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历史看日本:为什么日本的大国梦注定不可能成功?

 東泰山人 2015-07-10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工业化,国力大增之下,对外也开始了军事扩张。

而扩张的对象,正是中国。

这是自然而然的选择。在农耕时代,东亚大陆的地缘实力傲视全球,并孕育出世界最强大的华夏文明。虽然工业文明条件下,东亚大陆的地缘实力相对弱化,已不复农耕时代独领风骚的荣光;但依然是第一等的世界级地缘板块,而且与日本毗邻。

在上一节的《为什么古代日本四分五裂》一文中,云石君已经对日本的地缘格局做了剖析:在正常情况下,以日本的地缘实力,根本没有觊觎东亚大陆的可能。甚至,如果中国也同步进入工业化,那么以二者的地缘关系和近代的国家和文明扩张规律,日本很有可能被中国吞并。

但由于各种原因,在日本工业化的同时,占据东亚大陆的中国依然处于农耕时代。

工业与农耕在文明质量上的巨大差距,使日本虽然地缘实力远远不如,但却凭借工业的加持,在现实国力上逼近甚至超过了中国。对日本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只要趁此机会占领中国、用自己的大和文明将华夏文明替换掉,那么日本将获得东亚大陆这个世界级的地缘板块,进而鱼跃龙门,成为第一流的民族、国家和文明!这么大的诱惑摆在眼前,日本焉能无动于衷?

如此一来,甲午战争的爆发就不可避免了。缺乏工业加持的中国,完全无法发挥自己应有的实力,最终败在地缘实力远不如自己的日本手中。这场战争的结果,既证明了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巨大质量优势,也证明了军国主义在军事扩张上的卓越成效。

大历史看日本:为什么日本的大国梦注定不可能成功?

只是,中国毕竟体量巨大,这个时期的日本,尚不足以全取东亚大陆。不过对朝鲜、辽东半岛、台湾的割占,和《马关条约》中2亿两白银的赔款,已经让日本鸟枪换炮。

经历了这番此消彼长,深陷农耕文明泥沼的中国,已经不再是日本同等级的对手。阻碍日本占领东亚大陆的主要敌人,变成了北方强大的俄罗斯。

欧洲列强中,俄罗斯与东亚大陆的地缘关系最为紧密,而且俄罗斯的大陆帝国特质,也导致他对领土的渴求,比英法这类靠海洋发家的西欧国家强烈的多。在俄罗斯已全取北亚,开始盯上中国的情况下,日俄的冲突不可避免。

与空有强大地缘实力,却无法将之释放出来的中国不同,已经有一定工业基础的俄罗斯,国力远在日本之上。只是俄罗斯的本部核心区远在万里之外的欧洲,过于遥远的距离,北亚极端恶劣的地理环境,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人类工业文明发展水平,在限制了远东地区地缘实力的同时,又严重阻碍了东欧本部与远东边缘板块的地缘联系,导致俄罗斯虽有一身蛮力,在东亚地区却难以发挥——这就让日本有了发挥的空间。

1904年,日俄战争在东北亚爆发。日本在国力远远不如俄国的情况下,却凭借地缘关系上的优势,居然打赢了俄罗斯,获取了对满洲、黄海和朝鲜半岛的绝对主导权。

大历史看日本:为什么日本的大国梦注定不可能成功?

只不过俄罗斯毕竟是响当当的世界级强国,综合国力远非日本可比。日俄战争结束后不久,西伯利亚铁路建成,俄罗斯东欧本部对远东的地缘影响力大增,这使日本依然面临俄罗斯的巨大压力。

但此时的日本已非吴下阿蒙。凭借甲午、日俄两次战争的胜利果实,其地缘实力和现实国力均大幅攀升,虽然仍比不上传统的西方列强,但也已经可以跻身二流强国之列。

此时国际形势也变的对日本有利。作为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本部与东亚的地缘关系太过疏离,因此早在日俄战争爆发前的1902年,英国便跟日本结盟,希望借日本之力遏制俄罗斯在东亚的扩张,维护自己的全球霸权。

