接应球,夺取二门控制权。见(图十):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CEA.tmp.png
    ㈢、进一门后,擦击中位接应球左右开弓,夺取二、三门及四角区控制权。见(图十一):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CFB.tmp.png
    ㈣、轻进一门,擦击近位接应球夺取三门及四角区的控制权。见(图十二):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D0C.tmp.png
    ㈤、从三中、三中半起杆,擦攻二、三门及一门后远位接应球。见(图十三):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D1C.tmp.png
    ㈥、自球与靶球相距2—4米的薄、厚擦边球。
    ㈦、自球与靶球相距15厘米—1.2米的正、侧向擦顶球。
    第三、 闪击类
    ㈠、8米以上距离的闪带双飞(含必要时的“断臂拆桥”—— 因技术偶有失误或战术临机应变,致使己方某个球有被对方利用、扩大战果的潜在危险时,果断地利用对方球予以“自残”闪带双飞。)见(图十四):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D3D.tmp.png
    ㈡、8米以上距离闪击撞柱,撞柱未果确保己方球贴边隐蔽不出界。见(图十五):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D4D.tmp.png
    ㈢、8米以上距离“大刁角”闪送过门。见(图十六):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D5E.tmp.png
    ㈣、8米以上距离的“似障闪带”和“致盲闪带”。见(图十七):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D6E.tmp.png
    ㈤、2—3米距离的“闪顶换位”和“侧闪留球”。见(图十八):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D7F.tmp.png
    第四、 自助类
    ㈠、巧妙利用门周随机球,“自助制造”过门双杆。这种自助双杆球类型很多,仅举如下四例。见(图十九)A、B、C、D:
 
 
    (A) 移球门后,续击过门双杆
    A撞击B,用B将门侧的C闪挤到门后恰好与A隔门相对,A续击过门撞击C成双杆。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D9F.tmp.png
    (B)  移球靠柱,过门双杆  
    A撞击B,用B侧挤C,使C移位恰好贴靠门柱里侧,A再擦击D到门前,然后过门并撞击贴门柱的C成双杆。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DB0.tmp.png
    (C)  移球制角,续击侧撞分球过门双杆   
    A撞击B,用B侧挤C使其向里侧稍移位,A续击侧撞C分球过门成双杆。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DC1.tmp.png
    (D) 闪撞门前球到门后与自球相对,续击过门双杆
    A撞击B,用B将C闪撞过门恰与自球相对,再过门撞击C成双杆。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DD1.tmp.png

    ㈡、巧妙利用场上随机球,调位找角再攻击。见(图二十):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DE2.tmp.png
    ㈢、巧妙利用场上随机球,轻磕侧闪制角再攻击。见(图二十一):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2E02.tmp.png
    其他如:順线(边)爬的薄擦边球,用逆向锤头打的缩杆球、定位球……等不必赘述。


在“以打代练、以玩代练”中自觉训练
(探 索 与 思 考)


    “要想打好门球,惟有苦练”—— 这是门球人经多年实践所形成的共识。但现实情况却不尽然,我曾用“神州大地走遍,到处都在鏖战;打得一塌糊涂,少见有人苦练”的顺口溜形容各地平时门球场、门球人的现状。纵观30多年的中国门球史,之所以技术滞后、战术老套,与积重难返、习以为常的“以打代练、以玩代练”不无关系。
    当然,做为一项适合中老年人群的社会、大众性体育活动,特别是那些七老八十的老球友,再要求他(她)们苦练、巧练、认真练是不现实的。老球友们每天来到门球场,打一打、玩一玩,融入自然,活动筋骨,图个健康快乐,无可厚非。问题的症结在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以打代练、以玩代练”一旦形成风气,养成习惯,固为模式,“练”字就会在几乎所有人的心中逐渐被忽视、被遗忘、被歧视、被淘汰。想练的人也无法练、不能练、不敢练……。眼下,只要有人提出要搞训练,立即就会听到“练什么?!”、“逞什么能?!”的反对声,类似现象并非鲜见。
    我的观点是:既然“以打代练、以玩代练”已成风气、积重难返。做为想练球、想提高技战术水平的人,就只能承认现实、尊重现实,采取利用现实、顺水推舟、灵活应变的方法,做到在“以打代练、以玩代练”中自觉训练。其策略和方法如下:
    第一、宣传一个观点——不计输赢,重在练。
    老球友们在一块打球,谁都想赢,且对分数斤斤计较。曾见不少人打完一场球后,站到记分牌前掰着手指算分,甚至相互争执,真可谓“分儿、分儿,击球员的命根儿”。通常是赢的一方扬眉吐气,笑逐颜开。输的一方嘟嘟囔囔,怨天尤人。球场上为了多得1、2分,竟有人耍小聪明,搞小动作,使得球场陋习大行其道,大显神通。
    面对难以改变的现实,怎么办?我的做法是:要在打、玩的过程中坚持不懈、不厌其烦地反复宣传如下观点:
    ★不练基本功,技术不过硬,一打就想赢,绝对不可能!
    ★输也罢、赢也罢,多得几分能顶啥?趁着身板还硬朗,不如自觉练两下!
    ★不输房子不赢地,胜负对咱没意义;得分多少有啥用,健康长寿是目的!
    ★反应迟钝,腿脚不便,技术下滑,已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平时多练,不为提高,只想技术下滑的速度尽量减缓!
    空喊口号,单纯说教不管用,也没人听。要依托老球友亲密无间的特殊关系,抓住打、玩过程中每一杆好球和每一次失误的机会,循循善诱地帮其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总结经验。最终归纳到“不练基本功,打球别想赢”上来。慢慢引导大家在平时打、玩中要不计输赢,重在练。事实证明: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摆事实讲道理,说服、引导、感化工作,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为越来越多的老同志所接受。
    第二、树立一种观念——利用打、玩,自觉练。
    能否做到在“以打代练、以玩代练”中自觉训练,完全取决于个人。如果你每天来到门球场都是毫无目的地打、打、打,甚至是瞎打、胡打、乱打……,那只能是随波逐流混日子。一个想练球、想提高技战术水平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面对“以打代练、以玩代练”这一无力改变的现实,就要好好琢磨琢磨如何做到“身在其中,唯我独醒;顺水推舟,为我所用”—— 一击一闪细腻操作:站好位、瞄好准、稳起杆、控好力,认真打好每一杆,杜绝马虎和随意。一举一动严守规则:自我默计10秒,跟球到位小跑,摈弃球场陋习,偶有犯规自曝。
    不少老同志的实践证明:只要坚持自觉苦练、自觉从严,在“以打代练、以玩代练”中同样可以磨练自己,提高技艺。
    第三、掌握一套方法——打破常规,大胆练。
    平时老同志们在一起打球,绝大多数人都是“看重分、计较分、早抢分、多得分”。场上经常听到类似的话语:“我还没过门那!”;“把我的球放在正门,离门近一点儿!”;“先送过门再说,管他死活呢!”;“我要打不上怎么办?不如先过门得分!”……。这种不虑全局、不计后果、只顾眼前、只想得分的做法,既无缘竞技,又有违康乐。更为可惜的是在一片“抓分、得分、抢分”声中,使许多在实战中本应打、擦、闪,恰好可以练技术、练战术、练胆识、练谋略的绝好机会被白白丢失、葬送了!
    要想在“以打代练、以玩代练”中自觉训练,就必须在“不计输赢,重在练”的思想指导下,打破常规大胆练。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讲清局部与全局、要分数与练技术的关系;再就是要鼓励老同志消除顾虑大胆打、大胆擦、大胆闪,胜负输赢别在意。下面试举例说明:
    例一:见(图一)
       
 
    轮及⑥球起杆,红方⑦球在三门前已有过三门的双杆球。实战中遇到这种情况,白方首先考虑的应当是如何打掉(破坏)⑦球的双杆。而平时玩球,不少老同志就会感到⑥球距离⑦球比较远;⑦球靠边不好打……,往往是把⑧球闪送靠边隐蔽(能否送到位很难说),自球过二门后也贴边靠角躲避。但从图示看,有两种可行的打法(当然难度都比较大,对技术要求比较高):
    一是⑥球侧撞⑧球打成门前分球过门双杆;把⑧球闪送到⑨球处,自球用两杆打掉⑦球后再过三门打成第二个双杆,用①球闪带③球双飞;再用两杆拿取⑩球送到二门前,最后回头接应⑧球过三门。见例一(方案一):
        
 
    二是⑥球直接擦击⑧球向三门挺进,把⑧球放在三门前;自球视情撞击⑦球、也可与其同归于尽。待⑧球过三门打成双杆,处理完⑨球后回找⑩球威慑攻击红方③球。这样也可保持场上主动权。见例一(方案二):
              
 
  
    例二:见(图二)
           
 
  
    白方④球起杆,本应④、②、⑧三个球撞柱先得15分。但尚未过二门的红方⑤号球很有可能打出双杆,从而成为场内极富杀伤力的关键球。为了抓住这一练技术、练胆量的绝好机会,同样可以采取放弃得分、转为强攻破敌的打法。
    一是④球先把②球送给⑥球,然后擦击⑧球靠向二门前的⑦球;把⑧球闪送到①球外侧(用以威慑红方⑨球);撞击⑦球闪带⑤球双飞,再接⑧球。见例二(方案一):
           
 
    二是④球先用②球闪带⑦球,若未果再擦击⑧球靠近⑦球;送⑧球控制⑨球,最后撞击⑦球闪带⑤球双飞,回接⑧球(必要时④球也可与⑦球同归于尽)。见例二(方案二):
              
 
    仔细观察打(玩)球时的场上双方态势,类似的例子(练球机会)很多很多,无须赘述。每当遇到可资利用的战机,我都会习惯性地鼓励老球友“要球不要分,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练!打不好没关系!”。
    所谓“打破常规”有两层含义:一是摈弃“只顾得分”的常规玩法,鼓励老同志利用有利态势、抓住机遇,大胆远冲、擦攻、闪带;二是舍弃实战中的常规打法,只要遇到有利于远攻的错位球、密集球;有便于擦边进攻的制角球(哪怕自球与靶球的距离稍远些)和应该予以闪带攻击的对方关键球,都要启发、鼓励老同志丢下包袱(勿虑胜负输赢)、放开胆子(打好打坏没关系)大胆进攻、放开练球。
    第四、达到一个目的——潜移默化,天天练。
    通过坚持不懈地大力宣传“不计输赢,重在练”的观点,逐步让更多的老同志趋于认同;进而树立“利用玩、打,自觉练”的观点;再加上先易后难、由近到远、量力而行、行之有效的一套“打破常规,大胆练”的灵活具体的方法,让老同志们看到效果、尝到甜头,就能引起老同志的练球兴趣,激发他们自觉练的热情。表面看来,虽然还是每天一如往常地打、打、玩、玩,实际上确是以大家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变通方式进行着天天练。最终达到:想练的人——练技术、练战术、练胆识——全面提高;老同志们既玩的高兴,利于健身,又能延缓个人技术水平的急速下滑。


