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会资本办医或可“农村包围城市”

 渐近故乡时 2015-07-09


  

  轮新医改进程中,政府屡屡发文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然而,尽管政府社会资本办医政策已明朗化,但公立医院医疗资源垄断、政府财政及政策倾斜等,使社会资本办医投资者仍疑虑重。另一方面,他们的投资方向主要是大中城市,这样的布局考虑以及专业技术、品牌、形象等方面,均难以与大城市公立医院抗衡竞争,若没有十分把握的话,极有可能将自己送上绝路。因此目前社会资本投资大中城市办医,形势并不乐观。笔者为此不禁要问,社会资本办医何不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呢?


  先看基层的医疗状况。以河南省原阳县为例,40万人口,除了三家中型私立诊所,目前民营医院为零,未见社会资本办院意向,且县医院、县中医医院之外的其他4家公立医院有明显颓废势头,但因没有社会资本投资,虽倒闭关门,却仍无迁建、合并、转型之迹象,仍是政府“包袱”,“倒三角”仍继续存在。


  笔者对县域年产值5000万元——2亿元5家企业调研发现,老总对投资在办医有担忧,尤其是城市办医,最大的担忧就是技术人员引进、专业水平和选址上,难以与公立医院抗衡;对政府来说,招商引资的方向是那些能安排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加工企业,而没有将引资办院作为年度招商引资的项目;全市的民营医院95%在市区市郊,唯有2家民营医院(其中有原国营企业职工医院改制)凭借专科突出还能收支平衡,有发展希望,而其他均苟延残喘。


  那么,社会资本办医能否另择它路,探索一条有战略眼光和战术意义的路子呢?笔者认为,走“农村包围城市”、借用分级诊疗部署,截留庞大农村消费群体,不失一条理想的发展之路。


  是农村选址便利。政策明确政府部门不能在社会资本办院选址布局上干涉制约,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意向选址,同时,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日新月异,交通十分便利,这给某些偏远市县上马民营医院创造了良好机遇。


  是土地征用投资低,审批快。新乡市区每亩土地投资是县城区的10倍——30倍,县域有非基本农田可供选择,加上简政放权,土地使用审批比城市快。


  是目前新农村建设正在进行,新社区人群集中,只要选址恰当,民营医院即可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比如河南省沿黄滩区县乡均已列入搬迁计划,个别已开始建设新区,集中人口达10万人,但仍与市县医院有较远距离,需要中型医疗机构提供服务。


  是目前农村医疗资源短缺与农民对医疗需求的日益提高形成鲜明对比,使群众对民营医疗有很大的期待,医保定点对公立和民营一视同仁也是个推动。


  是农村有许多中小型公立医院由于缺少资金投入,日趋倒闭,社会资本对此改制能够得到政府及许多在岗人员的支持和欢迎,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满意度。


  农村农民是庞大的医疗消费群体,是分级诊疗后基层医疗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社会资本选择农村办医,有它一定的便利和明显的可行性。一方面可以不受城市公立医院的强力围攻而集中优势兵力到他们的实力薄弱的农村发展,从战略上先行一步抢占农村庞大医疗群体优势,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壮大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这也恰好符合政府医疗资源配置的顶层设计决策要求。只要管理科学、专业实力农民可及,服务得到农民满意,在分级诊疗中发挥主力作用,就一定能在基层占居和稳固极有发展潜力的医疗市场,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因此,社会资本选择农村办医,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不失一条可行之路。


(作者单位:河南省原阳县人民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