虽说20世纪初的英国已经没有了当年独领风骚的气概,但依然是世界第一强国。有了英国的支持,再凭借自身实力,日本也有了遏制俄罗斯继续扩张的本钱。

随后,一战爆发,沙俄政权倒台,新生的苏俄政权内受白俄之困,外遭列强围堵,一时无暇东顾;至于英法等传统列强,虽然取得最终胜利,但也在战争将国力消耗大半,在导致其对东方的影响力大减,东亚遂形成日本一家占优的局面。

这是日本形势最好的时期。不仅外无强敌,中国内部也陷入军阀混战,如果当时日本国力足够强大,此时全面侵华,还真无人可阻。

但日本的底子实在太薄,虽然这几十年连连取胜,国力大增,但要支持其一举夺取东亚大陆,实力仍有不足,所以只能步步蚕食。值不够,这个小步迈进的过程中,一个新的对手——美国逐渐跻了进来。

一战中,美国大发战争财,国力暴涨,英法俄德等欧洲列强却元气大伤,此消彼长之下,战后的美国在国力上已经成为世界第一。

虽然英法凭借传统影响力,依旧主导了战后国际格局,但实力已跟战前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在东亚这种地缘关系疏离的边缘地区,英法的影响力已经严重削弱。

而美国却实力大增。而且相较于英法,美国与东亚的地缘关系要相对紧密,所以虽然在全球范围内,美国仍被英法压制,但在太平洋地区,美国却已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反应到现实中,就是“英日同盟”的解体与《华盛顿条约》的签订。

在云石君看来,英日同盟的解体是不可避免的。在国力大伤的情况下,英国要保证对全球,尤其是对欧洲形势的掌控,则必然会在一些对自己不太重要的边缘板块对美让步;而在美国逐渐觊觎东亚,英国却力不从心的情况下,没必要再在这里和美国过不去。

《华盛顿条约》的签订,意味着太平洋地区,已由英法主导,转变为美日主导。

当然,地缘实力的差距,决定了整个太平洋范围内,还是美国实力占优。不过具体到西太平洋地区,日本凭借地缘关系的优势,仍差差可以跟美国分庭抗礼。甚至在中国地区,日本还比美国影响更大。

不过美国却绝不能允许日本独霸东亚大陆。这不光涉及到美国在华利益——其实在当时,这点利益对美国来说微不足道,更重要的是,这会影响到美国对整个太平洋板块的控制。

与英法不同,美国与东亚的地缘关系要相对紧密的多,而东亚大陆又是不逊于北美的世界级地缘板块。如果东亚大陆的地缘实力释放出来,美国对西太平洋的控制自然而然的会走向终结,甚至东太平洋乃至本土的西海岸,都会受到严重威胁。

如果东亚大陆维持现状,这对美国来说是很不错的。毕竟当时的中国仍处于农耕时代,不光贫弱,还军阀混战,四分五裂——一个贫穷分裂的东亚大陆,不可能对美国利益构成任何威胁。

但如果中国被日本独占,那就完全不同了。日本毕竟是一个二流工业强国,让它占领东亚大陆,一旦整合完毕,其释放出的能量,将让美国彻夜难眠!

大历史看日本:为什么日本的大国梦注定不可能成功?

基于这般考虑,美国逐步加强了对日本的打压,并有意扶持中国。

美国的介入,严重影响了日本对中国的蚕食。而苏联的复苏,更加剧了日本的危机。

在摆脱初期的生存危机后,苏联依靠计划经济手段,在区区十多年内便实现了工业化(苏联能够迅速崛起的原因,云石君会在将来的俄罗斯系列中分析),国力较沙俄时代暴涨,重新在远东方向构成威胁,这对将中国视为自家囊中物的日本来说当然不是好事。