战术运用的几个要点
作者: 清心拂尘


    战术是门球的根基,科学合理运用战术是组织有效进攻和积极防御的关键,是取胜的根本保障,怎样才能做到呢?我认为应从六个字上做文章,即抓、静、敢、早、合、灵上下功夫,

    一,抓:

    就是善于扑捉战机,战机具有很强的时间性,表现在瞬间出现,瞬间即逝。善于抓住战机是取得胜利的前提,抓战机要再创、寻、等上,下功夫。当战机出现时,要不失时机的果断出击,才会取得胜利。
   
二,静:
    静则生智,所以教练应有处劣不惊,保持清醒的头脑,心态稳定,处事不乱的作风,从容的抓好战机,运用好战机。
   
三,敢:
    抓战机要敢字当头,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战机出现后,要果断出击,以控制局势。
   
四,早:
    抓先机,早得分,得多分,比赛中谁先创造了战机,进而早得分、得多分,才能取得球场上的主动权,进而取得胜利。
   
五,合:
    既密切配合,科学配合,而门球运动又是集体性很强的运动,所以特别强调团队精神,球队内要团结一心,密切配合,杜绝个人主义,打“英雄”球现象,一切行动听指挥。
   
六,灵:
    指灵活机动运用战术,随机应变,不可墨守成规,死搬硬套。



定向定位   精确指挥

    “三百平米,红白对垒,击闪冲杀,攻防兼备”。这是对红、白两军斗智斗勇斗谋,比技术、比战术、比心态的门球竞技的形象描述。门球比赛的最大特点是——人和球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尤以球体的移动和静止都必须有着十分精确的“向”和“位”的概念和要求,并依此构成战术;否则将是一盘散沙,成为被攻击的目标,招致惨败。实践证明:临场指挥员总是在想尽办法、费尽口舌,尽量把每个球的去向和落点给击球员交代清楚。但是在300平米的门球场地上,又很难做到使用最精炼的语言来精确描述每个球的具体去向(即定向)和具体落点(即定位)。再加上某些队员的头脑中缺乏“术位意识”,因而造成的“错位球”、“密集球”“不到位球”、“羊拉屎球”……屡见不鲜。
    “术位意识”是门球战术意识的重要内容之一。战术与球位,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关系——简言之:术定位,位生术,术依位,位制术。或曰:术变位移,位变术异。门球人都知道:位是门球战术的命根子。
    为了解决这一指挥难题,让指挥员的指令更精炼、更精确,让击球员听的更清楚、更明白,我把门球场地中通常使用最多的一些区、位、点、线做了一番归纳整理。见《门球场地定向定位指挥示意图》
    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请记住如下两句话:
        1 、4 、4 ,  1 、3 、3 ;
        1   7 ,  角 柱 记 心 间。
    具体解释如下:
    ★“ 1、4、4”中的“1”—— 指的是一个中柱。第一个“4”—— 指的是场地的4个角(即一角、二角、三角、四角)。第二个“4”—— 指的是场地四条边线上的“4个腰”:即1/3腰﹝一角与三门间的腰部﹞,2/2腰﹝二角与二门间的腰部﹞,3/2腰﹝三角与二门间的腰部﹞,4/3腰﹝四角与三门间的腰部﹞。
    ★“1、3、3”中的“1”—— 指的是一个“内21”位。第一个“3”—— 指的是3个球门。第二个“3”—— 指的是3个球门后的3个“区”(即一门后的一区,二门后的二区,三门后的三区)。
    ★“1 7”的含义是:一门、二门、三门都分别有0号、1号、2号三个位(分别称为10、11、12;20、21、22;30、31、32);在一线上有“一中”(即一线中部)和“一中半”(即一中到二角的中间位);在三线上有“半三中”(即从三角到三中的一半) 、“三中”(即三线中部)和“三中半”(即三中到四角的中间位);在一门后的进场跑道上有近位、中位、远位3个通常使用的接应点。以上这些区、位、点加起来恰好是“17”个。
    ★“角柱”的含义是:就场地的4个角对应中柱的连线而言,一角对应中柱的连线称为“一柱”,依次类推分别称为“二柱”、“三柱”、“四柱”,其距离均为12·5米。比如教练员说:“一柱5”——意思是指从场地一角算起与中柱连线方向上的“5米”处(见附图)。又比如“四柱8”——意思是指从场地四角算起与中柱连线方向上的“8米”处(见附图)。
      
    附图中所列的区、位、点、线都是比赛中使用最多,双方争夺最激烈的战略战术要地。乍一听,这么多的区、位、点、线似乎很难记忆。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平时练习个人主动熟悉,集中训练和上场比赛全队坚持使用,很快就能记的滚瓜烂熟,用的得心应手。球队成员有了这种强烈牢固的“区、位、点、线”的战术意识,比赛时就能做到 —— 指令精练,默契配合,指哪到哪,要哪有哪,随心所欲,游刃有余。只有到那时才能真正体会到定向定位指挥的优越性。
    若遇有随机球需要靠向边角疏散隐蔽怎么办?无论随机球在场内什么位置,需要靠向边角疏散隐蔽时,指挥员只需说:“贴(靠)边”两个字,意思就是依击球员的站立点垂直面对边线而言,将球击、闪到贴近边线处。“左1贴(靠)边”—— 指的是把球击、闪到垂直面对边线向左移动1米的贴边处;“右5贴(靠)边”—— 指的是把球击、闪到垂直面对边线向右移动5米的贴边处;依此类推。
    下面举例说明《门球场地定向定位指挥系统》的使用及教练员如何精简指挥用语。见下面附图(定向定位指挥系统实用示例):
    如图所示:开局布阵,红方打二门占位、隔门结组战术。白方则打三门阻击、二层占位战术。比赛开始,红方①号球进场,教练员只需下达指令:“21”,1号队员自然明白应尽量贴近二线占领二门1号位据隘扼守。⑨号球进场后也只需说“二区”两个字(可附以简洁明快的手势指向)就已将其应去的方向、应到的落点交代清楚。那种平时比赛中常见的“掌握好力度,千万别出界,你的球到哪儿哪儿去!”甚至教练员还要立即跑到球的落点附近用手指点……等千叮咛万嘱咐,唯恐失误的话语和动作则纯属多余。白方④号球进场,教练员按照战术预案和通常套路,只需手往三门方向一指说一句:“31”(或“30”、“4/3腰”)就行了,4号队员就应明白执行三门阻击任务。⑧号球进场,做为队员心中自应清楚要执行的任务是“二层占位”兼“拔钉夺隘”。教练员可视其落点分别使用“二层占位”,“拔钉占位”,“冲门占位”进行具体部署。最后⑩号球进场,教练员只需说“接②”或“就地接②”即可,10号队员自然明白要将自球留在一区接应尚未进场的②号球。接下来的双方搏弈,尽管情况复杂,瞬息万变,只要球队训练有素,每杆每球,一招一式都可以使用熟记于心中的“区、位、点、线”最大限度地精练指挥用语,相互默契配合,发挥团队实力,取得最佳战绩。
       
    有人说:现在有了激光小手电“指挥笔”,使用起来很方便。指挥员要求把球送到哪儿,一按手电就都解决了 ,根本用不着让击球员再去死记硬背那么多的东西。 对此,我的看法是:作为一支训练有素的门球队,指挥员与击球员之间的默契配合,是必须经过认真、长期、刻苦地训练、摔打、适应、磨合才能达成的;靠的是将心比心的相互了解、坚实强烈的战术意识。这样的指、战员,在赛场上都显得那么有灵性、有活力、有智慧、有韧劲、有默契、有互补……,而不是“一个喇叭、五个哑巴”式机械呆板的机器人作业。
    门球运动是一项文明高雅的大众体育项目,每一个细节都应当充分体现并做到人性化。要想赢球,必须充分发挥集体(团队)的智慧。要么“多头指挥、争争吵吵”、“一个喇叭、五个哑巴”;要么“定向定位、精确指挥,心有灵犀、配合默契”,孰重孰轻,门球人应当有一个明确的判断。


试论“自助意识”


    “自助意识”是门球战术意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更加强调击球员的思维敏捷和灵活应变能力。我个人习惯把它称为“门球自助餐”。
    所谓“门球自助餐”就是在赛场上利用身边的两至三个随机球,由击球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调、自找、自造、自打,续击形成攻势,并取得预想效果。其理论依据是:群球蕴势,势在人为,理势成攻,惟攻制胜。。“门球自助餐”基于门球队员坚实的战术意识和强烈的求胜欲望。靠的是触景生情的巧妙构思,打破常规的大胆设想,娴熟老练的细腻操作和得心应手的驾驭本领。成功的“门球自助餐”具有魔幻般的威力,既可用来进一步扩大巩固优势方的主控地位,又可用于扭转乾坤,改变劣势方的被动局面。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其战术价值,努力钻研其特点规律,刻苦练就其调控技能,熟练掌握其运用之道。
    下面介绍一个实际战例,用以说明“门球自助餐”在赛场取胜中的至关重要作用,题目叫做《巧用“门球自助餐”,最后一杆定胜局》。
    山西选手郭博在一场比赛中,始终落后对方2、3分。当比赛即将结束前不足20秒时,对手出现了一次致命性的失误。场上态势见(附图):⑧号球在四角附近撞击三门前的⑩号球,不慎击空停在了三门后里侧约3米处。郭 博的⑨号球当时位于三角。裁判员呼叫:“9号!”后,郭 博没有立即起杆击球,而是首先观察了一下三门前后的落球部局,然后迅速择决自己的运作方案:第1杆、擦击⑦号球右侧奋力向三门方向挺进,用⑦号球闪带对方的⑩号球双飞出界;第2杆、撞击⑥号球,用⑥号球仔细瞄准侧闪⑧号球(两球距离约6米),使⑧号球向门后方向移动约1·5米;第3杆、自球过三门恰压在四线上;第4杆、擦击⑧号球左侧靠近中柱,又用⑧号球闪带⑥号球双飞出界;第5杆、自球撞柱。
 
