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年夜读书

 圆角望 2015-07-10

彭飞龙
    川北每年初春或者初秋都会有几天连绵阴雨。淅淅沥沥的绵雨一落下,便是三五天日夜不歇,听着那些雨点懒洋洋地打在房顶上,嗒嗒的声响时起时落,时间也仿佛慢了下来。
    小时候,绵雨一来,我便感冒了,喝下母亲熬的红糖姜汤一睡就是一天,全身捂得汗水淋淋的,而且还头昏脑胀。第二天,全身无力,可是头脑却异常清醒,光躺在床上听雨下的声音最无聊,我知道蚊帐后面有一个书架,手一伸就可以够着书。我穿上衣服,支着枕头,靠在床头的墙壁上,把书架上新的旧的书一本接一本的看。当一本书还没有翻多少的时候,又到了点灯的时间了。书里的世界远比窗外的雨声精彩多了,于是我便点起煤油灯继续。可是一个装墨汁的小玻璃瓶也装不下多少煤油,每次在灯花从通红到发黑直至在黑暗中落下来的时候,我才长叹一声合上书本,一伸腰隐入被窝,再等待第二个清晨早点到来。
    应该说,我的阅读就是这样开始的,我喜欢阅读也是从这里开始的。乡下没有多少书,更没有电视、收音机,于是我便把村里有书的人家基本上跑遍了,谁家有书,我便常找机会过去玩,全村的连环画我几乎看光了。然后我也开始喜欢与年长的老人打交道,听他们讲一些过去的故事。从老人口里出来的东西,是我那帮小伙伴们永远都不会说出的,我与同龄伙伴玩耍的时间更少了,他们擅长的各类游戏我都不会,他们玩耍都不找我,于是我也便只有找书看了。
    在乡下教书那几年,我的空闲时间都是在读书,应该说是读有字的一切东西。有一年我到南充,在人民中路邮政局外的街口看到一个卖旧书的,那里全是些好东西。我一问价钱,一元钱一本,我欣喜若狂,于是满满实实装了一牛仔包,全是《收获》、《十月》之类的杂志,在回家的车上,我想这一背东西够我消化一阵子了,心里无比欢欣。那些发黄的杂志散发出一种特别的怪味,但里面的那些文字却透出一股诱人的芳香。由于上课,我一直遗憾没有时间静下来认真读一下那些书。
    所幸的是,我终于在一个梅雨季节患上了感冒,浑身无力。于是我便向学校请假治病,一边喝着板蓝根,一边靠着稻草枕头,拿出那堆杂志,找个精彩的题目开始,然后再一篇一篇进行扫荡。我发现,一个好的题目下,不一定有个精彩的故事,一个看似平淡的题目下,或许隐藏着一个无与伦比的好故事。好比一个女人,仅凭一个美丽或者丑陋的脸蛋,是不能看出她的贤淑与教养的。在又一个病季,我翻完了那一大堆书,经历了一种又一种人生。我一直认为,看一篇小说,便经历了一种人生,虽然我只是孤独的生活在乡下,但我已经熟悉了五花八门的山外世界。
    我在县城上了三年师范又回到了当年上中学的村子,我很快便融化在川北农村的男男女女中间了,走在路上,只有鼻梁上架的那副眼镜仿佛在注释此人可能识字。
    在阴天或者雨天,我便翻出我当年买回的旧书,给孩子们讲书中的故事,让他们更多的涉足山外的世界,更早的懂得更多的东西。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人生体验,对于我来说,却是一次深刻的生命回刍。
    多年的阅读习惯让我变得更加阴柔和豁达。我几乎遇不着多少发怒的机会,我也几乎没有遇着过极度悲伤的时刻,这种状态,我不认为是一种麻木。面对周围日复一日形形色色的争吵决斗,我却熟视无睹,以至有不少人说:你这人境界难得!
    有一年,南充书法家到我县采风,朋友让书法家给我留幅字收藏,可是写什么呢?我琢磨了半天,静静地说出了四个字:至柔则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