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教学“四宜、四坚持”

 江山携手 2015-07-10

作文教学“四宜、四坚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知识和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教学。一篇好的习作,可以瞥见一个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一斑;因此搞好作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作文教学应做到“四宜”,即:

一、作文教学要和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作文就是用笔说话,它与“说话一样,是生活的必须,并不是生活的点缀。”写作文靠“生活知识和对生活的感受,是写作最基本、最主要的条件。”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作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要教会学生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深入生活、感受生活。

观察生活。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景。学生每天都要和父母、老师、同学等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因此,应首先把人作为观察的对象。要教会学生观察人的外貌、语言、行为、性格等,并学会深入观察人的心理,既察言观色。魏巍写自己的老师“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也为后来的师生相认提供了宝贵的条件。同时,他还能“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老师的心理“他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可见观察多么细致深入。生活中每个人外貌、语言、行为都有自己的特征,只有深入细致的观察,才能有形象的表达。

我教学生写景,写到水的颜色,部分同学都是“蓝蓝的”、“绿绿的”、“清清的”。我就让他们去观察附近的水,象村前的小河水,村边河塘中的水,以及村后大河中的水… …;于是,学生的作文中便出现了诸如“灰蒙蒙”、“黑绿”、“紫红”… …一些词语,这便是观察的成果。

认识生活,积累生活知识,是写作的基本条件。曹雪芹若没有丰富的生活知识,便不会写出积文学、艺术、美术、音乐、医学等为一体的千古名著《红楼梦》。正如他自己所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大文学家鲁迅认识到“希望的有无正如地下的路。”便产生了《故乡》。作家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知识,我们的习作当然离不开它。

深入生活,对生活表面的认识是不够的,要教会学生深入生活、感受生活。学生每次放假回家,教师应有意识的布置几篇作文,如:“寒(暑)假见闻”、“新年消费调查”、“村委会”、“记一次劳动”、“我从生活中学到了____”等作文,让学生去深入感受校园外的生活。开始,有的学生会说看是看了,但写不出来。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谈感受,比如:放假回来,大家坐在一起扯家常,说说自己见到的新鲜事,假期生活的感受;象:我家东院老王家和老李家打仗,啥话都骂,他们怎么那样?那老王家谁谁还打人,这可不对呀。等等。这样,既有见闻又有感受了。还有:上地里插秧,遇上大雨,是如何、如何下的,浇的我怎样、怎样……,形象而又生动,而且感受还颇深。把这些写下来就是有血有肉的文章。

二、作文要与课文学习相结合。

我们所教学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所以,要充分利用课文教学来进行作文教学。比如:我们在讲授朱自清的《春》之前,要求学生以“春”为题写一篇文章;然后结合讲《春》对这篇文章进行讲评。讲完后,要求学生模仿其中的一个景段,按写景的特色、顺序,写一则练笔。这样,学生写起来就会觉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文可写了。

为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选材,教师要立足课文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评。本学期,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以“今日家事”为题的文章,要求学生通过一件事,反映家庭生活的某一点变化。我首先让学生重新回顾曾经学过的文章《山的那一边》、《挖荠菜》、《驿路梨花》等几篇文章,要求他们找出这几篇文章的共同点,即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这些文章都是从“小”的角度反应了“大”的主题,且选材新颖、巧妙,值得借鉴。在此基础上,诱导学生明确“小”与“大”的联系,使学生掌握如何通过细微的现象,把握时代的脉搏,表现时代风貌,然而让学生结合自己家庭生活的实际,写这篇文章,发现确有新意、深意。

作文教学能够与课文教学充分联系起来,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相得益彰,值得我们这一位语文教师去尝试。

三.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不是空白的稿纸上涂上了一些字句。”因此写出最佳作文必须首先要挖掘学生心灵中的积蓄,激发创作的灵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特别是一些所谓作文差生,要善于采取相应的对策,有效的排除作文差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所进行的作文教学中尝试了多种有效的方法,效果颇佳。如:

征文竞赛法:把作文教学融入竞争机制,形成争先恐后的写作热潮。

调查实践法:深入学校、社会、家庭的各个角落,搞实践调查,了解经济的发展,人际的交往,企业的建设等等一些问题,写调查报告,写不同类的文章。一次作文题目是《今日街买》,一名同学这样写道:“街道变宽了,人心变窄了,存殁的良知被久久地关在里面,淡薄的人性迟迟不能变浓。总有一天,我要成为一名医生,用自己手中的手术刀去打开每个人心灵的通道。”这是他在目睹了一名青年被一辆汽车撞倒后,汽车扬长而去,而路人无人去管的事实后的一段感想,也是一个中学生对这个社会的一个深的认知。