    由于他设计精密,操作细腻,杆起杆落,恰到好处,最终竟以1分之差险胜对手。从郭 博最后一杆球的运作过程看:用⑥号球侧闪⑧号球、促使⑧号球向三门后移位、为自己最终实现撞柱创造条件、埋下伏笔,才是可圈可点的精彩之处。如果没有⑧号球搭桥引路,就存在失掉比赛的可能性。恰恰是这一“门球自助餐”的巧妙运用,使比赛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门球自助餐”就是要做到无中生有,平中出奇。在杂乱无章的群球中寻觅可资利用的蛛丝马迹,理出具有战术价值的攻势潜能,把场上每一个球的潜在战术价值发挥到极致。所有这些,在一般人看来纯属预料之外,但用门球人的战术思维去探究,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
    “门球自助餐”具有如下四种特性:
    一是随机性。俗话说,球无定势。赛场上三个左右的群球大都是随机形成的。竟管我们一直是在有意、定向、定点聚球,实际落点很难精确控制。因此,实战中就只好有几个算几个,遇到什么情况就做什么条件下的自助餐。
    二是可塑性。面对两、三个随机球,不同的人(指技术水平、战术意识、心理素质的差距)会立即产生不同的联想,理出不同的调控方案,这说明自助餐的可塑性很强。但有一点必须牢牢把握,那就是要因人、因时、因势、因地制宜,安全稳妥实用,发挥个人特长。数个方案,择其最佳,既要快出攻势,又要出战术价值高、攻击威摄力最大的攻势。
    三是时限性。做自助餐不能一个人在那里鼓鼓捣捣没完没了。因为球数固定、规则有法、时间有限,必须快做快出。尤其是场上被动方,能有自助成势的好机会实属千载难逢,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要在规则允许的时限内抓住时机,快出攻势。这样还可为尔后创造更多的自助机遇。
    四是风险性。“门球自助餐”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两、三个随机球。若队员反应不灵敏,操作不娴熟,理不出攻势便成为错位、堆球,为对方攻击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使用了对方的邻号球必须果断处置不留后患。自助餐本身带有较大的风险性,千万不可花拳绣腿、华而无实或勉强为之,弄巧成拙。
    比赛中,掌控了场上绝对优势的一方往往可以最大限度地聚球,加上队员有强烈的自助意识和高超的调控技能,劣势一方只能任其摆布,甘当观众。
    门球战术意识的培养和树立,绝非朝夕之功,乃是队员在长期训练、比赛过程中用心体悟、反复推敲、磨炼检验、逐步深化而成就的。特别是“门球自助餐”,只有经过长期琢磨、刻苦练习才能掌握。只有做到触景生情,大胆设想,巧妙构思,娴熟操作,无中生有,出人意料,才能在关键时刻起到一杆定乾坤的作用。


试谈“闪击”训练

    闪击,是指踩住自球,将被撞击的他球放置于自球旁,通过击打自球产生的震动使他球移动。闪击,又是撞击之后必须进行的一项技术动作。比赛中,依据场上态势和技战术要求,闪击的具体操作可谓五花八门,千差万别。但万变不离其宗,针对目标(球或门、位、柱)而言,不外乎正闪、侧闪两种。
    大家知道:在“限双”的前提下,擦边、远攻、闪带是门球赛场上最主要、最厉害的三种攻击手段,关键时刻都能起到一球决胜负、一杆定乾坤的作用。本文仅就闪击训练谈些个人看法,愿与球友共商。
    闪击训练,一般应遵循由近到远,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就闪击的作用(目的)而言,可分为实用(或称技巧)型闪击和杀伤(或称攻击)型闪击。
    第一、 实用(技巧)型闪击,多用于中、近距离,是为达成某种战术目的而进行的一种富含技巧性的技术操作。主要训练内容应有:
    一、正磕换(夺)位。
    一般多用于靠近边角或球门附近,使用己方(或对方)球把对方的邻号球磕顶出界,实现换位夺势。磕顶的距离从几十厘米到2米左右。如(图一)(A、B)所示:③球撞击⑤球,用⑤球把二门1号位的⑥球磕顶出界,⑤球留在界内,并占据原⑥球的位置。③球过二门后返回靠在门柱上,为⑤球制造过门双杆球。
       
 
    这种闪击,要视两球距离适当施力,务使一出一留,换位夺势。尤其在人造草坪场地,边线多为一条浅沟,界外球进场很容易卧入沟内(恰好压在线上),正磕换位时更应注意施力的掌握。
    二、侧闪留球。
    这是一种常用的一举两得的闪击方法。瞄准对方靠近边线或压在边线上的球的里侧,用己方或尚有利用价值的对方球做“炮弹”,适当施力侧闪,把目标球侧闪出界,让“炮弹”留在界内,并为实施下一步战术——送位、接力、搭桥、避险等——预做铺垫。侧闪的距离一般在几十厘米到2米左右。如(图二) :②球用⑥球把⑤球侧闪出界,⑥球恰移到门后,为④球过三门后撞柱预做准备。
         
 
    (图三)①球用⑩球侧闪④球出界,⑩球恰到③球附近,①球再为③球接力。轮及③球起杆,即可利用闪带和擦边向二门发起攻击
          
    (图四)⑩球用②球把⑦球侧闪出界,②球留在界内并移至靠近三角的③、⑤球旁边。然后调头侧撞①球,使①球出界,自球留在界内恰停④球附近。一个侧闪,一个侧撞,事半功倍,一举两得,其结果是红球被清场,白球完全掌控了场上主动权。
          
    三、侧移制角。
    这是一种“自助”式的技巧球。以前的“自助角度(平地)双杆”,就是击球员触景生情,巧妙构思,大胆设想,细腻操作,从而达到无中生有,平中出奇,出人预料,成双得势的。门球比赛中,许多情况下在杆队员所能接触到的数量有限的几个随机分布的他球的位置,不能为实施下一步的战术提供有利条件。这时就应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施以技巧,搬、移、挪、换,创造条件,为我所用。如(图五) :④球闯过三门后,拟撞柱抢分。附近只有①、⑦两个球贴近边线。4号队员先轻粘离边线最近的①球,用①球侧挤⑦球,使其移动后为自己制造擦边靠柱的合适角度,然后擦⑦球奔向中柱。
           
    (图六)⑤球拟向二门发起强攻,但①、③两球的接应制位均不理想。5号队员便“自助”制角——先撞击①球,用①球侧闪③球,将其移至合适的角度,再擦③球奔袭二门。
           
    四、自助门双。
    2011新《规则》规定:每场比赛每支球队只有两次门双杆的使用权。在“限双”的前提下,每一名击球员都应刻苦钻研、熟练掌握“自助门双杆”的技能。在需要又可能的时候,机智灵活地利用球门附近的随机球,自己为自己制造过门双杆球。如(图七) :“移山填海”——②球撞击门前④球,用④球侧闪⑤球,使⑤球移到门后正对自球,再过门打成双杆。
           
    (图八)“移球靠柱”——①球先撞击⑤球,用⑤球侧闪②球,使其移动后贴门柱,再擦④球到门前,最后过门的同时撞击②球成双杆。
           
    (图九)“移球制角”——此例类似于(图八),只是将②球侧闪到门前的合适角度,再打成侧撞分球过门双杆。
           
    (图十)“先礼后兵”——遇到类似情况,可能有多种打法:一是②球轻击⑥球,用⑥球侧闪⑤球过门后正对自球,然后过门打双杆。二是若距离、角度合适,控好力度,正撞⑥球,让⑥球移动后把⑤球侧挤到门后,再打过门双杆。三是②、⑥、⑤三个球都位于门前正中,且距离适当,可正面撞击⑥球,利用⑥球被撞后的移动(冲击)力把⑤球正顶过门,闪击完⑥球后,再打成过门双杆。
           
    自助门双杆的情况复杂多样,无法一一列举。关键在于击球员能否在短暂的时限内,机智灵敏,迅速反应,看出名堂,理出头绪,娴熟操作,磕闪适度,做到无中生有,平中出奇。
    五、刁角送门。
    闪送己方球过门是常用技战术之一。有时因为他球的位置或撞击后自球的落位不当,造成角度很刁,闪送有一定难度。加上比赛时间、双方比分、操作时限、闪送后可否出界……等条件的制约,这种“刁角闪送”往往就成了一项时间短、任务重、操作精、要求高、甚至能决定胜负的“特殊活儿”,决不可小视。训练时,可在门前几十厘米至2米左右的范围内,由近到远、由易到难,先练“空心”(即不碰撞门柱)闪送,再逐步增大难度,苦练必须侧撞门柱才能闪送过门的球。刁角闪送过门,成功与否的关键是瞄准点的选择,击打方式的不同和施力大小的把握。丝毫的误差就会造成要么撞柱即停、要么撞柱弹回或擦柱而过的不同结果。
    六、“帮一把”闪。
    在闪送己方球过门时,由于某个操作失误,常造成堵在门中或顶在柱上过不了门的现象,既不利于继续闪送得分,也妨碍自球顺利通过球门。这时就需要再“帮一把”:一是用己方仍需闪送过门的球采用正顶跟进或擦顶捎带的不同闪击技法使两球同时过门得分。二是利用对方球“帮一把”,不涉及得分时,技法同前。涉及到得分时,则采用侧闪分球技法务使己方球过门得分。具体操作的要点与“刁角送门”相似。
    七、“坐地炮”闪。
    自助门双杆,有时因条件限制,必须使用对方球,甚至要使用对方的邻号球,处理不当,有较大风险。这时,就要采用“坐地炮”闪的技法,果断处置,不留后患。如(图十一)所示 :②球利用对方的③球以“移山填海”的技法为自己制造过门双杆,打成双杆后,用④球对准③球,正瞄、正打、正顶,③球被闪出界,④球留在界内。
           
    八、“双飞燕”闪。
    情况同上:当不得已必须使用对方两个球自助门双杆时,打成双杆后就应采用分道扬镳的“双飞燕“技法,侧瞄正闪,一杆下去,达到类似于”一次闪击完成两次闪击任务“的效果。如(图十二) :②球大胆利用对方③、⑤球自助门双杆,打成后,一杆猛闪,③、⑤两球双飞出界。
           
