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舜帝所倡导的“九德”

 文化龙乡 2015-07-10

19、舜帝所倡导的“九德”

 

《尚书·皋陶谟》以记事的形式,记载了舜帝与禹,伯夷、皋陶在朝中议事的情况。虞舜践天子位之后的禹是总理百揆的,相当于现代的国务院总理;伯夷在尧舜时代一直是掌管国家礼仪制度的重臣;皋陶则是国家掌管刑法的要臣,人称圣臣。

大洪水的威胁一旦解除,压倒一切的矛盾不再是大水,而是内政的治理了。舜帝深深地懂得偏听则暗,兼听则明的道理,他旗帜鲜明地申明:尊重大臣,鞭挞邪恶,广纳众议,有错则纠。

在舜帝与几位重臣议事时,皋陶说:“只要帝能真正地代表仁德,治国就会取得成功,群臣辅弼君王就会彼此和谐,方方面面的朝政就会相得益彰,形成合力。”

禹说:“你说得一点不错,具体怎样实行呢?”

皋陶说:“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对待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的同族,不论辈份高低,都要宽厚仁爱。这样一来,人们才信任你,杰才俊彦才会聚集在你身边,愿意做羽翼和帮手。从自己做起,就可以由近及远,影响天下,治国远谋。”

禹听了,对皋陶的明达之言十分赞赏,称赞说:“你讲得真是太好了!”

皋陶又说:“为帝的重要任务还在于知人善任,安定民众。

禹质疑,说:“哎呀,要是用你这个标准来衡量,就是连舜帝恐怕都难以做到呢。不错,能够准确把握每个人的秉性和能力,量才而用,这是天大的智慧。有识才的非凡智慧,有安民的大恩大德,就会受到爱戴。如果能够这样,又何必要对兜深怀忧虑?又何必流放三苗?又何必对共工一类花言巧语的奸佞小人害怕呢?”

皋陶见禹质疑,就列举了舜帝所倡导的人应该具备的九种美德。

皋陶说:“宽容大度而又威严;温顺柔和而又有所建树;厚道随和而又能办事;干练多能而又能尊敬上级;驯顺服从而又强毅;耿直不挠而又温和委婉;性情随和而能辨别是非;刚烈内敛而又诚实博学;勇敢坚强而又顺乎情理;如果一个人能显示出这九种美德,就是一个十分完美的人。温顺而刚毅,耿直而温和,刚烈而博文——如果卿大夫能够以此为目标,从早到晚勤勤勉勉,毫不懈怠,能表现出这三种美德,那就可以使他采邑常保。宽容而严谨,柔顺而自立,随和而恭谨,干练而谨慎,阔大而缜密,英强而善良-——如果诸侯每天能以这六德为努力目标,那他不仅可以建功立业,而且能够让他永保国家。卿大夫三德,诸侯六德,将此九德在天下普遍推行,凡是具有其中多种品德的人就大胆录用;凡是具有卓越才能的人都能在朝为官;百官臣僚们都能互相取长补短;低等官员踊跃向善,敬奉天时,辅弼君王;再纷繁复杂的政务也会形成统一整体,各项事业都会获得成功。君王不贪图安逸才能拥有天下,诸侯就只有競競业业勤奋努力才能居危常安,对那些玩忽职守的不称职官员要及时淘汰。为官的既然饮食天禄,就要辅君安民,尸守其位。为官而昏庸无能,岂不是把上天保佑万民的大事都给荒废了吗?

皋陶所陈述的“九德”,实际上是舜帝举贤任能惩恶扬善的依据。是舜帝对百官臣僚们的一贯要求。举“八贤”,用“八恺”,荐禹治水,任命二十二个朝廷重臣,以及“除四恶”,“惩四凶”,等等一系列政令,都是以此为根据的。

这次君臣民主议政,皋陶还陈述了“天命”。舜帝心里十分明白皋陶实际上是在阐发和宣扬他的治国方略,舜帝为识别和重用了这样的贤臣而欣慰。而后舜帝对大禹说:“禹,你也谈谈自己的高见吧。”禹只谈了自己在治水时吃的苦和疏通水道导河入海的情景以及跟稷教民耕作、捕猎、贸易往来的情景。实际上,权高位重后的禹在言辞之中已经流露出对舜帝的怨艾,舜帝心知肚明。此时的大禹对舜心存芥蒂,自然出言慎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