互批互评法:同桌或组内同学互批互改,找出各自的缺点和不足,相互学习提高;在作文教学中这种方法既可以节约教师的时间,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写作的能力,取长补短,为已所有效果颇好。

集体评价法: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5-7人,选一名作文较好的同学任组长。将作文按人数发给每组,先由每一名组员批改,并写出评价建议,然后交组长整理意见,最后,推荐一两本较好的作文在班上朗读,并说出优点和不足。最好的方法是组建文学社,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写作,用集体的凝聚力,调动部分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写作热情,我所任班级的“白杨树”文学社,虽名誉上只有8人,但实际有52人,已成为全班同学写作的核心力量,一些作文差生,也往往向这个组织先辈拢。

以上这些方法的运用,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写作能力,使学生越写越有趣。

四.作文教学要跨出校门,放眼大处。

作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资源的积累,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到大自然、社会中去看一看,感受感受更广阔的世界,逐步增长自己的见识;要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从中学到更多的社会知识;还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收看一些有益的电视节目,开阔学生的视野。

另外,近几年,各地屡屡举办征稿活动,作文教研活动等一些有益的活动,为作文教学提供了更大更新的场所,作文教学要跨出校门,放眼大处,高瞻远瞩。应适当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报刊、杂志、文学团体的征文活动,了解外地写作动态,同时在活动中去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免做“井底之蛙”。

几年来,我组织学生征订《作文周刊》、《中学生作文指导》等一系列书刊,同时还参加了“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奖赛”有两名同学获纪念奖,让他们也尝一尝当作家的滋味。同时认识到我们的作文水平处在一个怎样的阶段,还有多大的差距,怎样赶上去。知识面大了,题材多了,方法有了,写作兴趣浓了,写作水平提高了,佳作便随之涌现了。

除了以上这些提高作文的方法外,更需要学生主观上的努力;因此,需要学生平时要做到“四坚持”,即:

坚持每周练笔,即每周必须写一篇作文。在起始阶段,要对学生的“练笔”有所“点评”。点评要对症下药,语言要简短幽默,要以鼓励为主。当然,评语重点应酬放在技巧上,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兴趣。每周练笔还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我常在学生的作文批改中写这样一句话“贵在坚持”。心理学认为:要培养一个新的习惯,或者改变一个旧的习惯,必须设法使我们开头的坚决,尽量强烈,而且始终不要有例外,一直到形成习惯为止。学生形成习惯后,练笔之作,题材非常广泛,多是思想和生活的真实写照。因为练笔不受作文形式的限制,这样学生就有机会表现自己,能及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下来。多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也没有一般命题作文的“挤牙膏”、无病呻吟的现象。学生尝到了写作的乐趣,乐在写中,其乐无穷,写作能力自会提高。

坚持课前一分钟口头训练。课前一分钟口头训练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每个学期内容各不相同。初一年级,安排“复述新闻”及“背诵古诗文”;初二是成语典故及“我喜欢的一句名言”;初三是“小散文”及“老师精选的佳文”;初四侧重综合性强的一题多做。课前演讲这一方式,促进了学生阅读课外书,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还提高了语文鉴赏力,锻炼了语感。这是因为,学生一是想讲得比别人好,二是要讲得好就要看书,看好书。于是学生在无形中写作兴趣增强了。

坚持仿写。仿写操作简单方便。课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篇章都可以作仿写的“样板”,仿写中只要学生把要求体现出现,就承认其仿写的成功,让学生多享受写作成功的喜悦,这种心情可战胜对写作的恐惧,使学生对写作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较强的写作欲望。

仿写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格言警句仿写、叙述仿写、描写仿写(心理、行为、行动、外貌、语言细节侧面场面)说明仿写(各种说明方法及概述说明、程序说明)议论仿写等。从篇幅上区分为句仿、段仿、篇仿等。

仿写的本质是“创造”而不是“复制”。它要以学生掌握的知识为基础,运用联想、想象、记忆、迁移等思想规律,实现对新知识的认识,并拓展认识的深度和广度,这也是仿写的意义,是它能迅速使学生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的根本原因所在。

坚持摘抄。摘抄就是把名家或名段抄写下来,以增加积累。学生对摘抄的内容要烂熟于心,这就为仿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日后的作文准备了充实的材料,积累了较多的写作技巧。摘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摘抄的篇目可以是课内的,也可是课外读物上的。只要是学生喜欢的就行。摘抄与仿写可同步进行。以使学生有个对照,发现自己潜在的写作能力,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及兴趣。

以上只是我个人通过几年的作文教学的几点见解,可能会有不谋而合之处,也可能会有相背而论之处,只供工作在语文教学战线的教师参阅,以便共同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