    “坐地炮”和“双飞燕”闪的操作要点是要视两球的距离,选好瞄准点,施力要适度,否则就会当场出丑,引火烧身!
    九、一石三鸟。
    一石三鸟是典型的侧闪取利技巧,对客观条件要求比较苛刻——只有当有石可用、有鸟可取、且距离角度适当时方可采用这种打法。技巧性更强,操作更需严谨细腻,如(图十三) :①球利用⑧球,采用“一石三鸟”技法,连续打掉对方4个球。
          
    第二、杀伤(攻击)型闪击。这是一种针对专一目标,定点清除,极富杀伤力的强攻手段,也是每一名队员必须认真刻苦练习的基本功。
    一、“一对一”闪。
    这是杀伤(攻击)型闪击最基本的训练项目。在靠近边线处设置单个目标球,练习闪带的距离从5米左右开始,逐步加大到8—10米、15米左右、20米以上。既要练面对边线的垂直正闪,又要练侧对边线的不同角度闪带。
    二、“同色球”闪。
    在靠近边线处设红、白两个目标球。两球的间距开始时30厘米左右,尔后逐步缩小到10厘米。练习闪带的距离同“一对一”闪。要求击球员以“红球对红球、白球对白球”的方式进行“同色球”闪带。还可把相距20厘米左右的红、白两个目标球设在门球场地某角的一条边线上,通过变换闪带距离、角度(最后目视两个目标球的间距为10厘米左右)增大训练难度。如(图十四)所示:
           
    说明:练习“同色球”闪,通过转移闪击点,增大距离,变换角度,缩小两目标球的间距。
    三、“送加带”闪。
    比赛中经常遇到如下情况:为抢分或避险,门前的己方球必须闪送过门,而这时又有对方的邻号或先手球在门后待攻在势——不送是隐患,送则入虎口!但仔细观察会发现,闪送过门的己方球与门后的对方球恰在一条直线上。就应采取“送加带”——既闪送己方球过门,又同时闪带对方待攻球,既得分又攻击,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练习“送加带”闪可从门前1—2米开始,逐步加大距离,适当变换角度,最后从四角区沿三线在不同角度瞄准三门及门后的目标球(设在门后5米左右到10米)练习远距离“送加带”闪击。
    四、“擦中柱”闪。
    在门球场地两条相互平行的边线(一线与三线,二线与四线)上,分别设置闪击点和目标球,有意使闪击点和目标球的连线尽量靠近中心柱(留5—10厘米的空隙),粗看好象中柱对闪带有些妨碍,实际是让“炮弹”紧擦中柱,呼啸而过。如(图十五)所示 :
           
    说明:闪击点和目标球的具体位置,两者间的距离都可灵活变换。无论怎样调整,都应体现“似挡非挡,擦柱而过”。
    除“擦中柱”闪外,还可练习“擦门柱”闪(见图十六)和“擦球边”闪(见图十七)。
           
 
    五、“连环炮”闪。
    这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方法。就是利用两到三颗“炮弹”以多种技战法向特定目标发起连续闪带强攻。训练的距离一般应从15米左右开始,逐次抵近。如(图十八)“双炮闪” :A球用B、C球闪带D球。
           
    (图十九)“闪、擦闪” :A球先用B球闪带D球,然后擦C球靠近D球,再闪带。
              
    (图二十)“三擦闪” :A球分别擦B、C、D三个球逐步向E球靠近,最后闪掉目标球。
           
    (图二十一)“擦、跳闪”或“跳、擦闪” :A球先擦顶B球靠近C球,并用B、C两个球闪带D球。   A球先用B球闪带D球,在擦顶C球靠近D球进行闪带。
           
    说明:“连环炮”闪的训练方案可塑性很大,各靶球(炮弹)和目标球的设置(位置、距离、角度等)应本照由近到远、由易到难的原则,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六、“大刁角“闪。
    比赛中经常看到最后一杆球在短暂的时间内,通过远距离、大刁角强闪送门或远距闯门、撞柱等高超技艺连得数分,取得胜利的精彩场面。“大刁角“闪就是为此而设计的一种闪击训练方法。
    如(图二十二)所示 :从二门后3米处开始至三角,沿二线均放10个球,强闪送过三门。从三门后3·5米处开始至一角,沿四线均放10个球,强闪送过二门。
           
    七、“钻胡同“闪。
    就是在闪击点与目标球的连线附近(距离连线5厘米到20厘米不等),离目标球从10厘米---几十厘米---1米左右的地方设置2—4个平行或斜向的“制盲球”,用以干扰击球员对目标球的观察、瞄准和闪带。通过训练,最终达到射出的“炮弹”不偏不倚,“钻胡同“而过,丝毫不差,直击目标。如(图二十三)平行制盲的“钻胡同”闪。
           
 
    说明:A、B、C、D是制盲球,可放一组A、B两个球,也可放两组A、B、C、D四个球。制盲球与目标球的距离应灵活调整。
    第三、关于闪击方法(姿势)和准确性问题。
    当前,采用较多的闪击方法(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斜向踩球、垂直(正向)挥杆的正闪法;一是正面踩球、斜向挥杆的侧闪法。两种闪击方法各有所长,难分高下。我个人对这两种方法都曾做过练习和体验,并写过一篇文章《正、侧闪带之比较》(已发到网上),从瞄准难易度、踩球稳定性、闪带准、力度、全身协调性等几个方面做了分析和比较。最终得出的结论(个人看法)是:从总体看,侧闪稍优于正闪。具体到每个人,究竟采用哪种姿势?只能因人而异,因习惯而定。在门球赛场上,无论哪种闪击,你都能看到百发百中的神枪手,也不乏三、四个炮弹闪不掉一个目标球的可悲场面。
    我个人认为:关键在于你开始打门球时学了哪种姿势,并在尔后的长期训练、比赛实践中真正适应、喜欢、熟练、习惯了哪种姿势。击球也好,闪击也好,姿势都可以改变,但不能轻易改变,要尽早尽快定下一种最适合自己,操作起来觉得最方便、最顺手、最得劲儿的姿势,基本姿势的选择,不能朝三暮四,变换不定。迄今为止,还尚未见到过有哪位选手在赛场上一会儿这样打、一会儿那样打。每个人只能有一种最基本、最常用、最习惯的打法。
    关于闪带球的准确性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其实,所有打门球的人都知道,无论正闪、侧闪,提高命中率的关键是12个字——瞄的准、击的正、心态平、切忌猛。
    ★瞄的准,是确保闪带双飞的基础和前提。会打门球的人做到这一点都不难。但有两点需要特别说明:一是所谓“瞄准、瞄正”是因人而异的。由于每个人的视觉误差、习惯性动作的偏差率各不相同,因此,瞄准、瞄正就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实践中不乏这种情况:甲认为瞄的很正了,乙确看着明显偏左或偏右,可闪击出去的球确能不偏不倚正中目标。赛场上也经常见到,一个队员瞄准,教练或队友在目标球处指手划脚,帮助纠偏:“向左点!”、“槌尾再向右挪一点!”……,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二是闪带球(其他门球技术也一样)的最高境界是——跟着感觉走!许多门球高手闪带球基本上能做到指哪打哪,百发百中,弹无虚发。这种令人称奇叫绝的过硬功夫是怎么来的?是他们在常年累月的认真刻苦练习中,逐渐摸到了基本规律,悟出了个中奥妙,练就了特定的程序和习惯,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化的操作模式——所有这些因素的积累、沉淀、浓缩、升华……最终在他们的头脑中生成了一种“为我所用、唯我适用”的灵性直觉。比如:身体站立的姿势、高度;两脚的放置、角度;脚掌或脚趾的哪个部位触及、抠压自、他球的部位、力度;握杆的部位、长短、手形;槌头摆动的时机、幅度、速度……等等,他们都能在短暂的瞬间凭着自身灵敏的触觉迅速寻找并锁定特有的感觉。注意观察就会发现,许多高手闪带球,很随便、很轻松、很潇洒,拣起他球往脚下一放,紧接着“叭!”的就是一杆,干脆利落,场外观众立即鼓掌叫好!是他们不认真吗?非也。不认真怎么能杆起杆落,闪带双飞?这就是所谓的“跟着感觉走”。那种感觉只有他自己才拥有,才深知,才熟练。这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在门球界有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要想打好门球,惟有苦练!每一项技能的提高都没有什么捷径可循,必须牢记:多练找要领,苦练摸规律,巧练识诀窍,精练悟感觉。
    ★击的正的问题,无庸赘述。挥杆击打前的各项操作再严谨再细腻,最后这一击才是决定闪带成功与否的关键。俗话说: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有些人在挥杆击球的同时总爱习惯性地瞬间转移视线——看目标、看球路或看旁处,最终闪带不中且偏差较大就不足为怪了。
    ★心态平,切忌猛,是紧密相关的。平时大家见到球王、高手都不约而同地向他们请教技术、打法、诀窍,怎么握杆,怎么站位,怎么挥杆,怎么用力……等等。我的看法是:这些东西都是表象的、浅层的,最应当学、也最难学的应当是更深层次的东西——他们良好、平和、淡定的心态。他们把比赛看的很恬静、很淡然、很平常,跟谁打都一样,既是对手,又是球友,每一场比赛都是相互学习、切磋交流,不畏强,不欺弱,认真打好每一杆球,赢就赢得光明正大,输要输的落落大方。从不抱那种还没上场、还没开打就心里一口咬定“我一定要赢!我非赢你不可!”的异常心态。就拿闪带球来说,我仔细观察揣摩过一些球王的临场操作。他们都是依据战术要求,闪带距离、角度和场地特点,不急不燥,不火不猛,因球施力,恰到好处。不象我们有些同志,好容易抓到一个闪带对方关键球、扭转乾坤反败为胜或制对方于死地的机会,便咬牙切齿发狠心,横眉怒视目光逼人,大幅挥杆,猛然加力,击出去的球响似炸雷,快似火箭。闪中了大喊大叫,连蹦带跳,闪不中捶胸顿足,无地自容。
    心态一失衡,肌肉必紧张,肌肉一紧张,动作必变形,动作一变形,必然出偏差——你的球还能打的上、闪的准吗?!
    第四、有关问题。
    一、闪击训练比起其他训练(如:撞击、制位、造双、擦边等)更累人,更辛苦。闪带球十几杆、几十杆下来就会浑身发热,甚至出汗。但不能因此而轻视、逃避甚至少练或不练。要切记——闪击(带)是当前三种主要强攻手段之一。
    二、闪送、闪带球训练,初期可固定闪击点(即自球不挪位),不计时(每一杆不计10秒)。这样便于揣摩要领,修正瞄点,反复体验,总结经验。尔后的训练就应当“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每一杆都严格按10秒计时操作。
    三、实战中有一种“拆桥断路、舍卒保车”的“自杀闪”——因某一失误,使己方球落入对方射程之内,为其构成接力引向,搭桥铺路。这时就要使用己方球以“自杀方式”闪掉这一“祸根”。成功与否常能起到一球决胜负,一杆定乾坤的作用。
    四、可供参考的资料:
    1、《门球之苑》2003年第3期第12页《谈谈击闪与震闪》。
    2、《门球之苑》2007年第2期第44页《自造自打双杆球》。
    3、《提高正闪带准确性的五个要点》2009年2月5日发表在官网《门球论坛》。
    4、《正、侧闪带之比较》2010年6月30日发表在官网《门球论坛》。