为了应对美苏的双重压力,日本的解决之道是内外二法:内部,进一步强化军国主义,最大限度的挖掘自身的战争潜力,争取抢在美苏对东亚的影响力扩大到无法遏制之前,把中国完全征服;外部,则跟德国结盟,利用纳粹在欧洲方向牵制美苏。

与此同时,日本侵华也开始提速。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紧接着日本在华北、淞沪不断滋事,并最终在七七事变后全面侵华。

对日本独占中国的企图,美国当然无法坐视。于是,美国开始援助国民政府、并在经济对日本封锁制裁,希望迫使日本收手。

但日本却不可能满足美国的要求。如果就这么罢手,他将无法获得足够的地缘实力。在美苏已成长为世界级大国,又对东亚各有所图的情况下,就算二者一时容忍,早晚有一天,仍会拿日本开刀——而届时日本将无力抵挡。

可是,要继续这么耗下去又非常困难:一方面,中国虽然贫弱,但毕竟体量巨大,加上美国背后支持,致使其虽然不足以击退日本,但仍有相当能力抵抗,将战争拖入长期拉锯。而另一方面,战争本身就意味着资源的快速消耗,日本资源非常匮乏,美国又严加封锁,导致日本很难从外部获得足够的资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日本把军国主义发挥到极致,没有物质层面的支撑亦是枉然。

面对这种困境,日本的选择是对美开战,偷袭珍珠港。

大历史看日本:为什么日本的大国梦注定不可能成功?

后来的人们通常认为对美开战是日本在近代史上犯下的最大错误。但这不过是马后炮罢了。以当时形势,对美开战,是大日本帝国继续混下去的唯一选择。

如果不对美开战,日本侵华将无以为继,将来总有一天会被美苏打回原形。而通过开战,尤其是闪电般的不宣而战,就有可能摧毁美国在太平洋的现有军事力量。

现有军事力量被消灭后,美国短时间内无法应对日本威胁,就极有可能以放弃中国为条件,换取日本的休兵。

当然,美国也有可能继续打下去。但在军事力量被毁后,美国要想恢复必须有一段时期,日本可以趁此机会大举东进,直接摧毁美国西海岸核心区的工业基础。

当然,如此一来,日美的梁子就更没法解了,美国肯定会死命报复。可是在西海岸工业基础被毁后,美国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失去了反击日本的能力,而封锁日本和援助中国的能力也同步丧失。

利用美国的这段空隙期,日本就可以调过身来,一举击败国民政府,占领东亚大陆,然后迅速开始工业化整合。

等到美国实力恢复,想回过头来跟日本玩命时,它要面对的,已不再是一个小小的二流岛国,而是拥有东亚这个世界级地缘板块的一流工业大国!面对实力不逊于自己的新日本,美国还有没有能力将其击败,那可就不一定了!

这才是日本对美开战的真实战略考量!当然,这是在赌博,但在地缘实力和现实国力都远不如美国的情况下,日本别无选择!

只不过,跟美国比,日本的家底实在是太差了,运气也不怎么样。虽然偷袭珍珠港的战役获得成功,但并没有消灭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军事力量,西海岸的工业基础更是完好无损。而美国经此一败,正式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面对庞然大物般的美国,日本自然不会有任何胜算。虽然依靠现有的军事积累和偷袭珍珠港的胜利,日本在早期赚得了一些优势,但随着美国开动战争机器,局势被迅速扭转。

虽然军国主义体制下的日本,军事动员能力远超美国。但在物质基础的巨大差异,决定了日本不管在体制和意识形态上有多大优势,都不可能与美国匹敌。随着战争的深入,日本实力丧尽,最终只能无条件投降。

无条件投降后的日本,势力范围全部丧失,国力消耗殆尽,而且整个国家都被美国控制。

地缘实力本就有限,扩张成果又被迫吐出,还沦为世界公敌,怎么看日本都应该就此沉沦,哪怕亡国灭种也不稀奇。但是,日本不但挺了过来,还在短短数十年内东山再起,再度成长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