训 练 现 场 记 实


       前不久,在一次实施《三问推演训练法》的现场,最后一杆球出现了一个偶然失误,形成如(图一)的尴尬局面:
    当时,场上比分为13︰11,白方领先,红方至少要再得3分才能取得胜利。①号球为收杆球,本想擦③球到三门前,先把③球闪送过门,自球再过三门并撞中柱。结果不知什么原因(事后分析是过于自信,以为擦③球到三门前没有问题,故轻易起杆所致),一下子自球跑到了三门里侧约50厘米处,无法闪送③球过门!接下来应当如何打才能力争再得3分?顿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说:“完了,没门儿了!”;“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行了!”。也有的说:“好好琢磨琢磨,应该还有办法!”;“办法是有,就看你能不能办到了!”;“这个时候就看技术水平了,接下来的每一杆球都是细活儿,不能再有失误!”……。鉴于此,教练员当即宣布:“暂停,定格在这里。依照现场态势,先分组研究,提出若干种打法,再进行试打,最后择优定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讨论,综合起来有如下五种方案:
    方案一:(见图二)①球把③球轻轻闪送到三门前正中的位置,距离球门线越近越好。然后①球撞击⑥球,用⑥球把③球侧闪过门,再擦打④球,使自球的落点尽量靠近三门1号位,最后①球斜过三门,撞击中柱。这样,红方可再得4分,以15︰13获胜。
           
 
    方案二:(见图三)①球先③球放在一边,然后使用逆向槌头打定位球,撞击⑥球实现换位。最后斜过三门并撞击⑩球成双杆,两杆撞中柱。这样,红方可再得3分,14︰13仍可获胜。
           
 
    方案三:(见图四)同方案一,先把③球闪送到三门前,再用⑥球将其侧闪过三门。接着撞击④球,用④球轻轻侧闪⑩球,使⑩球移位到门后恰与自球相对,自球过三门撞击⑩球成双杆,两杆撞中柱。这样打,最后也是以15︰13获胜。
           
 
    方案四:(见图五)①球用③球侧闪⑥球,把⑥球移到三门前,接着撞击④球,选好角度、控好力度,用④球侧闪⑥球,使⑥球移位后贴靠门柱或落到门后与自球相对,自球再过门撞击⑥球成双杆,两杆撞中柱,也能以14︰13获胜。
          
 
    方案五:(见图六)同方案一,先把③球闪送到三门前,用⑥球将其侧闪过门。接着撞击④球,用④球侧闪⑩球,让⑩球移位到三门里侧,自球过三门后,擦⑩球靠向中柱,再得2分。最终也是以15︰13战胜对方。
           
 
    通过对这个典型战例的充分讨论和亲自试打,教练员做出了如下研练总结:
    一、训练要认真,不能受任何杂念干扰。要做到“认真打好每一杆球”,这是对每一名队员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
    二、赛场上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保持头脑冷静。既要考虑全局,更要掂量自己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在教练员的启发引导下,迅速抉择具体打法。
    三、今后大家都要注意加强“自助意识”的培养和训练,看似很简单的轻轻一击一闪、一挤一磕……,这里面有学问、有智慧、有奥妙、有乐趣。


“自助”门双杆  威力大无边


    有这样一场球赛,当第4轮开始时,双方比分为12:8白方领先(见附图)。当时⑤号球在二门前1号位准备过二门,红方教练员指令①、③两球进场到二门前为⑤球做接应。白方教练员预测⑤号球很难出双杆,便也大胆指令②、④两球进场接应位于一角的⑥号球:一是想利用⑥球保护三门前的⑧、⑩球;二是准备让④、⑥两球撞中柱抢分。
           
 
    轮及5号队员击球时,只见他首先撞击③球,然后用③球轻磕侧挤①号球,使①号球移位后恰好卡在二门外侧的门柱上。⑤球过二门并撞击①球成双杆,先把①球送给三角的⑦球,再一杆到三门前的⑧球处,撞击⑧球闪带一角的⑥球未果,撞击⑩球就近闪出界,⑤球过三门,撞击②球闪带⑥球双飞,擦④球靠近中柱,将④球送给四角的⑨球使用,最后自球撞中柱。自此,白球一直被压,终场时红方以28:16获胜。
    ⑤号球在二门前的一个“自助”双杆,做的细腻,打的巧妙,利用这个双杆不仅把白球清了场,自球还为下一步做了铺垫并撞中柱得分。
    通过这个典型战例,我们应当从中得到两点启示:
    一是2011年新《规则》取消了地(角度)双杆,保留门双杆,且每场比赛每支球队只有两次使用权。在这新的情况下,何时造打、如何造打、怎样使用双杆球就应当通盘考虑,慎择时机,巧妙实施,灵活运用——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对指挥员、击球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门双杆主要有三种形式,即:互造双杆、自助双杆和机遇双杆。每一种都要求有严格细腻的基本功,队员之间要心有灵犀,默契配合,适时互补。特别是自助门双杆(亦称“门球自助餐”),只有经过长期琢磨、刻苦练习才能掌握,决非朝夕之功。要做到触景生情,大胆设想,巧妙构思,娴熟操作,无中生有,出人意料,才能在关键时刻起到一杆定乾坤的作用。
    上述战例中,如果5号队员未能机智灵活地做成二门的自助双杆,就很难做到清场白球,自球撞柱。最终比赛哪一方取胜必将有一番激烈拼搏。

门球奇迹篇


    当今的门球高手,与众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一“远”;二“薄”上。
    远——第一、远距离攻击。敢于强攻8米以上、10几米到20多米外的单球目标。包括面向边角轻粘、拔钉。
    第二、远距离(大斜角)冲门。能恰到好处地控制力度、落点。
    第三、远距离闪带。场内任何距离闪带他球,弹无虚发。
    第四、远距离擦边。自、他球相距2——4米,能打出精确漂亮的擦边球。
    薄——就是薄擦边。能做到他球微微抖动(不转动、不移位)、自球基本直线前进。在自、他球相距10——120厘米的情况下,能熟练打出正、侧擦顶和越顶球,使自球直奔目标,直插敌阵。
    照此发展下去,经过门球人契而不舍的努力,坚忍不拔的苦练,“一杆撞柱、一锤定音”的奇迹已是指日可待的现实,绝非遥不可及的臆断!
    鉴于此,我设计了一些“门球奇迹”方案,既可做为有志勇攀高峰者的自练项目,又可为有远见的企业家、有实力的门球迷设台打擂,重奖高手,广集奇才搭建一个平台。
           吸人眼球,扣人心弦——门球唱大戏!
           打擂比武,高手频出——门球大看台!
           杆不轻起,弹无虚发——门球狙击手!
           一杆撞柱,一锤定音——门球创奇迹!
    下面简介“门球奇迹”方案:
    A级(方案一)——斜过二门,冲过三门,撞中柱。
        
 
    A级(方案二)——斜过二门,擦B球到三门前,闪带C球,过三门,撞中柱。
        
 
    A级(方案三)——斜过二门,轻粘B球,闪带C球,过三门,撞中柱。
        
 
    B级(方案一)——进一门,冲二门,闯三门,撞中柱。
          
 
    B级(方案二)——进一门,冲二门,轻粘B球,闪带C球,过三门,撞中柱。
          
 
    B级(方案三)——进一门,冲二门,打掉B球,闪带C球,闯过三门,撞中柱。
          
 
    B级(方案四)——进一门,冲二门,打掉B球,轻粘C球,闪带D球,过三门,撞中柱。
           
 
    B级(方案五)——斜过二门,擦B球奔向三门,闪带C球,打掉D球,闪带E球,过三门,撞中柱。
           
 
    B级(方案六)——斜过二门,轻粘B球,闪带C球,斜过三门,擦D球奔中柱,闪带E球,撞中柱。
          
 
    C级(方案一)——进一门,擦B球到二门1号位,闪送B球过二门到底线,斜过二门,冲过三门,撞中柱。
           
 
    C级(方案二)——进一门,拔掉B球,闪带C球,斜过二门,轻粘D球,闪带E球,过三门,撞中柱。
           
 
    C级(方案三)——进一门,拔掉B球,闪带C球,斜过二门,擦D球到三门前,闪带E球,过三门,撞中柱。
           
 
    C级(方案四)——进一门,拔掉B球,闪带C球,斜过二门,冲过三门,撞中柱。
           
 
    C级(方案五)——斜过二门,擦B球返回一区,将B球闪送至四角,再擦C球到三门前,闪带B球,过三门,撞中柱。
           
 
    C级(方案六)——进一门,轻粘B球,闪带C球,打掉D球,轻粘E球,斜过二门,冲过三门,撞中柱。
           
 
    C级(方案七)——进一门,轻粘B球,再轻粘C球,斜过二门,擦D球到三门前,闪带E球,过三门,撞中柱。
           
 
    D级(方案一)——进一门,擦B球到二区,将B球闪送至四角,再擦C球到二门前,闪带D球,打掉E球,闪带F球,斜过二门,轻粘G球,闪带B球,过三门,撞中柱。
           
 
    D级(方案二)——进一门,擦B球到二区,将B球闪送至四角,再擦C球到二门前,闪带D球,打掉E球,闪带F球,斜过二门,冲过三门,撞中柱。
           
 
    D级(方案三)——进一门,擦B球到三门前,将B球闪送至四角,再擦C球到二区,擦D球到二门前,闪带E球,打掉F球,闪带G球,斜过二门,冲过三门,撞中柱。
           
 
    D极(方案四)——进一门,擦B球到二门1号位,将B球闪送过二门到底线,打掉C球,闪带D球,斜过二门,擦E球到三门前,用E球将F球侧顶到三门里侧门柱(或门后),过三门打成双杆,两杆撞中柱。
           
 
    D级(方案五)——进一门,远攻B球,闪带C球,再轻粘D球,斜过二门,冲过三门,撞中柱。
           
 
    D级(方案六)——进一门,远攻B球,轻粘C球,闪带D球,再轻粘E球,斜过二门,冲过三门,撞中柱。
           
 
 
    说明:
    一、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初步设计了A  B  C  D四个等级共22种方案。可依据形势发展,随时衍生出若干类似方案。
    二、方案中除从进一门开始的球可自主摆放(选位)外,其余各(定点)球的置位均有严格要求(标准),闪送球的落点也有限定范围。
    三、打擂活动使用人造草坪场地,所有击、闪操作无10秒时限。
    附:有偿打擂及奖励办法(建议方案)
    A级——每人限报1擂(方案),每擂交打擂费10元,圆满完成者每擂奖金100元。
    B级——每人限报2擂(方案),每擂交打擂费5元,圆满完成者每擂奖金200元。
    C级——每人限报3擂(方案),每擂交打擂费2元,圆满完成者每擂奖金500元。
    D级——每人限报4擂(方案),每擂交打擂费1元,圆满完成者每擂奖金1000元。


试析“门球战术”


    门球,既是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体育活动,又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尤以门球技战术,千姿百态、精彩纷呈,且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但从我国门球运动发展的历程看,始终存在着技术保障滞后,制约战术拓新和绝大多数门球人“战术意识超前”的双重问题。

    前一个问题,只有研究战术和担任教练的感触较深:往往是指挥员有想法、有设计,但难以付诸实施。原因很简单——该到位的球到不了,该打掉的球打不上,该过门的球过不去,“低级失误”时有发生,关键时刻“掉链子”……,使得再好的战术预案化为空中楼阁,再大的雄心壮志终成一厢情愿。关键是技术跟不上,基础没保障。门球爱好者中玩球的人多,练球的人少;瞎玩瞎打的太多,认真练、刻苦练、用心练的太少。“手中没有基本功,一切战术都落空”、“没有基础技术,无从谈论战术”……这些大道理谁都懂,谁都会说,但又有几多人去认真对待,去较这个真儿,去身体力行了?!长期以来,由于技术滞后,严重制约了门球战术的拓展与创新。无奈的现实正好应了大家所熟知的那句话——有什么样的技术,打什么样的战术。结果是几十年了,折腾来折腾去,门球战术还是屈指可数的几个老套套。

    后一个问题虽普遍大量存在,但确易被忽略。“多头指挥”就是其典型表现:赛场上总有一些人,不会综合分析,脱离本队实际,只顾一球一杆,贪图眼前小利。凭主观臆断、想当然,跑前跑后,吆五喝六,发号施令,指点江山——夺教练的权,扰队员的心。真的让他来坐阵指挥,他又真的不行。“战术意识超前”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谁都懂布局,个个能指挥,人人发号令,遍地诸葛亮。

    目前还有这样一种趋势,有些人把偶尔打出的一杆好球——或重创对方,突破僵局;或“绕场一周”,连得数分;或起死回生,胜负易位……,立即称之为某种战术。我的看法是:门球赛场上,谁都有可能偶尔打出一杆好球。有的属于阴差阳错,歪打正着;有的可能是“高兴顺手”、“今天有球儿”……,正如俗话所说:“大过年的,谁家不吃顿饺子”。若把这些偶发事件统称为“某某战术”,那门球战术恐怕就太烂、太不值钱了!在技术尚未提高,基本打法依旧的情况下,我们还是“没有金钢钻儿,别揽瓷器活儿”——老老实实地把现有、常用、惯用的几套战术练好、用好吧!没有真正经过实践检验的突破和创新,还是不要人为地去为“某一杆好球”添油加醋、冠名加冕为好。尤其是潜心钻研门球战术的同志和严肃认真的门球刊物,更应头脑冷静,切忌推波助澜。

    从事门球运动离不开门球技战术。技术,是从事门球运动所凭借的方法、能力。即:击、闪球的技能、技巧。它是实施战术的基本手段,是战术的基础和保障。战术,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策划、实施技术运作,使之具有鲜明指向性,并达成某种预期目的的方法、技巧、能力。军队作战,讲究战略战役战术,各级军官的提拔和使用,必须经过不同级别军事院校的正规培训、严格考核、实践(实战)检验。各级军事院校都有严谨正规的教范、庞大的教职队伍和相应的教学演练设施。从基础到高端,从理论到实践,环环相扣,系统完整。门球比赛恰如两军对垒,只是时空大小、搏弈方式不同而已。因此,门球战术应是涉及诸多方面、必须综合考量的一项系统工程。构成门球战术,一般应涉及如下各项:

    第一、有基本规律可循。

    门球战术,可分为单一(局部)性战术和综合(整体)性战术。一击一闪、一杆一球的运用,即为单一战术,将其交替穿插运用于一定的场区范围或某一比赛时段,就成局部性战术。若依据比赛的总体战略意图,通盘考虑,谋划全局,灵活运用各种技艺,承前启后,有机链接,就成为综合性的整体战术。

    门球比赛,由于战场范围狭小,搏弈时间短暂,参赛人数有限,使用工具相同(当然,在熟练掌握运用程度上有别),再加上其自身固有的特点和规律性,因此,策划和实施任何一项战术,都必将受到这些基本因素的制约。这也是使得门球战术有其基本规律可循的必然结果。

    一是针对性和合理性。任何一项门球战术的策划与实施,都有其鲜明露骨的目标指向(即针对性)。这一点在开局阶段表现尤为突出。比如通常采用的二门战术,有的驻控——先手球直接占领二门0号、1号、2号位。有的遥控——首轮①球有意不进,“弃先保先”,第2轮强攻或浅二层占位、三角开局。有的威控——三中或四角开局,第2轮①球直接擦攻夺回二门。与此相对应的白方④号球三门阻击,意在迟滞红方对三门及四角区的过早进驻,压缩其场区活动范围,并力争在开局阶段尽早重创对方。白方的二层占位也好,红方的四角战术也罢,无论哪一种战法,都是重开局,慎用兵,先活后威,蓄势待攻。双方之所以如此布局,如此设计,以及具体操作中的贴边角,少而精,退能守,进可攻,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夺取二门,抢时得分。各种手段用意二门,各种设计图谋二门,择点定位指向二门,千方百计制控二门。因为这是门球比赛的《规则》和规律所决定的。战术的策划与实施,符合、适应了门球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就是合理的、可行的。谁要是违背了这个铁的规律,谁就是在瞎打仗、打烂仗。这就是门球比赛开局至中局阶段双方斗智斗勇的必然规律。

    二是前瞻性和统筹性。俗话说:“走一步看三步”、“每杆每球必三问(干什么?怎么干?怎么样?)”,这是门球人多年实践经验教训的积累和精练总结。纵观比赛全程,任何一个球的进与留、位与势、攻与守、拼与保绝非单一、孤立的事件,一击一闪、一接一送、一进一出都是攻防战术这个完整链条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要做到先期布球有后续留球的支撑、保护、配合;后续留球有先期布球的接应、引向、铺垫;前后呼应,紧密依靠,链动衔接,蜂式滚动,整体运作。没有预见就没有预设,不考虑整体就没有统筹安排。举个简单的例子:平时我们观看门球比赛,无论你是从比赛一开始就看,还是半路到场,只要你往那里一站,看到场上某一方的球稀稀拉拉,到处都是,相互无关,没个“说道儿”——“羊拉屎、满天星”,那就可以初步断定:这个参赛队是属于技术不精,战术不通的类型。因为他不懂布局,不知衔接,没有预见,不做铺垫,不留后路,瞎打乱冲……。反之,如果哪个队的球都是依托边角,有机衔接,疏密适当,整体运作——靠边角,“一窝蜂”,这个参赛队肯定属于技术过硬,战术精通的类型。这样的球队布局投球有前瞻性,攻防运作有统筹性,场上极少出现那种“跑单帮”、“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当不当,正不正”、让人难以理解,没有“说道儿”的怪异球。

    第二、有相对固定套路。

    所谓战术套路,就是在实践中摸素总结出的一些常用打法。针对不同的对手,选择先攻或后攻时,哪号球进,进至何处;哪号球留,留到何时;哪号球接,接做何用;哪号球攻,攻击何方;哪号球守,守住何地;各球之间如何衔接交替,铺路搭桥;进攻时如何波波相连、扩大战果;防御时如何交替掩护、不乱阵角……,所有这些都不能“临上轿现扎耳朵眼儿”——仓促应对,现抓现用。做为指挥员要腹案在握,成竹在胸。比如通常情况下红方无论采取扼二控三还是四角开局战术,首轮进场的球号多为①、③、⑨或①、⑤、⑨。打①、③、⑨时,一旦第2轮①球不能首当其冲重创对方,则③球可紧接其后再行攻击。打①、⑤、⑨时,第2轮①送⑤接③,③打⑤为先,即可立即派遣打掉对方关键球。而⑨号球首轮进场,意在做后盾,充当场内所有红球的保护神。与此相对应的是,红方进①、③,白方②、④会留球,并以⑥或⑧球实施二层占位,待第2、3轮择机拿取。传递派遣,对红方见缝加压,直捣老巢。

    战术套路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主动在握时的自主打法,一种是针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后一种尤为重要。由于赛场情况多变(当然,这种变也可以通过实践逐渐摸素出一定的规律性),做为指挥员要结合球队的实际着力研究各种堵漏洞、补缺憾、抓机遇、扩战果的具体办法。或针锋相对、以硬碰硬;或以柔克刚、暂避其锋;或迂回退守、待机再攻……,既不能“一根弦、一根筋”硬着头皮死拼,也不能一味退却不谋反手。

    门球战术套路的特点是:鲜明指向的针对性,灵活多变的适应性,整体运作的衔接性和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

    纵观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门球比赛,找不到情况完全相同,打法丝毫不差的两场球,而所差无几、大致雷同的场次确比比皆是。因为门球战术必须着眼于门球运动的基本规律,符合绝大多数门球人的惯常思维摸式。所以门球战术才有其基本规律可循,策划、运作也就有其相对固定的套路。

    凡训练有素的竞技型球队,都有自己独特的多个战术套路。平时刻苦演练,实战大胆检验,反复推敲提炼,人人熟记心间。看这样的球队比赛,既见不到教练东奔西跑、大呼小叫,也极少有队员惊惶失态、不知所措。因为他们过硬技术握在手,战术套路胸中有。

    第三、有娴熟技艺支撑。

    技术是实施战术的基本手段,是施展多姿多彩战术的基本平台,技术是硬件。战术属软件,需要过硬技术的支撑和保障,离开技术,战术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实施门球战术所必须的各项技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一杆一球的指向性。按照指挥员的设计,要到达预定的区位,完成预定的任务,达成预期的目标,见到预期的效果。这样才能环环相扣,逐层推进,从而构成击闪交替的“组合拳”。任何一杆一球的失误,都将使局部乃至整体态势发生改变,势必影响战术预案的顺利实施。所以每名队员“自己能吃几碗干饭,心里要有数儿”,要充分认识过硬技术对保障战术的重要性,认真刻苦练好基本功,务使自己这一“环”关键时刻不掉链,并尽力协同队友完成任务。

    二是一招一式的可练性。既然门球战术有其基本规律可循,又有相对固定的套路,那就可以在平时的训练中突出重点,有的放矢——缺什么学什么,用什么练什么。下面列举几项在开局阶段夺取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见图一至图六):

    (图一)为破红方四角开局战术,白方的⑧、⑩号球应进行轻进一门,远射强攻(密集、错位球)的训练。

          

 

    (图二)白方以②、④两个球,破红方第2轮①送⑤接③的训练。(②号球以擦边或擦顶打法,务必打掉⑤号球)。

          

 

    (图三)白方②球配合第1轮进场执行三门阻击任务的④球,擦攻暂避四角的红球。(若红方①送⑤到跑道近位点接③,②球应力争“进门收双份礼”,擦⑩歼灭⑤球。还应视⑩球的落点,②球必要时可跟进。但要选好落点,防止形成密集错位,引诱红方③球轻进一门强攻)。

          

 

    (图四)红方采用三中或四角开局战术时,⑨球为①球接应制角和第2轮①球的定向擦攻训练。

          

 

    (图五)破红方三中或四角开局战术,白方⑧、⑩两球进场轻粘②球的训练(②球首轮进场占位有意靠里)。

          

 

    (图六)白方应对四角战术,②、④、⑥球都应进行直闯二门或调位后过二门拿取二层占位球、传递派谴的训练。

           

 

    前文提到的偶发事件(各种因素造成的偶尔打了一杆好球)可否做为针对性的训练内容?我个人认为不可以。一是当时的赛场态势很难再现,更重要的是这些偶发事件中所蕴涵的极其复杂多变的各种必然性因素,目前我们尚不能深刻认识,充分理解,准确把握,顺势掌控,为我所用。一句话,靠“歪打正着”、“撞大运”,只能侥幸于一时,得意于一杆。门球比赛是实打实、硬碰硬的对抗,靠的是真功夫、真本事!

    今年11月份,陕西省富平县举办了“春青杯”球王争霸赛,在陕西选手李振和(打红球)与山西选手柳和平(打白球)的个人单打决赛中,开局第2轮李振和的③号球轻进一门,在距柳和平的④号球(第1轮进场执行三门阻击任务,恰好压在三门0号位的四线上)10米远的距离上,敢于釜底抽薪,远射轻粘,且一举成功,全场观众立即报以热烈掌声!请问诸位:我们有哪位指挥员敢向你的属下下达这种破釜沉舟的死命令?又有几个人敢于这样打?能够这样打?球王的魅力就在于超乎循常,出手不凡。球王的根基就在于千锤百炼的韧劲儿,扎实深厚的功底。

    第四、有良好心态保障。

    当今的门球竞技,更加强调和重视心理素质的作用。尤其是势均力敌、旗鼓相当的两支球队比赛,胜不骄败不馁,心态平和、冷静稳定者取胜的概率更高。要说参加比赛,特别是大规模、高规格、上档次的正规赛事,心里不紧张,那是自欺欺人。关键是要看你紧张到什么程度。是自始至终“脑瓜子不转了,手脚不听使唤了”,还是开始有些轻微正常反映,完全可以自控,通过自我调整能迅速进入良好竞技状态。做为一名竞技型门球队员,除要求基础技术好、战术意识强外,心理素质也必须非常过硬。有些同志球打的确实不错,但就是心理素质不行——严重怯场。所以在挑选队员时,我道是主张适当找一些技术上有些小的欠缺,但属于“人来疯”、“天不怕地不怕”、“给点儿阳光就灿烂”的外向、张扬型性格的人。

    类似这些问题都属于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范畴。我国的门球运动要进一步发展提高,应当立即着手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球王徐卫国同志在《门球运动心理学培训教程》中有深入浅出、生动具体的论述。所有门球爱好者,特别是那些负使命、带任务、有目标、要名次、争成绩、拿奖杯的竞技型球队,更应认真学习、实践。

    门球竞技绝不是一味地击闪冲杀,打、打、打!要想全面上档次,就必须学习探索一些新东西,研究琢磨一些真家伙。人的因素,心理因素的研究和实践,必须提上议事日程,因为它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潜能。

    第五、有不同风格特色。

    不同的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球队所运用的门球战术有着不尽相同的风格和特色,这是由指挥员的个人性格、爱好、习惯和球队的整体实力所决定的。有的球队擅长远射强攻,拔钉闯门,猛冲猛打,气势压人,属于粗犷张扬型。有的球队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攻防兼备,无懈可击,属于扎实稳健性。有的球队不动声色,不露端倪,因势应变,见机行事,缜密运作,细腻入微,属于精明老道的灵活应变型。实践证明,凡是训练有素,身经百战,东挡西杀,功勋卓著的竞技球队,都有其不同寻常的做派(队风)和独特风格的打法(战术)。

    门球奥妙无穷,门球魅力无限。球是圆的,人是活的,场地是固定的,打法是多变的。技术讲究扎实过硬,战术讲究灵活多变。说一千道一万,技术是战术的前提,没有过硬的技术,不可能有灵活的战术。在当前以及可预见的未来,我们还是得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练好基本功!练什么?重点是什么?要让我说,那就是——练好“唰”、“嗖”、“叭”,打遍亚非拉;欧美是小菜儿,更不在话下!(“唰”,指的是擦边奔袭。无论对手怎么狡诈,布球多么贴边靠角,我都能不管远近、无论薄厚、能擦擅跳,“唰!“——的一声似离弦之箭,直抵你的眼前,打你个措手不及。“嗖”,指的是直接闯门、远射强攻。进了一门闯二门,闯过二门占三门,门后有球都打掉,门旁有“钉”就拔除。“叭”,指的是闪带拼杀。无论距离远近,不管角度多刁,定点闪带不放空炮,杆起杆落,一箭双雕。把这几着儿练好、练熟、练过硬,管他什么鼓捣门双和地双,一门留球做文章。我都可以按照“打自己的球,让别人的(球)都出去!”的战略思想和“斩尽杀绝,不留后患”的战术原则,有球就打、见门就过,横扫全场,所向披靡!)。

    总之,谈论门球战术,既是一个老课题,又是一个新课题。说老,是指几十年来就是那么几个老套套。但我们还没有真正用好、打好。几乎每场球都留有遗憾,总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说新,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门球战术应当创新、需要创新,必须创新。而无情的现实是,在现有体制、机制、赛制、《规则》、技艺等的桎梏下,创新战术谈何容易!

 
“三问推演”训练法


    要想打好门球,惟有苦练。这是门球人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但如何搞好门球的技战术训练,确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当前,我们还没有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门球训练体制、机制、制度、教材、规划、师资、设施以及检验、考核、评比等完善配套、正规成型的东西。特别是在基层门球人群中,“以打代练、以玩代练“的现象相当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国门球向高水准、竞技型发展的步伐。通过多年的训练实践,我们摸索出一种技战结合、研(讨)练(习)交融的“三问推演”训练法,供各位球友参考。
    所谓“三问”,就是对训练中的每一杆球,教练员和击球员都要回答三个问题。
    击球之前:
    一问教练员——做什么?即某号球听到裁判员呼号后,做什么?如:开局阶段,是一门留驻?还是击球进场?进场以后干什么?中、终局阶段的每一杆球怎么打?
    二问教练员——为什么?即某号球采取如上技战术行动(措施)的理论依据、战术意图是什么?
    待教练员回答后:
    一问击球员——做什么?即依据教练员的指令应该做什么?自己有什么想法?(意在了解击球员对指令的领会、理解程度;检验教练与队员的战术意识是否趋同)。
    二问击球员——怎么做?即具体到每一杆球应该怎么打?依据是什么?
    教练员、击球员回答完以上两个问题后,所有参训者各抒己见,研讨争辩。最后由训练组织者归纳梳理,分析利弊,统一思想,确定方案。
    方案确定后,进入推演阶段,击球员开始击球。待击出的球停稳,依据场上所形成的最新态势,以及必然造成对己方的利弊条件等,紧接着向击球员提出第三个问题——为什么?即形成场上当前态势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经验教训?下一步应该怎么办?谈谈个人的战术构想。
    击球员回答完,教练员再回答第三个问题——怎么办?依据场上所形成的最新态势,说出下一、两步的战术构想和理论依据。
    击球员、教练员回答完第三个问题,参训者和组织者重复前面的做法。
    整个训练过程,停停打打,打打停停,步步推进,层层剖析。这样做,由于研讨的时间多,实际打球的时间少,按一天6—8个小时训练,极有可能打不了(完)一场完整的球。但做为具有一定技术水准的竞技型球队,只有这样练,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往前走。既练应用技能,更练战术思想。研练的过程,就是教练与队员、队员与队员之间相互了解,熟悉思路,摸清特点,融汇磨合的过程,从而使球队的整体素质得到稳步提升。久而久之,定能做到——心有灵犀一点通,此处无声胜有声。浑然一体,不分彼此,默契配合,如同一人。经常参加“三问推演”训练的同志都深有感触。他们说:“表面上看,我们是少打了几杆球,可实际上比毫无目的地整天打着玩儿,收获要大的多!”。大家把“三问推演”训练形象地比喻为——算明白帐,做明白事,打明白球,当明白人!这种训练方法的关键在于:让参训者对每一杆球都做到了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说到底,门球训练,无论技术、战术,还是技战术综合训练,都是一项强脑力劳动。必须静下心,稳住神,钻进去,走出来,琢磨透了再打,打完了再琢磨。摸爬滚打,反反复复,契而不舍,持之以恒。惟有如此,才能练出真功夫,悟出新内涵,达到新境界。“咋咋呼呼一阵风”、“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以打代练,以玩代练”……,如若纯为康乐,无可厚非;如若打着“练”的旗号,那就是在欺骗自己、枉费光阴!

临场指挥中的“三不”原则

    门球赛场上 ,一球决胜负、一杆定乾坤的典型战例屡见不鲜。仔细分析一下,其中绝大多数是指挥运筹得当,技术发挥超常的必然结果,这样的胜利令人激动不已。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指挥疏忽大意,击闪操作随意,胜利冲昏头脑,突遭对方攻击而酿成的苦果,这样的惨败令人后悔莫及。为了防止和杜绝后一种情况的发生,我觉得在临场指挥中要把握好“三不”的原则。
    第一、不搭桥、不铺路,不给对手当炮弹。
    随着技术水平的普遍提高,“打远球”(8米以上直至20多米)在赛场上已司空见惯。但由于教练员对击球员的指令和提示不及时、不清晰,加上队员的基本功不扎实、“术位意识”不强烈,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 本应适当控力,打不上对方球自球务必贴边靠角隐蔽自保,却落在了“当不当、正不正”恰好给对手搭桥铺路、接力引向的位置,成为难得的“廉价炮弹”。
    有这样一场比赛,见(图一):开局第一轮白方号球进场执行三门阻击任务,由于施力过大出界。接着号球便进场占据了三门0号位。第二轮红方球过二门后擦击球拟攻三门,由于落位不够理想,只得将两球暂放四角。白方球进场,撞击球闪送给号球,意在借助球擦攻暂避四角的红球,但球的落位仍不够理想。这时,红方教练认为“机会”来了,便大声指令3、5号队员轻进一门强攻号球:3号队员虽未击中,但用力得当,自球落位靠近四角。5号队员仔细瞄准、稳稳起杆,又未击中,自球却落在了超过号球仅1米的距离处。只听红方教练对着5号队员大叫:“怎么搞的?这种球不能溜打,宁可自球出界也不能留给对方!”。不管怎么说,事已至此,为时已晚,结果如何只能听天由命了。             
    接下来⑥球撞击⑩球,闪送到③球近处;擦击⑤球靠向四角,用⑤球闪带⑨球双飞出界;再正顶①球出界,自球留在界内。
    你看:如果没有⑤球的“制位、帮忙、炮弹”等特殊作用,暂避四角的红球可以说是安全的。一个球落位不当,就招致了红方被清场的惨重后果!术定位、位制术,术变位移、位变术异,门球运动“玩儿的”就是一种“术”与“位”的游戏。击球员的头脑中若没有坚实而强烈的术位意识,再加上不敢、不会、不善于打远球,往往容易弄巧成拙、帮了倒忙,自投罗网、自食其果。
    事后诸葛亮: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赛场上的战机也属同理。从以上战例看,⑩球的落位不够理想是白方的一次失误。对红方而言,当然可以说是一次难得的战机。但是对待赛场上的战机都必须要把握住三点:及时发现、牢牢抓住、充分利用。在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现纰漏,都有可能造成后果不堪设想的形势逆转,这个战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如果头脑冷静地分析一下:从⑩球的落位看,若没有④号球的二次接应,6号队员的擦边技术再好,也很难对深缩四角的红球构成直接威胁。倒是红方教练员当时应该更加灵活一些:既然识破了⑩接⑥的用意,还应当进一步观察分析这个“位与术”的可能性与成功性究竟有多大 —— 即没有④号球的二次接应,很难实现擦攻。所以我认为:可以大声指令3、5号队员轻进一门对⑩球实施强攻,其主要用意在于威吓、阻止④号球就近进场的二次接应。因此③号球可以轻进一门后为⑤号球做一门后近位接应。摆下这个阵势,相信白方④号球绝不会再进场接应⑥号球了。而红方接下来即可灵活处理:⑤号球进场后,若有把握擦攻三门就大胆实施,否则⑤打③都去接应未进一门的⑦号球未尝不可。再就是实施远射强攻战术,教练员必须深知队员的技术功底,了解其是否敢打、能打、善打远球,这就叫做因才适用、因人而异。
    第二、不提醒、不引诱,不招对手来强攻。
    赛场上经常可以看到:控势方主动在握、游刃有余,被动方“压力山大”、进退维谷。就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控势方的轻敌麻痹思想作怪,有意无意之中给对手制造了“易攻目标” —— 错位球,从而提醒、引诱、招惹、刺激了对手实施远射强攻的欲望。而此时往往控势方的球比较密集,一杆被对手击中后果不堪设想,要么损兵折将,要么惨遭清场。
    前不久的一场会员杯赛(基层赛事)中,我们队就吃了一次轻敌的亏。见(图二): 
    经过前两轮的博弈,红球大部被清除出界,只有号球未进一门。第三轮开始后,2、4号队员打出红方球将自球击向三门前时由于用力不当,已在三门前“当不当、正不正”的位置形成了易攻目标。看到红方号球没敢进场接应号球,轮及球起杆时,教练当即大声说:“不要过来了,你就在二门0号位呆着吧!”,可6号队员却说:“不就一个号球吗,我是过三门的球,溜打上就能过三门了!”,教练又说:“不能溜打!千万别去凑热闹!”。话音未落,6号队员已起杆,结果没有“溜成”却停在了两球之间。这样难得的机会谁能放过?红方教练当即告知7号队员:“看见没有?轻进一门,拼他一杆!”,结果是一杆击中了号球,向一线方向闪出后,又撞击球并用其闪带球双飞;掉头擦击球返回二门,遂将自球击到1号位待命。我们的号球没敢再进场。下一轮红球集中过二门,且号球打成双杆,直至比赛结束我们也没有找到反击的机会,对方以14 : 9获胜。
    赛后大家都怨6号队员不听教练指挥,本来两个球的位置已经暗藏风险,按教练的说法再去“凑热闹”,不就是明摆着在提醒和告知对方:“这里有错位球,快来打吧!”,从而引诱、刺激、调动了对方的强攻欲望吗!可6号队员却说:“我估计打上的可能性比较大。为什么号球不敢到一门后近位接应号球?就是怕我过三门把他打掉!而且红球就剩一个号没进场了,他敢轻易打那么远的球吗?一旦打不上他们不就全完了吗!”。而铁的事实确是:一个没溜成,一个打上了,白球也就全完了!比赛中头脑不能“一根弦儿”,总以为自己能够如何如何,要想到“万一”出现差错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才行。
    事后诸葛亮:门球赛场上许许多多开局就主动,甚至到最后5分钟还在称霸全场的一方,往往由于麻痹轻敌、击闪随意、低级失误……等人为因素,致使对方抓住战机、瞬间反手,而自己只能落个捶胸顿足,后悔莫及。上边这个战例,不仅6号队员有轻敌情绪,2、4号队员同样不亚于6号,哪有击打自球去三门前停在那个位置的?不就是因为白球占据绝对主动,自以为没有后顾之忧吗!如果球都停在贴近四线并与球联手,哪怕号球去三门落位不当也只是一个孤球,号球是否拼打强攻则必须慎重考虑。
    第三、不扎堆、不错位,不逼对手上梁山。
    门球比赛的战略指导思想,通俗地讲就是“穷追猛打、斩尽杀绝”,但在实际应用中许多教练员都深知:一般情况下不要把对手逼向死胡同,不要让对方没有立锥之地,因为“狗急了会跳墙,耗子急了也咬人”! 到了死路一条、忍无可忍的绝境,谁都有可能奋起反抗 ,拼死一搏。
    同样是在那次的会员杯赛中就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见(图三): 这是16进8水务局(持白球)对国税局(持红球)的一场比赛。水务局的队员比较年轻气盛,前5轮把国税局压的喘不过气来,但他们光顾了控局夺势,却没能及时抢分,直到遭受迎头痛击时只比国税局多2分。最后一轮开始时,红方只有号球在靠近二角处压线,号球在二门0号位压线,其余各球均在界外。怎么打?接应号球不行,直接闯二门又没有把握……,就在1号队员进退维谷、犹豫不决时,只听教练大喝一声:“跟他们拼了,反正也是一个输,照着四角那几个球给他一杆!”。结果1号队员仔细瞄准、稳稳起杆,竟然在23米左右的距离上撞击了号球,用其闪带号球双飞出界;接着又撞击号球并闪带球双飞;最后击自球到二门前找号球。水务局的队员一下儿都傻了眼! 
    接下来红方球进场堵在了二门后,球进到二门前,而白球的虽然都采取了慢起杆、送远球、到边线等拖时战术,但却没能拖掉号球的起杆机会。球把闪送过二门出界,自球过二门撞击球打成双杆,然后一杆到三门前,撞击球就近闪出,斜过三门后撞柱成功;待到裁判呼叫9号时,比赛结束时间已到。就这样,凭着1号队员的一杆死拼,平均年龄远远超过水务局的国税局队最后以11 : 6获胜。
    这场比赛之所以在最后5分钟水务局队遭受迎头痛击,就在于他们高傲的心态,随意的操作,有意无意中把对手逼上了梁山。
    事后诸葛亮:门球比赛的实质,是两个团队之间技术和心态的较量,要做到“凡赛平常心,杆杆都认真”是很难很难的。类似的例子大家可能见过不少,为什么年纪轻、技术好的球队会输给年大体弱的老年队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两个字:“轻敌”—— 自认为有绝对把握,随便“巴拉巴拉”就肯定能赢,根本没把老同志们看在眼里,所以心不在焉,随随便便。这样的沉痛教训,任何一支球队都应该记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